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银企合力助推高原特色农业提质增效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jl0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兴则根底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自2016年6月青海省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行)乐都支行结合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发展实际,以金融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工作试点为抓手,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主动作为,用金融活水持续浇灌“三农”沃土,全力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目前,乐都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动力明显增强,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经营主体数量逐年上升,特色蔬菜品牌效应逐渐显现。
  一、乐都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乐都区作为青海省农业大县(区),是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战场。近年来,乐都区通过积极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加快构建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经营效益和现代化水平。一是突出地域特色,厚植发展优势。2019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57.13万亩,特色优势作物占比91%,蔬菜总产量31.05万吨。其中,三大优势品牌蔬菜(乐都长辣椒、乐都紫皮大蒜、乐都地膜洋芋)已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二是坚持标准化生产,健全长效发展机制。全区已先后建成以高店镇宏恩、圣地,雨润镇通力等为主体的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12个,创建寿乐镇富强专业合作社及雨润镇深沟、洪水坪等果蔬标准园13个。三是推进经营主体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目前,全区已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27家、家庭农场198家、家庭牧场89家,政府扶持专业合作社10家。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明确工作目标,发挥主导作用
  坚持“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信誉保证”的高品质发展道路,牵头组织乐都区农牧局、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出台《乐都区金融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积极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加大对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截至2020年6月末,全区涉农贷款余额为27.44亿元,较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试点建设之前增加了4.26亿元,增长18.38%。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农户和各类涉农企业发展高原特色农业。
  (二)聚集政策合力,强化金融支撑
  积极发挥再贷款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在不断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用扩张能力的同时,客观上拉动当地“三农”市场需求,使从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农户得到便利实惠的信贷资金支持。截至2020年6月末,人行乐都支行累计向乐都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乐都联社)发放扶贫再贷款1.9亿元,贷款余额为1.4亿元,较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试点建设之前增加了1.9亿元,增长100%;支农再贷款0.3亿元,余额0.3亿元,较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试点建设之前增加了0.3亿元,增长100%。
  (三)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
  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督促指导乐都联社创新推出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按日计息、最高额度10万元的“富农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需要贷款时不需再重复办理相关繁杂的手续,只需携带“富农卡”,即可去柜台直接办理,随时当场办结,办贷款像取款一样方便,有效满足了从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农户“短、少、频”的金融服务需求。截至2020年6月末,全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57279万元,较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试点建设之前增加了53524万元,增长1425.41%。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品牌带动能力不足,导致资金吸引力不强。从乐都区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情况看,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和地膜洋芋虽已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耕地大量被征用,特色农产品品牌单一、规模小、品牌影响力不足现象日益凸显,导致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吸引资金效应不强。二是缺乏品牌宣传,导致外界对产品信任度不高。由于乐都区高原特色农业缺乏大型龙头企業的带动、宣传和推广,对高原特色农业的生产环境、操作流程、监督环节、产品品质等关键环节宣传不足,导致外界对产品信任度不高,制约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三是科技应用滞后。高原特色农业建设是一项具有复杂性的高难度工程,需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依托,不断进行科学技术开发、技术创新,然而乐都区农技部门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陈旧、科研设备匮乏等问题,技术推广应用工作依然沿袭“一张嘴、两条腿”的老方法。
  (二)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目前,由于乐都区尚未建立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这个关键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对有市场前景的农村资产价值评估、交易登记、违约变现等市场行为难以实现,金融机构对巨大的“三农”发展信贷需求无法满足,只能望洋兴叹,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信心。如乐都区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至今尚未建立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等配套机构,导致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抵押登记、价值评估、信息披露等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制约了“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开展。
  (三)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
