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图互文理论是指语言与图像的互文性关系。这种关系在语文教材中体现为三种形式:语图互仿、语图互溢和语图互间。从语图互仿的角度而言,图像突显语言内容,美饰语言形式,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语图互溢的角度而言,图像触发学生对事件溯因推果,弥补语言文本之不足,有助于衬托人物形象;从语图互间的角度而言,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语言文本的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以丰富教育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语图互文;语文插图;智育功能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语图互文视角下部编语文教材插图的教育功能研究”(项目编号:18ZD084)的成果。
作者简介:余俊宏,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与语文教育研究。
赵宪章指出:“语言和图像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基本的两种表意符号。”[赵宪章:《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第89-99页。]语图互文意即语言和图像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这种互文性关系既可以是语图互仿,也可以是语图互溢,还可以是语图互间。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传递说写者的信息,图像辅助于语言的传播,具有示证说明、愉悦感官的作用。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图像不仅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更为直观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多思路。与此同时,编者也越来越注重教材中插图的教育价值,这从统编版教材装帧设计的改变上就可以看出来:[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第3-11页。]原人教版教材的版面为1/32开,统编版语文教材将版面改为1/16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插图的设计留下了更多的空间,有利于编者将图像插入到教材中,以便教师利用图像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从语图互仿看图像的智育功能
所谓语图互仿,就是语言和图像的互相仿拟,彼此映照,共同表达某一主题。在教材中这种仿拟多表现为图像对语言的仿拟,如教材为故事情节、场景实物等所配置的插图,但是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语言仿拟图像的现象也开始逐渐增多,如习作中的看图作文、练习中的景物描写等。
1.图像凸显语言文本内容
图像是对语言的描绘,语言在图像的帮助下会更加形象生动。语文教材编写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文本内容而言,图像在语文教材中的主要作用是形象化地展示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本的内容。而且图像文本更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学生通过读图可以清楚地记住文本内容,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赵宪章说:“图像之所以具备较强的记忆功能,是由于它的情感力量。”[赵宪章:《文学成像的起源与可能》,《文艺研究》2014年第9期,第16-29页。]的确,图像制作者在为文本配置插图时,需要考虑文本内容及其思想感情,使图像内涵与文本内容达到和谐统一。这样,读者就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进而可以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不仅如此,图像还具有美饰语言的作用,使语言表达更具美感,而这种美感可以使语言文本更易于受到读者的关注。因为语言和图像是两种不同的表意手段。语言相对于图像具有抽象性,它属于推理性符号,而图像可以直观地表现事物,传递感情,属于表象性符号。从语图互仿的角度而言,图像对语言的仿拟“无非是将思维的图像转换成视觉的图像或者说是将‘内图像’转换成‘外图像’”。[赵宪章:《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第7-11页。]但这种转换是以审美需要为准则的,编者在为语言文本配置插图时,尽可能增加图片的美感,这种美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统编教材《岳阳楼记》的插图就展现了这种美化功能(见图1)。该插图以岳阳楼为主图,用烟波浩渺的湖面展示其“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景象,由此可以让人联想到迁客骚人悲喜之情以及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与插图的广阔图景相互辉映,物与人、景与情融为一体,图像成了作者胸臆的直观表达,这样,学生在领略图像美的同时,也能体会语言之美。
2.图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是对图像的述说。语言仿拟图像,图像就成了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它可以成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媒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知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是显性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图像作为一种辅助资料,它既可以直接成为学习的对象,也可以具有隐性教学资源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图像的教育价值,利用图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赵宪章指出:“图像符号是身体的延伸及其触摸世界的器官,这决定了它在观看活动中担当了身体与世界的中介,并和身体、世界密不可分、血肉相连,三者‘紧密相拥’而共同在场。”[赵宪章:《语图叙事的在场与不在场》,《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第146-165页。]这说明图像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学习。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凭借,语文教材中的资源都应该是语文学习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插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利用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在越来越重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今天,图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统编教材七年级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分别出示了鲁迅和爱因斯坦的照片和漫画(见图2),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看看画家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然后让学生在写作中也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这种由图像的绘制迁移到作文写作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抓住人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关键词: 语图互文;语文插图;智育功能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语图互文视角下部编语文教材插图的教育功能研究”(项目编号:18ZD084)的成果。
