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篇:
引言: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说,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袁部长指出,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现在我们要结合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他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地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针对本地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涌现出一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河北省唐山市创新模式促教育均衡发展
河北省唐山市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 142所,在校生(幼儿)120万人。3年来,全市有4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结对子”,城区95所相对薄弱中小学校由名校兼并,实现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
为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在2005年全市消除危旧校舍的基础上,唐山自2006年起启动了农村中小学陈旧校舍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33.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唐山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普及率达80%以上,部分县(市)区达90%,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达到100%,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唐山市是河北省第一经济强市。为了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唐山市在硬件资源上探索了成片集中、兼并扩建等模式,让优质资源产生规模效应、联动效应;还采取了联盟校、建分校等方式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了达到优质均衡的目标,唐山市采取了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免试入学”,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障碍就读政策等。这些都在向我们昭示,唐山市正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迈进。
经过几年的努力,唐山市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薄弱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均衡发展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正如唐山教育工作者所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最终目标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哈尔滨市将进行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消除义务教育冷热不均
哈尔滨市将开始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调整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校型和班额,消除超大规模学校和学校“大班额”现象,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规划,哈尔滨市将进行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对于目前学校选址落位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要予以调整。同时,解决好城区和县镇学校因校舍面积不足而出现的“大班额”现象,从根本上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冷热不均”的问题。加强集中办学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对于暂时还不能撤掉的网点学校,要尽可能改善其教学条件。此外,今后哈尔滨市校长选聘要设置“入口”关,校长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任职经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并建立区域内校长挂职交流培训制度,提高校长业务水平。继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落实教师聘任制度,形成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在教学方面,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和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采取交流制度,均衡教师配备。
哈尔滨市还将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按照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严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以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招生,不准以各类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不准分设重点校和重点班,推进重点高中配额制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
按照规划,哈尔滨市力争到2016年,全市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共76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
四川省成都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跨越
全木质结构的校舍,标准化的塑胶跑道、带卫生间的学生宿舍、自动喷水的消防管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都江堰市向峨小学校会如此现代化。
如果不是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石室、树德、七中这些成都市的名校就不可能在彭州、崇州、都江堰、金堂等地落户;如果不是因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都市的名校长、名教师也不可能在偏远的乡村小学校上课,而且一待就是几年。
四川省成都市推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一下子拉近了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距离。悄然改变的教育格局,城乡融合的教育形态,其背后“推手”是成都市在“全域成都”视野下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征程上,成都市一直活跃在探索、革新和实践的前沿。“全域成都”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和实践,成为目前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领域最具活力的地带之一。早在几年前,成都市就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少名校和薄弱学校进行实质性合并,捆绑发展,共同提高,化解了城市优质学位紧缺的难题。如果说那里过去的均衡主要是在城市范围内分区域推进的话,那么,现在的均衡则扩展到了全成都的所有城乡学校。在“全域成都”的理念指导下,义务教育均衡正在从一个个区域走向全市,成为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现代都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动。
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周光荣说,借助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平台,我们将持续地推进改革创新,以推进优质名校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名校集团化发展为抓手,统筹配置全市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实践,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个学生、成就每名教师。我们的目标是,在中西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耀所有的花朵。
