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因此,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将会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课题。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形式,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学校的管理中,并在中小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小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有很好的适应性。
一、规范管理。强化意识。准确定位,执行有力。启动学校精细化管理
态度决定一切!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全体教职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是精细化管理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因此在推行精细化管理之前必须对教职工进行扎实细致、科学系统的培训。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组织学习力,组织开展精细化管理知识学习培训,学习有关精细化管理的文件,提升教职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精细化管理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并在全校范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宣传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当然学校一定要有良好的管理氛围,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表现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并使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全校上下的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程序,规范流程,以精美细化的操作方案逐步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
学校精细化管理需要完善程序,规范流程。从整体上来说就是从“点一线一面”着手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所谓“点”就是学校的对整个精细化管理规划、细化方案和学校实际的结合,管理者有对精细化管理的很好理解和体会,从方案制订、细化上开始正确引领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并能够强有力地推动执行。“线”上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中层领导的执行力。“面”上的工作是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教师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是管理活动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教学成果得以体现的载体。
管理活动的实施是一个计划——部署——实施——检查——反馈——改善——再检查的具有周期性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相当重要,如果有疏漏将对整体的工作产生影响,也必将影响工作的成效。学校工作部门多,环节多,责任大,因此建立健全各部门的工作制度和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权责分明是工作高质量开展的保证。
当然,科学有效且符合本校实际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管理目标高质量实现的必要保证。建立一套适合校情,奖惩分明,评价科学,优质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每一个教职工的权责得到最大程度的量化。
三、提升认识。科学规避理念误区。完善学校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对管理工作的固化,从表面上来看,精细化管理强调了制度的考核,淡化了人性,但从工作实际来看出,他们并不矛盾。在制度建立之初,人性化就服从制度化,但如果过分强调人性,很从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案就很难建立和实施。但如果只强调精细化管理,会使校园少了生气。因此,精细化与人性化是兼容并包的。精细化实施初期,更多的是规范和引导。并引导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一种习惯。
2.要分清主次,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管理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如果管理禁锢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那么这种管理就是失败的。
3.精细化管理的推行更重要的是需要把先进科学的理论通过管理者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要有理论体系,更要有系统架构和管理工具配合实施,换言之,就是需要实干家要把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脱离学校实际,尤其是无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现状,盲目追求精细化管理,结果导致将精细化管理符号化。
4.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决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校上下用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倾情工作,短期行为和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都不是精细化管理。
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是一件新生事物,是新时期教育改革赋予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和研究精细化管理的内涵,适应和教育改革的形势,打造学习型团队,激活学校管理的内能,塑造精品化校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 张晓楠
一、规范管理。强化意识。准确定位,执行有力。启动学校精细化管理
态度决定一切!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在全校上下形成共识,全体教职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是精细化管理能否顺利推行的关键,因此在推行精细化管理之前必须对教职工进行扎实细致、科学系统的培训。建立学习型团队。提高组织学习力,组织开展精细化管理知识学习培训,学习有关精细化管理的文件,提升教职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为精细化管理奠定思想理论基础。并在全校范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宣传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当然学校一定要有良好的管理氛围,要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表现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并使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全校上下的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完善程序,规范流程,以精美细化的操作方案逐步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
学校精细化管理需要完善程序,规范流程。从整体上来说就是从“点一线一面”着手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所谓“点”就是学校的对整个精细化管理规划、细化方案和学校实际的结合,管理者有对精细化管理的很好理解和体会,从方案制订、细化上开始正确引领整个管理工作的开展,并能够强有力地推动执行。“线”上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中层领导的执行力。“面”上的工作是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教师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是管理活动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也是教育教学成果得以体现的载体。
管理活动的实施是一个计划——部署——实施——检查——反馈——改善——再检查的具有周期性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相当重要,如果有疏漏将对整体的工作产生影响,也必将影响工作的成效。学校工作部门多,环节多,责任大,因此建立健全各部门的工作制度和明确各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权责分明是工作高质量开展的保证。
当然,科学有效且符合本校实际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也是管理目标高质量实现的必要保证。建立一套适合校情,奖惩分明,评价科学,优质高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每一个教职工的权责得到最大程度的量化。
三、提升认识。科学规避理念误区。完善学校精细化管理
1.精细化管理不是简单的对管理工作的固化,从表面上来看,精细化管理强调了制度的考核,淡化了人性,但从工作实际来看出,他们并不矛盾。在制度建立之初,人性化就服从制度化,但如果过分强调人性,很从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案就很难建立和实施。但如果只强调精细化管理,会使校园少了生气。因此,精细化与人性化是兼容并包的。精细化实施初期,更多的是规范和引导。并引导使精细化管理成为一种习惯。
2.要分清主次,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管理的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如果管理禁锢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那么这种管理就是失败的。
3.精细化管理的推行更重要的是需要把先进科学的理论通过管理者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要有理论体系,更要有系统架构和管理工具配合实施,换言之,就是需要实干家要把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去。脱离学校实际,尤其是无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现状,盲目追求精细化管理,结果导致将精细化管理符号化。
4.精细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决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全校上下用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倾情工作,短期行为和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都不是精细化管理。
学校推行精细化管理,不是一件新生事物,是新时期教育改革赋予学校管理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和研究精细化管理的内涵,适应和教育改革的形势,打造学习型团队,激活学校管理的内能,塑造精品化校园,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