作者简介:余俊宏,南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与语文教育研究。
赵宪章指出:“语言和图像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基本的两种表意符号。”[赵宪章:《语图符号的实指和虚指——文学与图像关系新论》,《文学评论》2012年第2期,第89-99页。]语图互文意即语言和图像之间的互文性关系。这种互文性关系既可以是语图互仿,也可以是语图互溢,还可以是语图互间。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传递说写者的信息,图像辅助于语言的传播,具有示证说明、愉悦感官的作用。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图像不仅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更为直观的教学资源,而且可以为语文教学提供更多思路。与此同时,编者也越来越注重教材中插图的教育价值,这从统编版教材装帧设计的改变上就可以看出来:[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第11期,第3-11页。]原人教版教材的版面为1/32开,统编版语文教材将版面改为1/16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插图的设计留下了更多的空间,有利于编者将图像插入到教材中,以便教师利用图像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从语图互仿看图像的智育功能
所谓语图互仿,就是语言和图像的互相仿拟,彼此映照,共同表达某一主题。在教材中这种仿拟多表现为图像对语言的仿拟,如教材为故事情节、场景实物等所配置的插图,但是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语言仿拟图像的现象也开始逐渐增多,如习作中的看图作文、练习中的景物描写等。
1.图像凸显语言文本内容
图像是对语言的描绘,语言在图像的帮助下会更加形象生动。语文教材编写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文本内容而言,图像在语文教材中的主要作用是形象化地展示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本的内容。而且图像文本更易引起读者的注意,学生通过读图可以清楚地记住文本内容,感受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赵宪章说:“图像之所以具备较强的记忆功能,是由于它的情感力量。”[赵宪章:《文学成像的起源与可能》,《文艺研究》2014年第9期,第16-29页。]的确,图像制作者在为文本配置插图时,需要考虑文本内容及其思想感情,使图像内涵与文本内容达到和谐统一。这样,读者就可以通过观察图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进而可以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内容。
不仅如此,图像还具有美饰语言的作用,使语言表达更具美感,而这种美感可以使语言文本更易于受到读者的关注。因为语言和图像是两种不同的表意手段。语言相对于图像具有抽象性,它属于推理性符号,而图像可以直观地表现事物,传递感情,属于表象性符号。从语图互仿的角度而言,图像对语言的仿拟“无非是将思维的图像转换成视觉的图像或者说是将‘内图像’转换成‘外图像’”。[赵宪章:《传媒时代的“语—图”互文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第7-11页。]但这种转换是以审美需要为准则的,编者在为语言文本配置插图时,尽可能增加图片的美感,这种美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统编教材《岳阳楼记》的插图就展现了这种美化功能(见图1)。该插图以岳阳楼为主图,用烟波浩渺的湖面展示其“衔远山,吞长江”的壮阔景象,由此可以让人联想到迁客骚人悲喜之情以及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与插图的广阔图景相互辉映,物与人、景与情融为一体,图像成了作者胸臆的直观表达,这样,学生在领略图像美的同时,也能体会语言之美。
2.图像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是对图像的述说。语言仿拟图像,图像就成了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它可以成为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媒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知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4页。]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是显性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是图像作为一种辅助资料,它既可以直接成为学习的对象,也可以具有隐性教学资源的功能。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图像的教育价值,利用图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赵宪章指出:“图像符号是身体的延伸及其触摸世界的器官,这决定了它在观看活动中担当了身体与世界的中介,并和身体、世界密不可分、血肉相连,三者‘紧密相拥’而共同在场。”[赵宪章:《语图叙事的在场与不在场》,《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第146-165页。]这说明图像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学习。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凭借,语文教材中的资源都应该是语文学习的素材,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插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利用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在越来越重视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的今天,图像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如统编教材七年级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分别出示了鲁迅和爱因斯坦的照片和漫画(见图2),要求学生细心观察,看看画家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征,然后让学生在写作中也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这种由图像的绘制迁移到作文写作的教学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抓住人物特点写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