湖北省仙桃市办学机制创新激活每所学校
湖北省仙桃小学校与仙桃实验二小相距1公里,步行10分钟,可每到招生时节却有不同的境遇。实验二小每年招400名学生,要求来上学的达到800人。而仙桃小学校硬件设施居全市一流,可由于师资不如实验二小,每年学生从未招满,漂亮的教室大量闲置。
这种状况自2009年3月“联校制”推行以来,有了根本性转变。实验二小12名教师调入仙桃小学,仙桃小学移植实验二小先进的教育模式,开展特色教育。新学期,仙桃小学校一下子新增了200名学生。
“家长择校实际是择师,学校薄弱也主要薄弱在师资。”仙桃市教育局纪委书记程波介绍说,2009年以来,仙桃把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作为突破口,相继推出“一校制”、“学区制”、“联校制”,有效地缓解了“择校热”,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2009年4月,仙桃市在10所城区学校推行“一校制”改革试点,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选择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近代管一所薄弱学校,推行“一个法人代表,两个办学实体,教学统一管理,资源共同分享”的管理机制。“学区制”、“联校制”有效缓解了“择校热”,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打破乡镇界限,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按学科需要配置。”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今已在仙桃很多农村学校变成了现实。2009年开始,仙桃市在3个乡镇21所农村中小学大力推行“学区制”改革,即选择一所优质镇直初中与镇办中小学校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统筹管理学区内所有中小学。
“与‘一校制’不同,‘联校制’是‘联而不合’。”仙桃市2009年还在两所城区学校和28所农村学校开展了“联校制”改革试点,即师资雄厚的优质学校与师资薄弱的学校实行联合,推行“法人独立、互联互助、以强带弱、对口支援”的管理模式,让仙桃小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仙桃市不仅通过推行“三制”解决教师队伍分布不均、结构不优等问题,还通过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保障待遇、加强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点燃每个教师的发展激情。
江苏省无锡市创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无锡市教育系统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行业称号,成为江苏省首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和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07年,无锡在江苏省率先通过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标志着整体教育发展水平进入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带。在这样的高位平台上,无锡人把教育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予以总体筹划。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这样批示,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目标”。无锡市市长毛小平表示,要把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作为全市实施教育优先战略的重要抓手,要谋划好教育这一基本的民生工程。
教育质量高水平是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从一开始,无锡市就把质量提升作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关键要落实到青少年学生的高素质发展上”,无锡市教育局局长陆卫东说。2009年3月份,无锡市教育部门进一步重申和明确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若干规定,要求学校不分重点班、快慢班;规范教育收费;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总量规定,控制家庭作业量;严禁中小学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违规组织学生上课,严禁中小学校与非学历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学科类竞赛和培训活动。
无锡市副市长华博雅说:“属于办学条件问题就集中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属于师资不足问题就着力强化师资;属于管理薄弱问题就强化管理,必要时调整校长;属于教育质量问题就重点加强质量监控和教研指导。”这是他们从实际出发,确定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的工作原则。两年过去了,该市义务教育切切实实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家总督学顾问王湛前不久在无锡考察后予以充分肯定,称赞无锡在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方面“又做了先行者”。
辽宁省凌源市教育的三重“境界”
四官营子中学的教学楼看起来依然簇新,宽阔的操场、新栽的小树,教学楼里有设施齐全的实验室和音美专业教室;教室里,学生们在唱歌、跳舞、绘画、做手工、弹奏乐器……如果不是看到四周的群山和冬日荒凉的田野,根本看不出这是一所北方山区的农村学校,里面的是一群北方山区的农村孩子。凌源市教育局局长马金厚告诉记者,在凌源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也能看到类似的场景。因为有“设施设备作保证,干部作保证,师资作保证”,凌源市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上正在营造三重“境界”:学校建得一样好、教师调配得一样好、学生素质一样提升。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凌源市尝试用“均衡发展”诠释素质教育思想,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注重习惯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健全,做到身心两健。围绕这个目标,凌源市设计了一个“抓手”,在2006年年底提出“三个一工程”:要求学生定期改掉一个不良行为习惯;熟练掌握一项伴随终身的体育锻炼项目;掌握一项愉悦自己、感染他人的艺术特长。农村孩子以前不接触琴棋书画、不唱歌跳舞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均衡发展让今天的凌源教育有了可喜的全新格局:办学布局调整到位,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流失到周边县市的学生大幅度减少,上学成为农村孩子最好的选择。以前在这个山区县市最难维护的义务教育巩固率、入学率问题也迎刃而解。
凌源教育变化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天翻地覆。面对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上好学的现实,最受益的是学生,是近10万个学生家庭。凌源市抓住了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的“牛鼻子”:抓师资均衡和提高。这是农村学校质量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凌源市的探索是遍及全国的致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探索和成果越多越好。
下篇:
引言:2009年11月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的闭幕会上,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给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到2012年,我们要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到2020年,要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具体的路线图是: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是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五是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
