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反帝、反封建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进行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外国文学则像一缕清风,吹醒了中国的有志之士,而这些外国文学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国的现代文学产生影响。
关键词: 外国文学;翻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不断摸索适合的发展道路来挽救处于危急之中的中华民族,翻译外国文学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是人们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这一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正处于我国翻译的第三次高潮,先进的知识分子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不仅使国人了解了西方,还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新文学的建设。下面通过结合当时的翻译状况来分析一下外国文学翻译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1 外国文学翻译的概况
在“五四”期间,各路知识分子纷纷做出了“思想救国”的尝试,由于我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局限性,本身已无力担起挽救中华民族亡族灭种的命运,而先进的西方文化的渗透则能给人们一种思想上的启迪。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五四时期既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告别旧文学、倡导新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倡导新文学,就需要学习西方。这时候,翻译活动则显得异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茅盾曾说过“我觉得翻译文学作品和创作一般的重要, 而在尚未有成熟的‘人的文学’之邦像现在的我国,翻译尤为重要否则, 将以何者疗救灵魂的贫乏, 修补人性的缺陷呢? ”(陈福康2000:73)。
从翻译的题材上看,“五四”时期与近代前几个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洋务运动时期,徐寿、李善兰、华蘅芳等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翻译活动,大多出于晚清军事、外交的需要,对当时的文学贡献微乎其微;到了戊戌维新时期,在严复的率领下,维新派和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学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详细阐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到了“五四”时期,内容更是有了质的变化,由于对西方文学的开放态度,文学翻译成了主流,人们大量的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的精髓,在当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奇观。
从学习的对象上看, “五四”时期主要是学习欧洲文学,但在对五四文学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尽管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学的领袖极力推崇西方文学,但也并没有将从古典文学到现代主义的整个西方文学都拿来学习。因为他们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西方的古典文学上,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卢梭之后的现代西方文学,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
在“五四”期间,在鲁迅、陈独秀等人的推崇下,西方的各种思潮、流派开始传入中国。这就客观上为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王哲甫曾说:“中国的新文学尚在幼稚时期,没有雄宏伟大的作品可资借鉴,所以翻译外国的作品,成了新文学运动的一种重要工作”(王哲甫1996:259)。根据记载,“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1917-1927 年间出版译作225 种,其中理论译作25 种,作品总集13 种,分国别译作187 种)。且从翻译人员的构成上来看,译者多以社团成员从事翻译活动,比如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会等等。
“五四”时期的翻译特点,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队伍素质高。这一时期的译者大多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不但在语言上没有障碍,同时有着开放的思想观念,对外来新鲜事物持开放态度。
(2)翻译范围广。这里所说的翻译范围广,不仅指翻译的内容,还涉及到这一时期翻译所涉及的原作流派、题材、体裁,译者的选择乃至传播途径,这些都有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向。这就使得读者能够更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
(3)转译现象盛行。转译是指原作的最初语言和译作的目的语之间经由了第三种语言的中介。冰心之所以在翻译界占有一席之地,与她译介东方泰戈尔的诗歌密不可分,这种现象被学者们归结为翻译的“弱国模式”,认为这是意识形态支配翻译活动的结果。
(4)翻译理论盛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留下的翻译理论甚少,乃当时的一大憾事。而“五四”时期有关翻译理论的论述盛行,涉及到翻译标准、功用等方方面面,为后来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使得翻译活动有了理论支持。
(5)译者角色的多重性。“五四”时期的译者不再是单纯地从事翻译工作,比如鲁迅、瞿秋白等。他们承担着思想、文学、社会等多重层面的重任务,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翻译更加复杂与多样。
2 外国文学翻译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五四时期的翻译有着三重追求——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审美情趣。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对我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新的词汇与语法
在白话文逐渐成为文坛主流的时候,汉语的语法也在发生变化,主要是双音词和语法规则的涌现。这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在“五四”的新诗运动中,复音词的增加,有利于现代汉语将复杂的思想和现实生活表达出来,充分地反映现代人生的生活状况。
