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语文出版社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本单元是一个重在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的诗歌单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诗歌学习积累,已具备了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和感悟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立足鉴赏,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重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理性把握。
学情分析:我所在的班級女生居多。他们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还是比较浓的。语文基础挺扎实,对诗歌学习有较高的兴致。因此,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主。尽最大的可能来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并且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利用女生特有的细腻和敏锐的诗歌朗诵与语言感受力,来把握课文。
设计思想:坚持文道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未来发展的需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掌握诗歌凝炼性、跳跃性和音乐性等基本特征。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品味诗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学习诗人富于想象的思维方式,掌握诗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技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感受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诵读—赏读—品读”的诗歌鉴赏方法,学会赏析诗歌;3.情感与态度:体会诗人的幸福观,使学生对生活有一种宏观的把握和良好的心态,激发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了解诗人的幸福观,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每一个诵读过他的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仿佛沉默的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了大地的嗓子,哦,中国广大贫瘠的乡村有福了。 ——西川《我们时代的神话:海子》
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三、课堂检测
1.检测小组预习情况(朗读诗歌,正音,指导朗读,谈谈对诗歌的初步理解);2.齐读。
四、文本解读
师:诗人开篇即有一个愿望,请用诗歌中的原句回答。学生:做一个幸福的人。师:在海子看来,幸福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板:幸福)生: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给陌生人祝福……
小组讨论:1.诗人海子是否追求到了这种幸福?为什么?(点拨:“从明天起”、“幸福的闪电”、“我只愿”等词语可以看出没有,A、诗人一再地说“从明天起”,才开始过这种幸福的生活,也就是说今天的诗人是不幸福的。寓意诗人的理想永远无法实现。B、诗人的幸福像闪电一样虽然光彩夺目,却高不可攀,始终无法触及。这个隐喻说明他感受到的“幸福”并不是常在的,而是在某个瞬间感到的,这是来自上苍的恩典,一瞬已是永恒,他是幸福的使者,要把诗的光芒带到人间。C、“尘世”、“只愿”说明诗人已经完全把自己视作“尘世”之外的人了。他把平和安稳的尘世祝福给了别人,却固执地把自己关在纯粹而高远的诗歌王国里,面对大海,背对身后的世俗。)
2.为什么一定要“面朝大海”? “面朝大海”如何看得见“春暖花开”?点拨:我认为,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 广阔浩荡 ,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
五、知人论世
诗人如此根深蒂固的痛苦源自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海子。(投影海子照片,落拓不羁的样子。)
1.学生简介海子;2.师补充:一个初春的傍晚,天空飘着细雨,海子走进昌平一家饭店,对老板说:“我给你朗诵我的诗歌,你给我酒喝。”老板看着这个身材不高,头发又长又乱,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欲取名琴弹,恨无知音赏!屡屡碰壁的诗人终于绝望,1989年3月26日,也就是写下这首诗歌的70多天之后,25岁的天鹅般孤傲的诗人在河北山海关——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卧轨自杀了。当时,诗人身边有四本书,手中握着一个纸条:“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3.诗人之死
“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西川
诗人之死已成为一个谜,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当然我们更认同于他的死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的。
六、拓展延伸
师: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海子的死带给了人们巨大和持久的震撼。在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有一个诗人自杀了,他逼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此时此刻,不知大家是否沉浸于海子史诗英雄般的苍凉命运,如果年轻的诗人地下有知,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七、教师寄语
“虽世殊时 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从王羲之的这句话中,我们应该能理解诗人海子对人生的感慨无奈,但生命是一朵美丽的花,在岁月的流逝中含苞、绽放,直至飘零成泥。没有人能够躲得过这一命运。唯一不同的是,你或者绚烂辉煌,香气袭人;或者苍白黯淡,寂寂无声。而重要的是我们应怎样去看待自己的人生态度。不管怎么说,生命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看不到边缘。因为有了欢乐,有了忧愁,有了痛苦,海才会掀起波涛,生命才有色彩。不管怎样,对于生命,我们唯有去珍惜!也许海子可以选择自杀,因为他是——诗人海子!假如海子能活到今天,他也许会这样说:要热爱自我,尊重生命;要热爱美好,也要宽容世界的不完美。那么,他的诗歌世界将增添另一种春暖花开的景致。那么,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生齐读)朗读指导:了解了海子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后,我们就不能将这首诗读得轻快而高昂了。第一节描述理想,要读出强烈的渴望和憧憬,二三节表达祝福,要读得格外诚挚;结尾一句是和整个世界挥手作别,应该读得悲怆、苍凉。整首诗应语速稍慢,感情凝重。再读。
