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食用有禁忌

来源 :亚太传统医药·都市健康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qu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汁多清甜的西瓜是人们在盛夏每天必吃的水果。然而,西瓜不是每个人都可吃的,即使是可吃的人也要讲究科学的吃法。
  寒凉之品,不宜多食
  素体虚寒胃弱之人如若贪食过多,否则会导致腹胀腹泻、食欲下降、积寒助湿;西瓜所含的大量水分还会冲淡胃液,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腹痛、腹泻;它还不宜与油腻之物一同食用;西瓜若与温热的食物或饮料同吃,则寒热两不调和,易使人呕吐。
  含糖量很高,易转化为脂肪
  可以少吃西瓜中间含糖多的部分,而选择红白相间的西瓜皮来吃;而且晚上九点以后也不宜吃西瓜,容易长小腹和小肚子;在夏天,甚至可以用西瓜皮做菜,比如凉拌西瓜皮:取稍带红色瓜瓤的西瓜皮,去除最外面的硬皮,切成小块,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糖、盐、各种调味品即可,不但爽口,而且又美容又减肥。
  感冒初期不能吃西瓜
  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其初期都属于表症,应采用使病邪从表而解的发散办法来治疗。中医认为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在感冒初期吃西瓜,相当于服用清内热的药物,这样会引邪入内,使感冒加重或延长病程;但是当感冒加重,出现高热、口渴、咽痛、尿黄赤等内热症,在正常用药的同时,适当吃些西瓜有助痊愈。
  不能吃打开时间过久的西瓜
  夏季气温高,适宜细菌繁殖,如果吃打开时间过久、已被病菌污染的西瓜,就会导致胃肠道传染病。因此,吃西瓜应注意选择成熟的新鲜西瓜。
  肾功能不全者不要吃
  短时间内大量吃西瓜,使体内水分增多,超过人体的生理容量。而肾功能不全者,其肾脏对水的调节能力大大降低,对进入体内过多的水分,不能调节及排出体外,致血容量急剧增多,容易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口腔溃疡者不要吃
  在中医的角度看,口腔溃疡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虚火上扰,灼伤血肉脉络。西瓜有利尿作用,口腔溃疡者若多吃西瓜,会使体内所需正常水分通过西瓜的利尿作用排出一些,这样会加重阴液偏虚的状态。阴虚则内热益盛,加重口腔溃疡。
  糖尿病患者要少吃
  西瓜含有约5%的糖分,糖尿病患者吃西瓜过量,还会导致血糖升高、尿糖增多等后果,严重的还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反应。如果一次吃25-50克西瓜,对糖尿病人影响不大,所以糖尿病人吃西瓜时要注意适量。
  产妇不宜吃
  产妇的体质比较虚弱,中医认为多吃西瓜会过寒而损脾胃。
  饭前及饭后不宜吃
  因为西瓜中大量的水分会冲淡胃中的消化液,在饭前及饭后吃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饭前吃大量西瓜又会占据胃的容积,使就餐中摄入的多种营养素大打折扣,特别是对孩子、孕妇和乳母的健康影响更大。而对于想通过节食减肥的人则在饭前吃点西瓜不失是一种减少食物摄入的好方法。
  链接>>>西瓜裹保鲜膜细菌更多
  近日有媒体通过实验发现,将西瓜盖上保鲜膜后放入冰箱,细菌反而比没保鲜膜的多。专家解释,因为保鲜膜阻碍了西瓜降温,给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如果细菌的毒性大,那么很少数量的细菌就能致病。”
  食品安全专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金狮认为,使用保鲜膜保存的西瓜比不用保鲜膜的反而坏得更快。因为,西瓜在盖保鲜膜之前,其表面存在细菌和微生物,如果保鲜膜的透气透水功能不好,温度下降慢,就会导致这些微生物或细菌繁殖得更快,特别是产生厌氧反应后食物就很容易变质。
  据悉,保鲜膜太厚,就会导致食物不能“呼吸”到氧气,从而发生厌氧发酵以致腐烂变质。“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人会觉得多封一层更能保鲜,其实保鲜膜不但要保持水分不挥发,还要让里面的二氧化碳能够出去,太厚反而不利于保鲜。”
  专家提醒,并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需要用保鲜膜保存的。尤其是一些本身会散发出催熟气体的水果和蔬菜,例如西红柿和香蕉,用了保鲜膜,会不利于催熟的乙烯气体散发,反而缩短了保存期。
  “最好的保鲜,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食用。”董金狮说,“保鲜盒在保持水分的同时还能保持食物的味道,所以如果是保存熟食,更好的选择是用保鲜盒。”
其他文献
炎炎夏日,冷饮成了很多人清凉解暑的最佳选择。那些花花绿绿、口感各异、香气特别的冰棍雪糕中都有什么成分呢?近日,记者对市面上常见的冰棍雪糕等产品展开了调查。  老冰棍也含8种添加剂  记者在一个雪糕批发点选购了二十多种雪糕,价格从0.8元至5元不等。在雪糕包装纸的背面,记者看到,食品配料表上的字密密麻麻,其中配料少的有十几种,多的能达到四十多种。仔细辨别配料表的内容,可以发现,除了大家熟知的水、白砂
