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反映,也是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将社会效益放在发展文化产业的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这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文章将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从而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群众文化;两个文明;对策
一、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
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基层文化工作者困于“守摊子”;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工作难以立项,有的进入施工了又成为“胡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张桌子、—间房子”的“四—式空壳站”;文化专干待遇不落实,专职人员调换频繁,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得不到补充,青黄不接,出现严重断层;管理体制没理顺,有的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目前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阵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动文化场所常被占用。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展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个别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严重阻碍了两个文明建设。
直而这些尖锐而迫切的问题,我们要补偏救弊,起衰振弱,扛起时代文化中的这份沉重。更何况,我们正处于一个雄视阔步、昂扬进取的年代,加之《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各种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大好局面正在形成,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风帆已经升起,基层文化工作完全能够完成它对时代、对人民的伟大承诺。
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努力繁荣文艺,在生活的深处含英咀华,在时代的高处迎接八面来风,下更大的力气作好社会文化工作,坚持面向大众,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我们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展、创新,努力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团结一心,尽职尽责为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层群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
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最核心的动力是“三个代表”的提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此开辟了有关文化价值和功能的新的阐释空间。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趋于共识,重视指数明显上升。文化部曾提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
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先进性,成为当代基层文化的闪亮的徽章。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思想上的一面旗帜;对国家来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权利和根本利益的组成部分。
三、基层群众文化在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的作用不可忽视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民智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基层文化工作者当仁不让,也就不可能在这两个战略的实施中“缺席”,文化工作者也越发清楚的认识到,科教兴国,文化工作责无旁贷。特别是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和农村的文化大院,这些年来实际上是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起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生活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基础上,其中心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离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不可思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纷纷推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活动。这不仅有力的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几年以宣传企业产品、塑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以活跃校园生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校园文化;以宣传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文化;以丰富群众生活,自娱自乐、健身强体的广场文化;以展示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地域特点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已经开展的蓬蓬勃勃、轰轰烈烈,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群众文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四、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提高,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
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其需求面之广,量之大、质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当前群众文化勃兴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基层文化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经历着选择、裂变、融通和创造。这是一片被文化激情燃烧的大地。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不断引发了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兴趣,从而造就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召唤结构”。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各种重要的社会生活形态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对群众提出了以各种方式参与学习的要求,引发了他们不断接受再教育的潜在动机。物质生活的改善,不仅给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也激发起他们新的文化欲望。另外,工作节奏的加快需要文化娱乐调节身心,人际关系的松散需要共同的文化娱乐以满足群体需求。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可以令居民感到快乐,也能达到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得到尊敬这样的目的。
五、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采取的措施
一是要真正体现齐抓共管。争取上级和政府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并在各级政策制定中增加一些硬性指标和要求,让文化软实力真正硬起来。
二是要真正体现齐抓共建。首先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努力实现文化设施现代化,文化工作制度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其次要加大人员队伍建设的投入,进一步落实编制、人员、经费,特别是要加大基层宣传经费。第三是要创新培养人才模式,通过核定编制,公开选拔等办法,既解决管理人才问题,同时又解决专业艺术人才问题。
三是要建立齐抓共享。主要是解决文化成果不能共享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让千家万户都能享受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是各级各部门要把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帮扶活动与送文化有机结合。其次是要引导基层群众,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的健康文化活动,树立文化自信,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引导村民形成文化自觉,并出台扶持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共同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
关键词:群众文化;两个文明;对策
一、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总体上还不相适应。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文化滞差”现象。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不例外,基层文化建设更是当今文化事业链带中的薄弱环节。
在部分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贫乏。在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基层文化工作者困于“守摊子”;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工作难以立项,有的进入施工了又成为“胡子工程”;乡镇文化站基础薄弱,许多站是“一块牌子、一枚章子、一张桌子、—间房子”的“四—式空壳站”;文化专干待遇不落实,专职人员调换频繁,人才流失严重而且得不到补充,青黄不接,出现严重断层;管理体制没理顺,有的乡镇文化站形同虚设。目前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活动阵地短缺,而且公共活动文化场所常被占用。文化活动缺乏经费保障,影响活动的展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对群众吸引力不大。个别地方文化市场违规现象严重,特别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群众反应强烈,严重阻碍了两个文明建设。
直而这些尖锐而迫切的问题,我们要补偏救弊,起衰振弱,扛起时代文化中的这份沉重。更何况,我们正处于一个雄视阔步、昂扬进取的年代,加之《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各种政策的出台,有利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大好局面正在形成,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风帆已经升起,基层文化工作完全能够完成它对时代、对人民的伟大承诺。
我们要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努力繁荣文艺,在生活的深处含英咀华,在时代的高处迎接八面来风,下更大的力气作好社会文化工作,坚持面向大众,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为重点,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我们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地发展、创新,努力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团结一心,尽职尽责为我国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基层群众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
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最核心的动力是“三个代表”的提出。“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由此开辟了有关文化价值和功能的新的阐释空间。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趋于共识,重视指数明显上升。文化部曾提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
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建设体现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层文化。先进性,成为当代基层文化的闪亮的徽章。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思想上的一面旗帜;对国家来说,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中华民族来说,是团结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权利和根本利益的组成部分。
三、基层群众文化在提高群众文化层次和政治素质的作用不可忽视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民智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基层文化工作者当仁不让,也就不可能在这两个战略的实施中“缺席”,文化工作者也越发清楚的认识到,科教兴国,文化工作责无旁贷。特别是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和农村的文化大院,这些年来实际上是普及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构建起与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生活方式,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基础上,其中心环节是提高人的素质,离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不可思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纷纷推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活动。这不仅有力的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几年以宣传企业产品、塑企业形象的企业文化;以活跃校园生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兴趣的校园文化;以宣传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文化;以丰富群众生活,自娱自乐、健身强体的广场文化;以展示民族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和地域特点相结合的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已经开展的蓬蓬勃勃、轰轰烈烈,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层群众文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四、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提高,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
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其需求面之广,量之大、质之高也是前所未有的。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当前群众文化勃兴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风云,基层文化在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经历着选择、裂变、融通和创造。这是一片被文化激情燃烧的大地。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变革,不断引发了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兴趣,从而造就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召唤结构”。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及其他各种重要的社会生活形态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切都对群众提出了以各种方式参与学习的要求,引发了他们不断接受再教育的潜在动机。物质生活的改善,不仅给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条件,也激发起他们新的文化欲望。另外,工作节奏的加快需要文化娱乐调节身心,人际关系的松散需要共同的文化娱乐以满足群体需求。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可以令居民感到快乐,也能达到让陌生的人熟悉起来,让劳累的人轻松起来,让疏远的人亲近起来,让困难的人得到关爱,让奉献的人得到尊敬这样的目的。
五、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采取的措施
一是要真正体现齐抓共管。争取上级和政府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并在各级政策制定中增加一些硬性指标和要求,让文化软实力真正硬起来。
二是要真正体现齐抓共建。首先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规划,努力实现文化设施现代化,文化工作制度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新格局。其次要加大人员队伍建设的投入,进一步落实编制、人员、经费,特别是要加大基层宣传经费。第三是要创新培养人才模式,通过核定编制,公开选拔等办法,既解决管理人才问题,同时又解决专业艺术人才问题。
三是要建立齐抓共享。主要是解决文化成果不能共享的问题。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让千家万户都能享受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是各级各部门要把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帮扶活动与送文化有机结合。其次是要引导基层群众,广泛开展喜闻乐见的健康文化活动,树立文化自信,把“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引导村民形成文化自觉,并出台扶持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相关政策,共同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