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可大量挖掘生活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各种估算方法,通过日常估算应用增强估算意识。
【关键词】估算 方法 应用
估算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低段估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估算感到非常困惑,甚至觉得估算就是一种负担,常常出现“先计算后估算”、 “不会灵活运用估算方法”、“会做估算题不会将估算运用在日常生活”等现象。低年级的孩子如何进行估算?如何让估算走进孩子心田?下面结合我的体会谈谈低年级估算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走进生活,感受估算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孩子“估”的需要,教师可大量挖掘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孩子感受估算的魅力。
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一些走进生活的实践调查:1.让学生先抓一把黄豆,数一数多少粒,再估一估一杯这样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2.和妈妈去超市购物,掂一掂,估一估,一个西瓜大概有多重?3.去商场买一套衣服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样看似随意的调查却让孩子对估算有了一定感受。
其次课堂上教师应从孩子身边的事情入手,如:周末二(4)班有57位学生去春游,有三辆车子分别可以坐40、50、60人,你认为乘哪辆车比较合适?因为学生对春游的事很感兴趣,抛出这个问题必然会引起他们积极思考:57接近60,坐60人的那辆车最为合适。最后在课后又培养孩子观察身边的数学,估一估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多少千米?从家到学校走路大概需要多少分钟?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进行估算教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做生活中估算的有心人。
二、掌握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估算经验,当面对具体的估算题时,教师则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探索各种估算方法:如:1.凑整十数法。298+413≈?可以把298看作300,413看作400,约等于700,这样估算比较简便;2.两个数一个估另一个不估。382+475≈?把382看作400,475不估,约等于875,这样估算在计算时不是特别麻烦,而且离准确值比较近;3.两个数一个估大另一个估小。如:578+285≈?把578看作580,285看作280,约等于860,计算稍微麻烦了些,但这样的估算非常接近准确值;4.先估后调。如:157×6根据三年级的学习策略可看作200×6,但估算结果偏差太大,再调为150×6就离准确值近了些。5.利用除数估计被除数如:735÷9看作720÷9,故735÷9≈80。学生通过各种估算方法的交流与比较,从而了解在估算时要因题而异,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合理地进行估算。
三、展开应用,走进估算
学生掌握了估算方法后,教师还需在教学中展开应用引导学生体会估算的魅力,感受数学时时处处需要估算,增强估算的意识。如:礼堂有400个座位,二年级有187人,三年级有201人,两个年级同时观看能不能坐下?计算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估算后计算,187+201≈400(人)能坐下。这样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孩子走近估算,让孩子觉得估算无处不在。又如:396+287=883这道题的计算是否正确呢?可不可以利用估算知识帮助我们检查呢?396+287≈700,通过估算发现这道加法题不可能超过700,由此可见396+287=883我们计算是错误的,这样的估算能让孩子判断计算的正确率并及时进行纠正。学生感受到估算还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变要我估算为我要估算,走进估算的世界。
总之,估算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提高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判断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们的估算兴趣、形成估算习惯、提高估算技能,使学生的数学技能及数学素养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雷霞.加强估算教学,培养估算意识——谈估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1.
作者简介:王敏,江西省宜春市第八小学,邮编:336000
【关键词】估算 方法 应用
估算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和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然而在低段估算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估算感到非常困惑,甚至觉得估算就是一种负担,常常出现“先计算后估算”、 “不会灵活运用估算方法”、“会做估算题不会将估算运用在日常生活”等现象。低年级的孩子如何进行估算?如何让估算走进孩子心田?下面结合我的体会谈谈低年级估算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走进生活,感受估算
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孩子“估”的需要,教师可大量挖掘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孩子感受估算的魅力。
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布置一些走进生活的实践调查:1.让学生先抓一把黄豆,数一数多少粒,再估一估一杯这样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2.和妈妈去超市购物,掂一掂,估一估,一个西瓜大概有多重?3.去商场买一套衣服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样看似随意的调查却让孩子对估算有了一定感受。
其次课堂上教师应从孩子身边的事情入手,如:周末二(4)班有57位学生去春游,有三辆车子分别可以坐40、50、60人,你认为乘哪辆车比较合适?因为学生对春游的事很感兴趣,抛出这个问题必然会引起他们积极思考:57接近60,坐60人的那辆车最为合适。最后在课后又培养孩子观察身边的数学,估一估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多少千米?从家到学校走路大概需要多少分钟?教师从低年级开始就不失时机地进行估算教学,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做生活中估算的有心人。
二、掌握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估算经验,当面对具体的估算题时,教师则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探索各种估算方法:如:1.凑整十数法。298+413≈?可以把298看作300,413看作400,约等于700,这样估算比较简便;2.两个数一个估另一个不估。382+475≈?把382看作400,475不估,约等于875,这样估算在计算时不是特别麻烦,而且离准确值比较近;3.两个数一个估大另一个估小。如:578+285≈?把578看作580,285看作280,约等于860,计算稍微麻烦了些,但这样的估算非常接近准确值;4.先估后调。如:157×6根据三年级的学习策略可看作200×6,但估算结果偏差太大,再调为150×6就离准确值近了些。5.利用除数估计被除数如:735÷9看作720÷9,故735÷9≈80。学生通过各种估算方法的交流与比较,从而了解在估算时要因题而异,选择恰当的估算方法,合理地进行估算。
三、展开应用,走进估算
学生掌握了估算方法后,教师还需在教学中展开应用引导学生体会估算的魅力,感受数学时时处处需要估算,增强估算的意识。如:礼堂有400个座位,二年级有187人,三年级有201人,两个年级同时观看能不能坐下?计算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估算后计算,187+201≈400(人)能坐下。这样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孩子走近估算,让孩子觉得估算无处不在。又如:396+287=883这道题的计算是否正确呢?可不可以利用估算知识帮助我们检查呢?396+287≈700,通过估算发现这道加法题不可能超过700,由此可见396+287=883我们计算是错误的,这样的估算能让孩子判断计算的正确率并及时进行纠正。学生感受到估算还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变要我估算为我要估算,走进估算的世界。
总之,估算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提高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判断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们的估算兴趣、形成估算习惯、提高估算技能,使学生的数学技能及数学素养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雷霞.加强估算教学,培养估算意识——谈估算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11.
作者简介:王敏,江西省宜春市第八小学,邮编:3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