期刊
人体冷冻,是指在人死亡后,以适当的方式迅速把尸体通过冷冻处理,将来某个时刻就有希望“复活”。这一设想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家尼尔·琼斯发表于1931的科幻小说《奇异的故事》中。  日前,牛津大学3位哲学教授选择“死后”冷冻人体。人体冷冻,真能让人在未来复活吗?科学家表示,人体冷冻目前只是商业行为,没有证据证明被冷冻的人体将来能够“复活”。  牛津哲学家选择冷冻人体  计划接受人体冷冻的三位哲学家,分别
期刊
未来的人类将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们时常都很关注的话题。结合现代机器人的一些发展趋势,未来学家和机器人专家纷纷表示,人机融合是未类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未来,人类很可能成为半人半机械的生化机器人,人类将拥有机器人一样强壮的身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不断地更换身体的机械器官。到了那时,人类将不再为疾病和死亡而过度担心。近年来在科幻影片中出现了不少生化机器人,他们的部分身体器官是由机器所替代的。虽然不少设想看起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NIPPV)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氧疗、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24h后血气分析中PH、PCO2、PO2
期刊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器官。虽然一直对人类大脑进行研究,可科学家仍未完全了解它,仍有很多秘密等待他们去发现和解答。下面就是科学家已然了解的关于大脑的几个事实。  大脑感觉不到疼痛  人类之所以能够感到疼痛是因为疼痛感受器的存在,这种感觉接收器将信号传给脊髓和大脑,大脑随之发出危险警告。然而,大脑内没有疼痛感受器,所以也就无法感知疼痛。这也是医生能够在患者仍保持清醒的时候进行脑外
期刊
引发原因不明,被冠以各种病症被误诊,却对身体健康造成多种危害,这就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大敌——慢性疲劳综合症。按照美国拟定的“疲劳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判断,美国有500万患者;俄罗斯有1/4的人患这种病;日本患病率高达60-77%;而我国也面临同样严峻的问题,中年知识分子和企业骨干中情况尤为严重。  慢性疲劳不仅是一种善意的信号,提醒着人们需要重新界定自己的角色;其本身更是一种病态,是现代人寿命缩短
期刊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重视,有机食品在中国的生产和消费规模也日趋扩大。公众普遍认为,有机食品对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保护善莫大焉。但也有人认为,有机农业的产量不如现代农业,如果盲目推广,将加剧全球的粮食危机。   1939年出现有机耕作概念  有机食品的“有机”,并不是化学意义上的“有机”——分子式中含有碳元素,而是指食物的生产和加工方式。在人类农业史的绝大部分时期里,农业都可以被视
期刊
摘 要:巴基斯坦传统医学主要包括TIBB-E-UNANI、AYURVEDIC、顺势疗法、草药与非对抗疗法。近年来,巴基斯坦政府开始加强了传统医学的教育、科研、生产、贸易和立法管理。巴基斯坦政府和民间十分重视与我国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合作。主要就巴基斯坦传统医学概况进行了介绍。  中图分类号:R-0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7)09-018-03    1 巴基斯坦健康卫生状
期刊
市场上,土鸡、土鸡蛋、山野菜,越土越金贵,人们感叹并缅怀着童年的味道,这样的质朴与天然似乎只停留在我们父辈的记忆中,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转基因代表着时代的进步。  光阴流转,短短几十年之后,想找到一颗纯天然的菜竟然需要经过复杂的认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安抚受伤的舌尖。“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百姓最关注也最关系到自身的一大问题。“有机食品”应运而生,因其安全、健康在国内
期刊
食品问题频发,让我们忧心吃什么安全?菜场3元/斤的鸡毛菜,贴上“有机食品”标志,身价立即涨到34.4元/斤,如此差价让不少市民直呼“有机”就是“奢侈品”。  不过,这个奢侈品真的“有机”吗?有机食品市场到底现状如何?市面上,随意标注“有机”、花钱购买认证、张贴假冒认证等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售价不菲的有机食品,只是披着“有机”外衣的大路货,亟待整治。  乱象一:标志杂  “有机”真假难辨,好似奢侈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