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习惯了父母长辈们的各方面呵护。进入幼儿园之后,这些孩子也缺乏相应的生活自理能力,许多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帮助。而我们也发现这些常常需要别人帮助的孩子,往往性格比较软弱,依赖性强,缺乏自信。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从培养幼儿午睡自理能力入手,以引导幼儿学习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为重点,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让他们从中体会成功,增强自信。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理
众所周知,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几乎都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常常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了大人们的事事包办。而这使幼儿一些本应得到锻炼的能力在无形中被剥夺了,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凡是儿童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而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家习惯了长辈们的包办代替,自理能力都很差;离开了成人的帮助,有些孩子什么都不会,不会吃饭、不会上厕所、不会穿鞋子、不会穿衣服……就拿午睡来说,开始时只有少数上过托班的孩子会自己脱衣裤和鞋子,而大多数的孩子则是坐在床上喊老师阿姨帮他们脱,老师晚过去了还要哭;而起床时,也是坐在床上等老师阿姨帮忙穿衣服,而我们在午睡前后,总是忙碌得像打仗一般。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往往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更为困难,而且都比较胆小、缺乏自信,对新的事物不敢轻易尝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感到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能使他们从中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因此,我们打算从培养幼儿午睡自理能力入手,以学习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为重点,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一、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
(一) 探寻幼儿自理意识淡漠的原因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保护,认为孩子还小,因此本该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长辈们都一律包办代替了。也有不少家长是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与其让孩子做,倒不如自己做算了。同时许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却轻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认为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自然会了,现在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但往往正是家长这种无条件的包办,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自己不愿意干的事,长辈会帮着干的;要喝水了,会给端来;要起床了,会给穿衣;要吃饭了,会给喂……久而久之,孩子便不愿自己动手了,完全依赖别人。
(二) 激发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兴趣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组织一些谈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通过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并且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对那些上过托班,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的幼儿,常常多表扬,使幼儿了解到能自己的事自己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從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生活自理的意识。我们还发放了“我变能干了”的调查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填写,让幼儿了解到自己学会了做许多事情,很多事通过努力是可以自己完成的,这使幼儿对自己的自理能力更有信心。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注意观察,给幼儿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及时肯定,每当这时孩子们会特别开心,也变得特别乐于自己动手。这样孩子们渐渐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从中也体会到很多的乐趣。
二、 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技巧
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而需要一个过程,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反馈、不断巩固练习,直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午睡正是一个让幼儿学习和练习穿脱衣裤、鞋袜的有效时机,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每天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幼儿动手操作实践。同时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能力状况,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 通过儿歌激发兴趣。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如儿歌,可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我们把一些生活技能编成儿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幼儿如何穿脱袜子时,我们就编了穿袜子的儿歌“小袜子,手中拿,小小脚,准备好,找个洞洞钻进去,爬呀爬呀向前爬”;编了脱袜子的儿歌“缩起长脖子,露出脚后跟,拽住长鼻子,袜子脱下来”。因为有了儿歌,幼儿学起来特别起劲,边念儿歌边穿脱袜子,一遍一遍,乐在其中,自然学得也特别快。
(二) 通过模仿自主学习。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示范,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方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了解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让孩子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方法。如幼儿开始穿衣服时特别困难,不是穿反了,就是找不到袖子了,我们就和幼儿一起学穿衣服,让孩子跟着老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学穿,幼儿兴致盎然,跟着老师几遍下来就会了。
(三) 通过游戏锻炼提高。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如“扣扣子”训练:我们利用“摘果子”的游戏形式进行,首先将大树剪好,在适当的位子订上扣子,用布剪好各种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让幼儿给大树系上果实,幼儿兴趣盎然,很快就学会了。而通过“娃娃家”游戏中给娃娃穿衣服,也使幼儿在游戏中反复练习,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穿衣服、穿鞋袜。
