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诞生的江苏省扬州汽车运输集团公司(下称“扬汽”)和1951年出生的时雨,可以说都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个体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到了一起。1977年改革开放大幕即将开启时,26岁的时雨来到扬汽,至今32年,从跟着扬汽学习,到带领扬汽发展,不但见证了波涛汹涌的改革开放,也成为改革潮流的积极实践者。
“扬汽公司是培养我的摇篮,它让我成熟,让我发挥自己的价值,扬汽就是我的家。”58岁的时雨面对记者说出了心里话。
才识尽展报恩情
2003年4月,“非典”肆虐,道路运输业遭受重创,扬汽也不例外,当时月总收入不到300万元,而每月的刚性支出却有350~380万元,一时扬汽面临着是生还是死的考验。
危难之时,原为扬汽副总经理的时雨被选“执政”,一系列改革措施重拳出击,至今5年来,不但使扬汽摆脱了困境,还创造了年营收递增13%、职工年收入递增9%的佳绩,这在道路运输行业增收普遍放缓的背景下,实属难得。
而公交、出租、旅游、驾培、维修和商贸服务等上下游产业的多元化“介入”,也规避了同行业之间激烈的“红海厮杀”,为扬汽积攒了充足的后劲。“三大理念系统”、“六化”建设(加快发展更趋理性化、经营结构更趋合理化、企业管理更具精细化、经济效益谋求最大化、企业品牌彰显个性化、内外环境更加人性化),做“政工”出身的时雨为扬汽品牌注入了厚实的文化内涵。
2008年,扬汽独家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扬州汽车客运东站落成并投入使用,显示出扬汽资金流的充裕。今年,扬汽一个占地约40亩的工业项目,正在招商洽谈之中,即将投资建设。
峥嵘岁月忆当时
“我这辈子受过不少苦,长身体的时候遇到3年自然灾害,想读书时开始文化大革命,开始奋斗事业时被下放,养孩子时只准生一个,正是年富力强干工作时却赶上下岗,当然我好一些,没有下岗。”幽默的时雨从另一个层面谈起大浪淘沙的历史。
1969年,正在接受初中教育的时雨,响应号召,下放到扬州市邗江县的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整整3年零1个月。
冬天从冰冷的河水中向堤岸运送河泥,人到岸上以后,腿上的每个毛孔都被冻得流血,夏天从刚烧好砖的砖窑中运出滚烫的砖,浑身大汗淋漓,且常有昏厥的幻觉。这是两个时雨印象深刻的场景。
“在农村的三年我是真正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学会了很多农活,耕田、耙地、抽水、揽泥、做砖做瓦、装窑出窑、上河工下河堤,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当了两年多的大队干部,受到贫下中农、生产队大队的一致好评,并被树为知识青年的一面旗帜,号召向我学习。我参加了三届县、市学习毛选的积极分子大会。”时雨向记者回忆自己改革开放前的经历。
1972年开始当兵,是来自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身任大队民兵营长的时雨把适龄青年带去体验,结果时雨被带兵的看中了,由此开始了4年的兵戎岁月。“因为能说能唱,能写能画,我被选派到团、师参加宣传队,几个领导都说要提拔我。”时雨介绍。而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也由此根植在他的心中。
1977年时雨来到扬汽工作。“我小时候有一个愿望,就是将来想当兵,而且要当骑兵,可以驰骋沙场。而开车当驾驶员也有驰骋的感觉,我当时就想我骑兵当不了,开个车也是可以的,就选择了汽车公司。”时雨与扬汽由此结缘。
此时经过28年起伏发展,源自军需后勤车队的扬汽,已经初具规模,正处于踌躇满志的阶段。扬汽没有亏待刚加入的时雨,当年就对他进行了大客车驾驶培训。学成后被分到扬汽的71车队,1981年被提为干事,到1984年时已升到71车队的支部副书记。
1991年,扬汽所属的江都市772分公司连续发生安全大事故,导致职工队伍不稳定,班子不团结,效益大滑坡,“当时组织把我派过去,经过1年多一点的时间,领导班子稳定,生产恢复,效益逐步提高。”时雨介绍。
1992年上半年時雨被调回公司任组织科副科长。1995年的5月,任劳资科科长。1996年3月,扬汽领导班子换届,时雨当选公司的副总。
2003年4月23日,时雨受命于危难之时,当选集团公司总经理。“那个时候非典肆虐,我们公司像全国大多数同行企业一样,正遭受很大的挫折,我主持工作也正赶上五一黄金周,往年我们在黄金周正常的收入一天是20-30万,但当时有一天竟然只有8万元,形势很严峻。”时雨介绍。
通常头一碰枕头就什么也不想、能呼呼大睡的时雨,这次睡不着了,他辗转反侧,一个系统完备的振兴计划终于写就。
务实铺康庄之路
“我当时提出要拓宽视野,加快发展,解放思想中觅出路,以改革改制为主线,以拓展市场为抓手,以项目开发为支撑,逐步形成以客运为龙头,两大特色市场为两翼,主副生产,多业并举。”时雨介绍他的战略思路。
