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美国牙科协会发布报告称,约有50%的成人患有口臭。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曾在《中国健康教育》发布报告:通过对2000名居民调查发现,26.4%的人自我报告患有口臭,45%的人不了解口臭的主要病因。
口气何处来?
这是个值得细说的问题。据美国《全球牙科新闻》杂志介绍,导致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如食物残渣未能及时清除,龋齿内有腐败物,牙龈发炎或出血,患有如呼吸道感染、慢支、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疾病。
食物会影响口气。比如大蒜和洋葱,就会让人避而远之。它们含有的辛刺物质(如硫化物等)被人体吸收后,随血液到达肺脏,会随着呼吸被排出。只有当这些物质在体内代谢完毕后,口气才会消失,而刷牙、漱口只能暂时压制这些气味。
奶制品也是口气制造“大户”。之所以如此,可能与口腔内厌氧菌分解蛋白质后产生挥发性的硫化物有关。对同样高蛋白的食物,如牛肉、鸡肉、鱼,也可能产生怪怪口气。
糖也是口气帮凶。糖的存在,能帮助细菌加速复制,制造更多硫化物。此外,细菌利用糖分后,会降低多聚糖的水平,后者的减少会导致牙齿及周围大量菌斑滋生,引发龋齿或牙周疾病,于是口气也会变差。
口干也会让人口气难闻。唾液能清洁口腔、清除掉食物残留,而唾液分泌减少所致的口干,会让口腔内环境“脏乱差”,口气自然袭来。大多数人晨起后,自觉口内味道异常,就是唾液分泌减少的原因。张口呼吸的人,感觉会更加明显。
口腔作为微生物繁衍的天然良田,单是细菌就有700余种,13毫升唾液里的细菌约是中国人口总和。好在大部分微生物属于无害的天然存在,能与人体和平相处。只有在身体免疫力变差、口腔环境改变或口腔黏膜破损及牙齿疾病等等情况下,这些微生物才可能“犯上作乱”。
口腔内病菌作怪,最常见的如口臭。原来,潜伏在舌下或牙齿的细菌,能分解蛋白质产生含硫气体,形成臭味。此外,一些有机酸也与口臭有关,比如,吲哚、甲基吲哚和尸胺常存在于粪便中,产生腐败的难闻气味。骇人的是,它们也会在口腔出现。口腔内细菌分解食物(尤其是蛋白质),就会产生吲哚、甲基吲哚和尸胺。
去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口腔医学院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名为S. moorei的细菌是造成口臭的罪魁祸首。这种细菌,存于舌头表面,分解食物残渣后产生有腐臭味道的硫化物。研究者因此建议,每天用抗菌牙膏和带有舌苔刷的牙刷清洁牙齿和舌头表面,有助于减少不良口气。
我有没有口臭?
口臭,像一种隐疾——自己察觉不到问题严重,他人又不好意思提醒。有没简单的办法评测呢?
