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彭雪枫将军是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是从实践中得来,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形成的。我拜读过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于1997年8月的《彭雪枫军事文选》(第1版)一书。该书文字简朴,字字珠玑,是彭将军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提炼的军事思想精华。带着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敏感,我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彭将军的一些军事思想,并谈谈如何将其运用在教学中。
一、迂回的教学方法
彭将军在1940年8月25日的《豫皖苏边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一文中指出:“特别注意,战术上的迂回与包围,是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可以采用“迂回”的方法解决,在学生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切不可正面对之,直接都告诉答案,应该“调转正面,迅速以正面之力转其侧翼或侧背,正确地估计敌情,大胆地迂回包围,所谓避实击虚,避害趋利可以事半功倍”,抛出此问题为解决彼问题作准备。
二、教师要有“三种精神”
彭将军在上文中指出:“军事指挥员应具备之特质”分别是“冒险精神”“深谋”“灵活机动”。教师同样也要具备这三种特质。
教师要有“冒险精神”,敢于打破常规。例如,山东的韩兴娥老师倡导的“海量阅读”, 先用一段时间把教材教完,余下的时间就是把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引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
其次,教师要“深谋”。 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准备,“经常用自己的脑筋,研究怎样对付敌人……”研究怎样进行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重点、难点的攻克,教学目标的实现。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用一个尺度来衡量学生。
教师还要“灵活机动”。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学设计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以不变应万变,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为不变,应课堂中学生的语言变化、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等“万变”。
三、分清“我之长”和“敌之长”
在上文中,彭将军从“我之长”和“敌之长”两方面分析指出:“我之长能补我之短,而敌之长无补敌之短,因此形成敌拙我巧,敌笨我灵……”
我们要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之法,发现“我之长”,形成“我之长”。学生的学习要“巧学”“灵活地学”;教师的教学要“巧教”“灵活地教”,达到“以小的牺牲换取大的胜利”,用较短的时间换取较大的收益。
四、每天爱她一点点儿
彭雪枫将军在1940年10月21日的《为建设铁的党军而斗争》中写道:“每日五分钟瞄准练习,这是红军的老传统,每个战士每天不论早晚、白天、夜间,都要来一个五分钟瞄准。”军事训练天天如此,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应是如此?每天爱她一点点儿,这里“她”,非“他”“它”,我用了“她”,原因在于知识像一位小姑娘,从遥远的古代走来,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给学生亲近感,消除学习的“恐怖心理”,拉近心理距离。我们教育学生要有学习的恒心、耐心,每天学习一点点,时间可以不多,半小时、20分钟、5分钟都可以,但要坚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这样积累起来可就了不得了,成绩定会提高,个个都是学优生。
五、发挥集体的力量
同样在上文中,彭将军指出,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战斗动员时,在群众中高唱‘有敌大家抗,有路大家挖,有事大家做,有汉奸大家捉,有伤兵大家抬’这些有易于了解而又富于煽动性的适合情况、适合环境的口号”。
有个别的学困生,大家一起帮。教师为了教育好一位学生,可以借助班集体一起影响这个学生,做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
六、教学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彭雪枫将军在1941年10月26日的《陈道口战斗经过及经验教训》中开篇便指出:“今天的报告主要是从战术上来检讨这次陈道口战斗的经过、优缺点及经验教训。”然后他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战争年代,彭将军在每一次战斗之后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的课堂也应如此,教师可教一课总结一课,写教学反思,这是自我成长的最好途径。学生学一课,教师帮助他总结一课,促进他发展。
七、“学习情报”要丰富
彭雪枫将军在1942年5月19日的《没有情报就没有胜利》一文中指出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我想移植到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需要“情报”呢?语文教学中的“情报”就是学生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我和学生们一起搜集“情报”:作者简历以及发生在作者身上的趣事、文本背景、文本涉及的知识等。“情报”越多,越有利于理解文本,越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分解敌人,聚而歼之”。
