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在很多学校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穿着很有特点,有带骷髅头的T恤,有满是窟窿的裤子……校园外有的各种奇装怪服学校里也会出现,并且从者甚众,易成风潮。很多学校对此或是明令禁止,或是统一要求,但往往收效甚微。很多学生甚至是家长,对于学校在着装上的管理存在着抵触情绪,认为“穿衣戴帽个人所好”,学校没必要管。学校管理遭遇到了“个性化”追求的冲击,而且在学生用手机、戴饰品等很多方面,学校德育都处于一种不被理解和认可的尴尬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分析诸如“奇装异服”现象背后隐藏的社会原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提高学校德育的成效,也就成了多元化社会下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校德育的多元化社会大背景
多元化是指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在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经济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多样化的观念、理论、行为方式的总和。多元不是指单一领域的多元化,而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领域都出现的多元化问题,是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多元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出现了空前的对撞,激烈的交锋此起彼伏。多元化使道德教育面临着一种难以置信的窘境。许多反道德、非道德行为的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力量侵蚀着古老的道德防线,旧有的体系已被打破,而与新时期相融的一系列社会、文化、心理等价值体系尚未建立起。在此大背景下,学校德育作为社会系统之一,自然无法回避也不可回避这个多元化的格局。像学生喜着“奇装异服”之类现象表明,我们的学校德育正面临着一个空前的多元化的社会大气候,且多元化正以一种难以避免的趋势渗透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生活、思维甚至是整个生存状态。
二、准确把握多元化社会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在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往往存在着统一管理举步维艰,民主管理漏洞百出的问题。当统一要求的时候,因为学生的不理解,管理成本很大,需要有大量教师、学生花费时间去检查、督促、整改。当要求宽松的时候,又会涌现很多不被主流价值所认可的现象。细究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评价标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及德育的实施等方面。
在价值取向上,一元具有一定的绝对性甚至是一种对多元的排斥,而多元的开放性却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存在。那么,学校德育究竟是以一元为主还是以多元为主,还是二者共存?如果要共存,应在多大程度上共存?对此,不同的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社会现实中,人们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正在重塑,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还未完全生成,于是,学校德育处于一个“空场”的局面,处于一个相对无序、失范的生存时境。
就评价标准而言,现行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是“一元化”导向和单一的思维模式。这是我国教育目的使然,是学校德育工作根本所在。而在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各种价值标准的涌入,尤其是一些西方价值标准迎合了我国当前部分人的心理需要,使得他们固有的传统价值标准瓦解,而新的价值标准尚未建立,传统价值标准丧失了其应有的根基与活力。可以说,一元化有被异化的危险,“一元化”价值标准日渐丧失其原有的魅力,从而使“多元化”占了上风。
就德育内容、目标而言,由于价值观、价值标准的多元性,使德育目标及其内容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元社会条件下的德育目标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其内容的选择与多元社会条件下的现实有一定的出入、偏离甚至是错位。这与整个社会群体分化、利益格局调整的多样性有关。
就德育实施来看,传统的德育实施、管理等方面仅仅是单线性的、规范的、自上而下的、单主体式的方式。这恰恰与多元化社会条件下非线性、选择性、双主体性、主客互动的方式相悖。尤其是多元化加剧了现实环境的复杂性。复杂的现实不仅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实践上的困惑,也给德育理论带来不小的冲击。时空骤变,学校德育更多地处于一种无奈、难以适应的境况。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下,德育整体向纵深发展,从而打破了其原有的生存状态,且正处于未知的、模糊的状态,难以把握,难以践行。我们知道,任何德育方式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必有其一定的条件与时空。传统德育方式的相对简单必然导致德育的低效,理想化的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当下复杂的现实环境的新要求。由此可见,德育面临着一场极为严峻的变革。
三、积极实施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变革
综上所述,我们对学校德育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反思自己;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必须从根本上转换视角,为德育开拓一个富有活力的、弹性的环境。现实的复杂性不能回避,必须勇敢地面对。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挑战,回归德育的根基——走向现实,在现实环境中变革德育目标,生成新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植根于现实环境的学校德育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不竭的活力,从而在现实中关注人的道德生活与信仰。从实际出发,必须使传统思维方式实现根本性的转换,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体系。惟其如此,德育的声音才不至于空洞,其努力才可能有效;惟其如此,学校德育才能在适应中实现超越。