再看词汇。词汇变化最活跃,王力认为晚清到五四汉语词汇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前三千年,而“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1898),新词的产生是有限的。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1919),新词的产生得比较快。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把已通行的新词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还不断地创造新词,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文学需要”。新词的产生,突破了传统文学原有的审美观点,使得新的文本具备了现代特征。
2.2新的文学体裁
“五四”之前,中国的现代文学尚处在萌芽之中,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白话诗尚未出现。纵观当时的文学题材,则明显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我国的作家模仿外国文学中爱情故事、侦探推理等内容,创造出了相似的作品,比如鲁迅先生的 《狂人日记》受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影响; 玩偶之家 被译介到我国后,胡适先生摩仿写出了爱情小说 《终身大事》 ,塑造了中国的第一个“娜拉”。
2.3新的文学形式
对新文化的倡导者来說,翻译对文学创作往往会有着驱动作用。“ 真心的先去模仿别人, 随后自能从模仿中, 退化出独创的文学来”(刘纳1999)。中国现代文学新的样式的诞生和发展,如新诗、白话小说、话剧等都和翻译活动息息相关。“五四”时期对外国小说的翻译,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的变革,而且对整个现代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旧小说的章回体逐渐被打破,作家们开始采用西洋小说的形式。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新的文学形式,如新诗和话剧,以及新诗标点的引进,对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和发展,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林纾先生翻译 《巴黎茶花女遗事 》,彻底摆脱了传统小说的章回体的束缚,并且保留了其中部分日记体;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提倡全用白话,韵文之戏曲,也都译为白话散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
3 总结
社会每一次进步与发展的背后都有着翻译的身影。中国各个时期的翻译无论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还是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发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单从“五四”的角度来看,它也标志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翻译的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译作不再仅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不再拘泥于军事、外交等内容,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国人介绍西方先进文化,从根本上唤醒中国人沉睡的意识。
从外国文学的翻译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来看,通过大量的引进西方词汇,促进了汉语新词的产生以及语法的充实,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复杂地思想状况。新型文学体裁和形式的涌现,让国人欣赏到了自己的白话文小说、新诗和话剧。
“五四”时期可以被看成我国翻译史上的盛世。正是这一时期翻译活动的蓬勃发展,引进西方文学,才涤荡了整个社会的歪风邪气,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从这一阶段的历史意义来看,它不仅继承了我国对佛经翻译和科技翻译的传统,也启迪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四次西学引进的高潮,为后来的翻译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73.
[2] 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M].上海,上海书店,1996:259.
关键词: 外国文学;翻译;中国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的有志之士希望通过学习西方、不断摸索适合的发展道路来挽救处于危急之中的中华民族,翻译外国文学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是人们研究的重中之重。然而,这一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五四运动”时期的翻译正处于我国翻译的第三次高潮,先进的知识分子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不仅使国人了解了西方,还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新文学的建设。下面通过结合当时的翻译状况来分析一下外国文学翻译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1 外国文学翻译的概况
在“五四”期间,各路知识分子纷纷做出了“思想救国”的尝试,由于我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思想的局限性,本身已无力担起挽救中华民族亡族灭种的命运,而先进的西方文化的渗透则能给人们一种思想上的启迪。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五四时期既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也是中国告别旧文学、倡导新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倡导新文学,就需要学习西方。这时候,翻译活动则显得异常重要,因为它不仅是一种目的,也是一种手段。茅盾曾说过“我觉得翻译文学作品和创作一般的重要, 而在尚未有成熟的‘人的文学’之邦像现在的我国,翻译尤为重要否则, 将以何者疗救灵魂的贫乏, 修补人性的缺陷呢? ”(陈福康2000:73)。
从翻译的题材上看,“五四”时期与近代前几个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洋务运动时期,徐寿、李善兰、华蘅芳等知识分子所从事的翻译活动,大多出于晚清军事、外交的需要,对当时的文学贡献微乎其微;到了戊戌维新时期,在严复的率领下,维新派和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学生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详细阐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而到了“五四”时期,内容更是有了质的变化,由于对西方文学的开放态度,文学翻译成了主流,人们大量的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的精髓,在当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奇观。
