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这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确为我们打开了创新教育的思路。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因此,班主任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班主任该怎么做到这点呢?通常我们会认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首先是勤奋的、扎实肯干的,再则对犯错误的学生能时刻晓之以理。在这里我认为班主任适当运用“懒”和“沉默”,在教育工作上很有一定的好处。
一、老师“懒”,令学生“勤”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主要的原因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优厚的生活条件,必须自己去创造争取。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多数生活能力很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教师的任务已不是仅仅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么学习知识。因此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要学会“懒”。只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而教师只需给予点拨。这在班主任工作中,效果尤为明显。
学生素质的提高是长时间的工作,要想培养学生的某方面能力,老师必须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探索。而老师,画龙点睛即可。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好的老师不是给学生金子,而是教给学生点金术。在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把钥匙,让学生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所以在平时,我们应该尽量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师一人来做。在如何建设优秀班级方面,学生自己就有很多好的想法。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老师起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会发现他们同样能做得很好。因而老师合理适当的“偷懒”给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这样更能体现出老师的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风格。
古人有云:严师出高徒。而我要说:“懒”师也能出高徒。新时代的老师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能养成好习惯,该懒的时候就得懒!
二、老师“沉默”,令学生“心虚”
一直以来,上班会课我们都以一人台上、几十个人台下,一人讲,几十个人听的形式出现。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台下的学生虽端正地坐着,默默地听。但对于老师的长篇大论,那些德育理论知识,学生究竟听入了多少,接受了多少,我们就不得而知。然而如果有个人经常在自己耳边念叨着同一件事情,自己都会觉得烦躁。但是对犯错的学生,我们通常采用的办法不是当面责备就是叫到办公室进行道德说教。这种看似非常负责的做法却是收效甚微。
俗语有云:沉默是金,沉默是银,沉默是无声的语言。班主任在工作中,适当地运用沉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自习课上,同桌的三个男生大声逗笑。我走进教室,他们立刻停了下来,低头抓起笔。我无声地走到他们的桌位旁,默默立了足有三分钟。他们脸红了,握手的笔拘束地动着,最后竟双手捂着额头趴在桌子上。我没再言语,走开了。放学后,这两个学生竟又主动找到我,承认了错误,保证今后不再犯。我没有说什么,却又使两个逗笑的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这使我回想起很多类似的事情:课间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我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喧哗声没了;全体师生大会,两个学生在小声嘀咕,我走到他们跟前,嘀咕声没了;单元抽测,一个学生要抄袭,我走到他跟前,这个学生脸红了……
细想,两个逗笑的学生,在被老师发现的一刹那,心情是何等紧张。他们低下头,握笔的手拘束地动着,准备着挨训。然而等来的却是老师出乎寻常的沉默,他们由紧张到惊异、愧疚,脸红了,双手捂着额头爬在了桌子上,心灵受到震撼,不觉要自我反省:老师多次强调认真学习,遵守自习课纪律,自己却又逗笑……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虽然没有言语,但是老师的沉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自省的机会;虽然没有言语,但是老师的沉默保护了学生那极强的自尊心。同时,这种沉默为老师赢得了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誉,维护了老师的良好形象,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由此,学生对班主任心存好感,自会自我自省,自会主动承认错误。这种“沉默”教育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内在心理感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的品质教育。实质上,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的过程。在某些情况下,恰当的沉默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
总之,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着眼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的品质,诱导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教育,使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如此,教育才有后劲。“沉默”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平静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省的机会,能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内化教师的要求,成为一种自觉要求。作为一名班主任,不妨在工作中恰当地运用一下这种“沉默”教育。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沉默”教育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育方法。
一、老师“懒”,令学生“勤”
常言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主要的原因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优厚的生活条件,必须自己去创造争取。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多数生活能力很强。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教育教学中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教师的任务已不是仅仅传授学生知识,而是教会学生怎么学习知识。因此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就要学会“懒”。只要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而教师只需给予点拨。这在班主任工作中,效果尤为明显。
学生素质的提高是长时间的工作,要想培养学生的某方面能力,老师必须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去探索。而老师,画龙点睛即可。美国心理学家格齐伊认为:“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好的老师不是给学生金子,而是教给学生点金术。在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的过程中,老师给学生的应该是一把钥匙,让学生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所以在平时,我们应该尽量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师一人来做。在如何建设优秀班级方面,学生自己就有很多好的想法。放手让他们自己管理,老师起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会发现他们同样能做得很好。因而老师合理适当的“偷懒”给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这样更能体现出老师的那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独特风格。
古人有云:严师出高徒。而我要说:“懒”师也能出高徒。新时代的老师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为了孩子能养成好习惯,该懒的时候就得懒!
二、老师“沉默”,令学生“心虚”
一直以来,上班会课我们都以一人台上、几十个人台下,一人讲,几十个人听的形式出现。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台下的学生虽端正地坐着,默默地听。但对于老师的长篇大论,那些德育理论知识,学生究竟听入了多少,接受了多少,我们就不得而知。然而如果有个人经常在自己耳边念叨着同一件事情,自己都会觉得烦躁。但是对犯错的学生,我们通常采用的办法不是当面责备就是叫到办公室进行道德说教。这种看似非常负责的做法却是收效甚微。
俗语有云:沉默是金,沉默是银,沉默是无声的语言。班主任在工作中,适当地运用沉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次自习课上,同桌的三个男生大声逗笑。我走进教室,他们立刻停了下来,低头抓起笔。我无声地走到他们的桌位旁,默默立了足有三分钟。他们脸红了,握手的笔拘束地动着,最后竟双手捂着额头趴在桌子上。我没再言语,走开了。放学后,这两个学生竟又主动找到我,承认了错误,保证今后不再犯。我没有说什么,却又使两个逗笑的学生主动承认了错误。这使我回想起很多类似的事情:课间几个学生在教室内大声喧哗,我走进教室站到讲台上,喧哗声没了;全体师生大会,两个学生在小声嘀咕,我走到他们跟前,嘀咕声没了;单元抽测,一个学生要抄袭,我走到他跟前,这个学生脸红了……
细想,两个逗笑的学生,在被老师发现的一刹那,心情是何等紧张。他们低下头,握笔的手拘束地动着,准备着挨训。然而等来的却是老师出乎寻常的沉默,他们由紧张到惊异、愧疚,脸红了,双手捂着额头爬在了桌子上,心灵受到震撼,不觉要自我反省:老师多次强调认真学习,遵守自习课纪律,自己却又逗笑……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虽然没有言语,但是老师的沉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自省的机会;虽然没有言语,但是老师的沉默保护了学生那极强的自尊心。同时,这种沉默为老师赢得了自身在学生心目中的信誉,维护了老师的良好形象,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由此,学生对班主任心存好感,自会自我自省,自会主动承认错误。这种“沉默”教育实质上就是对学生的一种内在心理感化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的品质教育。实质上,班主任对本班学生的教育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品质的过程。在某些情况下,恰当的沉默能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
总之,班主任在工作中,应着眼激发学生的自尊、自爱的品质,诱导学生自我认识错误、自我教育,使教师的期望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如此,教育才有后劲。“沉默”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平静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反省的机会,能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内化教师的要求,成为一种自觉要求。作为一名班主任,不妨在工作中恰当地运用一下这种“沉默”教育。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沉默”教育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