黑龙江省各地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卓见成效。现将各地的一些典型经验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和增加投入为保障,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确立了“基础教育质量化、素质教育特色化、职业教育规模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资源均衡化、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定位,教育工作走上了优质、均衡、和谐发展的道路。
抓统筹,制订实施《行动计划》统领教育发展。2007年齐齐哈尔市“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子女“上好学”的愿望成为教育发展新的核心使命。为此,市教育局出台了《齐齐哈尔市普通中小学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教育质量行动计划》作为统领基础教育工作的总纲和主线,计划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秀率大幅度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实现“进位式发展”。
抓均衡,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原则。齐齐哈尔市坚持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用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一是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意见,集中规划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定大体分3步走,到2020年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调整为566所,并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二是改造薄弱学校。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67亿元,新建、改建校舍近40万平方米。三是推进教育资源整合。结合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推广富裕、克东和依安、泰来3种教育资源整合模式,推行集中办学和寄宿制办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已达82所,寄宿制学生4.5万人。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总投入7 590万元完成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全市教育信息化设备覆盖率和农村学校接入“天网”率均达100%。五是认真落实经费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成立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建立了4条资助线,有力地保证了各级各类弱势群体学生安心就学。六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将公有民办学校“四独立”作为市政府为百姓办的10件实事之一,全面叫停公有民办学校。
齐齐哈尔市教育工作走上了优质均衡和谐发展的轨道,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教育事业成为全市的一个亮点。
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明显改善和硬件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凸显,成为建三江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农垦建三江分局党委决定斥巨资,实施内涵发展战略,大力开展针对校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培训活动,短期内将建三江分局的教育办成全垦区的一流教育。
2009年3月,10多名来自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的小学校长开始了在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1学期的挂职实践培训。此前,这些校长已经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接受了长达1年的脱产学习。这批来自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的学员包括校长、骨干教师共100多人,挂职实践分在10个学校进行。这100多人只是“先遣部队”,在未来的4年里,建三江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要脱产一年轮训一遍。
农垦建三江分局的培训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负责。根据建三江分局提出的需求,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迅速组成方案研制小组,小组成员纵观当代基础教育发展态势,审视建三江教育发展现状,反复认真研究、规划,拟定出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接受农垦建三江分局委托举办中小学校长、初中教师高级研修班实施方案》,得到了建三江分局的积极回应,肯定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举办建三江高级研修班,使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与建三江农垦分局走上了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科学的发展之路。
从培训内容上看,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对来自建三江垦区校长、教师的培训课程涵盖了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论、教育技术、教育评价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从形式上看,有理论讲授、专题研究、个案分析、名师链接、教研活动、每周测试等多种形式。既注重学员理论框架的建立和知识面的拓展,又注重与学员岗位角色的有效链接。不同学科的班级,理论培训课程内容也有所区分。校长班更侧重现代教育原理、学校教育法规、教育管理、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学校发展的监测与评估、现代课程论、德育管理改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20几项内容的讲解。而数学教师班和综合教师班则在相同理论课的基础上,融入优秀课例分析、命题与变式题的技巧探讨、多媒体教学等内容,并与哈市一线优秀教师面对面交流,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为期1年的培训,学员系统地进行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深入一线亲自协助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直接体会了先进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学到了知识,参与了实践,懂得了思考,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每天都在解决自己以往在教育教学中曾经产生的困惑,每天都在捕捉新的灵感,整体理论水平获得了快速的提升。
几年来,建三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建三江教育”和“中国绿色米都”一样,正在成为一个名优品牌。
望奎县
2009年,望奎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工作中心,坚持“重点抓管理,突出抓改革,全面抓质量,统筹抓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通过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健全完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全面推动教育工作提档升级。
