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婚介走红中国

来源 :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j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不觉中迈入“爱情速食”时代的中国,网络担当了改变婚姻的新角色。进入2005年以来,网络婚恋市场的强劲表现亦印证了这点。近期,著名国际风险投资机构频频出手,欲打造婚恋交友新模式。
  中国交友中心、百合网络、e友网、嫁我网、969华人征婚网、世纪佳缘等中国约会服务供应商皆在2005年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网上婚恋交友市场吸引了各方投资人的关注。而国际交友网站和风险资金的注入让本已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白日化。到底哪一家企业将变成网上婚介交友行业的百度?业内人士预计,2006年是重要的转折年,而2008年将见分晓。
  高级白领王婧,已到而立之年的她,一直为自己的终身大事发愁。无奈平常工作繁忙,生活的圈子又比较窄,没有多少机会物色合适男友。一天浏览一交友网站推出的“8分钟交友活动”,觉得挺有趣的,就交了50元钱参加了。与其中一男士交谈时觉得很投缘,就交往了,现在已经论及婚嫁。现在她逢人便说“真没想到,我的终身大事竟然是通过网络解决的!”
  目前,中国一些知名婚介网站举行的这种“6人晚宴”、“8分钟约会”等活动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得到了众多时尚白领的青睐。百合网通过心理测评系统,每天最多只为一位用户提供三个精选的匹配对象。这些高层次的网络婚介服务也博得很多优秀大龄青年的信赖。近年来,通过网络征婚成为夫妻的人数正呈逐年增长趋势,网络已经成为当代爱情的制造工厂。
  
  网络婚介方兴未艾
  
  根据近期iResearch的研究显示,2005年中国网上婚恋交友活跃用户规模达1000万,网上婚恋市场规模预计达到9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5.9%。未来三年该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中国网上婚恋交友活跃用户规模将达到2900万,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9%。市场规模为6.5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6.2%。将近3000万人婚恋交友的活跃用户中,绝大多数为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与网上婚恋市场的迅速扩张相比,传统婚介市场规模虽然十分庞大,但是增长率已经明显放缓,有走向衰退的迹象。
  而e友网、嫁我网、969华人征婚网、世纪佳缘等知名交友网站,虽然建立的时间不长,但都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e友网已有400万注册用户,日注册增量在4000个左右。中国交友网的注册会员已经超过300万,百合网也突破了200万,世纪佳缘有近40万会员。
  传统的婚介形式挑选数量和范围有限,必须亲自抛头露面,还要搭上大量的精力、体力和费用。而网络的出现改变了这些弊端,坐在桌前,轻点鼠标就可以轻松结识各色各样的朋友,自由自在的“海选”与你相配的亲密爱人。尤其,对于那些高学历、高收入、整天忙于工作交际面很窄的都市白领未婚人群来说,网络婚介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友平台。这些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可以在网上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爱人。
  网络的出观改变了传统婚介的弊端,坐在桌前,轻点鼠标就可以轻松结识各色各样的朋友,自由自在的“您选”与你相配的亲密爱人。尤其,对于那些高学历、高牧人、整天忙于工作交际面很窄的都市白领未婚人群来说,网络婚介的出现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友平台。
  业内人士指出,传统婚介市场有多大,网络婚介市场就有多大,甚至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后者会远远大于前者,这是一种趋势。中国网络婚介的市场基础是相当广阔的。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1亿人,而且大多比较年轻,大龄未婚不在少数。由于忙于工作而搁置婚姻大事的“都市未婚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再加之中国互联网业的迅猛发展,为网络婚介提供了强大的硬件支持。中国在线约会的诱人前景,亦使得中外网络交友服务运营商垂涎。
  
