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从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了“让每一个生命绽放最精彩的自己”的教育追求。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顶层设计思路为“成君子”“达淑女”,树立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程观。创新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方位整合、全维度实践、全要素提升,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四个目标:创意物化、责任担当、问题解决、价值体认。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五个德育主题“修身、生活、科学、社会、国际”为主,以劳动教育课程为载体,努力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创新;落地;课程;体系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它使人类获得了自己的本质,把自己与其他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创造属于人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特别提出的“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讲话精神为指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万源归本、修己达人”的办学宗旨、“万紫千红、德才兼达”的育人理念,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从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现实需要出发,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明确了课程的顶层设计思路,即学校特色育人目标“成君子”“达淑女”,以实践为主,以育人为本,践行“让每一个生命绽放最精彩的自己”的教育追求。
一、课程创新:全方位整合,“学校 家庭 社会”课程体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应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作为一所寄宿制高完中学校,学生离开了家庭,脱离了父母的生活,学习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文化学习,轻实践活动;重升学考试,轻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各项实践活动有兴趣,但没有时间投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多方资源尤为重要。
1.特色化学校劳动教育课程
打破传统劳动的概念,将各种职业劳动融入其中。借助“走出去”和“引进来”模式,内容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德育大课堂、职业体验课程,创新开展具有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引进来”,德育大课堂,通过整合学生家长和社区、社会等资源,将消防、急救等职业劳动教育引进校园,学生既能学到基本的生存技能知识,又能在无形中体验和体会到职业劳动的“辛勤”;“走出去”,在职业体验课程中,我们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和多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如:到新津工业园、四川嘉信农业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场)等,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解、学习、体验。
2.自主化家庭勞动教育课程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周末家庭劳动作业的形式,通过“我是当家人”的劳动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回家以后自主参与家庭劳动,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如:打扫卫生,帮助父母洗菜、切菜、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
3.菜单化社会劳动教育课程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采取菜单化的自主选择模式。学校会提前联系好劳动服务点和劳动基地。学生根据学校联系好的劳动服务点或劳动基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等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按照要求时间参与该劳动服务点或劳动基地的培训。自觉遵守劳动服务单位的管理,不得出现违纪行为。这样的劳动教育既打破了时间的局限,也打破了空间局限。
学生可以个人参与,也可以在班级集中组织开展各种集体劳动活动。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中组织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提高了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班级学生集体参与的“尊老敬老”慰问孤寡老人活动、“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博物馆(科技馆)志愿者劳动活动等。
二、实践创新:全维度实践,“学校 社会”的培养路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劳动教育课程培养路径上,学校始终坚持全维度实践,建立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的培养体系。同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核心素养目标落实的一个重要路径。
1.立足校本,开展常态化的学校劳动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基于学生在校时间和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校本实践,制定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学会自我生活管理,掌握现代生产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生活技能;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了解常用现代科技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形成勤劳、节俭、负责的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家庭责任感。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积极倡导劳动教育理念。除开设各种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外,通过探索和实践,还制定出了具有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特色的常态化校本劳动教育计划(见表1)。以值周班为例,由学工部统一安排,以常态化形式,每天利用午餐和晚餐时间进行食堂劳动、图书馆志愿服务、菜园管理、功能室清洁劳动等。同时,对该时间段学生就餐等校园纪律进行督导。值周班级长期在校内开展的劳动服务深受全校师生欢迎,同学们也受益匪浅。
2.着眼未来,开展重实践的社会劳动教育
社会是学生接触最少,也是学生最需要去了解、接触、认识和适应的。学校通过志愿者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以自愿、主动、积极参与为原则,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劳动,力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达到四个(创意物化、责任担当、问题解决、价值体认)最终目标。 志愿者劳动系列活动一:“尊老敬老”慰问孤寡老人活动。2018年重阳节组织初2015级2班和5班到金牛区颐和敬老院开展“敬老日”活动。志愿者们和老人闲话家常,送去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和小节目,付出了真情,收获了温馨。