从学习的对象上看, “五四”时期主要是学习欧洲文学,但在对五四文学进行分析后不难发现,尽管胡适、鲁迅等五四新文学的领袖极力推崇西方文学,但也并没有将从古典文学到现代主义的整个西方文学都拿来学习。因为他们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西方的古典文学上,其研究方向主要是卢梭之后的现代西方文学,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与现代主义。
在“五四”期间,在鲁迅、陈独秀等人的推崇下,西方的各种思潮、流派开始传入中国。这就客观上为中国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王哲甫曾说:“中国的新文学尚在幼稚时期,没有雄宏伟大的作品可资借鉴,所以翻译外国的作品,成了新文学运动的一种重要工作”(王哲甫1996:259)。根据记载,“五四”时期的外国文学翻译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1917-1927 年间出版译作225 种,其中理论译作25 种,作品总集13 种,分国别译作187 种)。且从翻译人员的构成上来看,译者多以社团成员从事翻译活动,比如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会等等。
“五四”时期的翻译特点,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翻译队伍素质高。这一时期的译者大多有过海外留学的经历,接受过西式高等教育。不但在语言上没有障碍,同时有着开放的思想观念,对外来新鲜事物持开放态度。
(2)翻译范围广。这里所说的翻译范围广,不仅指翻译的内容,还涉及到这一时期翻译所涉及的原作流派、题材、体裁,译者的选择乃至传播途径,这些都有着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向。这就使得读者能够更多的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
(3)转译现象盛行。转译是指原作的最初语言和译作的目的语之间经由了第三种语言的中介。冰心之所以在翻译界占有一席之地,与她译介东方泰戈尔的诗歌密不可分,这种现象被学者们归结为翻译的“弱国模式”,认为这是意识形态支配翻译活动的结果。
(4)翻译理论盛行。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留下的翻译理论甚少,乃当时的一大憾事。而“五四”时期有关翻译理论的论述盛行,涉及到翻译标准、功用等方方面面,为后来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使得翻译活动有了理论支持。
(5)译者角色的多重性。“五四”时期的译者不再是单纯地从事翻译工作,比如鲁迅、瞿秋白等。他们承担着思想、文学、社会等多重层面的重任务,也使得这一时期的翻译更加复杂与多样。
2 外国文学翻译对我国文学的影响
五四时期的翻译有着三重追求——思想启蒙、政治救亡和审美情趣。翻译工作者在翻译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在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对我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新的词汇与语法
在白话文逐渐成为文坛主流的时候,汉语的语法也在发生变化,主要是双音词和语法规则的涌现。这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在“五四”的新诗运动中,复音词的增加,有利于现代汉语将复杂的思想和现实生活表达出来,充分地反映现代人生的生活状况。
再看词汇。词汇变化最活跃,王力认为晚清到五四汉语词汇的发展速度,超过以前三千年,而“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1898),新词的产生是有限的。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1919),新词的产生得比较快。五四运动以后,一方面把已通行的新词固定下来,另一方面还不断地创造新词,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文学需要”。新词的产生,突破了传统文学原有的审美观点,使得新的文本具备了现代特征。
2.2新的文学体裁
“五四”之前,中国的现代文学尚处在萌芽之中,真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白话诗尚未出现。纵观当时的文学题材,则明显受到了外国文学的影响。我国的作家模仿外国文学中爱情故事、侦探推理等内容,创造出了相似的作品,比如鲁迅先生的 《狂人日记》受果戈里同名小说的影响; 玩偶之家 被译介到我国后,胡适先生摩仿写出了爱情小说 《终身大事》 ,塑造了中国的第一个“娜拉”。
2.3新的文学形式
对新文化的倡导者来說,翻译对文学创作往往会有着驱动作用。“ 真心的先去模仿别人, 随后自能从模仿中, 退化出独创的文学来”(刘纳1999)。中国现代文学新的样式的诞生和发展,如新诗、白话小说、话剧等都和翻译活动息息相关。“五四”时期对外国小说的翻译,不仅推动了中国传统的变革,而且对整个现代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旧小说的章回体逐渐被打破,作家们开始采用西洋小说的形式。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新的文学形式,如新诗和话剧,以及新诗标点的引进,对中国新文学的成长和发展,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林纾先生翻译 《巴黎茶花女遗事 》,彻底摆脱了传统小说的章回体的束缚,并且保留了其中部分日记体;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提倡全用白话,韵文之戏曲,也都译为白话散文,提倡“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 。
3 总结
社会每一次进步与发展的背后都有着翻译的身影。中国各个时期的翻译无论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还是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的形成发展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单从“五四”的角度来看,它也标志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翻译的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译作不再仅仅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不再拘泥于军事、外交等内容,而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国人介绍西方先进文化,从根本上唤醒中国人沉睡的意识。
从外国文学的翻译对我国文学作品的影响来看,通过大量的引进西方词汇,促进了汉语新词的产生以及语法的充实,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复杂地思想状况。新型文学体裁和形式的涌现,让国人欣赏到了自己的白话文小说、新诗和话剧。
“五四”时期可以被看成我国翻译史上的盛世。正是这一时期翻译活动的蓬勃发展,引进西方文学,才涤荡了整个社会的歪风邪气,促进了人们思想上的解放。从这一阶段的历史意义来看,它不仅继承了我国对佛经翻译和科技翻译的传统,也启迪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四次西学引进的高潮,为后来的翻译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73.
[2] 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M].上海,上海书店,199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