这里需指出的是,多元是一个现实的客观存在。为此,就需要慎重处理一元和多元的关系。就目前现状及未来发展来看,我们需要坚持一元为主与多元并存的战略。就哲学视角而言,一元与多元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恰恰是一种互生互动互补的关系。以一元为主就需一元具有融合性、吸纳性、开拓性,以之来发展自身,从而驾驭多元,增强其自身后劲,并发挥其导向作用。与此同时,要使多元成为一元发展、丰富的源泉,从而激活一元,引领历史与现代的适时嫁接与转型。
其次,德育要进行多维的整合。这里的“整合”即对原有的事物按现有的情况进行调整、改变。主要包括对德育对象、时空、体系及价值取向等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
(一)德育对象的整合要主体化
新时代需要弘扬人的主体性,旨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自觉性,使教育过程成为自我认识、选择、完善的过程。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受教育者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以人为本,把人的道德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从而切实树立起人在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中心地位。道德教育要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尤其要赋予道德内涵生活的关怀,使其穿透人的心灵而非抽掉人性本质的简单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贴近人性的基本需要与追求。
(二)德育体系的整合要现代化
德育观念、手段要体现时代的内涵与精神。其间应包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明确的目标体系、系统的内容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严格的管理体系等。因为结构决定功能,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德育整个体系的科学建构是德育走出低效的有力保证。
(三)德育时空的整合要全球化
无疑,E时代使人与人的多元交往在时空上成为可能,也使德育资源丰富,德育途径多元。为此,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开发这些潜在的德育资源,力争发挥其最大的正向功能。尤其是在全球伦理道德成为突出问题的今天,学校德育更应以全球的视野与意识,使德育在多元社会条件下有一个良好的对接,从而最终强化、巩固一元的生命活力。
(四)德育价值取向的整合要时代化。
当前德育最大的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而德育价值取向问题又是当前最棘手的问题。当前德育可以说已偏离了现实的根基,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德育处于一个社会的边缘,甚至是一种“虚无”。一个不争的事实,德育是一种与现实相背离的高、空、假的空场。因此,德育应降低其应然要求,在其实施过程中要多维地考虑其现实的各种条件与可能性;要对其实然的生存状态予以必要的关照;要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惟其如此,德育价值取向才能有一个理性的、合理的、合乎其自身规律的生成空间。
在当前复杂的多元社会条件下,德育的实然性生存境遇要求必须加强法律建设,使德育走上一个有序的、规范的、良性的发展之路,以之保证德育有一个逻辑前提与基础,即法律应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尤其是在今天,其时代意义更为明显,这应是时下德育进一步发展的生存场。
总之,多元化社会是学校德育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必然。学校管理者不应被“乱花渐欲迷人眼”,彷徨失措,而应站在战略的高度,全面审视德育的生存境遇并作出相应的变革,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会有效果,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会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作出贡献。
一、正确认识学校德育的多元化社会大背景
多元化是指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在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经济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多样化的观念、理论、行为方式的总和。多元不是指单一领域的多元化,而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领域都出现的多元化问题,是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多元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传统与现代的思想出现了空前的对撞,激烈的交锋此起彼伏。多元化使道德教育面临着一种难以置信的窘境。许多反道德、非道德行为的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各种力量侵蚀着古老的道德防线,旧有的体系已被打破,而与新时期相融的一系列社会、文化、心理等价值体系尚未建立起。在此大背景下,学校德育作为社会系统之一,自然无法回避也不可回避这个多元化的格局。像学生喜着“奇装异服”之类现象表明,我们的学校德育正面临着一个空前的多元化的社会大气候,且多元化正以一种难以避免的趋势渗透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生活、思维甚至是整个生存状态。
二、准确把握多元化社会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在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往往存在着统一管理举步维艰,民主管理漏洞百出的问题。当统一要求的时候,因为学生的不理解,管理成本很大,需要有大量教师、学生花费时间去检查、督促、整改。当要求宽松的时候,又会涌现很多不被主流价值所认可的现象。细究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困惑,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评价标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及德育的实施等方面。
在价值取向上,一元具有一定的绝对性甚至是一种对多元的排斥,而多元的开放性却允许不同价值观的存在。那么,学校德育究竟是以一元为主还是以多元为主,还是二者共存?如果要共存,应在多大程度上共存?对此,不同的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社会现实中,人们对社会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正在重塑,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价值取向应该说还未完全生成,于是,学校德育处于一个“空场”的局面,处于一个相对无序、失范的生存时境。