  在线“红娘”多为高学历
  
  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专业的征婚网站已有300多家,其服务质量和诚信度亦是良莠不齐,一些知名征婚网站的运作模式已经获得很好的口碑。一些主流网上婚恋交友服务提供商的创业者,多是“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另外众多海归派也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
  2004年6月成立的天仙配网站,大打“科技牌”,将提高婚姻配对的质量作为切人点。钱和田等几个创业者都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有着博士、硕士或MBA学位,在麦肯锡或埃森哲做过咨询师。“我们从外在条件、个性心理特点(性格、爱好等)、与婚姻相关的价值观(家庭观念、婚后要不要孩子等)来了解一个人,只把性格相融的人匹配在一起”。注册用户先完成心理测评,再由计算机进行计算完成综合匹配、而后接受系统三名精选推荐。由于它的婚配是建立在科学测评的基础上,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大批高级白领的青睐。
  如今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读研的龚海燕在2003年10月创立的世纪佳缘网站,目前已经成为百度交友网站排名冠军。在这个名为“世纪佳缘”的高学历人员征友网站首页上,被称为网络“小龙女”的龚海燕在征友资料中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对面男士看过来,这里有个好女孩。住在名校硕士楼,不信女大不中留……”打动了很多人的心。
  这一网站的发展速度,是龚海燕没有想到的。创办还不到10个月时,会员达到3万名,而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会员占到48%以上。在这里注册是免费的,但资格审查非常严格。按照上网证件数,会员分为5个星级,身份、学历、工作、婚姻状况、驾驶证件各为一个星。所有证件齐全者,为“五星”级会员。这些用于资格审查的资料由版主幕后掌握,这使网站保持了很高的真实性和安全性。今年情人节前夕,世纪佳缘网在长沙举行的白领交友节受到近千名城市男女的追捧。目前,该网站已拥有会员33万人,世纪佳缘的成功益发证明网络正成为越来越多的高学历青年人的“红娘”。
  连续在11月11日这一天成功举办两届海外华人集体国内征婚活动的969华人征婚网,喊出了“网络改变婚姻,婚姻改变命运”口号。他的会员多为华人、华侨、高级白领和海内外企业精英,目前注册会员已经突破十万。在这里,灰姑娘中国版随时有可能上演。去年年底,969华人征婚网又面向全国推行婚姻经纪人制度,该网利用产业化运作方式,深度开发婚介市场,将这些散落在各地的消息灵通人士集中起来,依靠969的平台优势,构建一个庞大的、覆盖广泛的婚姻介绍服务系统。业内人士认为,该网此举是变被动为主动,力图与传统婚介一争高下,为今后的迅猛发展准备充分的人才资源。
  
  外资投行中国网络婚介撒金
  
  据中国互联网中心的数据,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上网人口国家。专业调查机构InsightCN面向 1034名20—35岁的青年所作的调研显示,30.9%的受访者每天上网5~8小时,还有24.8%每天上网时间在8小时以上。76.3%的人承认对网络产生依赖。不少从QQ开始用起的年轻人,现在正进入25岁—30岁的适女昏年龄。2005年网上寻爱的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人,预计2008年将达到3000万人。而按照969华人征婚网的统计综合计算,每年婚介及延伸的相关利润市场总量至少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外资撒钱圈网的动作也越来越大手笔。先是去年8月,千橡获得Accel Partners的1000万美元后并人交友网站UUMe;去年11月,百合网的天仙配获得美国Mayfield和GSR公司200万美元的资金进入,百合网的第二轮融资也在今年1月份正式启动;去年12月,深圳浩天公司的碰碰网和嫁我网获得软银亚洲的12507美元资金。而亿友以2000万美元被欧洲最大的交友网站之一Meetic并购的消息,也已经传出。
  早在2004年,浩天公司就已开始为“交友旗舰”布局,目前麾下拥有嫁我网(WWW.marry5.com)与碰碰网(WWW.pengpeng.com)两大网站。其中嫁我网专注于婚恋交友垂直市场,拥有明确的定位和市场细分,以“全概念”的运营模式打造全球最好的华人婚恋交友网站,并计划在2007年实现IPO。嫁我网在2005年10月正式上线,现已初具规模,网站的每日新增会员一万多人。软银亚洲这次投入重资,尤其看重浩天“交友旗舰”的总体布局和“web+mobile+offline'’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
  投资天仙配网站的GSR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潘晓峰说:“我知道目前中国网上婚介市场还不成熟,但这个市场真实地存在,我们相信这几个创业者的应变能力。”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外资创投公司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的注入,无疑会对中国的网络婚介的发展注入一支强心剂。同时必将加速市场竞争,一些本就处于生死边缘的中小网络婚介将被淘汰出局。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婚介将进入由知名品牌主导的时代。
  中国交友中心、百合网络、e友网、嫁我网、969华人征婚网、世纪佳缘等中国约会服务供应商皆在2005年以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网上婚恋交友市场吸引了各方投资人的关注。到底哪一家企业将变成网上婚介交友行业的百度?业内人士预计,2006年是重要的转折年,而2008年将见分晓。
  
