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7.4实践与探索问题2的新视角及教学反思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d_hh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数学学科七年级下册7.4实践与探索中问题2内容:小明在拼图时,发现8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如图1所示,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小红看见了,说:“我来试一试.”结果小红七拼八凑,拼成了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怎么中间还留下了一个洞,恰好是边长为2mm的小正方形!请问你能求出这些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么?图1 图2
  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做的: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 mm,宽为y mm,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会在图1中发现五个小长方形的宽等于三个小长方形的長,即3x=5y①.在图2中两个小长方形的宽等于一个小长方形的长再加上2,即x 2=2y②,把①②联立组建二元一次方程组3x=5y,x 2=2y解决本题.继续引导,让学生观察图2边长的表示方法,学生会列出代数式x 2y(大正方形最外边长),2x 2(大正方形内部横向看),4y-2(大正方形内部纵向看),那么以正方形边长建立等量关系,就会得到x 2y=2x 2③,x 2y=4y-2④,2x 2=4y-2⑤三个方程.这三个方程分别与①组合,就又列出了三个方程组.笔者继续引导学生将方程③④⑤化简后会发现它们都是方程x 2=2y②,那么归根结底的方程组依旧是3x=5y,x 2=2y.这样的课堂就成了按图索骥的课.
  在新课改的教学引领下,试着转变观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同样还是7.4实践与探索问题2这节课,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自主探索出教师预设的内容,而且有了新的发现:在图2中方程x 2=2y②,即2y-x=2,小长方形的两个宽比小长方形的长多的就是2mm,这样一来在大长方形中就能对应找到2mm的线段.
  这样就为我们又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新视角,再重新回到大长方形中寻找等量关系.同学们又列出方程x-y=4⑥(如图3),以及2x=3y 2⑦(如图4),这组同学的汇报赢得了全班的掌声.进而师生又共同组建了以下方程组3x=5y,x-y=4;3x=5y,2x=3y 2; x 2=2y,x-y=4; x 2=2y,2x=3y 2;2x=3y 2,x-y=4.问题2均能得到解决.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习者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以问题2为载体,以小红小明研究问题为线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讨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主动地观察图形(观察),找等量关系(思考),列方程组解决问题(表达),让学生学会数学,并会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量关系:x-y=4是跳出单一图形的思维,两个图形结合分析得出的新等量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进而又得到2x=3y 2的等量关系.充分验证了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思想,充分相信学生,就会创造奇迹.调动学生热情,让学生主动去探讨问题,时间上是长了一些,但这是主观的认知,自然会有学习的高效性和创造性.本想收获一缕阳光,结果收获了温暖的春天,孩子们努力的模样是最耀眼的光芒.
  作者简介 赵桂云(1979—),女,吉林省桦甸市人.曾获长春市南关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其他文献
<正>"胡不归"问题是一个古老有趣的话题,许多学者曾从几何角度著文研究,在此笔者立足于问题的一般情形和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代数的角度,将模型构建过程分享如下.不当之
邹黎明老师对一道试题的错误解法进行剖析,并给出了正解.笔者在认真研读之后,发现该题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思考,问题也可以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形.
期刊
<正>1一个错误的推断把两个不相似的直角三角形分割,使一个三角形所分得的两个三角形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所分得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苏科版九年级数学把该问题作为学生自主探究
【摘 要】 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学习形式,更呼唤学习方式的创新.为此,借助微课导学,通过改变学习方式,让合作、互动成为主要学习形式;引领学生深度思考,内化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例题拓展、变式教学等,加强知识在新情境中
1 问题的提出rn镜头1:高一、高二课堂上,学生争相举手、踊跃发言;实验课的讲台上纷纷出现学生的身影.而教师只是不时地指指点点,显得“悠闲自在,胜似闲庭信步”.
【摘 要】 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开端在于初始问题的设计.如何设计初始问题,才能促进深度学习,发展核心素养?本文基于已有认知,设计与已有经验关联的或是与已有认知冲突的初始问题;基于操作探究,设计其亲身操作体验的初始问题;基于数学知识本身,设计将新知融入结构的或是能揭示知识本质的初始问题,从判断深度学习是否发生的角度,具体来谈谈如何设计初始问题.  【关键词】 初始问题;深度学习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对已学完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的一次系统、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以达到构建数学知识的结构体系、完善师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提高综合能力的目
多普勒效应是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现象,它成为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内容是近几年的事.rn这一现象在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3-4)第43页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