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能力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历史教学 素质教育 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3-01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而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并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面向全体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但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应试教育的观念仍根深蒂固。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培养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听之任之,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愈加严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高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向尖子生看齐,相对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另外,布置作业、练习和测试实行一刀切,只考虑成绩好的学生能“吃饱”,而不考虑基础差的学生难“消化”,造成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不良后果。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革除面向少数学生的应试教育,实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关爱优生,“偏爱”差生,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都能掌握好基础的历史知识。
二、以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学生从被动、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课堂上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没有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实效。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教学,我采用竞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历史战役的教学,相当部分的内容我采用了边讲解边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多些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发展智力和能力,进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注重能力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都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不断地给学生增大知识容量,更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首先,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独立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能从新的角度对历史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其次,教师要适量布置一些开放性练习题,给学生留出实践和创新的空间。例如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练习——“李鸿章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里所给的答案比较单一,但我根据资料和课文有关内容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再发扬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做到言之有理即可。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点燃了学生心灵的火花,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事物的主动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在教学评价上,形成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更重要,教师要变只重视书面测试为多种方法测试,包括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测试。不仅要测试“已经学会了多少”,更要测试出学生“还能学多少”,变单纯的甄选功能为重在测试学生的发展功能,特别需要反馈学生的成就感,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四、愉快教学
素质教育把师生情感的和谐融洽作为其刻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从师道尊严的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知己式的辅导员和朋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并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纳学生的优缺点,营造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和乐趣。为了达到这种愉快教学的效果,我在教学的形式上力求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和声像设备辅助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并较多地使用了讨论式、座谈式、启发式等有利于愉快教学的教学方法。
五、尊重差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把个体差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心理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我特意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课程内容,控制课题的大小、难度、快慢和深度,组织分层练习,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不同、方法不同、练习难度不同。如上课的问题训练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对差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太大,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不能太陡,提问和速度不能太快。相对来说,对优生的训练可以将思维坡度设计的陡一些,作业也可以适当多布置一些选做题、思考题,有一些超前知识的输入。总之,由于尊重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就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由此品尝到成功的自信和喜悦。
此外,在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引领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最佳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其崇尚科学、勇于探索,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根本目的。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笔者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地去自主思考、去合作探究,努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發展能力,以便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
【关键词】历史教学 素质教育 课堂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023-01
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而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毕生追求的目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并认真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面向全体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提出多年,但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应试教育的观念仍根深蒂固。还有相当部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只注重培养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听之任之,造成学生中的两极分化愈加严重。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高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向尖子生看齐,相对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另外,布置作业、练习和测试实行一刀切,只考虑成绩好的学生能“吃饱”,而不考虑基础差的学生难“消化”,造成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不良后果。而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革除面向少数学生的应试教育,实行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时,遵循教育规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关爱优生,“偏爱”差生,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都能掌握好基础的历史知识。
二、以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把学生从被动、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并成为学习的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笔者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确认与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课堂上若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没有学生的主动探究,没有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教学这一双边活动就不可能取得实效。所以,我们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对于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教学,我采用竞赛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历史战役的教学,相当部分的内容我采用了边讲解边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多些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适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有充分的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在亲自感知、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发展智力和能力,进而学会学习,乐于学习,掌握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
三、注重能力
很多教育专家学者都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不断地给学生增大知识容量,更在于使学生掌握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首先,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独立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能从新的角度对历史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的认识。
其次,教师要适量布置一些开放性练习题,给学生留出实践和创新的空间。例如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练习——“李鸿章是怎样的一个人?”课文里所给的答案比较单一,但我根据资料和课文有关内容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再发扬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可以不拘一格,只要做到言之有理即可。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而且点燃了学生心灵的火花,进一步推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事物的主动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习惯,也有利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再次,在教学评价上,形成性评价比总结性评价更重要,教师要变只重视书面测试为多种方法测试,包括动手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测试。不仅要测试“已经学会了多少”,更要测试出学生“还能学多少”,变单纯的甄选功能为重在测试学生的发展功能,特别需要反馈学生的成就感,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四、愉快教学
素质教育把师生情感的和谐融洽作为其刻意追求的一种心理环境,着力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教学活动。因此,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也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从师道尊严的角色变成与学生完全平等的知己式的辅导员和朋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并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接纳学生的优缺点,营造一种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和乐趣。为了达到这种愉快教学的效果,我在教学的形式上力求寓教于乐,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课本插图和声像设备辅助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并较多地使用了讨论式、座谈式、启发式等有利于愉快教学的教学方法。
五、尊重差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把个体差异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心理素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我特意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课程内容,控制课题的大小、难度、快慢和深度,组织分层练习,做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目标不同、方法不同、练习难度不同。如上课的问题训练要注意每位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对差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太难、太大,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梯度不能太陡,提问和速度不能太快。相对来说,对优生的训练可以将思维坡度设计的陡一些,作业也可以适当多布置一些选做题、思考题,有一些超前知识的输入。总之,由于尊重了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就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由此品尝到成功的自信和喜悦。
此外,在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引领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最佳结合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陶冶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其崇尚科学、勇于探索,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真正实现既教书又育人的根本目的。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笔者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历史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大胆地去自主思考、去合作探究,努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發展能力,以便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