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陪伴的夏日时光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s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是从正午开始的。
  十二点,我家土墙上悬垂着的那只碗口大的广播,就有了轻微的咝哩哩的电流声。广播的地线拖在门背后。电流声响起时,我就提着茶壶从门外赶来,在地线上浇点水。广播的声音清晰起来,在屋子里飘扬,在院子里飘扬。我的心情立刻欢快起来。
  十二点,有时候在吃午饭,有时候还没有。这取决于父亲是否从地里回来。我把耳朵支棱起来,仔细捕捉从遥远的地方赶来的声音。但常常,声音里夹杂了咝啦啦的杂音,变得模糊,好像声音们走岔了路,又好像是广播感冒了,嗓音变得嘶哑。这时候,就往地线上再浇点水。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但我总在浇水,好像那根地线是一株藤蔓,浇点水它就能把声音吐得清晰些一样。
  最渴望的是听到秦腔和歌曲。每每有这两样,我就激动得手舞足蹈。最讨厌的是广告,服装裁剪学习班是播出最多的。好像我们需要一个庞大的制衣团队,好多人都光着膀子等衣裳穿一样。
  中午的阳光透明而炙热,小小的村庄在暑天里打着微微的呼噜。我醒着,接受着村庄之外的声音。它神秘而遥远,说话的人长什么样儿,穿什么衣裳,又是怎么把声音传到我家的,令我遐想无限。
  我的邻居李黑子听不懂广播里的普通话,一句都听不懂。他杵在广播下听了半天,不知所云。他仰头说,咿哩哇啦的,说啥来?没人理睬,他就一脸急躁。那种声音好像来自另一个星球,蠕蠕地啃噬着他的耳膜,令他痛苦万分。
  广播的声音折磨着李黑子,使他无法午睡,就常常磨蹭到我家串门。李黑子如同焦虑的狂躁之徒,一看见我听广播痴迷得如同悟道高僧般安静,嫉妒得不行,便飞起一脚踹掉我家门后的地线。
  1980年夏天,我八岁,李黑子十二岁。若是打架,我自然打不过他。但是我像个小泼妇一样用最难听的村话咒骂他,撵出撵进地骂,站在庄门口骂,骂得李黑子几乎想一头撞到草垛上去。几番较量之后,李黑子不再踹我家的广播地线,而是乘夜黑风高之时,拿根长杆子挑了我家的广播线。
  后来,父亲买回来一台收音机,我的好日子锦上添花了。我家的院子里种了很多花儿,夏季里开得正旺。那种大丽花,很华丽,很恣意,很热烈,炫出无比的美。还有荷包花等很多种花,也在打开自己,争先绽放。我摘来一些花朵,插满头,插满衣襟。几架葡萄藤蔓很长,父亲就搭了架,从花园墙上开始,那些葡萄藤就爬到屋檐上去。藤下是一片荫凉,筛下点点光斑,蝴蝶一样的美。
  我在一个个正午的时光里,打开收音机,旋转旋钮,调到播出秦腔的电台。吱吱呀呀的乐器一响,我便翩翩起舞。满头的花朵,满襟的花朵,都在旋转,都在舞蹈。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葡萄架下泊着一辆旧旧的架子车。父亲常常都在架子车上睡午觉。秦腔一唱起,他的脚尖在架子车辕微微地打着节拍,半睡半醒地听着。秦腔是有生命力的,那种唱腔美到极致,舒畅到极致。我们的一个个正午时光,都在秦腔的清丽里蜿蜒。
  我弟弟最喜欢听小喇叭。“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嘀嘀嘀,嘀嘀嘀,嘀嘀。”他的脸蛋立刻红扑扑地生动起来。无论在村庄外面还是在房顶上墙头上,都能准时赶来,凑到收音机面前,扑闪着眼睛,安静下来。
  我们一起听《洋葱头历险记》,争论故事里的“黄瓜马”。弟弟认为黄瓜当马不妥当,不如西瓜好。理由是西瓜滚起来快,像马在飞驰。我觉得不如茄子做马合适,茄子皮实,不像西瓜黄瓜那么脆。我们激烈争论,甚至吵架。
  弟弟听罢“洋葱头”,就去讲给李黑子听。他讲完一段,就“且听下回再说”。李黑子死活听不懂洋葱头为何物,以为是一种羊的叫法。他为了表现得友好一点,勤奋地去沙滩捉来很多“沙娃娃”(一种蜥蜴),喂我家的鸡。“沙娃娃”被鸡啄在舌尖,尾巴乱卷,四只小脚乱舞,就被鸡吞到肚子里去了。那段日子,我家的母鸡总下双黄蛋。
  下午有几档评书。李准的《黄河东流去》,还有一档《倾斜的阁楼》,忘了作者是谁,我听得很投入。到现在,还能记得故事情节。《三国演义》我不喜欢听,做人么,坦荡些多好,耍那么多阴谋诡计太烦人。
  还有好多我心仪的歌曲,关牧村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记忆尤为深刻。还有郭兰英的《南泥湾》,真是好听。银子一样纯净的歌声在院子里飘呀飘的,配着我花枝颤动的舞蹈,再也没有如此单纯的幸福了。
  我在家里比较霸道,收音机几乎被我独占。不过我瞌睡重,晚间趴在炕上写字,才写不多几个,就打着哈欠入梦了。这样的时刻,是我弟弟一天里最灿烂的时光。他把收音机放在枕边,旋钮调来调去。有他喜欢听的,也有不喜欢的。但他在意的是独自拥有收音机的一份自由与喜悦。他总是听到很晚,有时睡着了,任凭收音机开着,兀自忙碌。
  那是多么妙曼的夏季啊。没有风,阳光厚厚地舒服地晒着。花儿们开得心儿滚烫。葡萄架下恬静的时光。阳光从葡萄叶子的缝隙里筛下来,碎银子一样地在地面闪烁。又像一匹印花的布,铺在地面。一串又一串青涩的葡萄,从叶子里悬垂下来,都安静地睡意朦胧。
  时间堆积起来,凝固在午后的散漫里。
   发稿/田俊tian17@hotmail.com
其他文献
张鹏程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  9月9日晚7时20分,二郎庙小学结束了一天的课程,校长张鹏程像往常一样忙着处理各种事务,几个学生跑过来,左拉右拽把他带进一间教室。“你们干吗呀?”张鹏程问。“您看黑板!”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让他转头,黑板上满满当当贴着孩子们做的手工画,写着“教师节快乐”几个大字。“当时小学刚开学,我很忙,根本没意识到第二天是教师节,这都是孩子们自发的行为,他们也没有专门学过画画,但整整一
