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祛瘀法分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补肾祛瘀法;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3.034
  中图分类号:R27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3-0082-02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无论是采取手术还是药物治疗,都存在治疗停止后复发率高的问题。对于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中医主要以补肾祛瘀为治疗大法,但应用祛瘀类药物,在排卵期后会增加流产几率,往往要求患者避孕,而使患者失去受孕的最佳时期。笔者应用补肾祛瘀法分排卵期前和排卵期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提高了临床疗效,增加了患者妊娠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0例观察病例为2007年6月-2009年6月间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被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者。年龄23~37岁,平均27.5岁;不孕病史2~13年,平均4.5年;原发性不孕41例,继发性不孕129例。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痛经133例,腰腹坠痛26例,月经不调23例。妇科检查有盆腔包块、痛性结节41例,B超提示卵巢巧克力囊肿79例(囊肿最大直径5 cm)。有腹腔镜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或异位病灶电灼术史34例,超声引导卵巢囊肿穿刺术史9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符合《妇产科学》[1]及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有关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症状与妇科检查、B超、MRI、CT、CA125、腹腔镜等检查最终确诊者。符合《中医妇科学》[3]中的肾虚血瘀证辨证标准:①经行腹痛,腰膝酸软;②月经先后无定期,不孕;③头晕耳鸣、面色晦黯;④盆腔有结节包块;⑤舌质黯淡,苔白,脉沉细。具备上述3项及3项以上,即可辨证为本证。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精神病患者;③卵巢囊肿直径超过5 cm,短期内明显增大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中途退出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观察组 ①排卵期前方药物组成:熟地黄20 g,菟丝子20 g,当归15 g,丹参15 g,鸡血藤15 g,制香附15 g,莪术
  *第一作者刘海燕为天津中医药大学2010级临床博士研究生
  12 g,川牛膝12 g,茯苓15 g,桂枝15 g,延胡索15 g,五灵脂15 g,赤芍15 g。②排卵期后方药物组成:菟丝子20 g,淫羊藿15 g,鹿角霜10 g,当归15 g,鸡血藤15 g,乌药25 g,茯苓15 g,艾叶15 g,桂枝15 g,延胡索15 g,炒白芍15 g,甘草10 g。
  加减:经行量多者排卵期后方改艾叶为艾叶炭,加仙鹤草15 g;腰酸明显加杜仲、桑寄生各15 g;乳房或两胁胀痛加柴胡12 g、薏苡仁15 g,川楝子15 g。
  用法:月经周期第1日开始以排卵期前方加减,月经周期第15日开始以排卵期后方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服药期间如果发现妊娠立即停药,可根据超声、血孕酮情况给予黄体酮胶丸口服及寿胎丸加减安胎治疗。
  1.4.2 对照组 孕三烯酮胶囊(北京紫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53120602178,2.5 mg/粒),每次2.5 mg,每周2次口服。
  1.5 觀察指标
  2组均以连续用药6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盆腔包块变化,并随访3年内妊娠状况。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制定[4]。痊愈:症状全部消失,盆腔包块等局部体征基本消失,不孕症患者在3年内妊娠或生育。显效:症状基本消失,盆腔包块缩小,虽局部体征存在,但不孕患者得以受孕。有效:症状减轻,盆腔包块无增大或略缩小,停药3个月内症状不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恶化,局部病变有加重趋势。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 结果
  2.1 2组总体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84.71%,对照组总有效率87.06%,经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74, P=0.169)。结果见表1。
  2.2 2组妊娠率比较
  治疗后3年内,观察组妊娠率49.41%,对照组妊娠率32.94%,经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5,P=0.03)。结果见表2。
  2.3 安全性分析
  观察组治疗期间妊娠3例,后停药,孕期坚持规范产前检查,未见胎儿发育异常直至分娩;6例出现腹胀、胃部不适、腹泻等症状,经药物加减后缓解。对照组疗程结束后发现8例出现肝功能异常,停药给予保肝治疗后恢复正常;服用孕三烯酮后一般体质量增加小于3 kg,停药后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体质量逐渐恢复正常。2组患者均无过敏反应发生。
  3 讨论
  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西医治疗以激素为主,但疗程长,往往需要半年以上,且不良反应较大。治疗期间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不同程度上得到缓解,但停药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有生育要求患者,治疗期间往往不能妊娠。
  中医学认为,肾在女性的月经与孕产中占主导地位,肾虚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的发病之本,离经之血是发病之因,肾虚血瘀,胞络、脉络阻滞,两精不能相合,以致不孕。而肾之阴阳在月经周期中转化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受孕的成功率。补肾祛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分泌紊乱和免疫功能有很好的调整作用[5-6],故笔者以补肾祛瘀法为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并根据不同兼证施治。排卵期前治以补肾养血、活血祛瘀,应用活血化瘀药以化瘀散结消癥,促进肾阴阳转化;在排卵期后,治以补肾温经、调经止痛,在用药方面减去活血力较强的药物,以补肾养血为主,以争取受孕机会,减少流产可能,进一步提高受孕率。补肾祛瘀法分排卵期前及排卵期后2个方案,既消除了痛经等症状,又不影响妊娠,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此外,在服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加强患者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利于提高疾病的临床痊愈率。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28-32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 1993:267.
