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孩子们个性分明,教育也应因人而异 ,不能只是一味地鼓励和表扬 。有些孩子是夸出来的,有些孩子夸奖则对他没有动力。我们不否认赏识教育的作用,但它并不适合所有孩子,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效。爱孩子也包含着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及必要的惩罚。
【关键词】惩罚 教育 负责 表扬 鼓励
自从教育法律、法规中明令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来,学校教育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要与罚有关的一律不准用,一味地只是表扬、鼓励 。孩子们没了方向,没了对错,没了规矩。社会上也把体罚看成十恶不赦,是教师道德败坏的表现。殊不知惩罚并不等于暴力,不等于虐待,也并非如此面目狰狞,我们不能把惩罚教育与那些过激行为相提并论,相反它却是包含了老师许多的爱。因此,它在各类学校普遍存在,即使是常夸出好孩子来的老师也难免要用上惩罚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表扬、鼓励、说教,都不起作用时它会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惩罚孩子并非老师动机不纯或是野蛮行径,而是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试想,如果老师不负责,不受教的孩子,老师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可以放弃, 何苦去踩教育的高压线—— 惩罚孩子,为难自己呢?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就抽烟、喝酒、打架、上网吧、敲诈勒索的屡见不鲜,这难道不足以引发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是否出了问题?
惩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它在不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在班级管理中,惩罚教育显转机。
对于一个出了名的差班来说,班级管理的确是班主任头疼的事 。顽皮捣蛋的孩子太多,你的说教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鼓励和表扬毫无起色。教室里永远是遍地的垃圾,上网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脾气暴躁的孩子不能受一丁点儿委屈,更别说宽容。只要有人碰了他,他一定不会饶了谁,不是一拳少林拳,就是一个扫堂腿。你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还会气呼呼地说是别人先动他的,仿佛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好不容易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没出两天他又犯了。班上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
不下猛药,不见疗效。没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这班级根本没办法管理。我们不能把体罚一棍子打死了,就像我们不会因为个别学生出了车祸就禁止学生坐车、上街 ,因为个别学生跑步受伤就禁止上体育课一样,不应该因为个别学校出现过老师虐待学生的恶劣行为就禁止惩罚学生,让学生任意妄为。难道孩子乱扔垃圾,罚他扫两天地或是倒几次垃圾桶就伤害他的自尊心了?难道孩子欺负弱小,罚他为别人做两件好事就造成他心理上的伤害了?难道孩子上课不遵守纪律,罚他站几分钟对他身心健康就有害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约束孩子的惩戒教育会是怎样的后果呢?小慈乃大慈之敌,孩子小时候犯了错,不加以管制,不受到惩戒,听之任之,甚至因“爱”而纵容, 许多孩子就会视“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为保护伞而变本加厉。难道一定要等他到了社会上再去受到惩罚吗?那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呀! 为什么不能让他在小时候就受到惩戒,受到教育,以遏制其不良行为的滋生呢?
为了教育这样的孩子,也为了保证多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权利,我不得不针对孩子的个性制订了几种惩罚制度。例如,对于打架,欺负别人的孩子,罚他中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才能从家里出发,不能早早到校玩耍或是罚本周体育课不能参加活动,只能在教室里读课外书。对于随手乱扔垃圾的孩子则罚负责教室卫生一天。以此来让他们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违反了就得受到惩罚。刚开始孩子们不以为然,可受了几次惩罚后,行为就有所收敛了,很多孩子不想失去玩的机会就得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要知道有些孩子中午坐在家里那是如坐针毡。我告诉他们,如果过分的自由就会失去自由。 其实,孩子犯了错,他是甘愿受罚的,反而是你那喋喋不休的所谓的“爱的教育”让他嗤之以鼻。一段时间后,班上情况出现了明显的转机 。惩罚,这块孩子行为的警示牌让部分孩子在违纪面前望而却步。
二、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惩罚教育出成效。
读书、写作业,这是作为一名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然而,就有那么些孩子,哪怕你布置的任务再少,他也不会完成。占据他生活的除了吃、喝、玩,就是电视、电脑。一份作业催几次还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引导,无效;鼓励,不给力。没有惩戒的强制性,就不会有作业交给你。更重要的是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你呢,如果不惩罚他们,其他的孩子便会效仿,孩子的惰性就会滋长。你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惩罚。难道孩子不好好写字,罚他重新认认真真地写两遍也有害于他的身心健康吗?难道孩子不好好读书,罚他课后多读几遍也不利于他的成长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孩子无异于手中的玻璃太易碎,温室里的花朵太娇嫩。将来他能经得起生活中的一丁点儿风风雨雨吗?变相体罚的外延有多广,这样的惩罚也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否言过其实,危言耸听?这样维护的自尊是否会成为一种畸形的自尊?
