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去红海厮杀,不如打造属于自己的蓝海”,在别人都热衷于引进模式时,杨晖成功创造了“唯众”原创模式,为中国电视产业发展提供了成功样本。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之际,微博上一张图片盛传:站在威廉王子和姚明中间那个娇小的女人是谁?还在睡梦之中的杨晖,就这样跟着上了英国数十家主流媒体的头条。
杨晖是谁?
中国民营媒体“三巨头”之一——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总裁,资深电视制作人,在习主席访英前夕带着中国节目走出国门,搞定威廉王子、马云、姚明做客《开讲啦》。
思想的搬运工
杨晖生长于湖南郴州。1993年,中文系毕业的杨晖应聘到湖南电视台少儿节目做编导,从一个“外行”逐渐成为台里的业务尖子。
1997年,湖南电视台正式上星,更名为湖南卫视,杨晖成为第一波改革中最年轻的女制片人。杨晖明白,少儿节目并不能满足她对电视的想象和欲望,更无法承载自己作为年轻一代对于民族与未来的思考。可放眼望去,娱乐节目当道,杨晖却想制作一档具有文化思辨性的、真正属于年轻人的节目。
栏目的名字让杨晖团队颇费心思。成员提出的《阳光地带》《青春风景线》都被杨晖否决,她要的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虚名。一天,杨晖拍着脑袋大声喊出,就叫《新青年》!
怎么敢叫100年前著名刊物的名字?她的提议遭到了制作团队的反对,社会上对此也有很大争议。
杨晖坚信自己的想法。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当时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犹如“收视收割机”,《新青年》的出现却似一匹黑马,很快窜到湖南卫视专题节目收视率第一名,被誉为“中国电视的文化先锋”。
对于《新青年》的成功,杨晖认为是它应和了那时年轻人的心理。她一直将自己视为“思想的搬运工”,做的工作只是把大家所思所想搬到电视上来。
2004年,湖南卫视正式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快乐中国”成为其核心理念。此时正是杨晖的事业平步青云之际。在以娱乐立台的湖南卫视,杨晖做的栏目却变得不那么主流了。
在杨晖看来,“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
2004年,杨晖用清零的勇气和归零的心态舍弃了在湖南卫视积累下的一切,赴北师大攻读影视学博士学位。
当年的杨晖是湖南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全台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面对疑惑,杨晖坦言:“这些年我一直在埋头拉车,可能有一双巧手,但未必有一双慧眼。我觉得应该抬头看路了。”
原创的坚持者
2005年年底,杨晖在上海创办唯众传媒,寓意唯一想的就是如何满足观众的需求。
杨晖清醒地认识到,民营媒体必须明晰受众和市场差异性定位,才能真正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她将目标锁定在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推出原创财经节目《波士堂》,引入平民视角和网络社区互动概念,采用网络直播方式,把财经知识变成一场挖掘财经界翘楚们生意和生活的脱口秀,轻松又有趣。
《波士堂》一炮而红,受到财经界和观众的广泛认同,成为财经类电视节目的榜样,这更加坚定了杨晖“原创为王”的信念。
2008年初,在公司内部的创意征集大赛中,一个类似公开课的方案唤起了杨晖内心一直深藏的情结。9年前的《新青年》影响了很多人,杨晖问自己,你还年轻吗?你的心还年轻吗?还能不能做出来打动“80、90后”心灵的节目?
于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应运而生。
没有演讲台,没有提示器,没有演讲稿。10位青年代表,400位现场观众犀利发问。媒体戏称,唯众是对嘉宾最“狠”的制作团队,连个舒服的演讲环境都没有。杨晖说,逼上梁山了,最好的状态也就出来了,我们的人生状态何尝不是如此。
十期节目,杨晖团队花了半年多时间反复打磨,节目录制过程也没让杨晖省心。说来凑巧,前三次录制都赶上大风大雨,嘉宾与主持人状况不断,好在有惊无险。
出人意料,《开讲啦》火了,其影响受众从青少年到家长,直击成长困惑,被网友热捧为“中国思想好声音”。王石、李少红、杨利伟等各界名人纷纷走上舞台演讲,这一次是威廉王子。《泰晤士报》、BBC网站都评论说,这(威廉王子上中国节目《开讲啦》)是英国王室与中国政府之间从未有过的合作。
这样一档非娱乐、非黄金时段,非得熬夜守候的节目,不靠灭灯,没有转椅,凭什么这么火?杨晖回答:“因为它说人话,不端着,够真诚,正能量。”只是,在娱乐泛滥的当下,中国电视要真正做到这四点,实属不易。
执着的攀爬者
短短9年间,唯众传媒发展成为成长速度最快、国内领先的民营媒体机构。对此,杨晖由衷感谢这个时代,认为自己恰逢盛世,制播分离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都给了唯众小步快跑的机会。
唯众传媒要做成什么样?从最初的原创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到基于优质视频内容的全媒体整合运营商,杨晖仍在探索下一步的可能性。是做中国下一个上市的光线传媒,还是专注于做全媒体公司,杨晖还没有想好。
而与同类型的几家知名节目制作公司相比,唯众的神秘还在于它目前婉拒了一切投资。“作为独立的内容供应商,我们对资本从来是开放的心态,但我们希望把内功练得更强大,如果时候到了,我们会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做决定。”杨晖认真地说。
在电视圈沉浮20余年,杨晖完成了从传媒人到企业人,从经理人到创业家的转变。今时今日,杨晖仍然保持着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踏进湖南电视台的新鲜感觉。杨晖说自己注定为电视而生,因为自打进入电视圈就無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份事业,无法割舍。“我心里有一座山,我不知道它是五百米,五千米,或是更高。我不是因为山的高度才去爬,而是我喜欢这种攀爬的感觉。”
(马荣光荐自《文史博览·人物》)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之际,微博上一张图片盛传:站在威廉王子和姚明中间那个娇小的女人是谁?还在睡梦之中的杨晖,就这样跟着上了英国数十家主流媒体的头条。
杨晖是谁?
