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据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国民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平板电脑阅读等)占比已经达到73%。随着数字化阅读的普及,这个比例会越来越大,数字化阅读已成未来趋势,但是数字化阅读质量低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文章通过对比数字化阅读与传统纸质出版物阅读,讨论如何提升阅读质量。
关键词:数字化阅读;纸质出版物阅读;阅读质量
数字化阅读有两重含义,即阅读信息的数字化和阅读载体的数字化。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报告中显示,成年国民中有22%的人通过数字设备(移动有声APP、广播、微信语音推送)听书,这说明新型数字化阅读已经突破视觉阅读。未来,随着数字化设备向更高级方向发展,数字化阅读的形式会更加多种多样,阅读选择会更加丰富。较纸质出版物阅读而言,数字化阅读展示出了方便、经济、快捷、多选项等优点,但阅读质量较纸质出版物阅读则偏低,这也跟数字化阅读碎片化、信息量驳杂等特点密不可分。
一、数字化阅读与纸质出版物阅读相结合
较之数字化出版物,纸质出版物具有权威性高、公信力强、贮藏安全等优点,当前在学习和学术研究等活动中仍不可或缺。但其弊端也较为明显,首先,阅读空间受限,在灯光昏暗或逼仄的环境内是无法阅读纸质出版物的;其次,阅读时间受限,由于纸质出版物拥有一定的体积,并不能做到随时可阅读,且在阅读成本上要更高。由此可以看出,两种阅读方式均有优劣之处。
从阅读质量上进行比较,两种阅读方式的优劣较为明显,数字化阅读质量远低于纸质出版物阅读,即便是阅读内容完全相同。目前,多数移动阅读APP均可以低价购买(或免费获得)纸质出版物电子版,在公信力上实现统一。数字化阅读质量低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碎片化阅读和信息量驳杂。数字化阅读大多利用零碎时间,如路途中、工作间歇、闲暇时光等,阅读时间零碎化。另外,多数移动阅读APP会根据使用者的阅览习惯自动推送相关内容,选择多样化会大大加大读者阅读的信息量,从而无法专注于一次阅读。在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年阅读量超过十本的国民占总数的15.6%,其中5.4%是通过数字化阅读。完整阅讀一本书,纸质出版物阅读更容易做到。
数字化阅读的优点在于便携、经济、即时。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学富五车,意思是阅读掌握的书籍超过了五(五为虚指,意思是多)辆车,这是因为阅读载体为竹简和兽骨;随着造纸术的产生和发展,当纸成为阅读载体时,知识的贮藏和传播便更加迅速,成本极大降低;到了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知识传播;而到了当下,数字化载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阅读的时空限制,知识信息传播进入大爆炸时代。数字化是一种趋势,是时代潮流,在这种潮流下,我们必须解决数字化带来的问题。
结合数字化阅读与纸质出版物阅读的优点,强强联合。先在数字化载体上选择喜欢的出版物,经过简略阅读之后,选择是否愿意购买纸质出版物,通过阅读纸质出版物,提高阅读质量。与此同时,利用零碎时间仔细阅读。未来,纸质出版物阅读将成为小众化的高端产品,并向个性定制、按需生产的方向发展,而数字化阅读则相反。
二、阅读精细化与阅读兴趣的再培养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浏览手机80.43分钟,人均每天浏览电脑60.70分钟,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7.02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8.12分钟,人均每天接触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2.61分钟。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全民化,全民阅读已经成为趋势。科技是把双刃剑,数字化阅读为国民阅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因其自身特点,也带来了阅读质量低的问题。
阅读质量低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出突破口,即阅读兴趣与阅读方式。纸质出版物阅读的阅读质量高的原因在于阅读精细化,在深度阅读、笔记记录、比较阅读等方面纸质出版物都有极为明显的优势。浅阅读是一种节奏快且追求速度和广度而放弃深度的阅读方法。在信息快速增长的时代,浅阅读使读者在信息获取上得到了满足,但是心理收获与阅读体验并没有达到较高层次的满足。想要突破浅阅读,进入深度阅读状态,阅读精细化势在必行。
理学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指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这句话的意思是阅读不只是眼到、口到即可,需心到,看到心里去,才算是看书。此心到,与今日的深度阅读不谋而合。胡适先生谈读书,在朱子理论的基础上,加上了“手到”,手到即批注。批注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秀阅读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对疑问之处、重点语句、思想观点等方面进行重点批注,在二次阅读、三次阅读过程中仍可对比之前的批注而得到不同的收获与满足感。毛泽东同志在读书时就擅长批注,逢读必批。如今不少数字化阅读载体都拥有批注功能,在阅读过程中,以批注的形式加强阅读质量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阅读精细化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阅读的目的在于心到。