事实证明,在惩罚制度面前,有部分从不读书,不交作业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字写得龙飞凤舞的孩子也能尽量端端正正地写字了。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完成作业后隔三差五能读读课外书了。在惩罚面前,孩子明白了这懒是偷不过去的,在补完作业后还得受到一定的惩罚是很不划算的。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完成作业后再玩,长此以往,学习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即使有时对受罚的孩子本身没起到作用,但它的威慑力却能波及到别的孩子。记得有一个孩子和我聊天时说到:以前曾经很烦老师布置读书这项作业,但现在我已经有了天天读书的习惯了。这就好比摆在孩子面前的一道没吃过但味道却很好的菜,你让孩子天天去尝一点,孩子就会尝出味道来的 。当然,对于孩子,惩罚不能太重,更不能侮辱孩子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但惩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 。
我曾经做过一次对比实验 。一次测验前,我告诉孩子们:字迹端正,卷面整洁的加十分。结果,改变态度的寥寥无几。又一次测验前,我告诉孩子们:字迹不端正,卷面不整洁的要重做。结果,绝大多数孩子都工工整整地书写。这就是惩罚的魅力。现如今,班上许多孩子都已经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有些孩子虽达不到美观的要求,但较之以前也是大有改观。
总而言之,孩子们个性分明,教育也应因人而异 ,不能只是一味地鼓励和表扬 。有些孩子是夸出来的,有些孩子夸奖则对他没有动力。我们不否认赏识教育的作用,但它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效。爱孩子也包含着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及必要的惩罚,惩罚作为一种辅助教育,在教育中有时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中国青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的教育。”
是的,惩罚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练,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一剂良药。惩罚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应该是表扬与批评并施,奖励与惩罚并用。
参考文献:
[1]曹金凤.浅谈“惩罚教育”存在的必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
[2]洪洁.惩罚教育的人性依据[J].江西教育,2010,(5).
[3]曾霞,谢鹏云.如何在中小学中科学运用惩罚教育[J].考试周刊,2012.
[4]郭赞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惩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作者简介:郑琼秀,江西省景德镇浮梁二小,邮编:333400
【关键词】惩罚 教育 负责 表扬 鼓励
自从教育法律、法规中明令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来,学校教育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要与罚有关的一律不准用,一味地只是表扬、鼓励 。孩子们没了方向,没了对错,没了规矩。社会上也把体罚看成十恶不赦,是教师道德败坏的表现。殊不知惩罚并不等于暴力,不等于虐待,也并非如此面目狰狞,我们不能把惩罚教育与那些过激行为相提并论,相反它却是包含了老师许多的爱。因此,它在各类学校普遍存在,即使是常夸出好孩子来的老师也难免要用上惩罚教育。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表扬、鼓励、说教,都不起作用时它会起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惩罚孩子并非老师动机不纯或是野蛮行径,而是对孩子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试想,如果老师不负责,不受教的孩子,老师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可以放弃, 何苦去踩教育的高压线—— 惩罚孩子,为难自己呢?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就抽烟、喝酒、打架、上网吧、敲诈勒索的屡见不鲜,这难道不足以引发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是否出了问题?
惩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方法,它在不伤害孩子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在班级管理中,惩罚教育显转机。
对于一个出了名的差班来说,班级管理的确是班主任头疼的事 。顽皮捣蛋的孩子太多,你的说教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鼓励和表扬毫无起色。教室里永远是遍地的垃圾,上网吧的孩子依然我行我素,脾气暴躁的孩子不能受一丁点儿委屈,更别说宽容。只要有人碰了他,他一定不会饶了谁,不是一拳少林拳,就是一个扫堂腿。你问他为什么打人,他还会气呼呼地说是别人先动他的,仿佛他受了天大的委屈,好不容易让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可没出两天他又犯了。班上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
不下猛药,不见疗效。没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这班级根本没办法管理。我们不能把体罚一棍子打死了,就像我们不会因为个别学生出了车祸就禁止学生坐车、上街 ,因为个别学生跑步受伤就禁止上体育课一样,不应该因为个别学校出现过老师虐待学生的恶劣行为就禁止惩罚学生,让学生任意妄为。难道孩子乱扔垃圾,罚他扫两天地或是倒几次垃圾桶就伤害他的自尊心了?难道孩子欺负弱小,罚他为别人做两件好事就造成他心理上的伤害了?难道孩子上课不遵守纪律,罚他站几分钟对他身心健康就有害了?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约束孩子的惩戒教育会是怎样的后果呢?小慈乃大慈之敌,孩子小时候犯了错,不加以管制,不受到惩戒,听之任之,甚至因“爱”而纵容, 许多孩子就会视“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为保护伞而变本加厉。难道一定要等他到了社会上再去受到惩罚吗?那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呀! 为什么不能让他在小时候就受到惩戒,受到教育,以遏制其不良行为的滋生呢?