中国民营媒体“三巨头”之一——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总裁,资深电视制作人,在习主席访英前夕带着中国节目走出国门,搞定威廉王子、马云、姚明做客《开讲啦》。
思想的搬运工
杨晖生长于湖南郴州。1993年,中文系毕业的杨晖应聘到湖南电视台少儿节目做编导,从一个“外行”逐渐成为台里的业务尖子。
1997年,湖南电视台正式上星,更名为湖南卫视,杨晖成为第一波改革中最年轻的女制片人。杨晖明白,少儿节目并不能满足她对电视的想象和欲望,更无法承载自己作为年轻一代对于民族与未来的思考。可放眼望去,娱乐节目当道,杨晖却想制作一档具有文化思辨性的、真正属于年轻人的节目。
栏目的名字让杨晖团队颇费心思。成员提出的《阳光地带》《青春风景线》都被杨晖否决,她要的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虚名。一天,杨晖拍着脑袋大声喊出,就叫《新青年》!
怎么敢叫100年前著名刊物的名字?她的提议遭到了制作团队的反对,社会上对此也有很大争议。
杨晖坚信自己的想法。事实证明,她是对的。当时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犹如“收视收割机”,《新青年》的出现却似一匹黑马,很快窜到湖南卫视专题节目收视率第一名,被誉为“中国电视的文化先锋”。
对于《新青年》的成功,杨晖认为是它应和了那时年轻人的心理。她一直将自己视为“思想的搬运工”,做的工作只是把大家所思所想搬到电视上来。
2004年,湖南卫视正式打造“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快乐中国”成为其核心理念。此时正是杨晖的事业平步青云之际。在以娱乐立台的湖南卫视,杨晖做的栏目却变得不那么主流了。
在杨晖看来,“如果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
2004年,杨晖用清零的勇气和归零的心态舍弃了在湖南卫视积累下的一切,赴北师大攻读影视学博士学位。
当年的杨晖是湖南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全台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面对疑惑,杨晖坦言:“这些年我一直在埋头拉车,可能有一双巧手,但未必有一双慧眼。我觉得应该抬头看路了。”
原创的坚持者
2005年年底,杨晖在上海创办唯众传媒,寓意唯一想的就是如何满足观众的需求。
杨晖清醒地认识到,民营媒体必须明晰受众和市场差异性定位,才能真正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她将目标锁定在中国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推出原创财经节目《波士堂》,引入平民视角和网络社区互动概念,采用网络直播方式,把财经知识变成一场挖掘财经界翘楚们生意和生活的脱口秀,轻松又有趣。
《波士堂》一炮而红,受到财经界和观众的广泛认同,成为财经类电视节目的榜样,这更加坚定了杨晖“原创为王”的信念。
2008年初,在公司内部的创意征集大赛中,一个类似公开课的方案唤起了杨晖内心一直深藏的情结。9年前的《新青年》影响了很多人,杨晖问自己,你还年轻吗?你的心还年轻吗?还能不能做出来打动“80、90后”心灵的节目?
于是,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应运而生。
没有演讲台,没有提示器,没有演讲稿。10位青年代表,400位现场观众犀利发问。媒体戏称,唯众是对嘉宾最“狠”的制作团队,连个舒服的演讲环境都没有。杨晖说,逼上梁山了,最好的状态也就出来了,我们的人生状态何尝不是如此。
十期节目,杨晖团队花了半年多时间反复打磨,节目录制过程也没让杨晖省心。说来凑巧,前三次录制都赶上大风大雨,嘉宾与主持人状况不断,好在有惊无险。
出人意料,《开讲啦》火了,其影响受众从青少年到家长,直击成长困惑,被网友热捧为“中国思想好声音”。王石、李少红、杨利伟等各界名人纷纷走上舞台演讲,这一次是威廉王子。《泰晤士报》、BBC网站都评论说,这(威廉王子上中国节目《开讲啦》)是英国王室与中国政府之间从未有过的合作。
这样一档非娱乐、非黄金时段,非得熬夜守候的节目,不靠灭灯,没有转椅,凭什么这么火?杨晖回答:“因为它说人话,不端着,够真诚,正能量。”只是,在娱乐泛滥的当下,中国电视要真正做到这四点,实属不易。
执着的攀爬者
短短9年间,唯众传媒发展成为成长速度最快、国内领先的民营媒体机构。对此,杨晖由衷感谢这个时代,认为自己恰逢盛世,制播分离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都给了唯众小步快跑的机会。
唯众传媒要做成什么样?从最初的原创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到基于优质视频内容的全媒体整合运营商,杨晖仍在探索下一步的可能性。是做中国下一个上市的光线传媒,还是专注于做全媒体公司,杨晖还没有想好。
而与同类型的几家知名节目制作公司相比,唯众的神秘还在于它目前婉拒了一切投资。“作为独立的内容供应商,我们对资本从来是开放的心态,但我们希望把内功练得更强大,如果时候到了,我们会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做决定。”杨晖认真地说。
在电视圈沉浮20余年,杨晖完成了从传媒人到企业人,从经理人到创业家的转变。今时今日,杨晖仍然保持着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踏进湖南电视台的新鲜感觉。杨晖说自己注定为电视而生,因为自打进入电视圈就無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份事业,无法割舍。“我心里有一座山,我不知道它是五百米,五千米,或是更高。我不是因为山的高度才去爬,而是我喜欢这种攀爬的感觉。”
(马荣光荐自《文史博览·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