(四) 结合日常生活操作练习。生活自理能力是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点滴积累的,是要贯穿在日常活动中持之以恒的。常常幼儿学会了新的生活技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强化巩固,就会消退,因此要经常督促、提醒幼儿,不断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占60%以上,因此有很多让幼儿学习操作的机会,可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注意让幼儿在平时多巩固练习,如每天午睡时我们都鼓励幼儿尽量自己穿脱衣裤和鞋袜,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我们每周还会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进行穿衣服、穿鞋这方面能力的比赛,让幼儿进一步练习,也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 (五) 注重个别教育。由于幼儿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要求也是有所区别的。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出不同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如同样学习穿衣服,能力强的孩子几次下来就会了,我们就要求他们在学会的基礎上,还要求讲究质量和速度。而能力弱的孩子则要老师反复地去帮助指导,让其反复学习。
三、 体验自己动手的成功感
虽然幼儿年龄小,但他们对周围事物感到新鲜有趣,乐于动手尝试,喜欢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同时他们也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而骄傲,从而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培养意志力,获得成就感。而专家也指出: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体力、智力的发展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成人的赞扬和鼓励。获得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动力,也是他们自信心的来源,只有获得了肯定,幼儿才会乐于多动手,多操作;因此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当幼儿获得点滴进步时,一句“你真棒!”“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动力。有时幼儿限于自身能力,即使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只要耐心细致地引导鼓励,幼儿还是会满怀信心。如幼儿穿反了鞋子时,我们首先肯定其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穿鞋子。”接着纠正:“只是它们反掉了,重新穿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而我们也看到,当孩子学会一样新的本领,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会变得特别自信,做事会特别投入,也乐于动手去尝试。这样随着幼儿生活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也就促使他们更加乐意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开始乐于自己动手,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午睡时基本都能自己穿脱衣裤、鞋子了,不少孩子还学会了把脱下的衣裤叠放整齐。更重要的是,在幼儿自理能力提高的同时,幼儿的情绪情感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大多数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不再处处依赖成人,乐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幼儿也从中体会到了许多成功的乐趣,得到了许多的肯定,变得更为开朗自信,敢于尝试。
作者简介:
周轶,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星城幼儿园。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理
众所周知,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几乎都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常常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习惯了大人们的事事包办。而这使幼儿一些本应得到锻炼的能力在无形中被剥夺了,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这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无疑是极为不利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凡是儿童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而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家习惯了长辈们的包办代替,自理能力都很差;离开了成人的帮助,有些孩子什么都不会,不会吃饭、不会上厕所、不会穿鞋子、不会穿衣服……就拿午睡来说,开始时只有少数上过托班的孩子会自己脱衣裤和鞋子,而大多数的孩子则是坐在床上喊老师阿姨帮他们脱,老师晚过去了还要哭;而起床时,也是坐在床上等老师阿姨帮忙穿衣服,而我们在午睡前后,总是忙碌得像打仗一般。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往往对幼儿园生活的适应更为困难,而且都比较胆小、缺乏自信,对新的事物不敢轻易尝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也感到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也能使他们从中获得自信心与成就感。因此,我们打算从培养幼儿午睡自理能力入手,以学习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为重点,从而切实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
一、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
(一) 探寻幼儿自理意识淡漠的原因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保护,认为孩子还小,因此本该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长辈们都一律包办代替了。也有不少家长是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与其让孩子做,倒不如自己做算了。同时许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却轻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认为这些事等到孩子长大了也就自然会了,现在不需要考虑这些事情。但往往正是家长这种无条件的包办,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自己不愿意干的事,长辈会帮着干的;要喝水了,会给端来;要起床了,会给穿衣;要吃饭了,会给喂……久而久之,孩子便不愿自己动手了,完全依赖别人。
