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沈瑜庆的诗学渊源——对杜甫的接受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14516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瑜庆是一个心系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一有感触,便悲慨满怀,相似的社会环境使得其与杜甫在情感上达到共鸣.沈瑜庆对杜甫的接受,首先是继承了杜甫的忧生念乱、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同杜甫一样,沈瑜庆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匡复功名期再震”的大志,这种志向是他忧国忧民、心念天下的原动力.沈瑜庆诗歌除了学杜丰富的诗歌内涵,另外精妙的语言锤炼也是与摹杜、学杜分不开的,这些都源自于诗人真挚的情感与收放之有度.他蓄积的感情力量,仁者的风范,都很好地传承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质.
其他文献
华容道曹操命不该绝的真正原因不是关云长义释曹操及天象推测,而是诸葛亮基于三分天下的战略考量及曹、刘、孙三方势力相互博弈的结果.
目的 研究构建的沙眼衣原体E型DNA疫苗所产生的细胞免疫效应.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肌内接种免疫的方式,将小鼠分为接种空质粒的阴性对照组、DNA疫苗免疫组和接种
《失乐园》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一部史诗,它是一部政治性人文性的宗教史诗.政治立场鲜明,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以人类始祖的堕落作为创作源泉,革命主义精神和人性内涵
曾国藩是晚清文学大师,他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总结和提出了一系列既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对桐城派的弊端有所补救和超越的文学主张,形成了他极具包容性和实用性的独具
自然是福斯特小说叙述的重要背景,也是其生态书写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不同面貌自然的描绘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人与自然在关系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自然的不同面貌,是对人的不同态度.
狄尔泰将“说明”和“解释”作为两种不同理解文本的态度进行区分,一个代表自然科学的方式,一个代表着历史的解释方式.而保罗·利科则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文本世界”的
“镜”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在构造宋词整体意境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这种意象不仅能够展示出开阔雄浑的场面,还能显示出青天荡荡的气势和独立苍茫的意境.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唯美诗人,他倡导的新诗格律理论对中国诗坛产生深远的影响.“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是人们对他的新诗格律理论内涵的简要概括.余光中《乡愁
“坡仙”苏轼与南宋开创“诚斋体”的杨万里却在自己的创作中,将各自对诗歌艺术的理解用“妙喻”、“活法”的表现方式,为千百年来的后世读者书写下宋诗中“诗趣”意味浓厚的
嫦娥奔月的原因说法众多,多集中在“失望窃药”和“智斗逢蒙”两种.本文试对这两种说法加以对比分析,挖掘当中的女性反叛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