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中物质提纯的“三原则”与“三必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提纯是中学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既考查了学生对物质性质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分析处理问题以及设计实验的综合能力,使得这类问题在高考化学试题中高频出现。本文对常见物质提纯的原理、方法、试剂的选择等几方面加以总结,形成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掌握。
  1. 物质提纯的原则 (1)不增:即不引入新的杂质。(2)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3)易分:注意物质存在的状态。把握好这三条基本原则后,再结合实际选择操作简单、方案最佳和相应试剂进行提纯。
  2. 物质提纯的方法
  2.1 利用物理性质的差异。(1)溶解性:提纯物质与杂质在溶解性上有明显差异时选用。例如:除去CO中少量的氨气。可选择用水或酸来洗气。(2)结晶法: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差异大时选用。例如:除去固体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可在较高温度下,用蒸馏水制成KNO3的饱和溶液,逐渐冷却KNO3结晶析出,从而制得较纯的KNO3。(3)蒸馏法:沸点不同(相差大于30℃)时选用。(一般用于有机物的提纯)例如:工业酒精提取纯酒精。
  2.2 利用化学性质的差异。用化学方法提纯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化学试剂。选择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且杂质与反应的生成物要跟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而最佳试剂是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的物质。(1)热分解法:固态被提纯物与杂质的热稳定性差异较大时选用。例如:除去纯碱(Na2CO3)固体中的少量小苏打(NaHCO3),可直接加热将NaHCO3受热分解且生成Na2CO3。(2)洗气法:气态被提纯物与适当试剂不反应,而杂质能被吸收时选用。例如:实验室制CO2时往往混有挥发出的少量HCl气体。提纯时可将气体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 NaHCO3+HClNaCl+CO2↑+H2O 不仅能有效地吸收氯化氢气体,而且将转化生成更多的CO2。(3)沉淀法:存在适当试剂能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或气体挥发出去亦可),而又不会影响被提纯物质时选用。例如:除去食盐水中含的少量Na2SO4。加入适量BaCl2沉淀SO42-。但是,除非确定或已知其中Na2SO4的含量,否则加入的BaCl2难以适量。会导致:BaCl2不足,除不尽SO42-;BaCl2过多,Ba2+成为新杂质。
  这就要求我们在提纯时还要考虑三必须:(1)所加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以保证除尽欲除杂质。(2)由过量引入的新杂质必须除。(3)选择最佳方案和对应的试剂。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
  (1)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除尽SO42-)。(2)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用CO32-除Ba2+)(3)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调至pH=7(除去过量的CO32-)。(4)蒸干。
  物质提纯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一种综合考查,若想能够快速而准确地提出提纯方案,这就需要平时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动手才能综合提高。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空间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出它的表象,如一提到圆柱体就立即再现出水管、圆木那样的表象,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随着空间观念的累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这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相
期刊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这不得不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此,笔者谈几点浅见。  1.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因此,在新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我国古代十分强调读书要“存疑”。孔子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老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表现。问题不会无端生发,这说明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人曾提出:学贵在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一个人语言素质的高低。要想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加强作文教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但是,选择材料新颖、立意深刻、构思巧妙的习作却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狠抓一个“新”字,努力引导和加强学生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期刊
【摘 要】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给我校的小学数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生硬呆板的数学教学插上了五彩的翅膀。  【关键词】远程教育;小学数学;生机活力  远程教育在我校安装使用已经快两年了,正是由于它的到来,让我受益匪浅。大家都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探究活动,又要面对他们随时会提出各式的问题,这就要求我
期刊
【摘 要】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普遍感到乏味、枯燥,甚至老师也是深感头疼。但是,文言文教学又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课题,特别是以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令许多老师是花费太多精力而收效甚微。在此,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陋见,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技巧;积极性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我们一般不主张咬文嚼字,但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又要要求学生要有朱光潜先生的“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期刊
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这说明了传授自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在这一方面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 精心设问 自学需要欲望,欲望始于需要。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精心设问,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解答问题的知识与方法的危机,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激发学生的自学欲望,从而使学
期刊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人文性的复归。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上强调的则是在掌握了基本语文知识、技巧的基础上,侧重于建立学科与社会、文化、伦理的联系,侧重于学生个性和性格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 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受”,这里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被扼杀。提倡人文性,变授受式教学为商讨、合作、研究式教学,提倡勇于质疑、敢于问难、
期刊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讨论,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方向转化,促进学生主动开放地学习。由此可见,实施讨论式教学是学习物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呢?现在笔者谈几点体会。  1. 激励学生敢说 学生想说,敢说是实施讨论教学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有想说,敢说的心理取向,并付诸于行动。  
期刊
【摘 要】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有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出主动性,并把所学知识内化。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关键词】历史教学;培养培养;学习兴趣  历史课的人文性、具体性等特点,似乎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深刻的历史知识并不像小说故事那样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历史课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思想性、政治性很强,学起来并不容易。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有学习兴趣,才能发挥出主动性,并把所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