为了教育这样的孩子,也为了保证多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权利,我不得不针对孩子的个性制订了几种惩罚制度。例如,对于打架,欺负别人的孩子,罚他中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才能从家里出发,不能早早到校玩耍或是罚本周体育课不能参加活动,只能在教室里读课外书。对于随手乱扔垃圾的孩子则罚负责教室卫生一天。以此来让他们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违反了就得受到惩罚。刚开始孩子们不以为然,可受了几次惩罚后,行为就有所收敛了,很多孩子不想失去玩的机会就得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要知道有些孩子中午坐在家里那是如坐针毡。我告诉他们,如果过分的自由就会失去自由。 其实,孩子犯了错,他是甘愿受罚的,反而是你那喋喋不休的所谓的“爱的教育”让他嗤之以鼻。一段时间后,班上情况出现了明显的转机 。惩罚,这块孩子行为的警示牌让部分孩子在违纪面前望而却步。
二、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惩罚教育出成效。
读书、写作业,这是作为一名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然而,就有那么些孩子,哪怕你布置的任务再少,他也不会完成。占据他生活的除了吃、喝、玩,就是电视、电脑。一份作业催几次还是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引导,无效;鼓励,不给力。没有惩戒的强制性,就不会有作业交给你。更重要的是有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你呢,如果不惩罚他们,其他的孩子便会效仿,孩子的惰性就会滋长。你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惩罚。难道孩子不好好写字,罚他重新认认真真地写两遍也有害于他的身心健康吗?难道孩子不好好读书,罚他课后多读几遍也不利于他的成长吗?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孩子无异于手中的玻璃太易碎,温室里的花朵太娇嫩。将来他能经得起生活中的一丁点儿风风雨雨吗?变相体罚的外延有多广,这样的惩罚也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是否言过其实,危言耸听?这样维护的自尊是否会成为一种畸形的自尊?
事实证明,在惩罚制度面前,有部分从不读书,不交作业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了。字写得龙飞凤舞的孩子也能尽量端端正正地写字了。还有一部分孩子在完成作业后隔三差五能读读课外书了。在惩罚面前,孩子明白了这懒是偷不过去的,在补完作业后还得受到一定的惩罚是很不划算的。这样就能促使他们完成作业后再玩,长此以往,学习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即使有时对受罚的孩子本身没起到作用,但它的威慑力却能波及到别的孩子。记得有一个孩子和我聊天时说到:以前曾经很烦老师布置读书这项作业,但现在我已经有了天天读书的习惯了。这就好比摆在孩子面前的一道没吃过但味道却很好的菜,你让孩子天天去尝一点,孩子就会尝出味道来的 。当然,对于孩子,惩罚不能太重,更不能侮辱孩子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但惩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 。
我曾经做过一次对比实验 。一次测验前,我告诉孩子们:字迹端正,卷面整洁的加十分。结果,改变态度的寥寥无几。又一次测验前,我告诉孩子们:字迹不端正,卷面不整洁的要重做。结果,绝大多数孩子都工工整整地书写。这就是惩罚的魅力。现如今,班上许多孩子都已经养成了认真书写的习惯。有些孩子虽达不到美观的要求,但较之以前也是大有改观。
总而言之,孩子们个性分明,教育也应因人而异 ,不能只是一味地鼓励和表扬 。有些孩子是夸出来的,有些孩子夸奖则对他没有动力。我们不否认赏识教育的作用,但它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效。爱孩子也包含着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及必要的惩罚,惩罚作为一种辅助教育,在教育中有时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中国青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所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的教育。”
是的,惩罚是对孩子的一种磨练,是纠正孩子错误行为的一剂良药。惩罚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应该是表扬与批评并施,奖励与惩罚并用。
参考文献:
[1]曹金凤.浅谈“惩罚教育”存在的必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
[2]洪洁.惩罚教育的人性依据[J].江西教育,2010,(5).
[3]曾霞,谢鹏云.如何在中小学中科学运用惩罚教育[J].考试周刊,2012.
[4]郭赞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惩罚[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作者简介:郑琼秀,江西省景德镇浮梁二小,邮编:33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