一般说来,目前有三种诊断口臭的方法。医学上的两种方法分别是气相色谱分析法和硫化物检测。他们不但能对口气定性定量分析,还能分辨出臭气的具体物质。感官分析法,是目前最客观标准的诊断办法。简言之,就是让别人凑近你呼气的嘴巴,亲自闻一闻。这些对嗅觉灵敏的嗅辨人员会对气味进行分级评分。
比如,0分代表无臭,1代表几乎察觉不出;4代表重度口臭,仍可以忍受;5代表无法忍受的恶臭。生活中,让你身边密友代劳一下,也是具有效力的。换言之,别人闻到你的口气后表情难堪,那你至少中度口臭。
自检自查口臭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双手捂住口鼻,呼一口气闻闻看。一般的,这种方法检测不出是否口臭。另一个方法是用牙线。用干净的牙线清洁牙缝后,闻闻牙线的味道,便知道是否有口臭了。再或者,用舌头中部舔下干净手腕,待水分蒸发后,闻闻有无怪异味道。这个方法最实用,特别适合饭后想确认嘴里有无异味的人。
而那些牙口不好的人,口气多半是不清新的。患有牙周疾病,牙龈红肿发炎,甚至牙槽骨化脓,有口臭几乎是必然的。
根除口臭
几年前,美国牙科协会发布报告称,约有50%的成人患有口臭。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曾在《中国健康教育》发布报告:通过对2000名居民调查发现,26.4%的人自我报告患有口臭,45%的人不了解口臭的主要病因。有近三成人试图用漱口液或口香糖来消除口臭,而求助医生解决问题的人只占到2.5%。
广告里,口香糖让男女可以靠得更近,“口无遮拦”地畅快呼吸。没错!嚼口香糖有助口气的消除,它能通过制造自己的气味来掩盖臭气,使口腔感觉干净清凉,但其效果持续时间较短,需要经常咀嚼,或者“救急”使用,比如在接吻之前。漱口水的效果又如何?现有证据表明,含抗生素成分的漱口水,如洗必泰、十六烷基吡啶,能有效去除口臭达到2-3小时。这可能与其能杀灭或抑制产生气味的细菌有关。
对牙齿疾病的人来说,单纯的刷牙漱口,也只能算对症治疗,由于未解决牙齿疾病的根源,因此并不能消除口臭。事实上,对牙齿的关爱多一些,定期去医院清洁牙齿或修补蛀牙,是根除口臭的重要步骤。
保持口腔卫生,是长久口气清新的基础,如每日至少刷2次牙,饭后漱口等。刷牙别忘刷舌头,以免残留细菌在口中繁殖过度引起口臭。晚上入眠前,可以使用刮舌器轻轻刮掉舌头表面物质,能降低口臭的发生。进食时,避免葱蒜等辛辣食物,也能避免饭后的口臭。
一个广为流传的口腔清洁妙招是,睡前吃一个苹果。残留在口腔内的果汁,会被口腔内细菌分解,产生酸类物质,这反而增加龋齿发生可能性,亦不会清洁口腔。以此看来,睡前吃苹果并不算坏事,若将其代替刷牙,则是错误的。
口气何处来?
这是个值得细说的问题。据美国《全球牙科新闻》杂志介绍,导致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如食物残渣未能及时清除,龋齿内有腐败物,牙龈发炎或出血,患有如呼吸道感染、慢支、糖尿病、肝肾疾病等疾病。
食物会影响口气。比如大蒜和洋葱,就会让人避而远之。它们含有的辛刺物质(如硫化物等)被人体吸收后,随血液到达肺脏,会随着呼吸被排出。只有当这些物质在体内代谢完毕后,口气才会消失,而刷牙、漱口只能暂时压制这些气味。
奶制品也是口气制造“大户”。之所以如此,可能与口腔内厌氧菌分解蛋白质后产生挥发性的硫化物有关。对同样高蛋白的食物,如牛肉、鸡肉、鱼,也可能产生怪怪口气。
糖也是口气帮凶。糖的存在,能帮助细菌加速复制,制造更多硫化物。此外,细菌利用糖分后,会降低多聚糖的水平,后者的减少会导致牙齿及周围大量菌斑滋生,引发龋齿或牙周疾病,于是口气也会变差。
口干也会让人口气难闻。唾液能清洁口腔、清除掉食物残留,而唾液分泌减少所致的口干,会让口腔内环境“脏乱差”,口气自然袭来。大多数人晨起后,自觉口内味道异常,就是唾液分泌减少的原因。张口呼吸的人,感觉会更加明显。
口腔作为微生物繁衍的天然良田,单是细菌就有700余种,13毫升唾液里的细菌约是中国人口总和。好在大部分微生物属于无害的天然存在,能与人体和平相处。只有在身体免疫力变差、口腔环境改变或口腔黏膜破损及牙齿疾病等等情况下,这些微生物才可能“犯上作乱”。
口腔内病菌作怪,最常见的如口臭。原来,潜伏在舌下或牙齿的细菌,能分解蛋白质产生含硫气体,形成臭味。此外,一些有机酸也与口臭有关,比如,吲哚、甲基吲哚和尸胺常存在于粪便中,产生腐败的难闻气味。骇人的是,它们也会在口腔出现。口腔内细菌分解食物(尤其是蛋白质),就会产生吲哚、甲基吲哚和尸胺。
去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口腔医学院研究人员证实,一种名为S. moorei的细菌是造成口臭的罪魁祸首。这种细菌,存于舌头表面,分解食物残渣后产生有腐臭味道的硫化物。研究者因此建议,每天用抗菌牙膏和带有舌苔刷的牙刷清洁牙齿和舌头表面,有助于减少不良口气。
我有没有口臭?