八、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
彭雪枫将军在1939年8月20日发表在《拂晓报》的《宁可消灭敌人一连,不愿击溃敌人一团》一文中说:“我们要的胜利是‘一鼓而彻底聚歼’的胜利,干脆消灭敌人的胜利。我们的口号是:‘宁可消灭敌人一连,不愿击溃敌人一团!’”对于汉语拼音、汉字的书写等基础知识,学生都要彻底、干净地掌握,不能含糊其辞,要“一鼓而彻底聚歼”般学习。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做到可以“意会”,并必须“言传”。
九、要见微知著,要认识新事物
彭雪枫将军在1943年10月28日写了《时事教育总结》,对“确定研究时事的态度”他指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因小看大,由近及远,感觉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从报纸上的零碎消息中向大的方面去看,使每一个微小的消息都能刺激我们去认识新事物”。我用“见微知著,认识新事物”九个字来概括。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现: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多就知道他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哪个学生的衣服经常老一套,就知道父母亲对他的照顾不够;哪个学生行为异常,就知道他的需要可能没有得到满足;等等。这些就是“见微知著”。我们做到了“见微知著”,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认识新的事物,跟紧时代的潮流,时代赋予当下教育新的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从小处看,教学应与当下国家发生的大事相结合,应与当下的教学要求相结合等。这些都是认识新事物,跟上时代的潮流,体现了教育的创新性。
十、“三个问题”的理解
在1937年10月16日,彭雪枫将军在《游击队政治工作概论》一文中阐述了“游击”的辩证问题。他说:“游是走路,擊是打仗,游而且击,击而且游,才是游击队的正当动作。”由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1.教与育的问题
“教”,教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育”,养育,我们教师像学生父母一样要有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教离不开育,育离不开教;教中有育,育中有教。
2.教与学的问题
要边教边学,教与学相互统一,共同促进。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且教且学,不断螺旋上升。
3.小语的问题
我们教的是小学语文,首先姓“小”,学生是6~12岁的小孩子;还姓“语”,语言文字之“语”;姓“文”,文章之“文”。 “小学语文”就是小孩子学习的语言文字和文章。我们搞懂“小学语文”的姓氏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
十一、教育方式要科学
彭雪枫将军在1940年10月21日的《为建设铁的党军而斗争》中说:“我们要了解战士不是干部,农民不是无产阶级,新部队不是老部队,所以教育方式要有所标准:(1)实做多于口讲;(2)野外多于课堂;(3)鼓励多于责备;(4)口到、眼到、手到、身到;(5)少讲条文,然必要的条文,必须要背;(6)少而精,勿多而滥。”这多么适合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与当下的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多么契合。
最后,我借用彭雪枫将军的话来结束全文:教师们,“请做诸葛亮第二”!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泗县泗城镇关庙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一、迂回的教学方法
彭将军在1940年8月25日的《豫皖苏边两年来平原游击战总结》一文中指出:“特别注意,战术上的迂回与包围,是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可以采用“迂回”的方法解决,在学生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切不可正面对之,直接都告诉答案,应该“调转正面,迅速以正面之力转其侧翼或侧背,正确地估计敌情,大胆地迂回包围,所谓避实击虚,避害趋利可以事半功倍”,抛出此问题为解决彼问题作准备。
二、教师要有“三种精神”
彭将军在上文中指出:“军事指挥员应具备之特质”分别是“冒险精神”“深谋”“灵活机动”。教师同样也要具备这三种特质。
教师要有“冒险精神”,敢于打破常规。例如,山东的韩兴娥老师倡导的“海量阅读”, 先用一段时间把教材教完,余下的时间就是把大量课本之外的优秀读物引入课堂,在课堂40分钟之内全班共读同一本书,读完一本换一本,课本以外的阅读占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时间。
其次,教师要“深谋”。 每一节课都要认真准备,“经常用自己的脑筋,研究怎样对付敌人……”研究怎样进行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重点、难点的攻克,教学目标的实现。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用一个尺度来衡量学生。
教师还要“灵活机动”。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学设计是死的,但人是活的,以不变应万变,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为不变,应课堂中学生的语言变化、课堂中的突发事件等“万变”。
三、分清“我之长”和“敌之长”
在上文中,彭将军从“我之长”和“敌之长”两方面分析指出:“我之长能补我之短,而敌之长无补敌之短,因此形成敌拙我巧,敌笨我灵……”
我们要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学习之法,发现“我之长”,形成“我之长”。学生的学习要“巧学”“灵活地学”;教师的教学要“巧教”“灵活地教”,达到“以小的牺牲换取大的胜利”,用较短的时间换取较大的收益。