  网络婚介要走的路还很长
  
  目前,中国专门做征婚的网站已有300多个;在上海,两证(市民政局、市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齐全的专业征婚网不到10家。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全国有一些不具备合格资质的征婚网站往往喜欢“克隆”做得比较好的网站,有的连“克隆”对象的名称还没来得及擦掉,但他们的服务往往十分糟糕。另外,网上骗婚,发布虚假信息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可见,构建婚介市场“诚信”的大环境还有待时日。目前中国的网上婚介市场其实还处于起始状阶段,相比较国内外很多成熟的婚介所,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相应政策还不够健全,在某些方面存在漏洞。对于网上婚恋交友运营商来说,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用户定位则是获取预期收益的必要条件。
  今日的中国网上婚恋交友市场虽然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诸多创业投资资本认为、这些都属可以在发展中解决的问题。接下来的投资还将更多,毕竟这块不成熟的市场孕育着太多的商机。
其他文献
自杀现象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而不仅仅是一个精神疾病问题。费力鹏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中国,自杀现象与精神疾病的关联度远远低于西方。在《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一书中,吴飞通过文化因素之重要性的强调,进一步对中国人的自杀现象提出了新的理解,而这一理解恰恰又与西方自杀理论中精神疾病说之外的另一主流范式——社会紊乱说——针锋相对。来自涂尔干的“社会紊乱说”认为社会危机和社会整合的
期刊
作为一种优质高效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前景诱人。在国际能源局势趋紧、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大力推进煤层气的产业化开发,使煤层气成为接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新能源资源。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煤炭资源总量达5.57万亿吨,居世界第一位;可采储量为2040亿吨,居世界第二。但在中国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152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54处,两者约占矿井总数的49.
期刊
近来,在内地和香港,“80后”都是舆论热议的对象。在内地,80后一代青年2008年在海内外奥运火炬传递振臂一呼,以及在汶川大地震救援过程中的踊跃投入,刷新了人们对“蜜罐里长大的一代”的娇弱印象;2009年引起关注的“蜗居”和“蚁族”现象则让人们意识到,80后这一代人肩上其实有着非常沉重的负担。  在香港,围绕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拨款申请,一批80后年轻人通过苦行形式“反高铁”,另一群80后则自组“撑高
期刊
香港的发展与内地日益紧密。今日香港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够更好地配合国家发展方向,发挥自身优势。总的来说,香港要继续发展,第一要看准形势,第二要汇聚人才,把知与行有效地结合起来。    《中国经济》:在1970年代,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实现了经济起飞。许多人将这一“香港奇迹”归因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经济,以至于不少人在理解“一国两制”概念时,特别强调保持香港的自由经济不变。甚至认为香港的长期繁
期刊
“汉莎商务包机”从法兰克福或慕尼黑出发,可直接飞往欧洲的1,000多个目的地。无论您是想在旅途中工作,还是想放松一下身心,汉莎都能为旅客设计无微不至的、无缝连接的飞行方案。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高品质服务和创新精神,堪为全球航空业之先锋。在继新商务舱。天际冲浪Flynet(r)、头等舱候机厅等新服务后,汉莎航空又于2005年3月29日推出了全新的”汉莎商务包机”(Lufthsnsa pri一Vst
期刊
印度IT服务业的成功,是因为印度社会在阶级、种族,性别等方面不平等的内在结构和跨国资本形成了某种特殊的对接。而把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则是作为全球化劳动力配置方式的“猎身”。    “印度的明天是IT”,这是印度前总理阿·比·瓦杰帕伊的宣言。印度信息产业(IT)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世界上引起广泛关注。它不仅被认为是印度1992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最大的亮点,而且被看作冷战后全球发展的一个方向。《世界是平
期刊
近年来,房地产的证券化成为一种趋势。房地产证券化分成两种方式一是房地产抵押贷款的证券化,其投资者获得的是房地产资产的债枧二是房地产投资权益的证券化,即把对房地产的直接物权转变成持有证券性质的权益凭证,其投资标的物是具体的房地产资产,这种房地产权益证券化形式的主要代表就是以在美国起源并得到迅速发展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近年来中国也开始了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研究。虽然目前中国尚未引入房地产投资信
期刊
公租房越多越好    房价令普通老百姓火大而又无可奈何。英国《金融时报》3月16日文章《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比看上去还要严重》指出,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中国房价同比平均上涨10.7%,比今年1月份9.5%的涨幅又有了进一步的升高。但事实上,统计数据可能严重低估了中国主要楼市目前的状况。  《香港经济日报》3月16日文章《央企抢地考中央遏楼市决心》指出,内地“蜗居”民怨急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
期刊
华尔街为何不懂中国“网”?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华尔街,曾经制造了丁磊、张朝阳、陈天桥等诸多中国网络业年轻富豪;但是,华尔街与中国互联网业之间,仍然缺少真正的了解。  中国互联网是在华尔街的质疑声中跌跌撞撞成长起来的。  华尔街,当今全世界最著名的街道,全世界的金融中心。诞生在此的纳斯达克,无时无刻不在预告着全球的经济气候,牵动着财富名流们的敏感神经;这里一个数字的由绿变红或者由红变绿,很可能就
期刊
动向    “十一五”首年面临生产过剩危机    狗年春节过后,北京就忙于筹备全国人大会议。什么是今年这个大会的主题呢?相信加强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增长大幅滑坡、急速回落,是中央迫切要做的大事。  中国官方目前最频密的经济用语是:产能过剩。这两年,中国电力不足,许多地方拉闸频频,工厂“开三停四”。可是,这个春节,是全国2000座热电厂的厂长们最难过、最焦虑的一个春节。  电力产能过剩已经显现,这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