口臭,像一种隐疾——自己察觉不到问题严重,他人又不好意思提醒。有没简单的办法评测呢?
一般说来,目前有三种诊断口臭的方法。医学上的两种方法分别是气相色谱分析法和硫化物检测。他们不但能对口气定性定量分析,还能分辨出臭气的具体物质。感官分析法,是目前最客观标准的诊断办法。简言之,就是让别人凑近你呼气的嘴巴,亲自闻一闻。这些对嗅觉灵敏的嗅辨人员会对气味进行分级评分。
比如,0分代表无臭,1代表几乎察觉不出;4代表重度口臭,仍可以忍受;5代表无法忍受的恶臭。生活中,让你身边密友代劳一下,也是具有效力的。换言之,别人闻到你的口气后表情难堪,那你至少中度口臭。
自检自查口臭的方法有很多。你可以双手捂住口鼻,呼一口气闻闻看。一般的,这种方法检测不出是否口臭。另一个方法是用牙线。用干净的牙线清洁牙缝后,闻闻牙线的味道,便知道是否有口臭了。再或者,用舌头中部舔下干净手腕,待水分蒸发后,闻闻有无怪异味道。这个方法最实用,特别适合饭后想确认嘴里有无异味的人。
而那些牙口不好的人,口气多半是不清新的。患有牙周疾病,牙龈红肿发炎,甚至牙槽骨化脓,有口臭几乎是必然的。
根除口臭
几年前,美国牙科协会发布报告称,约有50%的成人患有口臭。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曾在《中国健康教育》发布报告:通过对2000名居民调查发现,26.4%的人自我报告患有口臭,45%的人不了解口臭的主要病因。有近三成人试图用漱口液或口香糖来消除口臭,而求助医生解决问题的人只占到2.5%。
广告里,口香糖让男女可以靠得更近,“口无遮拦”地畅快呼吸。没错!嚼口香糖有助口气的消除,它能通过制造自己的气味来掩盖臭气,使口腔感觉干净清凉,但其效果持续时间较短,需要经常咀嚼,或者“救急”使用,比如在接吻之前。漱口水的效果又如何?现有证据表明,含抗生素成分的漱口水,如洗必泰、十六烷基吡啶,能有效去除口臭达到2-3小时。这可能与其能杀灭或抑制产生气味的细菌有关。
对牙齿疾病的人来说,单纯的刷牙漱口,也只能算对症治疗,由于未解决牙齿疾病的根源,因此并不能消除口臭。事实上,对牙齿的关爱多一些,定期去医院清洁牙齿或修补蛀牙,是根除口臭的重要步骤。
保持口腔卫生,是长久口气清新的基础,如每日至少刷2次牙,饭后漱口等。刷牙别忘刷舌头,以免残留细菌在口中繁殖过度引起口臭。晚上入眠前,可以使用刮舌器轻轻刮掉舌头表面物质,能降低口臭的发生。进食时,避免葱蒜等辛辣食物,也能避免饭后的口臭。
一个广为流传的口腔清洁妙招是,睡前吃一个苹果。残留在口腔内的果汁,会被口腔内细菌分解,产生酸类物质,这反而增加龋齿发生可能性,亦不会清洁口腔。以此看来,睡前吃苹果并不算坏事,若将其代替刷牙,则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