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萧父先生的文章、诗词、书画选集三种四册,合称《萧氏文心》。通读本书,不难看到作者学术的一些重点或特点。萧先生治学,首贵博淹,又深造自得,见解独到。他对中国哲学的学科建设,对从先秦到今世之完整的中国哲学史的重建,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与贡献。  首先,是在中国哲学史方法论上探赜索隐。萧先生会通中、西、印哲学,以批评的精神和创造性智慧,转化、发展儒释道思想资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总结历
“妈妈,我要去看一场戏!”1950年3月,18岁的上海青年刘石安匆匆跑出家门,他的妈妈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儿子一走就是两年多。志愿军老战士刘石安对《环球人物》记者说,上海解放时,他看到解放军睡在马路上,见惯了嚣张跋扈的侵略者和国民党,人民军队的所作所为震撼了刘石安,使他下定决心入伍。但他是家中的独子,担心家人反对,就向母亲编出“看戏”的谎言。  刘石安所在连队后来被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与2
在童话故事里,灰姑娘嫁给了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生活。但在21世纪的北欧,现代版的爱情童话上演的却是一段又一段“灰小伙”迎娶公主的故事。继瑞典女王储维多利亚公主下嫁给一位健身教练后,她的妹妹玛德琳公主也将于6月与美国银行家克里斯·欧尼尔完婚。瑞典王室的官方网站公布了浪漫的求婚仪式视频,欧尼尔回忆起求婚也很激动;“我和公主相识两年,最近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她求婚。谢天谢地,她答应我了!”  欧洲最美的公主 
《钱钟书研究采辑》收文不少,作者虽然都是钱钟书先生著作的爱好者,但识见则各擅胜场。郑朝宗先生《读》可谓得钱著真髓。其中拈出钱钟书先生对诗词、随笔、小说、戏剧、谣谚、训诂中细微之处的重视,多方论证《诗可以怨》的写作方法和作者精神性格,真正进入了钱钟书著作的三昧境。周振甫《鉴赏的典范》专论《谈艺录》之论李贺诗,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周先生对钱著深情款款,熟得不能再熟,一旦下笔,自然见微知著,确实是透得原
薛忆沩的短篇小说终于结集出版,我相信这件不起眼的小事要过很久人们才能明白它的意义。一个人远离尘嚣,与热闹的文坛始终无涉而迷恋于写作虚构故事的宿命,多年囚徒般的专注之后,他将自己的文字编成两辑,取名“城市里面的城市”和“历史外面的历史”。用这两个标题来概括这个短篇集,远比书名《流动的房间》来得传神。  什么是好的当代小说?这个根本性的发问或许已经被繁忙生活中的人逐出了记忆,又或许被文坛层出不穷的陈词
讲当代文学,无论从哪个角度展开,都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王朔。他的成功及其被普遍认可,说到底是源于他的“俗”。王朔的俗很彻底,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完全向北京底层的小市民看齐。他从不避讳北京人日常生活中的市侩气息和庸俗趣味,既不附庸风雅,也不冠冕堂皇,而是以冷眼旁观的姿态审视生活在皇城根下的芸芸众生。然而,如果王朔的作品只剩下“俗”,那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拥有众多“粉丝”的畅销书作家而已。王朔的特别之处
参加改革方案的设计    马国川(以下简称“马”):你很早就参加了改革方案的设计?  厉以宁(以下简称“厉”):我是一个教师,主要从事现代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但是时代的大潮也把我推到了改革的前沿。一九八三年我就参加了中共中央书记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方案的起草工作。  在改革进程中,对于改革的走向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自一九八六年开始,中国经济学界对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一直存在两
今年2月7日——2月23日,因为索契冬奥会的举行,全世界的眼光都投射到索契这座俄罗斯的海滨小城。来自88个国家的2873名冬季项目运动员汇聚到黑海之滨,展现冬季运动之美,享受奥林匹克盛会,而东道主也凭借冬奥会的举行向世界再现了一个强大而热情的俄罗斯民族。  冬奥,让索契成为新城  甫抵索契,下飞机后,出租车司机阿列克谢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起这座城市:“您看,这条路是新修的,那座桥也是,这个隧道都是新修
一七八七年美国的几十位先贤聚会费城,坐而论道四十余天,连争带吵为新生的美国妥协出一部流传至今的宪法。它虽然对政府权力作了框架,但对百姓的权利却未加说明。于是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J.Madison)起草了一部《权利法案》交由国会通过,成为宪法的十项修正案。此案的第一条就是民众“有言论自由”,百姓们的畅所欲言遂有了护身符。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宪法解释的变化,言论的自由被最高法院逐渐理解为表达的自由(f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