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今,幼儿教育对孩子后期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幼儿教育也相应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良好的幼儿教育可以开发孩子的大脑,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为今后的学科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即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那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是幼儿教师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本文主要谈及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在区域活动中的培养策略,旨在为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幼儿规则意识 区域活动 培养策略
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育有着显著的差别,主要是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形成高度的注意力,且活泼好动,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有限。因此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即为区域活动,但是幼儿阶段又是一个能够被高度开发、有着极强培养效用的阶段,幼儿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这对于幼儿后期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便成为了众多幼儿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事实上,“区域活动具有自选性、自主性,能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较喜欢的游戏活动。”[1]只要幼儿教师能够在游戏活动中适当地明确规则,就能够保证活动的价值功用。
区域活动指的是让幼儿在规定区域内自主活动的形式,是符合幼儿个体成长发展需要的,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合作、学习和游戏的一种方式。作为幼儿日常的教育形式之一,区域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学习空间,并提供一种交流情境,让幼儿能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通过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有以下三种策略:
1.用图示明确规则
幼儿因为年龄有限、能力有限,对语言描述的理解能力不强,如果幼儿教师将区域活动的各种规则一一讲解给幼儿听,无疑是徒费力气,但是,幼儿对于色彩艳丽的图片有着极强的敏感性,甚至看过一次就能记住,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尽量减少用繁琐复杂的语言描述规则,而将规则用图示的方式展示给幼儿,并进行简单的讲解,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中贴上不同的图画标识,让幼儿学会区分不同区域的功用,并带其一同进行观察、使用,久而久之,幼儿便能够逐渐意识到在不同的区域应该做相对应的事情,比如手工区的材料不能随意拿动,应该在使用后及时放回手工篮内;垃圾区不能游戏玩耍,要将不用的垃圾准确投放到垃圾桶中。
2.用角色加强责任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并且热衷于对别人进行语言、行为上的仿效,对此问题,幼儿教师应该有着高度的重视,并且懂得让幼儿通过模仿他人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中进行游戏时为幼儿们分配角色,或者让幼儿自行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警察”“医生”“老师”等日常能够见到且具有鲜明特点的职业,幼儿在扮演这些角色时穿戴形象生动的衣饰并拿上道具,可以令他们能够快速进入角色,让其行为与角色尽可能地吻合,幼儿通过模仿这些角色,可以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知晓应该遵守的规则。
3.用奖励深化意识
幼儿缺少自控能力,对于教师的要求与规定往往没有办法牢记在心,也难以遵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成长特点,用反复强化的手段,使幼儿能够将规则深植于心。“要使规则意识真正植根于幼儿内心,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必须及时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强化幼儿正确的行为。”[2]而幼儿对于指责、批评往往有着很强的恐惧意识,这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发育,幼儿教师要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能采用殴打、责骂的手段。对于幼儿来说,奖励是最佳的帮助他们认识到行为规范性的评价方式。幼儿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小奖品来奖励规范意识强、行为标准高的孩子,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动机,并充分认识到这些规则的重要性,继而将自身行为持续下去。而这种奖励的评价方式也可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效仿榜样,促使幼儿对自身的行为有一种纠正意识。
【结 语】
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在得到了多方重视后,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教师在对待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这个问题时,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置之不理。“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且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让幼儿深切知道规则对于活动的重要意义,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3]幼儿的成长发育需要得到良好的培养,需要对规则有一定的认识,幼儿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活动提供给幼儿的交流、合作机会,丰富手段与方法,增强责任与能力,改善制度与观念,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成长环境,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洪雅.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J】.科研,2015(26)
【2】吴美华.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5(05)
【3】张晓华.区角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06)
如今,幼儿教育对孩子后期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幼儿教育也相应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良好的幼儿教育可以开发孩子的大脑,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为今后的学科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即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那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就是幼儿教师要面对的共同问题。本文主要谈及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在区域活动中的培养策略,旨在为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为幼儿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幼儿规则意识 区域活动 培养策略
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教育有着显著的差别,主要是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难以形成高度的注意力,且活泼好动,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有限。因此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即为区域活动,但是幼儿阶段又是一个能够被高度开发、有着极强培养效用的阶段,幼儿教师可以在这一阶段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大脑,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这对于幼儿后期的身心发展有着巨大的、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便成为了众多幼儿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事实上,“区域活动具有自选性、自主性,能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较喜欢的游戏活动。”[1]只要幼儿教师能够在游戏活动中适当地明确规则,就能够保证活动的价值功用。
区域活动指的是让幼儿在规定区域内自主活动的形式,是符合幼儿个体成长发展需要的,可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教育手段,组织幼儿自主选择、合作、学习和游戏的一种方式。作为幼儿日常的教育形式之一,区域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学习空间,并提供一种交流情境,让幼儿能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乐趣。通过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可以有以下三种策略:
1.用图示明确规则
幼儿因为年龄有限、能力有限,对语言描述的理解能力不强,如果幼儿教师将区域活动的各种规则一一讲解给幼儿听,无疑是徒费力气,但是,幼儿对于色彩艳丽的图片有着极强的敏感性,甚至看过一次就能记住,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尽量减少用繁琐复杂的语言描述规则,而将规则用图示的方式展示给幼儿,并进行简单的讲解,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中贴上不同的图画标识,让幼儿学会区分不同区域的功用,并带其一同进行观察、使用,久而久之,幼儿便能够逐渐意识到在不同的区域应该做相对应的事情,比如手工区的材料不能随意拿动,应该在使用后及时放回手工篮内;垃圾区不能游戏玩耍,要将不用的垃圾准确投放到垃圾桶中。
2.用角色加强责任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并且热衷于对别人进行语言、行为上的仿效,对此问题,幼儿教师应该有着高度的重视,并且懂得让幼儿通过模仿他人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区域中进行游戏时为幼儿们分配角色,或者让幼儿自行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这些角色包括“警察”“医生”“老师”等日常能够见到且具有鲜明特点的职业,幼儿在扮演这些角色时穿戴形象生动的衣饰并拿上道具,可以令他们能够快速进入角色,让其行为与角色尽可能地吻合,幼儿通过模仿这些角色,可以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知晓应该遵守的规则。
3.用奖励深化意识
幼儿缺少自控能力,对于教师的要求与规定往往没有办法牢记在心,也难以遵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的成长特点,用反复强化的手段,使幼儿能够将规则深植于心。“要使规则意识真正植根于幼儿内心,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必须及时进行科学评价,不断强化幼儿正确的行为。”[2]而幼儿对于指责、批评往往有着很强的恐惧意识,这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发育,幼儿教师要用积极正面的评价方式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能采用殴打、责骂的手段。对于幼儿来说,奖励是最佳的帮助他们认识到行为规范性的评价方式。幼儿教师可以准备丰富的小奖品来奖励规范意识强、行为标准高的孩子,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动机,并充分认识到这些规则的重要性,继而将自身行为持续下去。而这种奖励的评价方式也可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效仿榜样,促使幼儿对自身的行为有一种纠正意识。
【结 语】
我国的幼儿教育发展在得到了多方重视后,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幼儿教师在对待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这个问题时,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置之不理。“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且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让幼儿深切知道规则对于活动的重要意义,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3]幼儿的成长发育需要得到良好的培养,需要对规则有一定的认识,幼儿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活动提供给幼儿的交流、合作机会,丰富手段与方法,增强责任与能力,改善制度与观念,为幼儿创设合理的成长环境,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参考文献】
【1】洪雅.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J】.科研,2015(26)
【2】吴美华.区域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5(05)
【3】张晓华.区角游戏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