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80年代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进入我国后,经过实践,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通过共同协作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好地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激发学生动机、发掘学习潜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思维活跃。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单调教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通常是“尖子生”活跃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一些学困生甚至没有勇气和教师交流。开展合作学习时,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按照分工,做好各自的事情,在对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时,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和观点。
提供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发挥所长,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进而通力协作完成小组的任务。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得以提升,思维也得以进一步拓展。学生之间通过观点的碰撞,也逐渐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新时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是立足社会、适应社会之本。在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大家群策群力,为如何最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谋划策,心向一处看,劲儿向一处使,取长补短,实现了优势互补,发展了合作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的认识误区
合作学习是分组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部分老师简单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学习,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标,没有领会分组中“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仅是学生的合作 部分合作学习中,教师忽视了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只是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自主讨论,没有及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难题,是否需要教师的帮助,致使学习成效达不到预期。
合作学习是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小组中,只有一两个同学在认真讨论如何完成任务,其他同学不积极,或兴趣不高,或在做其他事情,或者个别同学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愿听取组员的意见。合作学习发生变异,成为少数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
针对这些误区,教师需要及时做出反思,通过学习开展合作学习的优秀经验,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提高合作学习的策略
选取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 课堂上,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宣布小组开始讨论,大家就开始各说各的,要么就是千篇一律地朗读课文、读资料。这种合作学习看起来热闹非凡,其实学生在这时间的学习变成了嬉戏与打闹。从课堂效率来看,这种合作学习就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呢?
合作学习只是学习方式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因此,在老师选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首先,当思考出现困难,需要小组共同解决时。其次,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要进行合作学习。当然,学习任务不能独自完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阶段,对于他们来合作学习的内容最好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在小学课堂,还是初中乃至大学,一堂课老师总是会用多种学习方式来启发学生,选好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后面的合作打下基础。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第一,按照功能进行分组。在教学中有时可以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组,例如,在实践活动课中,可以按实践活动安排的任务把不同特长和能力的进行分组,善于写作的同学分在写作小组,善于绘画的同学分在绘画小组等等。在这样的小组划分之中,同学们各尽所能,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第二,按照学生自愿结合。以学生為本,让学生自愿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中,学生有着共同兴趣和目标就会相互激励,相互成长。
明确分工 第一,明确教师任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不断的转换,任务也会随着合作学习的进行发生变化。首先,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合作之前,教师要对合作的要求和学习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计划与组织,以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进行。其次,教师是指导者。在学生进行合作时,由于他们经验不够,阅历缺乏,难免会出现很多错误。教师对他们的错误或不恰当的方式、方法给予指导,最终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再次,教师是合作者。师生共同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增长。第二,分配小组长任务。小组长的职责是分配、明确组内任务,并指导成员进行分工。首先,小组长要分配组员的任务。对于小组成员的任务怎么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合理,小组长都要进行思考。其次,小组长要及时督促和检查组员任务的进行情况,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完成小组长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樱花小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通过共同协作达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很好地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激发学生动机、发掘学习潜能、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作用。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 小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思维活跃。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单调教学,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通常是“尖子生”活跃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一些学困生甚至没有勇气和教师交流。开展合作学习时,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按照分工,做好各自的事情,在对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时,积极发表个人的见解和观点。
提供了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发挥所长,完成所承担的任务,进而通力协作完成小组的任务。在交流过程中,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得以提升,思维也得以进一步拓展。学生之间通过观点的碰撞,也逐渐学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合作能力是新时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是立足社会、适应社会之本。在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大家群策群力,为如何最有效地完成任务出谋划策,心向一处看,劲儿向一处使,取长补短,实现了优势互补,发展了合作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合作学习的认识误区
合作学习是分组学习 在合作学习中,部分老师简单地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学习,没有考虑学生的特点、合作学习的要求和目标,没有领会分组中“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重要性。
合作学习仅是学生的合作 部分合作学习中,教师忽视了自身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只是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自主讨论,没有及时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否遇到难题,是否需要教师的帮助,致使学习成效达不到预期。
合作学习是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 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小组中,只有一两个同学在认真讨论如何完成任务,其他同学不积极,或兴趣不高,或在做其他事情,或者个别同学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愿听取组员的意见。合作学习发生变异,成为少数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
针对这些误区,教师需要及时做出反思,通过学习开展合作学习的优秀经验,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提高合作学习的策略
选取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 课堂上,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宣布小组开始讨论,大家就开始各说各的,要么就是千篇一律地朗读课文、读资料。这种合作学习看起来热闹非凡,其实学生在这时间的学习变成了嬉戏与打闹。从课堂效率来看,这种合作学习就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呢?
合作学习只是学习方式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因此,在老师选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首先,当思考出现困难,需要小组共同解决时。其次,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要进行合作学习。当然,学习任务不能独自完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鉴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阶段,对于他们来合作学习的内容最好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在小学课堂,还是初中乃至大学,一堂课老师总是会用多种学习方式来启发学生,选好进行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后面的合作打下基础。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第一,按照功能进行分组。在教学中有时可以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组,例如,在实践活动课中,可以按实践活动安排的任务把不同特长和能力的进行分组,善于写作的同学分在写作小组,善于绘画的同学分在绘画小组等等。在这样的小组划分之中,同学们各尽所能,全员参与,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第二,按照学生自愿结合。以学生為本,让学生自愿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中,学生有着共同兴趣和目标就会相互激励,相互成长。
明确分工 第一,明确教师任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在不断的转换,任务也会随着合作学习的进行发生变化。首先,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合作之前,教师要对合作的要求和学习的任务进行合理的计划与组织,以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进行。其次,教师是指导者。在学生进行合作时,由于他们经验不够,阅历缺乏,难免会出现很多错误。教师对他们的错误或不恰当的方式、方法给予指导,最终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再次,教师是合作者。师生共同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增长。第二,分配小组长任务。小组长的职责是分配、明确组内任务,并指导成员进行分工。首先,小组长要分配组员的任务。对于小组成员的任务怎么分,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最合理,小组长都要进行思考。其次,小组长要及时督促和检查组员任务的进行情况,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完成小组长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樱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