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减轻学生的负担,所以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宽松,而作为教师能布置给学生做练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可作文教学是个长期的、需要时间保证而且还必须反复训练的复杂系统。如果没有时间保证,写出来的文章只能是粗制滥造的。而少了训练次数,做出来的文章也只能是盲人骑瞎马——乱撞,写到哪儿算哪儿。如何能够解决这一矛盾,在短时间内增加学生作文的数量呢?笔者认为进行口语训练就是个好方法。
说到口语训练,笔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和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流时可以侃侃而谈,可一旦和陌生人说话就手足无措、丢三落四。还有些学生在作文时可以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但一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变得唇笨齿拙,词不达意。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说明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口语训练还不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逐步增强学生的口语训练量,在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由词入手,口头造句
“由词入手”很简单,就是用词造句。这在小学就经常进行了,不过那时的词语造句往往是书面作业,而现在笔者的要求是:学生学新词后,给一二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口头造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现场检验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何。因为学生一出口造句,教师马上就可以发现他们对词义的理解程度,对读音的掌握情况。把握了学生的学情,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口语的训练和测评是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测试学生的方法。
二、由句到段,多词串成
对生字词的掌握,在口语教学中,笔者一直把握着这样的原则:生字多读,生词多用。所以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比较陌生的字,就叫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注意间架结构,注意字型笔顺。
对于生词就让学生多造句。在造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味揣摩词这样造句是不是恰当。如果不合适,说说毛病出在哪,应该怎么改。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品味语言的习惯。
对一些容易理解的词,笔者则是把它们多个放在一起,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到一个语段里。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对词的分析思考更深入——要符合一定的语言情境和写作的实际需要。这样,哪怕是短短的一段话,也能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更能体现出他们组织运用材料的能力。
三、由段而文,学以致用
学知识,目的还是用知识。在由学到用的阶段上,如果只想让学生去自然地运用新词语恐怕机会不会太多,要想让学生主动用,只能先让他们被动地用,就是把这当成任务布置给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去主动地思索。当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在作文时恰当地运用所学到新字词。
可以想见,口头短文的表述,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尽善尽美,但这样的练习却是必须的。对学生口头作文的要求可以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笔者现在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能够完整地复述一个事件,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遣词造句、语言运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也会随之提升。
注重口语作文训练并不是忽视甚至抛弃书面作文,而是让两者相得益彰,从而谋求互利共赢。所以在书面作文时,笔者就强调学生必须在作文前先说构思、说提纲、说大致的事件和结构安排等。这样既有口头表达的训练,又可以让学生提前交流思想,交换看法。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去作文,就能够使他们拓展思路,发挥想象,闪现火花,涌现创意,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总之,只有把口语训练贯穿到作文教学中,才能够把词语教学和口头训练以及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彼此割裂的教学环节。笔者认为,不仅语文教学要进行这样的口语训练,英语教学、政治教学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
说到口语训练,笔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和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流时可以侃侃而谈,可一旦和陌生人说话就手足无措、丢三落四。还有些学生在作文时可以下笔千言,一气呵成。但一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就变得唇笨齿拙,词不达意。这些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说明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的口语训练还不够。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已经开始有意识地逐步增强学生的口语训练量,在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由词入手,口头造句
“由词入手”很简单,就是用词造句。这在小学就经常进行了,不过那时的词语造句往往是书面作业,而现在笔者的要求是:学生学新词后,给一二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口头造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现场检验他们的预习情况、对词语的掌握情况以及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如何。因为学生一出口造句,教师马上就可以发现他们对词义的理解程度,对读音的掌握情况。把握了学生的学情,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口语的训练和测评是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测试学生的方法。
二、由句到段,多词串成
对生字词的掌握,在口语教学中,笔者一直把握着这样的原则:生字多读,生词多用。所以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比较陌生的字,就叫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注意间架结构,注意字型笔顺。
对于生词就让学生多造句。在造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味揣摩词这样造句是不是恰当。如果不合适,说说毛病出在哪,应该怎么改。這样做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逐渐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品味语言的习惯。
对一些容易理解的词,笔者则是把它们多个放在一起,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到一个语段里。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对词的分析思考更深入——要符合一定的语言情境和写作的实际需要。这样,哪怕是短短的一段话,也能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更能体现出他们组织运用材料的能力。
三、由段而文,学以致用
学知识,目的还是用知识。在由学到用的阶段上,如果只想让学生去自然地运用新词语恐怕机会不会太多,要想让学生主动用,只能先让他们被动地用,就是把这当成任务布置给他们,这样他们才会去主动地思索。当学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在作文时恰当地运用所学到新字词。
可以想见,口头短文的表述,学生不一定能说得尽善尽美,但这样的练习却是必须的。对学生口头作文的要求可以分阶段、有层次地开展。笔者现在对学生的要求仅仅是能够完整地复述一个事件,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对遣词造句、语言运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也会随之提升。
注重口语作文训练并不是忽视甚至抛弃书面作文,而是让两者相得益彰,从而谋求互利共赢。所以在书面作文时,笔者就强调学生必须在作文前先说构思、说提纲、说大致的事件和结构安排等。这样既有口头表达的训练,又可以让学生提前交流思想,交换看法。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去作文,就能够使他们拓展思路,发挥想象,闪现火花,涌现创意,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总之,只有把口语训练贯穿到作文教学中,才能够把词语教学和口头训练以及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彼此割裂的教学环节。笔者认为,不仅语文教学要进行这样的口语训练,英语教学、政治教学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