数字化阅读时代,阅读时间零碎,大篇幅的作品很难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短小精悍的作品活跃起来。随着微博文章、微信公众号、百度号等平台的兴起与活跃,短文章特别是可以在十分钟内阅读完毕的文章越来越受欢迎。同时,文章的作者也会根据人群阅读习惯,为读者量推送合适的文章以赚取阅读量,实现了通过阅读数据来控制阅读人群。此类文章的特点是重点清晰明确,内容一目了然,适应了多数忙碌人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这是因为静下来看一本厚重的书,似乎已经与时代脱节。
针对以上情况,阅读兴趣的再培养至关重要。中国古代关于读书的谚语、俗语、诗文等数之不尽,例如: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写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西汉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等。这些诗文无不在阐释一个道理,即阅读很重要。据现代医学显示,读书可以增强大脑活力,从而减缓衰老和预防老年痴呆,可以说,阅读可以得到生理和心理两重益处。因此,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势在必行。
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要从读书方法上进行校正。网络小说的兴起,开启了“读书不用脑,读完全忘记”的风潮,大量故事性强的书籍占领市场,阅读的功用转为娱乐大众,而真正的知识被遗忘。阅读,要读好书,逐步阅读,读出书籍精髓。“活到老,学到老。”全民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个空口号,数字化时代来临,不学习就会落后,所以,阅读兴趣的培养已经不再是从孩童时代抓起了,各个年龄段都是阅读的起点。培养阅读兴趣,要对症下药,从个体的阅读喜好抓起,一步步进行阅读兴趣的再培养,正如朱子所说,要循序渐进。
数字化阅读时代,信息接收量巨大,阅读精细化和阅读兴趣的再培养极为重要,要在驳杂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下趋势,培养优良的阅读习惯,促进深度阅读,从而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愉悦。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日益完善,数字化阅读将成为主流趋势。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信息的遴选能力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将数字化阅读与纸质出版物阅读相结合,保证阅读出版物的质量;通过阅读兴趣的再培养和阅读精细化、深层次化,提高阅读质量,促进深度阅读。孙中山曾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这是一种值得大众学习的精神。通过阅读达到身心愉悦,最终用从出版物中得到的理论和经验,指导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齐琳.数字阅读时代纸质出版物的发展前景[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3).
[2]龚军.大数据时代我国阅读推广特点及措施探析[J].图书情报,2017(24).
[3]杨守芳.电子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的优劣势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03(8).
[4]亓国.碎片化阅读方式下纸质出版物的应对[J].调查与研究,2018(18).
[5]宋彦霞.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J].新闻及传播研究,2016(19).
作者单位:
开封高级中学
关键词:数字化阅读;纸质出版物阅读;阅读质量
数字化阅读有两重含义,即阅读信息的数字化和阅读载体的数字化。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报告中显示,成年国民中有22%的人通过数字设备(移动有声APP、广播、微信语音推送)听书,这说明新型数字化阅读已经突破视觉阅读。未来,随着数字化设备向更高级方向发展,数字化阅读的形式会更加多种多样,阅读选择会更加丰富。较纸质出版物阅读而言,数字化阅读展示出了方便、经济、快捷、多选项等优点,但阅读质量较纸质出版物阅读则偏低,这也跟数字化阅读碎片化、信息量驳杂等特点密不可分。
一、数字化阅读与纸质出版物阅读相结合
较之数字化出版物,纸质出版物具有权威性高、公信力强、贮藏安全等优点,当前在学习和学术研究等活动中仍不可或缺。但其弊端也较为明显,首先,阅读空间受限,在灯光昏暗或逼仄的环境内是无法阅读纸质出版物的;其次,阅读时间受限,由于纸质出版物拥有一定的体积,并不能做到随时可阅读,且在阅读成本上要更高。由此可以看出,两种阅读方式均有优劣之处。
从阅读质量上进行比较,两种阅读方式的优劣较为明显,数字化阅读质量远低于纸质出版物阅读,即便是阅读内容完全相同。目前,多数移动阅读APP均可以低价购买(或免费获得)纸质出版物电子版,在公信力上实现统一。数字化阅读质量低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碎片化阅读和信息量驳杂。数字化阅读大多利用零碎时间,如路途中、工作间歇、闲暇时光等,阅读时间零碎化。另外,多数移动阅读APP会根据使用者的阅览习惯自动推送相关内容,选择多样化会大大加大读者阅读的信息量,从而无法专注于一次阅读。在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年阅读量超过十本的国民占总数的15.6%,其中5.4%是通过数字化阅读。完整阅讀一本书,纸质出版物阅读更容易做到。
数字化阅读的优点在于便携、经济、即时。中国古代有个成语叫学富五车,意思是阅读掌握的书籍超过了五(五为虚指,意思是多)辆车,这是因为阅读载体为竹简和兽骨;随着造纸术的产生和发展,当纸成为阅读载体时,知识的贮藏和传播便更加迅速,成本极大降低;到了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知识传播;而到了当下,数字化载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阅读的时空限制,知识信息传播进入大爆炸时代。数字化是一种趋势,是时代潮流,在这种潮流下,我们必须解决数字化带来的问题。
结合数字化阅读与纸质出版物阅读的优点,强强联合。先在数字化载体上选择喜欢的出版物,经过简略阅读之后,选择是否愿意购买纸质出版物,通过阅读纸质出版物,提高阅读质量。与此同时,利用零碎时间仔细阅读。未来,纸质出版物阅读将成为小众化的高端产品,并向个性定制、按需生产的方向发展,而数字化阅读则相反。