就评价标准而言,现行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是“一元化”导向和单一的思维模式。这是我国教育目的使然,是学校德育工作根本所在。而在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各种价值标准的涌入,尤其是一些西方价值标准迎合了我国当前部分人的心理需要,使得他们固有的传统价值标准瓦解,而新的价值标准尚未建立,传统价值标准丧失了其应有的根基与活力。可以说,一元化有被异化的危险,“一元化”价值标准日渐丧失其原有的魅力,从而使“多元化”占了上风。
就德育内容、目标而言,由于价值观、价值标准的多元性,使德育目标及其内容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元社会条件下的德育目标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其内容的选择与多元社会条件下的现实有一定的出入、偏离甚至是错位。这与整个社会群体分化、利益格局调整的多样性有关。
就德育实施来看,传统的德育实施、管理等方面仅仅是单线性的、规范的、自上而下的、单主体式的方式。这恰恰与多元化社会条件下非线性、选择性、双主体性、主客互动的方式相悖。尤其是多元化加剧了现实环境的复杂性。复杂的现实不仅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的实践上的困惑,也给德育理论带来不小的冲击。时空骤变,学校德育更多地处于一种无奈、难以适应的境况。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变革的大环境下,德育整体向纵深发展,从而打破了其原有的生存状态,且正处于未知的、模糊的状态,难以把握,难以践行。我们知道,任何德育方式的适用性与有效性必有其一定的条件与时空。传统德育方式的相对简单必然导致德育的低效,理想化的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当下复杂的现实环境的新要求。由此可见,德育面临着一场极为严峻的变革。
三、积极实施多元化社会条件下学校德育变革
综上所述,我们对学校德育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反思自己;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必须从根本上转换视角,为德育开拓一个富有活力的、弹性的环境。现实的复杂性不能回避,必须勇敢地面对。
首先,学校德育工作要重视挑战,回归德育的根基——走向现实,在现实环境中变革德育目标,生成新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植根于现实环境的学校德育才能获得持续的生命力和不竭的活力,从而在现实中关注人的道德生活与信仰。从实际出发,必须使传统思维方式实现根本性的转换,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体系。惟其如此,德育的声音才不至于空洞,其努力才可能有效;惟其如此,学校德育才能在适应中实现超越。
这里需指出的是,多元是一个现实的客观存在。为此,就需要慎重处理一元和多元的关系。就目前现状及未来发展来看,我们需要坚持一元为主与多元并存的战略。就哲学视角而言,一元与多元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关系,而恰恰是一种互生互动互补的关系。以一元为主就需一元具有融合性、吸纳性、开拓性,以之来发展自身,从而驾驭多元,增强其自身后劲,并发挥其导向作用。与此同时,要使多元成为一元发展、丰富的源泉,从而激活一元,引领历史与现代的适时嫁接与转型。
其次,德育要进行多维的整合。这里的“整合”即对原有的事物按现有的情况进行调整、改变。主要包括对德育对象、时空、体系及价值取向等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
(一)德育对象的整合要主体化
新时代需要弘扬人的主体性,旨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自觉性,使教育过程成为自我认识、选择、完善的过程。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受教育者一定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以人为本,把人的道德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从而切实树立起人在当代中国道德教育的中心地位。道德教育要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尤其要赋予道德内涵生活的关怀,使其穿透人的心灵而非抽掉人性本质的简单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贴近人性的基本需要与追求。
(二)德育体系的整合要现代化
德育观念、手段要体现时代的内涵与精神。其间应包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明确的目标体系、系统的内容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严格的管理体系等。因为结构决定功能,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德育整个体系的科学建构是德育走出低效的有力保证。
(三)德育时空的整合要全球化
无疑,E时代使人与人的多元交往在时空上成为可能,也使德育资源丰富,德育途径多元。为此,我们要充分把握和开发这些潜在的德育资源,力争发挥其最大的正向功能。尤其是在全球伦理道德成为突出问题的今天,学校德育更应以全球的视野与意识,使德育在多元社会条件下有一个良好的对接,从而最终强化、巩固一元的生命活力。
(四)德育价值取向的整合要时代化。
当前德育最大的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而德育价值取向问题又是当前最棘手的问题。当前德育可以说已偏离了现实的根基,给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德育处于一个社会的边缘,甚至是一种“虚无”。一个不争的事实,德育是一种与现实相背离的高、空、假的空场。因此,德育应降低其应然要求,在其实施过程中要多维地考虑其现实的各种条件与可能性;要对其实然的生存状态予以必要的关照;要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惟其如此,德育价值取向才能有一个理性的、合理的、合乎其自身规律的生成空间。
在当前复杂的多元社会条件下,德育的实然性生存境遇要求必须加强法律建设,使德育走上一个有序的、规范的、良性的发展之路,以之保证德育有一个逻辑前提与基础,即法律应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尤其是在今天,其时代意义更为明显,这应是时下德育进一步发展的生存场。
总之,多元化社会是学校德育必须面对的一个客观必然。学校管理者不应被“乱花渐欲迷人眼”,彷徨失措,而应站在战略的高度,全面审视德育的生存境遇并作出相应的变革,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会有效果,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才会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