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中学开展美术教育困难重重,美术课往往形同虚设。其原因主要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造成“大气候”的严酷,但中学美术教学观念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陈旧也难辞其咎。我认为,美术教学应该发挥学科优势,通过引导学生对美的“感知”“观察”“研究”“想象”,积极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在美的孕育中,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美术教育 课改 绘画 欣赏 想象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并使其艺术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的重要学科,但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之下,特别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常常被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即便按课程要求坚持开课,往往也只剩下千篇一律的素描,机械呆板的临摹。这种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专业院校的常规训练方法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的做法,明显不符合为充实个体人生幸福内涵的美术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让美术文化有效内化为学生综合性素质与品质这一终极目的的实现。
因此,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开展,如何更好地对学生强化美感培养,优化心理结构,使之转化为一种精神素质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 调动感知欲,让学生动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特定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一旦有了激情和欲望,就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当作一种乐趣,内心感到由衷的兴奋,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部推动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用早已准备好的一些经典图片,来打动学生的眼睛,还可以充分利用与美术相关的生活素材,比如,举目可及的自然风景、匠心独运的古民居建筑、别出心裁的家居布置或者与众不同的服饰打扮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种种景象,就足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美的存在,时时都能产生审美的冲动。当然,美感的获得不可能在学生的心头毫无障碍地自然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恰当地引导。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审美情感,唤起审美的欲望。总之,创设一个浓郁、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上好初中美术课的前提。
二、培养观察力,让学生细心
在美术上有个专业术语便是学会观察,只要学会如何看待客观世界,才能去表现它,尤其是对初学者而言,只有克服感观粗糙、观察马虎的通病,才能找到美术学习的门径,由此登堂入室。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即观察方法)便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
首先,观察是要用立体的方法去看待事物并寻找其特征,要内外联系,比较地“看”。例如:画立方体,教师就要让学生多方面地“看”,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侧面和背面,甚至“里面”,这样才能上下、左右、内外地联系比较,科学地把握住对象的形体结构和整体关系。其次,美术观察除了强调理解自然规律外更强调人文精神的渗入,更重要的是通过线条、色彩的感受或驾驭,表达作者自身的情感和其感情内涵,在“看”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不但要用 “眼”,更要用 “心”,用感情世界去体验客观存在,让学生的心灵变得细腻而丰富。
三、锻炼注意力,让学生耐心
做任何事情,最忌讳的是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对美术学习也不例外。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我尽可能多拿出一些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如《干草车》,这是19世纪英国杰出风景画家康斯泰布尔的代表作,这件作品主要描绘的是19世纪英国典型的农村风景,平原丛林,露出村舍的一角,一辆装着干草的马车从浅浅的水塘中行进,打破原野的宁静,明朗的天空飘着片片白云,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使整个原野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就连清晰的空气似乎也能让人感觉得到。我在上这节课时,尽可能把当地一些有特色的农村景象结合起来介绍,让学生在听课时如身入其境,真实体会到最朴实,最纯真的大自然给予的一种美的追求和享受。
四、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用心
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品质,一个人只有拥有了不羁的想象,才可能拥有自由的思想和真正的个性,我们可以断言,想象力越是出众的人,其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必然越强。所以,在我们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发挥是衡量我们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志。比如:我在指导学生绘画的时候,常常故意不确定题目、内容,该画什么,该怎样画,全然让学生自己做主,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大胆地去画,不要对老师有依赖性,我只是从侧面诱导,顺其自然。因为我始终认为,每个人画都不一样,都有可取的地方,在目前阶段性,不能以一种纯技巧的标准来简单评判学生画的好坏,更不以单纯以画得像为标准,关键要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对给予他们自信心,发展他们个性品质很重要。