二、阅读精细化与阅读兴趣的再培养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浏览手机80.43分钟,人均每天浏览电脑60.70分钟,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7.02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8.12分钟,人均每天接触平板电脑的时长为12.61分钟。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全民化,全民阅读已经成为趋势。科技是把双刃剑,数字化阅读为国民阅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因其自身特点,也带来了阅读质量低的问题。
阅读质量低可以从两个方面找出突破口,即阅读兴趣与阅读方式。纸质出版物阅读的阅读质量高的原因在于阅读精细化,在深度阅读、笔记记录、比较阅读等方面纸质出版物都有极为明显的优势。浅阅读是一种节奏快且追求速度和广度而放弃深度的阅读方法。在信息快速增长的时代,浅阅读使读者在信息获取上得到了满足,但是心理收获与阅读体验并没有达到较高层次的满足。想要突破浅阅读,进入深度阅读状态,阅读精细化势在必行。
理学家朱熹在《训学斋规》中指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这句话的意思是阅读不只是眼到、口到即可,需心到,看到心里去,才算是看书。此心到,与今日的深度阅读不谋而合。胡适先生谈读书,在朱子理论的基础上,加上了“手到”,手到即批注。批注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优秀阅读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对疑问之处、重点语句、思想观点等方面进行重点批注,在二次阅读、三次阅读过程中仍可对比之前的批注而得到不同的收获与满足感。毛泽东同志在读书时就擅长批注,逢读必批。如今不少数字化阅读载体都拥有批注功能,在阅读过程中,以批注的形式加强阅读质量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阅读精细化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阅读的目的在于心到。
数字化阅读时代,阅读时间零碎,大篇幅的作品很难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短小精悍的作品活跃起来。随着微博文章、微信公众号、百度号等平台的兴起与活跃,短文章特别是可以在十分钟内阅读完毕的文章越来越受欢迎。同时,文章的作者也会根据人群阅读习惯,为读者量推送合适的文章以赚取阅读量,实现了通过阅读数据来控制阅读人群。此类文章的特点是重点清晰明确,内容一目了然,适应了多数忙碌人的阅读兴趣与习惯。这是因为静下来看一本厚重的书,似乎已经与时代脱节。
针对以上情况,阅读兴趣的再培养至关重要。中国古代关于读书的谚语、俗语、诗文等数之不尽,例如: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在《和董传留别》中写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西汉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等。这些诗文无不在阐释一个道理,即阅读很重要。据现代医学显示,读书可以增强大脑活力,从而减缓衰老和预防老年痴呆,可以说,阅读可以得到生理和心理两重益处。因此,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势在必行。
朱熹认为:“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阅读兴趣的培养首先要从读书方法上进行校正。网络小说的兴起,开启了“读书不用脑,读完全忘记”的风潮,大量故事性强的书籍占领市场,阅读的功用转为娱乐大众,而真正的知识被遗忘。阅读,要读好书,逐步阅读,读出书籍精髓。“活到老,学到老。”全民学习已经不再是一个空口号,数字化时代来临,不学习就会落后,所以,阅读兴趣的培养已经不再是从孩童时代抓起了,各个年龄段都是阅读的起点。培养阅读兴趣,要对症下药,从个体的阅读喜好抓起,一步步进行阅读兴趣的再培养,正如朱子所说,要循序渐进。
数字化阅读时代,信息接收量巨大,阅读精细化和阅读兴趣的再培养极为重要,要在驳杂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下趋势,培养优良的阅读习惯,促进深度阅读,从而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愉悦。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日益完善,数字化阅读将成为主流趋势。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下,信息的遴选能力显得极为重要,通过将数字化阅读与纸质出版物阅读相结合,保证阅读出版物的质量;通过阅读兴趣的再培养和阅读精细化、深层次化,提高阅读质量,促进深度阅读。孙中山曾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就是读书,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这是一种值得大众学习的精神。通过阅读达到身心愉悦,最终用从出版物中得到的理论和经验,指导实践,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齐琳.数字阅读时代纸质出版物的发展前景[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3).
[2]龚军.大数据时代我国阅读推广特点及措施探析[J].图书情报,2017(24).
[3]杨守芳.电子出版物与纸质出版物的优劣势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2003(8).
[4]亓国.碎片化阅读方式下纸质出版物的应对[J].调查与研究,2018(18).
[5]宋彦霞.数字时代下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J].新闻及传播研究,2016(19).
作者单位:
开封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