望奎县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切实增强德育工作意识,他们针对一些学校单纯注重教学工作,不重视、不研究德育工作的实际,多次召开中小学校长德育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干部的德育工作意识。同时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德育进校园、进班级活动,逐步形成了管教学的、管团队的、管工会的、管后勤的领导、政教主任、班主任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其次,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容。针对当前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大环境,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理想前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团结友爱教育、意志信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和谐校园”建议,积极开展“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同学负责、对师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父母感恩、对师长感恩、对社会感恩”。并结合“五五普法“和依法治校活动,深化法制教育内容,采取法制教育展览、观看专题片等形式,强化警示教育。再次,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制作、艺术特长展示评比活动。结合市教育局开展的“中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艺术特长展示评比”活动,积极开展诗歌、书法、美术、演讲等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其影响作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大力实施艺体工作“三个一”工程。在认真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望奎县在城乡中小学实施艺体工作“三个一”工程。即每校都至少组建一个艺体队,每个班级至少都要有一个艺体类活动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培养一方面特长。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有力推动了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北安市
北安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努力解决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城市。
北安市针对如何改变农村办学分散、基础薄弱、师资水平相对较弱、投入少、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决定采取“城市反哺农村、城乡捆绑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撤点并校,集中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实施方案》,采取挂钩承办、合并、撤销、办特色学校等多种方式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落实政策扶持,给薄弱学校倾斜政策,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学生的补助力度。通过优先晋升职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和优秀高师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并允许返聘优秀离退休教师。采取了“校对校”、“师对师”的措施,实施城乡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建立了市内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局市学校教师和领导双向对口交流制度。每年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撰写教案,指导授课。积极开展“乡村教师进名校”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平台。建立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制度,加强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学质量的跟踪检测。按照区域将市区和农村学校进行合理搭配,针对不同层面的学校确定的目标,联合开展教研,定期组织对有关课改实验等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使城乡学校得到共同发展。
过去4年,北安市共撤并学校51所,投入7 000余万元,新建校舍54 126平方米,维修校舍146 115平方米,清除了中小学校危房。针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北安市还计划再利用5年时间,在通北镇建设一座6 000平方米的学生管理中心,全市撤并农村中小学校81所,重新组建16所,实现集中办学。
宝清县
宝清县辖6镇4乡145个行政村,县属人口30.57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1 123人。通过网点布局调整和实施标准化建设,规划中的38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督导部门,肩负着督政督学的双重职责,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他们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创新督导工作思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县教育局督导室牢记督导使命,充分发挥督导职责,主动、热情、高质量地为基层学校服务,认真搞好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做好参谋。3年来为政府呈送“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共计27份,起草教育“规划”、“意见”、“规定”和“制度”等共计30多份,为教育相关部门梳理职责、任务148项。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抽调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督导队伍中,聘任各校校长为兼职督学,并实行督导责任区制度和督学例会制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加强网点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教育督导的作用就是参谋、助手。宝清县原有学校112所,绝大多数是村级小学,通过督导评估,发现这些学校规模小,师资弱,教学质量低下。针对这一状况,结合宝清县的实际,县教育局出台了《宝清县网点布局调整方案》,将临近县城的4个乡镇初中撤并到县城,小学集中到乡镇所在地集中办学;去年,又完成了两个乡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和撤并工作。2010年,将完成其余乡镇的集中办学。经过调整,学校总数将缩减到38所,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工程实施以来,督导室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对每一所学校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到政府,详细汇报了各学校的现状,与标准化学校的差距和建设构想,并阐述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重大意义,取得县政府更大的支持。2008年9月,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宝清县教育事业2008~2013年发展规划》等9个指导性文件,使均衡发展有了政策性保障。3年来,县政府投入上亿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仅2009年就投入1 514万元为学校新装微机室28个,语音室25个,理、化、生、科学实验室36个,覆盖全县的网络课堂31个,水泥篮排球场地14个。硬件加强后,软实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县教育局下发了标准化建设文件,并对各校具体负责人员进行了培训,对照标准化评估标准,逐条讲解、培训,并作为今后教育教学的指针,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城乡、校际间差距逐步缩小。2009年22所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并有6所学校申报了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2009年宝清县还高标准通过了省政府“双高普九”初检。■
