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紧紧抓住活动,以活动为媒介,可以实现“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目标。就如何更好地发挥活动资源在习作教学中的作用而言,可以从触发学生写作动机、生发写作素材、丰富生活体验三个方面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关键词】缘由 途径 表达效果 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笔者认为,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开展各种活动,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下面笔者通过几个精彩事例对如何结合活动进行作文教学做一分析。
【案例1】
那是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出差了,学校叫我代课。我走到操场,学生已经整整齐齐排好了队。他们说,今天要举行跳圈活动。体育委员很快地摆好了跳圈,全班学生排成两队。一场有趣而激烈的跳圈比赛就开始了。操场上,同学们跳着,笑着,快乐的笑声在飞荡。大家跳圈各有各的样,有的轻巧,一跃而过;有的拖泥带水,钩动了圈,趔趄几下,差点摔倒;有的故意来个高难度动作,在一声声尖叫后扮个鬼脸,收拾了一地赞叹。我也兴致勃勃,不时拿出手机,帮他们拍下精彩的瞬间。两天后是周五,我按照惯例布置了写周记的作业。学生们都盯着我,问我写什么。当我说是自由作文题材不限时,他们却一片哗然,说没事情可以写。我突然想起了那节体育课,告诉他们,那节体育课中的跳圈比赛可以是选择的一个题材。学生还是无法欣然接受,都说已经忘记了。我灵机一动,把拍下的视频放给他们看,并当了一回解说员。这一下他们兴奋了,终于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写的题材。于是,开开心心接受了。
【解读】活动触发动机
学生有了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开展活动的次数肯定都是比较多的。大型的,如跳蚤书市、广播操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篮球赛;小型的,如跳绳、拔河、观看影片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活动是他们的天性,每次参加活动,都兴致勃勃的,相当投入。将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作文,激活学生的习作兴趣,解决无米之炊之困难,提高习作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案例2】
这是一节作文课,要求是“写一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作文要求一提出,学生个个愁眉苦脸。问他们原因,都说没有童年趣事。我犯难了。左思右想之下,我决定组织开展一次活动:带一个鸡蛋来学校,看看谁能把鸡蛋保护好。我把这次活动命名为“护蛋行动”。活动开展了,一天,两天,不断有鸡蛋因为各种原因破碎。每破碎一个鸡蛋,我都不肯“善罢甘休”,不是跟着学生哈哈大笑,就是追查破碎原因。三天后,再开始写作文,翻开草稿本,不用多说什么,学生稍作构思,就开始“沙沙沙”地写起来……
【解读】活动生发素材
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活动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诱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启迪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教师应充分发挥儿童爱玩的天性,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空间,投身到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尽情地玩耍、嬉戏,玩出童心、玩出水平,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小学作文多以命题作文为主,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即使这样,很多时候学生还是觉得没什么好写。于是,我经常选择各种活动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体验,在活动中引导观察、加强指导,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有了丰富的活动,也就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就不会“一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了。
【事例3】
诸暨的王琼老师曾经说起过她的一堂作文课:她故作神秘地在黑板上写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纸上谈兵”,接着把“谈”字改成“站”字,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是走象棋,有的学生说是走军棋……在学生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她把一张报纸铺在地上,让学生分成小组,看看每个小组可以在报纸上站多少人。站的人多的组获胜,允许各个组单独尝试。每个小组为了在报纸上站更多的人,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金鸡独立”“叠罗汉”“背抱式”……活动之后,她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片段,特别强调要写出自己的表现。事实证明,那节课很成功,学生因为有了独特而多次的体验,觉得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写起来自然就生动有趣了。
【解读】活动丰富体验
作文的根、源是什么?是生活,是实践。实践是什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换句话说,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只有亲身实践,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什么叫“我手写我心”?开展活动,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就是最好的指导方法。
为了写好“最美檀溪”的征文,我特地带着学生开展“檀溪行”活动,去领略檀溪的风光,去品尝檀溪的美食,去感悟檀溪的人文,去采访檀溪的老人。学生真正走进了檀溪,对檀溪有了直观的认识,有了丰富的体验,写作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思考】
1.活动要精心准备
活动是作文的前提,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的活动求新求趣,如组织春游活动,我们不满足于远足踏春,还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在春游的地点搭起帐篷,摆开烤架……在学生欣赏完春天的景色后,再积极参与烧烤活动;又如,组织拔河比赛,可以邀请一些教师参与,有了教师与同学的比拼,学生的劲头更足了;再如,组织《西游记》知识抢答,分成几个组,学着电视节目中的必答抢答与评委转身,能让学生乐翻天……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玩。
2.活动要全员参与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写好作文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如果仅仅是极少数学生参与,那么其他学生只能是旁观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情感体验,写起作文来,自然还是一些空话,一些套话。所以教师设计活动,应注重活动的全体性、参与性、互动性,可以是活动中的“角色”不同,参与的感官不同,但活动不应该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做到人人参与。
3.活动要有隐蔽性
作文教学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活动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但不宜在活动之前就“明确作文要求”。有了要求,学生就有了心理负担,必定玩得不尽兴,也就缺少了一定的真实体验,作文还能写得生动吗?最简便的一个方法,教师要“勤”一点,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把学生的活动拍成照片、视频,在写作文之前播放给学生看,教师在旁引导学生体味在活动中自己的心情,从别人的表情上揣摩别人的心情。
