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故而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对其核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而且是素质教育中培养"创造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学生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和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则为这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通过自身的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动机
人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从好到探索,研究的本能反应,在“生疑”到“解惑”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创新的意识。因此说,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整个创新的过程都需要有兴趣来维持。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生产性,思维过程中产生新的质的过程就是创新。他们独自解决了一道题目,独自解释了一个现象,独立作出一个判断,有自己的思考和意思在里面,这些都是创新。那么如何呵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动机呢?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心呵护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生疑、质疑。因为能够提出疑问就表示他正在进行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盲目挑剔和批评,要采取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提问中的心里安全感,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不能打击其思维积极性。
二、营造自由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一个好的环境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性格能决定成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在學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对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重要作用,达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强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塑造一个适合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关键。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强制性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二来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不要照本宣科,要多提问、多引导、多反思,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题目,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对那些富有“创新性”想法的同学要加以表扬。保护学生自由想象和思考的自由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并且都敢于发言,让他们享受在这种轻松而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并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和“创新成果”的尊重。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人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以知识和智慧做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探求思路,大胆创新。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中,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情境来引出角和直角。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有角,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态的方式将这些物体呈现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说出黑板,三角板,桌子中的角,将抽象的“角”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发现现实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互动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比如说采用全体学生或者分组进行的“口令对答”的方式来巩固记忆“乘法口诀”,采用多形式的互动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求新知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别用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去拼摆平行四边形。在教13-6=?时,先让学生用学具在课桌上摆一下、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这样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上全身心地摆、算、说,出现了摆法不同、说法不同,但得数相同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操作探索,明白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法,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
有创新才有进步,有进步才有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激发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学生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和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则为这一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根据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同时,通过自身的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动机
人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从好到探索,研究的本能反应,在“生疑”到“解惑”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创新的意识。因此说,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整个创新的过程都需要有兴趣来维持。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生产性,思维过程中产生新的质的过程就是创新。他们独自解决了一道题目,独自解释了一个现象,独立作出一个判断,有自己的思考和意思在里面,这些都是创新。那么如何呵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动机呢?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心呵护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生疑、质疑。因为能够提出疑问就表示他正在进行思考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盲目挑剔和批评,要采取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提问中的心里安全感,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不能打击其思维积极性。
二、营造自由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一个好的环境能塑造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性格能决定成败。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者在學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对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重要作用,达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强大的学习潜能,因此,塑造一个适合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关键。而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由教师强制性的灌输知识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一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二来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自由轻松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不要照本宣科,要多提问、多引导、多反思,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题目,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对那些富有“创新性”想法的同学要加以表扬。保护学生自由想象和思考的自由性和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并且都敢于发言,让他们享受在这种轻松而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并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和“创新成果”的尊重。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人的创新能力不仅是以知识和智慧做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会让人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贴近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探求思路,大胆创新。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中,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班级情境来引出角和直角。让学生观察教室内学生的周围哪些物品有角,在学生的观察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用动态的方式将这些物体呈现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说出黑板,三角板,桌子中的角,将抽象的“角”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发现现实问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互动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比如说采用全体学生或者分组进行的“口令对答”的方式来巩固记忆“乘法口诀”,采用多形式的互动方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探求新知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操作的过程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培养技能、技巧,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手段,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尽量让学生不仅用眼看,还要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在活动中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这样,既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随着动手操作活动而展开,又使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分别用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去拼摆平行四边形。在教13-6=?时,先让学生用学具在课桌上摆一下、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这样的情境设置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课堂上全身心地摆、算、说,出现了摆法不同、说法不同,但得数相同的情况,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操作探索,明白同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法,能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非常重要。
有创新才有进步,有进步才有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激发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掌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途径,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