编辑/刘文捷
引言: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说,各地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推动教育发展的奠基工程和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的重要工程,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袁部长指出,我国已经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现在我们要结合研究制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他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各地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无论是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都针对本地实际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涌现出一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正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仍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河北省唐山市创新模式促教育均衡发展
河北省唐山市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拥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 142所,在校生(幼儿)120万人。3年来,全市有4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结对子”,城区95所相对薄弱中小学校由名校兼并,实现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的优化。
为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在2005年全市消除危旧校舍的基础上,唐山自2006年起启动了农村中小学陈旧校舍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33.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唐山全面实施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普及率达80%以上,部分县(市)区达90%,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普及率均达到100%,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唐山市是河北省第一经济强市。为了实现教育资源整合提升,唐山市在硬件资源上探索了成片集中、兼并扩建等模式,让优质资源产生规模效应、联动效应;还采取了联盟校、建分校等方式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为了达到优质均衡的目标,唐山市采取了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标分配、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免试入学”,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无障碍就读政策等。这些都在向我们昭示,唐山市正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迈进。
经过几年的努力,唐山市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薄弱校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均衡发展的目标正一步步实现。正如唐山教育工作者所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最终目标是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哈尔滨市将进行学校网点布局调整消除义务教育冷热不均
哈尔滨市将开始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调整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校型和班额,消除超大规模学校和学校“大班额”现象,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按照规划,哈尔滨市将进行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对于目前学校选址落位不符合安全规定的,要予以调整。同时,解决好城区和县镇学校因校舍面积不足而出现的“大班额”现象,从根本上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冷热不均”的问题。加强集中办学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对于暂时还不能撤掉的网点学校,要尽可能改善其教学条件。此外,今后哈尔滨市校长选聘要设置“入口”关,校长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任职经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并建立区域内校长挂职交流培训制度,提高校长业务水平。继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落实教师聘任制度,形成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机制。在教学方面,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和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采取交流制度,均衡教师配备。
哈尔滨市还将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按照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严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以组织考试或变相考试的方式招生,不准以各类竞赛成绩作为招生的依据,不准分设重点校和重点班,推进重点高中配额制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学校的均衡发展。
按照规划,哈尔滨市力争到2016年,全市基本消除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共769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
四川省成都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新跨越
全木质结构的校舍,标准化的塑胶跑道、带卫生间的学生宿舍、自动喷水的消防管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想象,都江堰市向峨小学校会如此现代化。
如果不是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石室、树德、七中这些成都市的名校就不可能在彭州、崇州、都江堰、金堂等地落户;如果不是因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成都市的名校长、名教师也不可能在偏远的乡村小学校上课,而且一待就是几年。
四川省成都市推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战略,一下子拉近了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距离。悄然改变的教育格局,城乡融合的教育形态,其背后“推手”是成都市在“全域成都”视野下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征程上,成都市一直活跃在探索、革新和实践的前沿。“全域成都”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创新和实践,成为目前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领域最具活力的地带之一。早在几年前,成都市就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少名校和薄弱学校进行实质性合并,捆绑发展,共同提高,化解了城市优质学位紧缺的难题。如果说那里过去的均衡主要是在城市范围内分区域推进的话,那么,现在的均衡则扩展到了全成都的所有城乡学校。在“全域成都”的理念指导下,义务教育均衡正在从一个个区域走向全市,成为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现代都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动。
