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园教育是根据“教育即生活”的思想,让田园淳朴的生活方式供给学生健康成长的营养,让他们亲近自然、关注生态,以“给予学生一个幸福欢乐的童年,教会他们做人,帮助他们树立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意识,让他们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为教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田园教育模式倡导淳朴、自然、生态的教育,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与感悟,这一理念适合科学教学的需要,体现在科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在课堂教学中,与追求让学生亲身观察、亲自动手实验、亲自总结规律的科学教育理念融为一体。
一、开发田园课程,拓宽科学教育渠道
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是基础的、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科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而自然界和田园中蕴含了大量直观的启蒙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自然环境要素,开发田园课程,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田园间亲自采样土壤,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鉴别土样的成分,从而使他们对土壤的成分做到基本了解。此外,在了解土壤成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成分的作用进行探讨,尤其是腐殖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肥力土地上生长作物状态的现场举例,来给学生揭示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二、科学教学要切入生活,联系实际
科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在田园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要尽可能地以生活中的常见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多积极参与那些可以将实际问题科学化的实践活动,在田园氛围里感受科学现象,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也会更理想。
在教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近对一处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并对该环境中动物、植物之间的数量和生存状况进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在一处比较稳定的自然系统中,各个物种的数量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化不大,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态平衡的探讨,并解释我们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目的。
当然,以生活为切入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以及各单元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尽量多开展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极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形成科学分析和看待问题、大胆想象、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阶段性教学
1、中、低年级抓基础。中、低年级的科学教学应注重要求学生亲身观察自然事物,培养他们的科学发现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教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大自然和田园间的各种能够见到的生命物体进行统计,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每一个小组都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形成一个本小组的最佳答案,然后再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亲身参与了观察,并得到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并且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做到了基本了解。
2、高年级重提高。从中、低年级的基本了解之后,到高年级应当学会探究,这不仅要求学生亲自去观察,还要求他们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思考和辨析,能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对天气给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通过让学生们记录描述阳光对作物的影响来引导他们思考,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太阳光使作物生产,光能可以转化为被植物储存的化学能”这一能量转换过程,以进一步理解生物和能量的关系。
四、校内外活动相结合,创建田园教育基地
首先,学校应在校内建立雏鹰实践园和育新园。前者可以建设成为让学生体验动物养殖的场所,在学生学习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时,通过让他们记录小动物成长、繁殖的过程,并定期写观察日记来进一步使他们了解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后者是学校利用校内的空地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育苗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这里种植具有班级特色的农作物,并定期写养护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植物的器官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以及繁殖过程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其次,学校还可以和一些校外的先进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这些农业生产基地,从而让他们对高科技的种植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科技发展农业的意识。
科学课中,存在着许多可用来帮助学生形成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的题材,发掘小学科学中适合开展绿色田园教育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他们在感受到学习快乐的同时,有效增加他们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作者单位: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江苏】
一、开发田园课程,拓宽科学教育渠道
小学科学教育的特点是基础的、启蒙性的,使学生对科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而自然界和田园中蕴含了大量直观的启蒙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自然环境要素,开发田园课程,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时,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去田园间亲自采样土壤,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来观察土样,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鉴别土样的成分,从而使他们对土壤的成分做到基本了解。此外,在了解土壤成分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成分的作用进行探讨,尤其是腐殖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肥力土地上生长作物状态的现场举例,来给学生揭示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二、科学教学要切入生活,联系实际
科学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在田园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要尽可能地以生活中的常见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多积极参与那些可以将实际问题科学化的实践活动,在田园氛围里感受科学现象,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就会更加浓厚,学习效果也会更理想。
在教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近对一处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并对该环境中动物、植物之间的数量和生存状况进行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在一处比较稳定的自然系统中,各个物种的数量基本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变化不大,从而引发学生对生态平衡的探讨,并解释我们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目的。
当然,以生活为切入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师要根据小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以及各单元内容的不同,灵活安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尽量多开展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极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形成科学分析和看待问题、大胆想象、尊重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阶段性教学
1、中、低年级抓基础。中、低年级的科学教学应注重要求学生亲身观察自然事物,培养他们的科学发现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教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大自然和田园间的各种能够见到的生命物体进行统计,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每一个小组都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交流形成一个本小组的最佳答案,然后再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答案进行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亲身参与了观察,并得到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并且对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做到了基本了解。
2、高年级重提高。从中、低年级的基本了解之后,到高年级应当学会探究,这不仅要求学生亲自去观察,还要求他们对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思考和辨析,能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对天气给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通过让学生们记录描述阳光对作物的影响来引导他们思考,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太阳光使作物生产,光能可以转化为被植物储存的化学能”这一能量转换过程,以进一步理解生物和能量的关系。
四、校内外活动相结合,创建田园教育基地
首先,学校应在校内建立雏鹰实践园和育新园。前者可以建设成为让学生体验动物养殖的场所,在学生学习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他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时,通过让他们记录小动物成长、繁殖的过程,并定期写观察日记来进一步使他们了解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后者是学校利用校内的空地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育苗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这里种植具有班级特色的农作物,并定期写养护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植物的器官结构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光合作用以及繁殖过程都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其次,学校还可以和一些校外的先进农业生产基地建立合作机制,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这些农业生产基地,从而让他们对高科技的种植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科技发展农业的意识。
科学课中,存在着许多可用来帮助学生形成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的题材,发掘小学科学中适合开展绿色田园教育的课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他们在感受到学习快乐的同时,有效增加他们环保意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作者单位: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