志愿者劳动系列活动二:“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博物馆(科技馆)志愿者活动。2017—2018学年度寒假中,志愿者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外边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展示了自我价值。同学们参加完活动以后,在谈到感受的时候都觉得:博物馆是我们展示风采、挑战自我的绝佳平台,每一次讲解也是一次锻炼和升华,我们团结合作,兴致颇高,受益匪浅,备受鼓舞,通过担任博物馆志愿者,为别人服务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让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
志愿者劳动系列活动三:“缅怀革命先烈”祭扫活动。2018年清明节,组织初2017级10班、初2016级1班到文化公园十二桥烈士墓,开展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的祭扫活动。师生和部分家长来到十二桥烈士墓前,怀着对革命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进行“缅怀革命先烈”祭扫活动。活动中,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为革命烈士送上鲜花,寄托哀思。活动中,师生一起聆听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同学们无不感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三、评价创新:全要素提升,“自评 互评 表彰”评价模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以表彰激励为主,采取“学生自我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通过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在具体操作方面,坚持评价内容量化、评价过程程序化、评价结果多元化。学校自主设计了劳动作业记录本,包含劳动时间、地点、内容、完成情况,以及评价内容體系。学工部每两周检查一次劳动作业本,初中单周检查,高中双周检查。并且分年级,从星期一至星期三对应不同的年级。检查只是针对劳动作业本中的内容进行检查,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
1.自评
在劳动记录本中,将学生自评纳入其中,是学生自己对自己本周劳动作业完成情况的一个自我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评价,更多的是学生在完成评价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同时,需要家长在评价后面签字,一是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劳动任务完成情况;二是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家长也能通过自评发现其进步;三是确保孩子完成劳动作业的真实性,特别是周末劳动作业。
2.互评
劳动作业中的互评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在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与同学之间,每次要互相评价小组内不同同学的劳动任务完成情况。这样的评价既是互相监督,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是实践经验的积累过程,当完成初中或是高中学业时,实践能力也能获得相应提升。
3.表彰
学校本着鼓励为主,模范引领为辅的原则,采取“三级表彰”形式,每月评选劳动先进个人,每学期评选劳动优秀个人,每学年统一开展“七彩之星——劳动标兵”的表彰。层层递进式的评选活动,每月和每学期通过广播表彰的形式达到宣传和鼓励的目的。而每学年的表彰则是通过前期海报宣传,后期召开“七彩之星”表彰仪式的形式,以“走红地毯”,播放“个人事迹视频”,现场发表“感言”的具有仪式感的形式,突出个人事迹,力求提高同学们的劳动素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参考文献:
[1]易连云.重建学校德育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0-65.
[2]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4.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关键词] 创新;落地;课程;体系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它使人类获得了自己的本质,把自己与其他动物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人通过劳动改造自然,创造属于人自己的物质生活条件。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特别提出的“以劳动托起中国梦”讲话精神为指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万源归本、修己达人”的办学宗旨、“万紫千红、德才兼达”的育人理念,校本化劳动教育课程从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现实需要出发,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明确了课程的顶层设计思路,即学校特色育人目标“成君子”“达淑女”,以实践为主,以育人为本,践行“让每一个生命绽放最精彩的自己”的教育追求。
一、课程创新:全方位整合,“学校 家庭 社会”课程体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应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作为一所寄宿制高完中学校,学生离开了家庭,脱离了父母的生活,学习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文化学习,轻实践活动;重升学考试,轻实践能力的提高,对各项实践活动有兴趣,但没有时间投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整合学校、家庭、社区多方资源尤为重要。
1.特色化学校劳动教育课程
打破传统劳动的概念,将各种职业劳动融入其中。借助“走出去”和“引进来”模式,内容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通用技术课程、德育大课堂、职业体验课程,创新开展具有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引进来”,德育大课堂,通过整合学生家长和社区、社会等资源,将消防、急救等职业劳动教育引进校园,学生既能学到基本的生存技能知识,又能在无形中体验和体会到职业劳动的“辛勤”;“走出去”,在职业体验课程中,我们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和多个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如:到新津工业园、四川嘉信农业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场)等,带领学生实地参观、了解、学习、体验。
2.自主化家庭勞动教育课程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周末家庭劳动作业的形式,通过“我是当家人”的劳动教育主题,要求学生回家以后自主参与家庭劳动,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力所能及的家庭劳动。如:打扫卫生,帮助父母洗菜、切菜、洗碗,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