时雨也顺势提出了对公司发展影响深远的“六个发展思路”——
首先就是创新理念谋求发展。几年来在客观分析市场形势的基础上确立了“一二三”的总体发展思路,即牢牢抓住一根主线——经济发展;瞄准两个重点:做大做强客运主业,延伸开发关联产业;扩大三个地位:公路客运的龙头地位,公交、旅游、出租、驾培的主体地位,商贸、市场、汽车维修的骨干地位。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拉长延伸,公司经济总量放大,经济质量提升,发展潜力增强。
第二就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004年,扬汽看准机会,把扬州的长途线路全部统揽,2007年又趁机介入公交、介入旅游,在机不可失时都抓住机遇。“例如,2006年我们把邗江县的一个公司整体买断。”时雨说。
第三是一业为主多元发展。时雨解释为“多元发展实际上是给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预留了一个空间。”扬汽现在有客运、公交、出租、旅游、驾校,还有两个商贸市场,三个汽配厂。
第四注重效益健康发展。实行全员目标管理,全员安全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注重增收节支,降本增效,追求效益最大化。
第五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在实业拓展上成绩显著,在企业文化构建上也是重视有加。
扬汽的企业文化规划了三大系统。分别是理念系统、行为规范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由这三大系统,又延伸出扬汽的核心价值观和18个理念。
扬汽以“满意创造价值”为核心价值观念。时雨讲“这个核心价值观,又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层面:根据企业的性质,我们的产品是提供服务,服务对象是人,因此满意是检验我们产品的标准,同时我们企业是国有性质,企业保值增值政府才会满意,企业又是社会人,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多做公益事业,社会才能满意;员工在企业工作能有一个和谐、舒心的环境,收入能不断增加,个人价值不断体现,自己才会满意。第二层面:创造,即管理、业绩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不断超越自我。第三层面:价值,即有形的价值、物质价值、效益;无形的价值,如精神文明建设、品牌形象。
时雨向记者介绍,在这三大文化系统中,理念系统最重要。包括企业愿景“品牌一流,行业领先”,“在行业里边,我必须追求品牌、理念一流。”时雨解释。
扬汽的文化建设给扬汽赢得了许多荣誉。“2007年获得全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的‘企业文化优秀单位’称号,2008年获得‘全国优秀企业文化50强单位’和‘全国用户满意服务企业’荣誉称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称号,全省‘放心消费’示范点等。”时雨说。
第六就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针对职工的难点问题,扬汽每年都要拿100万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30万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去年扬汽还建立了困难职工的急难救助基金,这些举措,使职工有强烈的归属感。
通过“六个发展”,扬汽的整体实力大为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升。2003年净资产达7344万,总营收1.6亿,职工年收入是13200元,到2007年,分别增长到1.2亿、2.85亿和2.1万。2008年,主营收入达2亿多元。
总结螺旋式发展
回过头来看历史,身为国企的扬汽,在改革开放初期,也曾遇到较大的冲击,时雨说“那个时候我们很伤心,本来我们不愁客人,都是车子装不下的,但是开放以后,客车一下多了起来,个体户随叫随停,站外载客,这种灵活的经营方式那时候是允许的,这对我们冲击较大。”
1994年以前,扬汽是江苏最大的专业客货运公司,当时在职员工7000人,有营运车辆15000辆,下面11个县、市都有分公司。1994年以后,因为很多个体车主都来经营客运,经营方式灵活,一时对扬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经营困难,因为亏损太大了,当时展开“分兵突围”, 10个分公司都划归各地管理,只保留了扬州的本部,资产只有不到以前的2/5。