(二) 激发幼儿学习生活自理的兴趣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组织一些谈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通过讨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并且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而感到高兴和自豪。对那些上过托班,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的幼儿,常常多表扬,使幼儿了解到能自己的事自己做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從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生活自理的意识。我们还发放了“我变能干了”的调查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填写,让幼儿了解到自己学会了做许多事情,很多事通过努力是可以自己完成的,这使幼儿对自己的自理能力更有信心。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注意观察,给幼儿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及时肯定,每当这时孩子们会特别开心,也变得特别乐于自己动手。这样孩子们渐渐从中体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从中也体会到很多的乐趣。
二、 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技巧
要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而需要一个过程,要在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反馈、不断巩固练习,直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午睡正是一个让幼儿学习和练习穿脱衣裤、鞋袜的有效时机,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每天午睡前后的机会,让幼儿动手操作实践。同时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与能力状况,在实践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一) 通过儿歌激发兴趣。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对于一些描述具体事物的生活现象的语言较易接受,因此应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如儿歌,可激起幼儿学习一些枯燥的劳动技能的兴趣和愿望。我们把一些生活技能编成儿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幼儿如何穿脱袜子时,我们就编了穿袜子的儿歌“小袜子,手中拿,小小脚,准备好,找个洞洞钻进去,爬呀爬呀向前爬”;编了脱袜子的儿歌“缩起长脖子,露出脚后跟,拽住长鼻子,袜子脱下来”。因为有了儿歌,幼儿学起来特别起劲,边念儿歌边穿脱袜子,一遍一遍,乐在其中,自然学得也特别快。
(二) 通过模仿自主学习。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示范,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方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幼儿了解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让孩子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这样幼儿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就很容易掌握一些方法。如幼儿开始穿衣服时特别困难,不是穿反了,就是找不到袖子了,我们就和幼儿一起学穿衣服,让孩子跟着老师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学穿,幼儿兴致盎然,跟着老师几遍下来就会了。
(三) 通过游戏锻炼提高。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把一些劳动技能与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如“扣扣子”训练:我们利用“摘果子”的游戏形式进行,首先将大树剪好,在适当的位子订上扣子,用布剪好各种水果,并在上面索上扣眼,然后让幼儿给大树系上果实,幼儿兴趣盎然,很快就学会了。而通过“娃娃家”游戏中给娃娃穿衣服,也使幼儿在游戏中反复练习,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穿衣服、穿鞋袜。
(四) 结合日常生活操作练习。生活自理能力是要在平时的生活中点滴积累的,是要贯穿在日常活动中持之以恒的。常常幼儿学会了新的生活技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强化巩固,就会消退,因此要经常督促、提醒幼儿,不断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生活活动占60%以上,因此有很多让幼儿学习操作的机会,可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注意让幼儿在平时多巩固练习,如每天午睡时我们都鼓励幼儿尽量自己穿脱衣裤和鞋袜,让幼儿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我们每周还会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进行穿衣服、穿鞋这方面能力的比赛,让幼儿进一步练习,也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 (五) 注重个别教育。由于幼儿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能力的孩子要求也是有所区别的。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提出不同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如同样学习穿衣服,能力强的孩子几次下来就会了,我们就要求他们在学会的基礎上,还要求讲究质量和速度。而能力弱的孩子则要老师反复地去帮助指导,让其反复学习。
三、 体验自己动手的成功感
虽然幼儿年龄小,但他们对周围事物感到新鲜有趣,乐于动手尝试,喜欢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任务,同时他们也为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而骄傲,从而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培养意志力,获得成就感。而专家也指出: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体力、智力的发展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然幼儿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成人的赞扬和鼓励。获得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动力,也是他们自信心的来源,只有获得了肯定,幼儿才会乐于多动手,多操作;因此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不该忽视,应鼓励他们最微小的表现独立性的愿望。当幼儿获得点滴进步时,一句“你真棒!”“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动力。有时幼儿限于自身能力,即使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只要耐心细致地引导鼓励,幼儿还是会满怀信心。如幼儿穿反了鞋子时,我们首先肯定其独立意识,表扬他:“真能干,能自己穿鞋子。”接着纠正:“只是它们反掉了,重新穿一次好吗?”使幼儿产生良好情绪,提高自信心。而我们也看到,当孩子学会一样新的本领,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会变得特别自信,做事会特别投入,也乐于动手去尝试。这样随着幼儿生活能力的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这也就促使他们更加乐意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开始乐于自己动手,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午睡时基本都能自己穿脱衣裤、鞋子了,不少孩子还学会了把脱下的衣裤叠放整齐。更重要的是,在幼儿自理能力提高的同时,幼儿的情绪情感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大多数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不再处处依赖成人,乐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幼儿也从中体会到了许多成功的乐趣,得到了许多的肯定,变得更为开朗自信,敢于尝试。
作者简介:
周轶,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星城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