3.菜单化社会劳动教育课程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在内容设置上采取菜单化的自主选择模式。学校会提前联系好劳动服务点和劳动基地。学生根据学校联系好的劳动服务点或劳动基地,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等进行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按照要求时间参与该劳动服务点或劳动基地的培训。自觉遵守劳动服务单位的管理,不得出现违纪行为。这样的劳动教育既打破了时间的局限,也打破了空间局限。
学生可以个人参与,也可以在班级集中组织开展各种集体劳动活动。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中组织的方式,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提高了个人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班级学生集体参与的“尊老敬老”慰问孤寡老人活动、“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博物馆(科技馆)志愿者劳动活动等。
二、实践创新:全维度实践,“学校 社会”的培养路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劳动教育课程培养路径上,学校始终坚持全维度实践,建立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 社会劳动教育课程的培养体系。同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核心素养目标落实的一个重要路径。
1.立足校本,开展常态化的学校劳动教育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基于学生在校时间和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校本实践,制定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学会自我生活管理,掌握现代生产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生活技能;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了解常用现代科技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形成勤劳、节俭、负责的意识,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家庭责任感。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积极倡导劳动教育理念。除开设各种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外,通过探索和实践,还制定出了具有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特色的常态化校本劳动教育计划(见表1)。以值周班为例,由学工部统一安排,以常态化形式,每天利用午餐和晚餐时间进行食堂劳动、图书馆志愿服务、菜园管理、功能室清洁劳动等。同时,对该时间段学生就餐等校园纪律进行督导。值周班级长期在校内开展的劳动服务深受全校师生欢迎,同学们也受益匪浅。
2.着眼未来,开展重实践的社会劳动教育
社会是学生接触最少,也是学生最需要去了解、接触、认识和适应的。学校通过志愿者劳动教育系列活动,以自愿、主动、积极参与为原则,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劳动,力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达到四个(创意物化、责任担当、问题解决、价值体认)最终目标。 志愿者劳动系列活动一:“尊老敬老”慰问孤寡老人活动。2018年重阳节组织初2015级2班和5班到金牛区颐和敬老院开展“敬老日”活动。志愿者们和老人闲话家常,送去了精心准备的礼物和小节目,付出了真情,收获了温馨。
志愿者劳动系列活动二:“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博物馆(科技馆)志愿者活动。2017—2018学年度寒假中,志愿者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在外边学不到的知识,增长了智慧,提高了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展示了自我价值。同学们参加完活动以后,在谈到感受的时候都觉得:博物馆是我们展示风采、挑战自我的绝佳平台,每一次讲解也是一次锻炼和升华,我们团结合作,兴致颇高,受益匪浅,备受鼓舞,通过担任博物馆志愿者,为别人服务的同时,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让自己的存在更有价值。
志愿者劳动系列活动三:“缅怀革命先烈”祭扫活动。2018年清明节,组织初2017级10班、初2016级1班到文化公园十二桥烈士墓,开展主题为“缅怀革命先烈”的祭扫活动。师生和部分家长来到十二桥烈士墓前,怀着对革命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进行“缅怀革命先烈”祭扫活动。活动中,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为革命烈士送上鲜花,寄托哀思。活动中,师生一起聆听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同学们无不感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更加珍惜。
三、评价创新:全要素提升,“自评 互评 表彰”评价模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成都七中万达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以表彰激励为主,采取“学生自我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通过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在具体操作方面,坚持评价内容量化、评价过程程序化、评价结果多元化。学校自主设计了劳动作业记录本,包含劳动时间、地点、内容、完成情况,以及评价内容體系。学工部每两周检查一次劳动作业本,初中单周检查,高中双周检查。并且分年级,从星期一至星期三对应不同的年级。检查只是针对劳动作业本中的内容进行检查,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
1.自评
在劳动记录本中,将学生自评纳入其中,是学生自己对自己本周劳动作业完成情况的一个自我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评价,更多的是学生在完成评价过程中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同时,需要家长在评价后面签字,一是让家长知道孩子的劳动任务完成情况;二是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家长也能通过自评发现其进步;三是确保孩子完成劳动作业的真实性,特别是周末劳动作业。
2.互评
劳动作业中的互评是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在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同学与同学之间,每次要互相评价小组内不同同学的劳动任务完成情况。这样的评价既是互相监督,也是一种学习的机会。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也是实践经验的积累过程,当完成初中或是高中学业时,实践能力也能获得相应提升。
3.表彰
学校本着鼓励为主,模范引领为辅的原则,采取“三级表彰”形式,每月评选劳动先进个人,每学期评选劳动优秀个人,每学年统一开展“七彩之星——劳动标兵”的表彰。层层递进式的评选活动,每月和每学期通过广播表彰的形式达到宣传和鼓励的目的。而每学年的表彰则是通过前期海报宣传,后期召开“七彩之星”表彰仪式的形式,以“走红地毯”,播放“个人事迹视频”,现场发表“感言”的具有仪式感的形式,突出个人事迹,力求提高同学们的劳动素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
参考文献:
[1]易连云.重建学校德育家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40-65.
[2]胡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4.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