庄子《逍遥游》有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我们应该开展好课内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通过有效的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训练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2(1).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二小 322200)
【关键词】缘由 途径 表达效果 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提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笔者认为,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开展各种活动,以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下面笔者通过几个精彩事例对如何结合活动进行作文教学做一分析。
【案例1】
那是一节体育课,体育老师出差了,学校叫我代课。我走到操场,学生已经整整齐齐排好了队。他们说,今天要举行跳圈活动。体育委员很快地摆好了跳圈,全班学生排成两队。一场有趣而激烈的跳圈比赛就开始了。操场上,同学们跳着,笑着,快乐的笑声在飞荡。大家跳圈各有各的样,有的轻巧,一跃而过;有的拖泥带水,钩动了圈,趔趄几下,差点摔倒;有的故意来个高难度动作,在一声声尖叫后扮个鬼脸,收拾了一地赞叹。我也兴致勃勃,不时拿出手机,帮他们拍下精彩的瞬间。两天后是周五,我按照惯例布置了写周记的作业。学生们都盯着我,问我写什么。当我说是自由作文题材不限时,他们却一片哗然,说没事情可以写。我突然想起了那节体育课,告诉他们,那节体育课中的跳圈比赛可以是选择的一个题材。学生还是无法欣然接受,都说已经忘记了。我灵机一动,把拍下的视频放给他们看,并当了一回解说员。这一下他们兴奋了,终于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写的题材。于是,开开心心接受了。
【解读】活动触发动机
学生有了兴趣,就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开展活动的次数肯定都是比较多的。大型的,如跳蚤书市、广播操比赛、朗诵比赛、运动会、篮球赛;小型的,如跳绳、拔河、观看影片等。对于小学生来说,喜欢活动是他们的天性,每次参加活动,都兴致勃勃的,相当投入。将活动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作文,激活学生的习作兴趣,解决无米之炊之困难,提高习作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案例2】
这是一节作文课,要求是“写一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作文要求一提出,学生个个愁眉苦脸。问他们原因,都说没有童年趣事。我犯难了。左思右想之下,我决定组织开展一次活动:带一个鸡蛋来学校,看看谁能把鸡蛋保护好。我把这次活动命名为“护蛋行动”。活动开展了,一天,两天,不断有鸡蛋因为各种原因破碎。每破碎一个鸡蛋,我都不肯“善罢甘休”,不是跟着学生哈哈大笑,就是追查破碎原因。三天后,再开始写作文,翻开草稿本,不用多说什么,学生稍作构思,就开始“沙沙沙”地写起来……
【解读】活动生发素材
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活动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诱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启迪学生的想象和思维。教师应充分发挥儿童爱玩的天性,想方设法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走出封闭的空间,投身到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尽情地玩耍、嬉戏,玩出童心、玩出水平,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
小学作文多以命题作文为主,内容一般都是学生所熟悉的,但即使这样,很多时候学生还是觉得没什么好写。于是,我经常选择各种活动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体验,在活动中引导观察、加强指导,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有了丰富的活动,也就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丰富的素材,学生就不会“一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了。
【事例3】
诸暨的王琼老师曾经说起过她的一堂作文课:她故作神秘地在黑板上写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先让学生谈谈什么是“纸上谈兵”,接着把“谈”字改成“站”字,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是走象棋,有的学生说是走军棋……在学生一番激烈的争论后,她把一张报纸铺在地上,让学生分成小组,看看每个小组可以在报纸上站多少人。站的人多的组获胜,允许各个组单独尝试。每个小组为了在报纸上站更多的人,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金鸡独立”“叠罗汉”“背抱式”……活动之后,她引导学生写出精彩片段,特别强调要写出自己的表现。事实证明,那节课很成功,学生因为有了独特而多次的体验,觉得有话可写,有内容可写,写起来自然就生动有趣了。
【解读】活动丰富体验
作文的根、源是什么?是生活,是实践。实践是什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换句话说,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类活动。只有亲身实践,才会有真切的体验,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什么叫“我手写我心”?开展活动,让学生有切身的体验,就是最好的指导方法。
为了写好“最美檀溪”的征文,我特地带着学生开展“檀溪行”活动,去领略檀溪的风光,去品尝檀溪的美食,去感悟檀溪的人文,去采访檀溪的老人。学生真正走进了檀溪,对檀溪有了直观的认识,有了丰富的体验,写作文,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思考】
1.活动要精心准备
活动是作文的前提,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的活动求新求趣,如组织春游活动,我们不满足于远足踏春,还可以邀请部分家长,在春游的地点搭起帐篷,摆开烤架……在学生欣赏完春天的景色后,再积极参与烧烤活动;又如,组织拔河比赛,可以邀请一些教师参与,有了教师与同学的比拼,学生的劲头更足了;再如,组织《西游记》知识抢答,分成几个组,学着电视节目中的必答抢答与评委转身,能让学生乐翻天……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由教师组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玩。
2.活动要全员参与
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活动是写好作文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如果仅仅是极少数学生参与,那么其他学生只能是旁观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情感体验,写起作文来,自然还是一些空话,一些套话。所以教师设计活动,应注重活动的全体性、参与性、互动性,可以是活动中的“角色”不同,参与的感官不同,但活动不应该忽略任何一个学生,做到人人参与。
3.活动要有隐蔽性
作文教学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活动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但不宜在活动之前就“明确作文要求”。有了要求,学生就有了心理负担,必定玩得不尽兴,也就缺少了一定的真实体验,作文还能写得生动吗?最简便的一个方法,教师要“勤”一点,在学生活动的时候,把学生的活动拍成照片、视频,在写作文之前播放给学生看,教师在旁引导学生体味在活动中自己的心情,从别人的表情上揣摩别人的心情。
庄子《逍遥游》有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得法课内,得益课外。”我们应该开展好课内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通过有效的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生活化作文训练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2(1).
(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二小 32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