八、布置作业
投影海子的部分诗句,生读
学情分析:我所在的班級女生居多。他们的学习语文的氛围还是比较浓的。语文基础挺扎实,对诗歌学习有较高的兴致。因此,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情况,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主。尽最大的可能来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并且让学生参与进来,可以利用女生特有的细腻和敏锐的诗歌朗诵与语言感受力,来把握课文。
设计思想:坚持文道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并且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未来发展的需要,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掌握诗歌凝炼性、跳跃性和音乐性等基本特征。同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品味诗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学习诗人富于想象的思维方式,掌握诗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技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清诗歌的情感脉络,感受诗中丰富复杂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诵读—赏读—品读”的诗歌鉴赏方法,学会赏析诗歌;3.情感与态度:体会诗人的幸福观,使学生对生活有一种宏观的把握和良好的心态,激发起对生活的信心和热爱;教学重点:分析诗中的意象,了解诗人的幸福观,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每一个诵读过他的诗篇的人,都能从他身上嗅到,四季的轮转、风吹的方向和麦子的成长。……仿佛沉默的大地为了说话,而一把抓住了他,把他变成了大地的嗓子,哦,中国广大贫瘠的乡村有福了。 ——西川《我们时代的神话:海子》
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三、课堂检测
1.检测小组预习情况(朗读诗歌,正音,指导朗读,谈谈对诗歌的初步理解);2.齐读。
四、文本解读
师:诗人开篇即有一个愿望,请用诗歌中的原句回答。学生:做一个幸福的人。师:在海子看来,幸福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板:幸福)生: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每一个亲人通信;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给陌生人祝福……
小组讨论:1.诗人海子是否追求到了这种幸福?为什么?(点拨:“从明天起”、“幸福的闪电”、“我只愿”等词语可以看出没有,A、诗人一再地说“从明天起”,才开始过这种幸福的生活,也就是说今天的诗人是不幸福的。寓意诗人的理想永远无法实现。B、诗人的幸福像闪电一样虽然光彩夺目,却高不可攀,始终无法触及。这个隐喻说明他感受到的“幸福”并不是常在的,而是在某个瞬间感到的,这是来自上苍的恩典,一瞬已是永恒,他是幸福的使者,要把诗的光芒带到人间。C、“尘世”、“只愿”说明诗人已经完全把自己视作“尘世”之外的人了。他把平和安稳的尘世祝福给了别人,却固执地把自己关在纯粹而高远的诗歌王国里,面对大海,背对身后的世俗。)
2.为什么一定要“面朝大海”? “面朝大海”如何看得见“春暖花开”?点拨:我认为,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 广阔浩荡 ,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安魂之乡,是搏斗之乡,是理想之乡,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
五、知人论世
诗人如此根深蒂固的痛苦源自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近海子。(投影海子照片,落拓不羁的样子。)
1.学生简介海子;2.师补充:一个初春的傍晚,天空飘着细雨,海子走进昌平一家饭店,对老板说:“我给你朗诵我的诗歌,你给我酒喝。”老板看着这个身材不高,头发又长又乱,瘦削而落魄的小伙子,冷冷地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欲取名琴弹,恨无知音赏!屡屡碰壁的诗人终于绝望,1989年3月26日,也就是写下这首诗歌的70多天之后,25岁的天鹅般孤傲的诗人在河北山海关——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卧轨自杀了。当时,诗人身边有四本书,手中握着一个纸条:“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3.诗人之死
“他像一颗年轻的星宿,争分夺秒地燃烧,然后突然爆炸。”——西川
诗人之死已成为一个谜,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当然我们更认同于他的死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造成的。
六、拓展延伸
师: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海子的死带给了人们巨大和持久的震撼。在一个缺乏精神和价值尺度的时代,有一个诗人自杀了,他逼使大家重新审视、认识诗歌与生命。此时此刻,不知大家是否沉浸于海子史诗英雄般的苍凉命运,如果年轻的诗人地下有知,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七、教师寄语
“虽世殊时 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从王羲之的这句话中,我们应该能理解诗人海子对人生的感慨无奈,但生命是一朵美丽的花,在岁月的流逝中含苞、绽放,直至飘零成泥。没有人能够躲得过这一命运。唯一不同的是,你或者绚烂辉煌,香气袭人;或者苍白黯淡,寂寂无声。而重要的是我们应怎样去看待自己的人生态度。不管怎么说,生命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看不到边缘。因为有了欢乐,有了忧愁,有了痛苦,海才会掀起波涛,生命才有色彩。不管怎样,对于生命,我们唯有去珍惜!也许海子可以选择自杀,因为他是——诗人海子!假如海子能活到今天,他也许会这样说:要热爱自我,尊重生命;要热爱美好,也要宽容世界的不完美。那么,他的诗歌世界将增添另一种春暖花开的景致。那么,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生齐读)朗读指导:了解了海子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后,我们就不能将这首诗读得轻快而高昂了。第一节描述理想,要读出强烈的渴望和憧憬,二三节表达祝福,要读得格外诚挚;结尾一句是和整个世界挥手作别,应该读得悲怆、苍凉。整首诗应语速稍慢,感情凝重。再读。
八、布置作业
投影海子的部分诗句,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