  [3]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3.
  [4] 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女性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 11(6):376-379.
  [5] 李祥云,刘健,胡晓梅,等.补肾祛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7,38(5):292-293.
  [6] 董莉,姜琳,孟炜.补肾活血方对小鼠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的防治作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8,6(3):294-297.
  (收稿日期:2012-11-20,编辑:蔡德英)
其他文献
关键词:黄芪人参陈皮四物汤;放疗;化疗;白细胞减少;细胞免疫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29  中图分类号:R259.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071-02  目前,放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但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而引起的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成为放化疗延期甚至终止的重要原因。目前,治
期刊
摘要:目的 以五味为核心,分析中药药性数据中味与气、归经、毒性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中医临床用药、中药实验研究、中药新资源开发等提供药味理论的新线索和数据支持。方法 在对数据等级编码基础上,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对《中华本草》中8 366味具有五味属性中药的药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在P<0.01显著水平,酸味与肝、大肠、胃三经存在显著正相关,苦味与寒性肝、大肠、胆三经及毒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甘味
期刊
关键词:黄芩漱口液;牙周病;牙周指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6.025  中图分类号:R276.814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6-0065-02  牙周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感染性破坏性口腔疾病,是造成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西医治疗牙周病常用药物治疗,如甲硝唑、替硝唑、螺旋霉素、四环素及氯已定等,这些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戊己丸及其各单味药对胃肠道内6种常见(条件)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并比较超微药物与常规药物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及二倍稀释法研究各药物的抑菌能力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黄连水煎液能够抑制除沙门氏菌以外的所有供试菌种;吴茱萸的抑菌谱和抑菌作用相对较小,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白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制作用。对于药物敏感菌,通过MIC比较发现,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凉血解毒胶囊中芍药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凉血解毒胶囊中的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Waters SunfireTM C18(150 mm×3.9 mm,5 ?m);流动相:甲醇-0.1%醋酸水(25∶75);流速:1.0 mL/min;柱温:35 ℃;检测波长:230 nm。结果 芍药苷在进样量0.030 36~0.485 8 ?g范围内线性关系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化瘀养阴解毒方药物血清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大鼠灌胃制备益气化瘀养阴解毒方药物血清,采用MTT法观察药物血清干预24、48、72 h后对细胞增殖的作用(分为空白组及药物血清高、中、低剂量组)采用流式细胞检测分析药物血清干预24 h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分为空白组、生长液组及药物血清高、中剂量组)。结果 各药物血清组与空白组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机体状态下穴位配伍效应的变化,探究腧穴配伍对效应方向及效应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成年SD大鼠,运用胃球囊内压测量方法,观察在胃运动正常、兴奋、抑制状态下,电针(刺激参数为3 mA,2/15 Hz)天枢组、天枢配上巨虚组、天枢配曲池组、天枢配大肠俞组(每组每种状态为10只大鼠)对调节胃运动效应的差异。结果 电针天枢单穴在3种胃运动状态下均为抑制效应(变化百分率分别为-15.83±1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温阳强心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 60例阳虚水泛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温阳强心方、依那普利片治疗4周,对比2组的心功能疗效、心衰积分及证候疗效,并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进行比较。结果 心功能疗效及心衰积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黄芩中4种成分的分析方法,对收集的市售不同等级的枯芩、条芩药材、饮片进行成分分析,为市场优质优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Eternity-5-C18(250 mm×4.6 mm);流动相:乙腈溶液(A)-0.4%乙酸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结果 条芩饮片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
期刊
关键词:痰;瘀;虚;稳定型心绞痛;通补法;药对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3.038  中图分类号:R259.4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3-0089-02  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