但时雨认为,冲击是一个过程,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包括现在的全行业“股份制”改造,表面看来好像又回到过去,其实不然,“我讲这叫行业发展波浪式前进,并且螺旋式上升,现在再搞公司化,整个国家经济环境已经跟过去大不一样了,是一种集约化经营的需求,说明整个行业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倒退。”时雨说自己的看法。
“我们再也不想看到道路运输行业多小散的局面,那种无序竞争,那种不择手段。而集约化的公司改造,利于行业的统一管理,有利于经营行为的规范,有利于节能减排。”
“改革开放30年,无论对国家而言,还是对个人来讲,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都是完全正确的。”时雨介绍。
同时,道路运输企业又面临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面对燃油税改革不明朗的环境,面对各种运输方式的冲击,时雨乐观地告诉记者:“挑战与机遇并存,危机中蕴藏商机,竞争可激发斗志,只有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动态中攻坚克难,在危机中寻找商机,用创新思维谋划新的发展,用理性化驾驭发展方向,用科学發展观保证又好又快,用解放思想实现新的超越,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且长盛不衰。”
1986年经济效益显著
江苏省汽车运输公司扬州分公司有职工5425人,客货车824辆。1984年、1985年连续获得部级“经济效益先进单位”称号。1986年全年实现利润864万元,超计划11%;客货单车利润10249元,达到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
充分挖掘运输潜力
1.改革客运管理。
1986年初由于社会客车发展多,公司客运营收呈下降趋势,公司及时改革客运管理方法。一是实行承包责任制,增加营收。对客运营收和制约指标层层分解,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全年客运营收比上年上升7.8%,超额完成了原以为偏高而难以完成的计划。二是改进站务管理,争取客源。针对南京方向班车实载率下降的情况,采取在下客区设售票亭等措施,让旅客不出站就可购票转乘。对竞争激烈的扬州至镇江班线,采取开行舒适性方便车等措施,改凭票上车为上车买票、随到随走。三是改变调度方式,提高车辆效率。将下属站划分为11个调度区,提高了车辆运用效率。尽量增加农村住宿夜班车,避免县市至乡镇的早班车空驶。1986年公司农村住宿夜班车达128班,城乡班车实载率比上年上升5%。此外,还采取长套短、中插班、提高双班率、高峰期开夜班车的调度办法,增加班次密度,挤出车辆承接包车业务。
2.加强货运管理
一是巩固零担运输,发展公铁联运,逐步把货运纳入零担运输和公铁联运的轨道上来。1986年公路零担和公铁联运量占公司货运量的57%。二是大力组织回程货源。在南京和上海建立了“根据地”。驻上海零担货运收发处和整车业务点建立不到一年,就组织苏北货源9300吨,基本解决了南行车辆回程配载问题。驻南京办事处1986年10月成立,两个多月使货源增加6000多吨,回程车实载率超过80%。三是加强联合,扩大经营范围。先后与本市的江都、扬州、广陵联运公司建立联运关系。
通过这些工作,形成了一个新的货运辐射网。虽然1986年货运量与上年持平,但由于实载率提高,平均运距延长,营收和车吨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1.8%。
抓节约努力降成本
1986年针对原材料、油料价格上涨和成本提高的情况,开展以节能为重点的节支降耗活动,在节能、节料、节胎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1.节约能源。严格执行计量管理制度,全公司10个加油点都备了计数加油器,清洗用油计划分配、严格控制,润滑油集中回收、以废换新。试行新的节油奖励办法,提高了奖值,放宽了奖励范围。在此基础上推行了节油承包责任制。公司试制生产的JS681、682型大客车,千人公里油耗可降低1.5公升,目前已投运75辆。公司还先后引进和试用了超越离合器、小速比齿轮、空气净化节油器、晶体管点火器、无触点分电器等十几种节油器具。按千人(百吨)公里耗油标准计算,全年节约燃油1300吨,万元营收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9.7%。
2.节约轮胎。1986年共翻修轮胎4400条,比上年增加5%。通过建立健全胎管台帐,组织互查互评,交流经验,对轮胎出厂质量严格把关等多项措施,客货轮胎平均使用里程分别为定额的130%和139%,全年节约轮胎成本23.9万元。
3.节约材料。多进优质料,在进料时严格把关,经多次试用检定后才成批进料。在使用上不断修订、完善领核料制度,保养厂由专人负责开领料单,领料人、核料人、发料人三章齐全方能生效,领用组件要经检验员审核,总成件要经机务科审核。改变了以往组件和小总成件不拆零领用的规定,实行交旧领新、拆零领用的办法,有效地降低了材料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