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周光荣说,借助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这个平台,我们将持续地推进改革创新,以推进优质名校管理体制改革为核心,以名校集团化发展为抓手,统筹配置全市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城乡教育一体化改革实践,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个学生、成就每名教师。我们的目标是,在中西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让优质教育的阳光照耀所有的花朵。
湖北省仙桃市办学机制创新激活每所学校
湖北省仙桃小学校与仙桃实验二小相距1公里,步行10分钟,可每到招生时节却有不同的境遇。实验二小每年招400名学生,要求来上学的达到800人。而仙桃小学校硬件设施居全市一流,可由于师资不如实验二小,每年学生从未招满,漂亮的教室大量闲置。
这种状况自2009年3月“联校制”推行以来,有了根本性转变。实验二小12名教师调入仙桃小学,仙桃小学移植实验二小先进的教育模式,开展特色教育。新学期,仙桃小学校一下子新增了200名学生。
“家长择校实际是择师,学校薄弱也主要薄弱在师资。”仙桃市教育局纪委书记程波介绍说,2009年以来,仙桃把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作为突破口,相继推出“一校制”、“学区制”、“联校制”,有效地缓解了“择校热”,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2009年4月,仙桃市在10所城区学校推行“一校制”改革试点,即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选择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较好的学校,就近代管一所薄弱学校,推行“一个法人代表,两个办学实体,教学统一管理,资源共同分享”的管理机制。“学区制”、“联校制”有效缓解了“择校热”,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打破乡镇界限,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按学科需要配置。”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今已在仙桃很多农村学校变成了现实。2009年开始,仙桃市在3个乡镇21所农村中小学大力推行“学区制”改革,即选择一所优质镇直初中与镇办中小学校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统筹管理学区内所有中小学。
“与‘一校制’不同,‘联校制’是‘联而不合’。”仙桃市2009年还在两所城区学校和28所农村学校开展了“联校制”改革试点,即师资雄厚的优质学校与师资薄弱的学校实行联合,推行“法人独立、互联互助、以强带弱、对口支援”的管理模式,让仙桃小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仙桃市不仅通过推行“三制”解决教师队伍分布不均、结构不优等问题,还通过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保障待遇、加强培训等措施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点燃每个教师的发展激情。
江苏省无锡市创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无锡市教育系统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行业称号,成为江苏省首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市和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07年,无锡在江苏省率先通过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标志着整体教育发展水平进入了全省乃至全国的领先地带。在这样的高位平台上,无锡人把教育放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予以总体筹划。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这样批示,要“争创全国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努力实现人人享有良好教育的目标”。无锡市市长毛小平表示,要把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作为全市实施教育优先战略的重要抓手,要谋划好教育这一基本的民生工程。
教育质量高水平是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从一开始,无锡市就把质量提升作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关键要落实到青少年学生的高素质发展上”,无锡市教育局局长陆卫东说。2009年3月份,无锡市教育部门进一步重申和明确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若干规定,要求学校不分重点班、快慢班;规范教育收费;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严格执行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总量规定,控制家庭作业量;严禁中小学校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违规组织学生上课,严禁中小学校与非学历教育机构合作举办学科类竞赛和培训活动。
无锡市副市长华博雅说:“属于办学条件问题就集中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属于师资不足问题就着力强化师资;属于管理薄弱问题就强化管理,必要时调整校长;属于教育质量问题就重点加强质量监控和教研指导。”这是他们从实际出发,确定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的工作原则。两年过去了,该市义务教育切切实实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国家总督学顾问王湛前不久在无锡考察后予以充分肯定,称赞无锡在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方面“又做了先行者”。
辽宁省凌源市教育的三重“境界”
四官营子中学的教学楼看起来依然簇新,宽阔的操场、新栽的小树,教学楼里有设施齐全的实验室和音美专业教室;教室里,学生们在唱歌、跳舞、绘画、做手工、弹奏乐器……如果不是看到四周的群山和冬日荒凉的田野,根本看不出这是一所北方山区的农村学校,里面的是一群北方山区的农村孩子。凌源市教育局局长马金厚告诉记者,在凌源最偏远的乡村学校,也能看到类似的场景。因为有“设施设备作保证,干部作保证,师资作保证”,凌源市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上正在营造三重“境界”:学校建得一样好、教师调配得一样好、学生素质一样提升。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凌源市尝试用“均衡发展”诠释素质教育思想,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注重习惯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健全,做到身心两健。围绕这个目标,凌源市设计了一个“抓手”,在2006年年底提出“三个一工程”:要求学生定期改掉一个不良行为习惯;熟练掌握一项伴随终身的体育锻炼项目;掌握一项愉悦自己、感染他人的艺术特长。农村孩子以前不接触琴棋书画、不唱歌跳舞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均衡发展让今天的凌源教育有了可喜的全新格局:办学布局调整到位,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流失到周边县市的学生大幅度减少,上学成为农村孩子最好的选择。以前在这个山区县市最难维护的义务教育巩固率、入学率问题也迎刃而解。
凌源教育变化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天翻地覆。面对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上好学的现实,最受益的是学生,是近10万个学生家庭。凌源市抓住了提高质量和内涵发展的“牛鼻子”:抓师资均衡和提高。这是农村学校质量变化的最关键因素。凌源市的探索是遍及全国的致力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这样的探索和成果越多越好。
下篇:
