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状,认为既呈现了的良好发展态势,也存在着吸引力不够,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新时期面临新情况,高职院校应积极应对,突出针对性教学的特色,体现“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强化“主线”,创新“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努力增强高职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 针对性教学
目前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高。一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已无关,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继续深造不考,就业应聘不问,学不学关系不大。二是认为学了也不能解决问题。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课程,所讲的道理大家都熟悉。因此,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必要性和实际有效性。
我们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意识认知水平偏低;
(二)价值观倾向利益化;
(三)公德践行能力较弱;
(四)理想信念不坚定;
(五)传统美德认同度滑坡;
(六) 自由散漫思想严重;
(七)网络的负面影响较大;
由此,我们在实践中得出了如下结论:
1、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十分低下;
2、学生的诚信度令企业失望;
3、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亟需加强。
二、新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以造就大学生的“现代公民资格”为主线
1、加强道德教育
其一,理想信念教育——扬起大学生的人生风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其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掌握报国之才、践履兴国之行。
其三,人生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
其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培养道德规范。
2.加强法律常识教育
其一,教育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升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基础》课程在选取编排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应着重把握下列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法律内涵的界定;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培养和法律权威的树立等。
其二,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实践法律规范。《基础》课程在选取编排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应着重介绍我国的下列基本法律制度:宪法基本制度; 行政、民事、经济、刑事等实体法律制度;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及非诉讼性的仲裁法律制度;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实现由强制性“灌输式”到“启发式”的转变,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材—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各种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边讲边议、演讲辩论、答记者问、角色参与、直观教学、愉快教学、情景教育、社会调查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灌输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大量形象生动、内容感人、道理深刻,能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的精神文化产品,占领思想阵地。教育者在“乐”中进行理论灌输, 让受教育者在“乐”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进而使受教育者愉快地接受知识和真理,取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灌输过程中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无论做报告或讲话,都要求语言准确、得体、生动,善于运用有文采的语言,以刺激听者,使他们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自然就会增强灌输的效果。
2、优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采用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理论教学;运用视频资料摆事实、讲道理,运用图表表达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运用漫画分析哲学道理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抓住人心、打动人心、深入人心, 激发其学习理论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重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知识,接受真理,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教育目的。
3、坚持疏导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又疏又导,疏导结合。在灌输中增强疏导性,符合人的思想认识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一味地强调“不许”、 “不准”、“不能”等等,实行堵塞和禁止是无济于事的。灌输过程中坚持疏导的方针,使大学生在各种错误观点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政治上永远合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应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激发他们学习、思考的欲望和兴趣,增强灌输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论,提高灌输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易于被他们接受,也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有巨大的吸引力、强烈的感染力和强大的说服力。
四、改革考核方法
1、注重平时考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平时占60%的分值。首先是坚持“三个不一样”原则,即“上课和不上课不一样”(考勤约束,随机抽查);“同样是上课,参与和不参与不一样”(凡发言、参加各项活动的同学都由班长记录)。);“同样是参与,质量高低不一样”(参与质量高的由老师做记录)。
2、改进期末考试,检验自主学习效果,占40%分值。题型由客观型为主向主观性为主转变,包括材料分析和综合论述两种题型;内容由过去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考察向利用所学知识、原理及立场、观点分析社会问题转变。
第一,这种改革大大压缩了学生记忆死知识的范围, 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从主要记忆死知识的学习模式下, 解放了出来。
第二, 考试的改革在教学上,既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 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测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过去的考试方式最大弊端, 就是只能测量学生掌握死知识的情况,基本上不能反映学生掌握活知识和运用活知识的能力。改革后的试卷, 尤其是试卷中材料分析题型的设计,不仅给学生展示其活知识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能力提供了空间, 而且为了解和测量学生这方面的情况提供了一个手段。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J].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06(15)