总之,美术学习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调动眼、耳、手各种感官进行运作,还会让协调各种感官运作的中枢机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和富有效率。中学美术教学的价值主要不是体现在给了学生多少技巧或让学生掌握了什么绘画要领,关键是看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否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作用,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充盈起来并内化为可以受益一生的某些优良品质,从而顺应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促使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良好形成。我相信,我们在美术课上种种努力所给予学生的积极影响,绝不会逊色于任何一门所谓的“主科”;我们也坚信,在今天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在明天将收获饱满的希望。
【关键词】美术教育 课改 绘画 欣赏 想象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并使其艺术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的重要学科,但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之下,特别在农村学校,美术课常常被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即便按课程要求坚持开课,往往也只剩下千篇一律的素描,机械呆板的临摹。这种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用专业院校的常规训练方法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的做法,明显不符合为充实个体人生幸福内涵的美术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让美术文化有效内化为学生综合性素质与品质这一终极目的的实现。
因此,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对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开展,如何更好地对学生强化美感培养,优化心理结构,使之转化为一种精神素质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 调动感知欲,让学生动心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特定情境,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欲望。学生一旦有了激情和欲望,就会把繁重的学习任务当作一种乐趣,内心感到由衷的兴奋,产生一种巨大的内部推动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用早已准备好的一些经典图片,来打动学生的眼睛,还可以充分利用与美术相关的生活素材,比如,举目可及的自然风景、匠心独运的古民居建筑、别出心裁的家居布置或者与众不同的服饰打扮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种种景象,就足以让学生处处感受到美的存在,时时都能产生审美的冲动。当然,美感的获得不可能在学生的心头毫无障碍地自然生成,这就需要教师及时恰当地引导。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审美情感,唤起审美的欲望。总之,创设一个浓郁、良好的艺术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是上好初中美术课的前提。
二、培养观察力,让学生细心
在美术上有个专业术语便是学会观察,只要学会如何看待客观世界,才能去表现它,尤其是对初学者而言,只有克服感观粗糙、观察马虎的通病,才能找到美术学习的门径,由此登堂入室。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观察(即观察方法)便是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
首先,观察是要用立体的方法去看待事物并寻找其特征,要内外联系,比较地“看”。例如:画立方体,教师就要让学生多方面地“看”,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侧面和背面,甚至“里面”,这样才能上下、左右、内外地联系比较,科学地把握住对象的形体结构和整体关系。其次,美术观察除了强调理解自然规律外更强调人文精神的渗入,更重要的是通过线条、色彩的感受或驾驭,表达作者自身的情感和其感情内涵,在“看”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不但要用 “眼”,更要用 “心”,用感情世界去体验客观存在,让学生的心灵变得细腻而丰富。
三、锻炼注意力,让学生耐心
做任何事情,最忌讳的是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对美术学习也不例外。在上欣赏课的时候,我尽可能多拿出一些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如《干草车》,这是19世纪英国杰出风景画家康斯泰布尔的代表作,这件作品主要描绘的是19世纪英国典型的农村风景,平原丛林,露出村舍的一角,一辆装着干草的马车从浅浅的水塘中行进,打破原野的宁静,明朗的天空飘着片片白云,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使整个原野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就连清晰的空气似乎也能让人感觉得到。我在上这节课时,尽可能把当地一些有特色的农村景象结合起来介绍,让学生在听课时如身入其境,真实体会到最朴实,最纯真的大自然给予的一种美的追求和享受。
四、发挥想象力,让学生用心
想象力是最重要的一种思维品质,一个人只有拥有了不羁的想象,才可能拥有自由的思想和真正的个性,我们可以断言,想象力越是出众的人,其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必然越强。所以,在我们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是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的发挥是衡量我们教学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的标志。比如:我在指导学生绘画的时候,常常故意不确定题目、内容,该画什么,该怎样画,全然让学生自己做主,我总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想象,大胆地去画,不要对老师有依赖性,我只是从侧面诱导,顺其自然。因为我始终认为,每个人画都不一样,都有可取的地方,在目前阶段性,不能以一种纯技巧的标准来简单评判学生画的好坏,更不以单纯以画得像为标准,关键要有自己的想法,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意思,这对给予他们自信心,发展他们个性品质很重要。
总之,美术学习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它不仅要求学生调动眼、耳、手各种感官进行运作,还会让协调各种感官运作的中枢机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和富有效率。中学美术教学的价值主要不是体现在给了学生多少技巧或让学生掌握了什么绘画要领,关键是看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否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作用,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充盈起来并内化为可以受益一生的某些优良品质,从而顺应学生心理发展需要,促使情感、学习态度、价值观的良好形成。我相信,我们在美术课上种种努力所给予学生的积极影响,绝不会逊色于任何一门所谓的“主科”;我们也坚信,在今天播下了真、善、美的种子,在明天将收获饱满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