四、每天爱她一点点儿
彭雪枫将军在1940年10月21日的《为建设铁的党军而斗争》中写道:“每日五分钟瞄准练习,这是红军的老传统,每个战士每天不论早晚、白天、夜间,都要来一个五分钟瞄准。”军事训练天天如此,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应是如此?每天爱她一点点儿,这里“她”,非“他”“它”,我用了“她”,原因在于知识像一位小姑娘,从遥远的古代走来,是人类文化的精华,给学生亲近感,消除学习的“恐怖心理”,拉近心理距离。我们教育学生要有学习的恒心、耐心,每天学习一点点,时间可以不多,半小时、20分钟、5分钟都可以,但要坚持,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这样积累起来可就了不得了,成绩定会提高,个个都是学优生。
五、发挥集体的力量
同样在上文中,彭将军指出,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在战斗动员时,在群众中高唱‘有敌大家抗,有路大家挖,有事大家做,有汉奸大家捉,有伤兵大家抬’这些有易于了解而又富于煽动性的适合情况、适合环境的口号”。
有个别的学困生,大家一起帮。教师为了教育好一位学生,可以借助班集体一起影响这个学生,做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
六、教学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彭雪枫将军在1941年10月26日的《陈道口战斗经过及经验教训》中开篇便指出:“今天的报告主要是从战术上来检讨这次陈道口战斗的经过、优缺点及经验教训。”然后他从八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战争年代,彭将军在每一次战斗之后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的课堂也应如此,教师可教一课总结一课,写教学反思,这是自我成长的最好途径。学生学一课,教师帮助他总结一课,促进他发展。
七、“学习情报”要丰富
彭雪枫将军在1942年5月19日的《没有情报就没有胜利》一文中指出了情报工作的重要性。我想移植到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又何尝不需要“情报”呢?语文教学中的“情报”就是学生的“课外读物”和资料。在教学一篇课文时,我和学生们一起搜集“情报”:作者简历以及发生在作者身上的趣事、文本背景、文本涉及的知识等。“情报”越多,越有利于理解文本,越有利于学习,有利于“分解敌人,聚而歼之”。
八、基础知识要掌握扎实
彭雪枫将军在1939年8月20日发表在《拂晓报》的《宁可消灭敌人一连,不愿击溃敌人一团》一文中说:“我们要的胜利是‘一鼓而彻底聚歼’的胜利,干脆消灭敌人的胜利。我们的口号是:‘宁可消灭敌人一连,不愿击溃敌人一团!’”对于汉语拼音、汉字的书写等基础知识,学生都要彻底、干净地掌握,不能含糊其辞,要“一鼓而彻底聚歼”般学习。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做到可以“意会”,并必须“言传”。
九、要见微知著,要认识新事物
彭雪枫将军在1943年10月28日写了《时事教育总结》,对“确定研究时事的态度”他指出,“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因小看大,由近及远,感觉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从报纸上的零碎消息中向大的方面去看,使每一个微小的消息都能刺激我们去认识新事物”。我用“见微知著,认识新事物”九个字来概括。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发现:个别学生的错别字多就知道他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哪个学生的衣服经常老一套,就知道父母亲对他的照顾不够;哪个学生行为异常,就知道他的需要可能没有得到满足;等等。这些就是“见微知著”。我们做到了“见微知著”,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认识新的事物,跟紧时代的潮流,时代赋予当下教育新的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从小处看,教学应与当下国家发生的大事相结合,应与当下的教学要求相结合等。这些都是认识新事物,跟上时代的潮流,体现了教育的创新性。
十、“三个问题”的理解
在1937年10月16日,彭雪枫将军在《游击队政治工作概论》一文中阐述了“游击”的辩证问题。他说:“游是走路,擊是打仗,游而且击,击而且游,才是游击队的正当动作。”由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处理好“三个问题”。
1.教与育的问题
“教”,教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育”,养育,我们教师像学生父母一样要有慈爱之心,宽容之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教离不开育,育离不开教;教中有育,育中有教。
2.教与学的问题
要边教边学,教与学相互统一,共同促进。在教中学,在学中教,且教且学,不断螺旋上升。
3.小语的问题
我们教的是小学语文,首先姓“小”,学生是6~12岁的小孩子;还姓“语”,语言文字之“语”;姓“文”,文章之“文”。 “小学语文”就是小孩子学习的语言文字和文章。我们搞懂“小学语文”的姓氏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教学。
十一、教育方式要科学
彭雪枫将军在1940年10月21日的《为建设铁的党军而斗争》中说:“我们要了解战士不是干部,农民不是无产阶级,新部队不是老部队,所以教育方式要有所标准:(1)实做多于口讲;(2)野外多于课堂;(3)鼓励多于责备;(4)口到、眼到、手到、身到;(5)少讲条文,然必要的条文,必须要背;(6)少而精,勿多而滥。”这多么适合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与当下的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多么契合。
最后,我借用彭雪枫将军的话来结束全文:教师们,“请做诸葛亮第二”!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泗县泗城镇关庙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