[2]黄 璐、彭凤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12)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 针对性教学
目前高职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不高。一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与已无关,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没有直接的影响,继续深造不考,就业应聘不问,学不学关系不大。二是认为学了也不能解决问题。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类似的课程,所讲的道理大家都熟悉。因此,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必要性和实际有效性。
我们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意识认知水平偏低;
(二)价值观倾向利益化;
(三)公德践行能力较弱;
(四)理想信念不坚定;
(五)传统美德认同度滑坡;
(六) 自由散漫思想严重;
(七)网络的负面影响较大;
由此,我们在实践中得出了如下结论:
1、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十分低下;
2、学生的诚信度令企业失望;
3、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责任感的培养亟需加强。
二、新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以造就大学生的“现代公民资格”为主线
1、加强道德教育
其一,理想信念教育——扬起大学生的人生风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其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确立报国之志、掌握报国之才、践履兴国之行。
其三,人生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进取的人生态度、创造辉煌的人生价值。
其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培养道德规范。
2.加强法律常识教育
其一,教育引导大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提升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基础》课程在选取编排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应着重把握下列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法律内涵的界定;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实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权利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法律思维的培养和法律权威的树立等。
其二,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实践法律规范。《基础》课程在选取编排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应着重介绍我国的下列基本法律制度:宪法基本制度; 行政、民事、经济、刑事等实体法律制度;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及非诉讼性的仲裁法律制度;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实现由强制性“灌输式”到“启发式”的转变,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材—教师—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各种符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边讲边议、演讲辩论、答记者问、角色参与、直观教学、愉快教学、情景教育、社会调查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灌输过程中,尽可能创造大量形象生动、内容感人、道理深刻,能鼓舞人、激励人、凝聚人的精神文化产品,占领思想阵地。教育者在“乐”中进行理论灌输, 让受教育者在“乐”中受到教育、得到启迪,进而使受教育者愉快地接受知识和真理,取得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同时灌输过程中还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无论做报告或讲话,都要求语言准确、得体、生动,善于运用有文采的语言,以刺激听者,使他们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自然就会增强灌输的效果。
2、优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如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采用讨论式、研究式、案例式、演讲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丰富理论教学;运用视频资料摆事实、讲道理,运用图表表达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运用漫画分析哲学道理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抓住人心、打动人心、深入人心, 激发其学习理论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重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大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知识,接受真理,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实问题,从而达到提高思维能力和提高思想觉悟的教育目的。
3、坚持疏导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又疏又导,疏导结合。在灌输中增强疏导性,符合人的思想认识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一味地强调“不许”、 “不准”、“不能”等等,实行堵塞和禁止是无济于事的。灌输过程中坚持疏导的方针,使大学生在各种错误观点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证政治上永远合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应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激发他们学习、思考的欲望和兴趣,增强灌输的生动性和深刻性,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理论,提高灌输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易于被他们接受,也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有巨大的吸引力、强烈的感染力和强大的说服力。
四、改革考核方法
1、注重平时考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平时占60%的分值。首先是坚持“三个不一样”原则,即“上课和不上课不一样”(考勤约束,随机抽查);“同样是上课,参与和不参与不一样”(凡发言、参加各项活动的同学都由班长记录)。);“同样是参与,质量高低不一样”(参与质量高的由老师做记录)。
2、改进期末考试,检验自主学习效果,占40%分值。题型由客观型为主向主观性为主转变,包括材料分析和综合论述两种题型;内容由过去单纯注重书本知识的考察向利用所学知识、原理及立场、观点分析社会问题转变。
第一,这种改革大大压缩了学生记忆死知识的范围, 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从主要记忆死知识的学习模式下, 解放了出来。
第二, 考试的改革在教学上,既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第三, 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测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过去的考试方式最大弊端, 就是只能测量学生掌握死知识的情况,基本上不能反映学生掌握活知识和运用活知识的能力。改革后的试卷, 尤其是试卷中材料分析题型的设计,不仅给学生展示其活知识和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能力提供了空间, 而且为了解和测量学生这方面的情况提供了一个手段。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及其实施[J].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06(15)
[2]黄 璐、彭凤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须正确处理四个关系[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