引言:2009年11月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的闭幕会上,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给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到2012年,我们要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到2020年,要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具体的路线图是:一是明确职责任务,把推进义教育均衡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均衡配置校长和教师资源;三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广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是完善政策措施,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五是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激励机制。
黑龙江省各地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卓见成效。现将各地的一些典型经验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加强队伍建设和增加投入为保障,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质增效,确立了“基础教育质量化、素质教育特色化、职业教育规模化、教师队伍专业化、教育资源均衡化、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发展定位,教育工作走上了优质、均衡、和谐发展的道路。
抓统筹,制订实施《行动计划》统领教育发展。2007年齐齐哈尔市“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子女“上好学”的愿望成为教育发展新的核心使命。为此,市教育局出台了《齐齐哈尔市普通中小学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高教育质量行动计划》作为统领基础教育工作的总纲和主线,计划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秀率大幅度提高,普通高中教学质量实现“进位式发展”。
抓均衡,大力推进教育公平公正原则。齐齐哈尔市坚持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用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一是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省、市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意见,集中规划了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定大体分3步走,到2020年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调整为566所,并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二是改造薄弱学校。3年来,全市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67亿元,新建、改建校舍近40万平方米。三是推进教育资源整合。结合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推广富裕、克东和依安、泰来3种教育资源整合模式,推行集中办学和寄宿制办学,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已达82所,寄宿制学生4.5万人。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总投入7 590万元完成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全市教育信息化设备覆盖率和农村学校接入“天网”率均达100%。五是认真落实经费保障政策。在全省率先成立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建立了4条资助线,有力地保证了各级各类弱势群体学生安心就学。六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将公有民办学校“四独立”作为市政府为百姓办的10件实事之一,全面叫停公有民办学校。
齐齐哈尔市教育工作走上了优质均衡和谐发展的轨道,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教育事业成为全市的一个亮点。
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明显改善和硬件建设水平的持续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凸显,成为建三江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此,农垦建三江分局党委决定斥巨资,实施内涵发展战略,大力开展针对校长、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培训活动,短期内将建三江分局的教育办成全垦区的一流教育。
2009年3月,10多名来自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的小学校长开始了在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1学期的挂职实践培训。此前,这些校长已经在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接受了长达1年的脱产学习。这批来自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的学员包括校长、骨干教师共100多人,挂职实践分在10个学校进行。这100多人只是“先遣部队”,在未来的4年里,建三江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要脱产一年轮训一遍。
农垦建三江分局的培训由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负责。根据建三江分局提出的需求,黑龙江省教育学院迅速组成方案研制小组,小组成员纵观当代基础教育发展态势,审视建三江教育发展现状,反复认真研究、规划,拟定出了《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接受农垦建三江分局委托举办中小学校长、初中教师高级研修班实施方案》,得到了建三江分局的积极回应,肯定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训模式。举办建三江高级研修班,使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与建三江农垦分局走上了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科学的发展之路。
从培训内容上看,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对来自建三江垦区校长、教师的培训课程涵盖了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论、教育技术、教育评价等诸多领域的知识;从形式上看,有理论讲授、专题研究、个案分析、名师链接、教研活动、每周测试等多种形式。既注重学员理论框架的建立和知识面的拓展,又注重与学员岗位角色的有效链接。不同学科的班级,理论培训课程内容也有所区分。校长班更侧重现代教育原理、学校教育法规、教育管理、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学校发展的监测与评估、现代课程论、德育管理改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等20几项内容的讲解。而数学教师班和综合教师班则在相同理论课的基础上,融入优秀课例分析、命题与变式题的技巧探讨、多媒体教学等内容,并与哈市一线优秀教师面对面交流,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为期1年的培训,学员系统地进行与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深入一线亲自协助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直接体会了先进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学到了知识,参与了实践,懂得了思考,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每天都在解决自己以往在教育教学中曾经产生的困惑,每天都在捕捉新的灵感,整体理论水平获得了快速的提升。
几年来,建三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建三江教育”和“中国绿色米都”一样,正在成为一个名优品牌。
望奎县
2009年,望奎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工作中心,坚持“重点抓管理,突出抓改革,全面抓质量,统筹抓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通过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健全完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全面推动教育工作提档升级。