  目前,乐都区设立了金融精准扶贫信贷风险防控基金1280万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防控基金300万元、创业就业信贷风险防控基金600万元等多个信贷风险防控基金。但由于贷款风险防控基金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大部分信贷风险防控基金的使用效果不佳,未起到预期作用。金融机构在信贷发放过程中,贷款风险的管理处于最重要的位置,与现有风险防控担保机制存在现实矛盾。金融机构担心一旦发生贷款违约,风险防控保障又难以兑现,将对承办银行带来严重不良后果,严重挫伤了承办银行的放贷积极性。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政银企合力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引领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政府做好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发展的布局规划、科技支撑、基础设施建设、宣传等顶层设计,为高原特色农业品牌发展铺就高速路,为经营主体和金融机构提供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投资吸引力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环境。二是打造高原特色农业品牌产业链。高原特色农业品牌的发展,应从其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做起,开发绿色无污染、高品质、符合国家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具有高原特色的强大竞争力的农业产品。三是积极拓展农业功能,突出特色,提升品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着力在深沟核心区开发建设“现代高新农业技术展示园”“绿色产品生产开发园”“果品采摘园”“农业博览园”“草木花卉园”等功能区;开展蔬菜瓜果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娱乐、垂钓等丰富多彩的休闲旅游活动,将农展会、农产品采摘节打造为展示乐都休闲农业的新名片。
  (二)加快农村金融基础平台建设,为高原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一是加快建立完善农村产权综合交易平台。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承包土地、农村宅基地及房屋的确权颁证进程,大力培育和发展县域担保、评估、公证等中介机构,建立农房、土地、林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促进农村各类产权可流转、可抵押、可入股,推进农村各类产权的资本化、市场化,切实解决县域“三农”经济担保难问题。二是加快推进销售渠道电商化。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优化宣传、拓展渠道,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增加交易数量,扩大交易规模,把“名、优、土、特、精”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三是依托现有的惠农金融服务点建设,将其打造成集现金汇款、缴费、贷款还款、小额信贷初次审批等基础金融服务功能的小型代理银行,使其成为银行分支机构的补充,全力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三)完善风险防控补偿机制,解决好金融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摸清本地区高原特色农业信贷需求基本情况和信贷风险的基本概率,建立能够覆盖特色农业信贷风险的以财政资金为主的符合市场化条件的金融融资担保基金和风险防控补偿机制,从而降低高原特色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准入门槛,使绝大多数有生产能力的经营主体能够得到金融的支持,让农户贷款不再难,让金融机构放贷不再忧。二是规范担保基金管理制度。在确保解决高原特色农业信贷资金风险问题的同时,避免担保基金的重大损失。同时,构建担保基金持续补充制度,优化担保基金来源,避免担保基金的临时抽取和挪用,确保担保基金长期持续发挥作用。三是完善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财政贴息制度。对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初期的经营主体适当给予财政贴息,减轻借款主体的借款成本,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乐都支行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基层央行货币政策执行)
其他文献
黄河北岸,在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的盐店庄村,有一片宛若仙境的万亩桃园。春天来时,这里桃花十里,游客如织;夏天来时,这里硕果满枝,商贾云集。这个抬头就能看到黄河,侧耳就能听到涛声的村庄,曾经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民依靠种植红薯和玉米艰难度日。如今,这里早已焕发新颜美如画。盐店庄村因为“桃之夭夭”而实现华丽嬗变,堪称传奇。  盛夏季节,夏风从黄河岸边吹来,清爽怡人。沿着平坦的滩区公路在万亩桃园
期刊
7月17日至21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遭受特大暴雨侵袭,对郑州、新乡、周口、鹤壁、焦作等地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对贾鲁河、卫河泄洪区和部分低洼地块影响严重。积水地块农作物存在减产甚至绝收的危险。7月24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河南省雨情汛情和抢险救灾进展情况,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俊忠就公众关注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农历的七月十五,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节俗之一,中元节。在古汉语中,“元”通“圆”,有“十五月圆”的意思。所谓“中元”,是源于道教经典中的“三元”之说:正月十五上元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十五下元节。  在我的家乡,人们很少提到中元节这个名词,而是直呼“七月半”或称“鬼节”。而此日的节俗活动内容丰富,其中就有乡人拜土地神、祭奠先祖亡魂、设食荐享孤魂、庙观设开斋蘸会、放河灯等。这些活动由道教或佛教的宗教
据《商城县志》记载,明清时期,河南省商城县出了89位进士,充分展现了商城儿女奋勇争先的优良传统。时至今日,全县上下广泛开展“争先进位谋出彩”主题教育,这与历史一脉相承。河南省商城高中教师杨建平就是一位用了27年时间,一直在“争先进位谋出彩”的人。擦亮商城县教育名片、为商城争光、为河南添彩,是他不变的追求!
草菇又名兰花菇、美味包脚菇等,不仅外形美观、肉质极佳、肥嫩鲜美、香味浓郁,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食药兼用菌.笔者在生产示范试验基础上,总结
期刊
甜竹是以产笋为主的丛生笋用竹种的通俗叫法.与绝大多数丛生竹一样,甜竹在夏季出笋,因此其夏季管理就是笋期管理.广西的夏季从5月起,至10月止,达5个多月,在此期间甜竹幼林管
期刊
一、主要产地  温县核桃产地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河滩林区。  二、品质特征  (一)产品外在特征  温县核桃果型形态均匀,底部球面状,果顶平钝。果实半径3.5~4cm,壳皮较厚,黄褐色,无光泽,麻纹明显,但不深刻,缝合线略隆起、突出,密合较紧密,内隔壁不发达,取果仁较容易,果仁饱满、呈黄褐色。果仁味香,略带涩味。  (二)产品营养特性  温县核桃营养价值丰富,含多种氨基酸、脂肪酸。其中蛋白质含量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如何应对控制公共疫情成为眼下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其实,瘟疫古已有之,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已暴发过不止一次的公共疫情。古人是如何应对疫情的呢?  湖北考古出土文献中的秦朝防疫  早在秦朝,法律上已有了关于传染病防控的规定。秦朝有关防控传染病的最早记录,就出土于本次暴发疫情的湖北境内,这也是我国现代新发现的最早通过法律手段防控传染病的文献。  在湖北孝感市云梦县城关西的睡虎地,有一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河南省依托农产品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基础厚重的优势,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战略。2020年河南省委一号文件明确要求,高质量完成新增1000个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和申报创建50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的目标任务。截至2020年年底,已建成绿色食品原料基地9个,新批创建
时值盛夏,万物茁壮生长。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东明镇当家山的2000亩核桃园里,树上核桃硕果累累,树下红艳艳一片花海。微风吹来,红绿相间,一幅田园美景尽收眼底。  今年44岁的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卢峰介绍说,核桃是山里的宝,补脑养颜又生金。2009年,张卢峰看中家门口漫山遍野的核桃树,成立了合作社,发展核桃种植、良种繁育、加工和销售产业。  后來,张卢峰在文峪乡文峪村、东明镇小湾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