望奎县通过加大改革力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切实增强德育工作意识,他们针对一些学校单纯注重教学工作,不重视、不研究德育工作的实际,多次召开中小学校长德育工作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干部的德育工作意识。同时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德育进校园、进班级活动,逐步形成了管教学的、管团队的、管工会的、管后勤的领导、政教主任、班主任齐抓共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其次,不断丰富德育工作内容。针对当前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大环境,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理想前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道德伦理教育、团结友爱教育、意志信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和谐校园”建议,积极开展“责任教育”和“感恩教育”,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同学负责、对师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和“对父母感恩、对师长感恩、对社会感恩”。并结合“五五普法“和依法治校活动,深化法制教育内容,采取法制教育展览、观看专题片等形式,强化警示教育。再次,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制作、艺术特长展示评比活动。结合市教育局开展的“中小学生小发明、小制作、艺术特长展示评比”活动,积极开展诗歌、书法、美术、演讲等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其影响作用,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最后,大力实施艺体工作“三个一”工程。在认真开展阳光体育和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望奎县在城乡中小学实施艺体工作“三个一”工程。即每校都至少组建一个艺体队,每个班级至少都要有一个艺体类活动小组,每个学生都要培养一方面特长。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有力推动了德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也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北安市
北安市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努力解决影响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区域性教育中心城市。
北安市针对如何改变农村办学分散、基础薄弱、师资水平相对较弱、投入少、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决定采取“城市反哺农村、城乡捆绑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撤点并校,集中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本着“先建设、后撤并”的原则,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薄弱学校改造规划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实施方案》,采取挂钩承办、合并、撤销、办特色学校等多种方式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落实政策扶持,给薄弱学校倾斜政策,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对学生的补助力度。通过优先晋升职称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骨干教师和优秀高师毕业生到薄弱学校任教,并允许返聘优秀离退休教师。采取了“校对校”、“师对师”的措施,实施城乡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建立了市内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局市学校教师和领导双向对口交流制度。每年组织教研员、骨干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开展“送课下乡”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撰写教案,指导授课。积极开展“乡村教师进名校”活动,建立骨干教师培养平台。建立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等制度,加强对农村学校薄弱学科教学质量的跟踪检测。按照区域将市区和农村学校进行合理搭配,针对不同层面的学校确定的目标,联合开展教研,定期组织对有关课改实验等工作进行交流、研讨,使城乡学校得到共同发展。
过去4年,北安市共撤并学校51所,投入7 000余万元,新建校舍54 126平方米,维修校舍146 115平方米,清除了中小学校危房。针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北安市还计划再利用5年时间,在通北镇建设一座6 000平方米的学生管理中心,全市撤并农村中小学校81所,重新组建16所,实现集中办学。
宝清县
宝清县辖6镇4乡145个行政村,县属人口30.57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31 123人。通过网点布局调整和实施标准化建设,规划中的38所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作为最基层的县级督导部门,肩负着督政督学的双重职责,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他们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创新督导工作思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县教育局督导室牢记督导使命,充分发挥督导职责,主动、热情、高质量地为基层学校服务,认真搞好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为政府决策做好参谋。3年来为政府呈送“考察报告”、“调研报告”共计27份,起草教育“规划”、“意见”、“规定”和“制度”等共计30多份,为教育相关部门梳理职责、任务148项。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抽调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督导队伍中,聘任各校校长为兼职督学,并实行督导责任区制度和督学例会制度,取得了较好效果。
加强网点布局调整,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教育督导的作用就是参谋、助手。宝清县原有学校112所,绝大多数是村级小学,通过督导评估,发现这些学校规模小,师资弱,教学质量低下。针对这一状况,结合宝清县的实际,县教育局出台了《宝清县网点布局调整方案》,将临近县城的4个乡镇初中撤并到县城,小学集中到乡镇所在地集中办学;去年,又完成了两个乡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和撤并工作。2010年,将完成其余乡镇的集中办学。经过调整,学校总数将缩减到38所,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
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工程实施以来,督导室紧紧抓住这一机会,对每一所学校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上报到政府,详细汇报了各学校的现状,与标准化学校的差距和建设构想,并阐述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重大意义,取得县政府更大的支持。2008年9月,召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宝清县教育事业2008~2013年发展规划》等9个指导性文件,使均衡发展有了政策性保障。3年来,县政府投入上亿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仅2009年就投入1 514万元为学校新装微机室28个,语音室25个,理、化、生、科学实验室36个,覆盖全县的网络课堂31个,水泥篮排球场地14个。硬件加强后,软实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县教育局下发了标准化建设文件,并对各校具体负责人员进行了培训,对照标准化评估标准,逐条讲解、培训,并作为今后教育教学的指针,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城乡、校际间差距逐步缩小。2009年22所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并有6所学校申报了省级标准化先进学校。2009年宝清县还高标准通过了省政府“双高普九”初检。■
编辑/刘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