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校本课程构建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_3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晋江市紫峰中学校园植物课程为例,从构建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构建课程内容智慧化课堂、构建课程评价数字化作业等三个方面进行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校本课程质量,为其他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供样本及借鉴。
  关键词:信息技术  校园植物课程  校本课程  深度融合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迅速发展,尤其是智慧教室、网络信息平台、交互式白板等应用成果丰硕,对提高课程质量、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明显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校本课程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特色校本课程,晋江市紫峰中学校园植物课程早在2008年就开始开设,多年以来,通过校园植物资源调查和挂牌进行资源建设,课程内容逐步充实,课程教学形式也更加丰富,有良好的课程基础。近年来,学校结合信息技术,进一步对校园植物课程进行优化,实现了信息技术和校本课程的深度融合。本文旨在以校园植物课程为例探讨基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校本课程构建,促进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
  一、构建课程资源网络化平台
  1.校园植物资源调查
  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校园植物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厘清校园植物的种类,分析植物之间的关系,有效进行资源整合是非常重要的。对校园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课程内容;同时,对校园植物资源进行课程化整合,一方面要对校园中的植物进行挂牌,另一方面要从中选取典型植物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
  信息技术为这些分析带来了便利。在调查阶段,利用“花伴侣”等专业识别植物的APP可以为植物鉴定提供参考信息。在分析阶段,通过“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植物志”网站等网络资源,能找到较为准确、权威的信息。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以数码照片的采集为主要手段,植物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更加容易进行,让部分学生参与到调查阶段更加可行、高效。
  2.课程资源站点建设
  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建设校园植物课程学习网站。线上学习网站的主要内容包括校园植物的分类、分布及每一种植物的详细资料介绍。网页中的图片应尽量展示各个季节的植物形态,方便学生理解植物的变化过程。同时,在网页中还可以增加诗词、绘画、典故等人文方面的内容,提高课程的综合性。
  在没有專业人员或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建设专题网站难度较大。因此,可采用免费博客站点、免费个人主页等形式进行建设。这样做的优点是经济节约、网络安全由平台负责管理、可及时更新页面内容。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建设的站点不能满足所有预设功能。因此,在建设课程资源站点后,还要通过超链接、二维码等加强站点的功能,才能更好地为课程实施服务。
  通过二维码生成器,将每种植物的介绍页面网址生成二维码。再通过挂牌的形式将线上介绍和线下植物联系起来。目前而言,这种联系相对是静态的,仅能满足校园植物分类的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长远规划,是建立植物实时观测二维码。通过传感器每日采集信息,结合施肥、浇水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这样,就能开展关于植物生理方面的教学,还能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构建课程内容智慧化课堂
  1.课堂教学互动
  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基础知识的学习环节,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得到很好的加强,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此外,信息技术在教学互动上的优势明显,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中的技术含量与活力,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智慧课堂中,建立以学生团队探究学习为主要机制的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学习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小组合作进行实时的数字化评价和及时的反馈,有效指导、帮助学习小组的讨论和合作探究,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助于发挥课程目标的导向性和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线上线下互动
  在传统校园植物课程中,一般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环节。理论环节,一般是通过典型植物的学习,归纳总结类群特征,再介绍该类群的其他植物;实践环节,一般是观察校园植物的挂牌和认识植物。二维码的介入使得学生的实践环节更加丰富多彩,链接网络使得学生接触知识面也更加宽广。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加明显,教师也可根据二维码扫码记录反映出的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数码照片采集。学生采集的照片可作为课程发展的资源。从中选择典型照片,更新网上信息,同时注明拍摄者信息,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
  三、构建课程评价数字化作业
  1.布置个性化作业
  由于校本课程课时较少,在课后要求学生完成个性化作业进行评价是对校本课程学习内容的重要补充。以校园植物课程为例,传统的课后作业主要以制作植物腊叶标本、制作叶脉书签、制作植物分类检索表等活动为主。这些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很有益处,应继续保留。
  在信息技术和智能手机普及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完成课后作业已有较高的可行性。作业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采集植物数码图像并制作介绍植物特征的幻灯片文件或小视频;更有挑战性的作业可以要求学生录制植物影像,剪辑成科学纪录片或科学微电影。教师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应主要关注课程目标是否达成,同时还要适度考虑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
  
  2.有效进行课程评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及时进行课堂评价。对小组合作效果的评价,学生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开展自评、互评活动,教师也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进行形成性评价。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收集每堂课学生的评价反馈意见,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在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可以说,信息技术让校本课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笔者认为,这些针对校园植物课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索经验对其他校本课程建设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不断对校本课程进行优化,努力提高校本课程的质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佐建,黄东姐.校本课程“校园植物分类与识别”的优化[J].中学生物学,2019,35(6):64-65.
  [2]吴佐建,赖闻玲.基于校园植物的多领域校本课程开发[J].中学生物学,2016,32(7):68-69.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学生的德育越发重视。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学校的主要负责人,班级管理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利用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良好的品性。本文从多个角度探析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工作。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班主任工作也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
期刊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有新的变化。通过在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的社区和学校进行走访调研,并对当地留守儿童现状及政府帮扶政策进行分析,笔者就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发展提出了问题和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政策保障 学习生活 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产业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问题也有了新的变化。对此,笔者深入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专注力不仅是个体获得良好发展的“营养剂”,也是他们与外界交往的“输送带”。而急切的价值索讨,使不少人在专注力训练问题上,因为盲目追捧陷入种种误区。论文从内涵外延、物质条件、思维定式和实践模式等层面进行探究,希望帮助人们走出认识误区,提高幼儿注意品质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专注力幼儿培养误区  时下,在我国儿童培训市场中,“专注力训练”作为潜能开发项目,受到不少家长追捧
期刊
摘要:教学反思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纪录这一反思工具,基于集体教育活动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捕捉信息—记录—自我反思—集体反思的流程,不断总结、探索,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实践性知识与教育理论。  关键词:教学反思 幼儿教师 集体教学活动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在《〈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阐述:反思性教学是教师的研究性学习,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
期刊
摘要:职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对信息化教学进行新的探索与尝试,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执教能力,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促进产教融合,使得职业教育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更多地服务社会和经济。  关键词:信息化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种不同教育类型。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
期刊
摘要:在生活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智障儿童的观察、思维、记忆等特点,选取生活性、趣味性较强的绘本开展培智学生的阅读训练与引导,在特定的语言实践情境中,拓宽培智学生的生活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实现绘本阅读与生活语文课程的整合。  关键词:培智 绘本 课程标准 策略 运用     引言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培智语文标准》)指出,培智学校的生活语文课是学习语言
期刊
摘要:无论普通课,还是公开课、竞赛课,当前初中语文课堂都存在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种种倾向,需要一线教师引起警觉和加以改进,牢牢守住语文教学的本色本源。  关键词:课堂生成 自然体悟 多元解读 学生主体     唯有遵循教学规律、彰显学科特征、尊重学生主体、把握文本差异,才能有效避免教学中厚此薄彼、顾此失彼的不良倾向。  一、“厚”教案预设,“薄”课堂生成  “备”是“讲”的前提。毫无疑问,预设教案
期刊
摘要: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为幼儿投放“低结构”材料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化”活动。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基于实际生活,收集‘低结构’材料;基于儿童特征,投入‘低结构’材料;基于儿童发展,运用‘低结构’材料”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儿 低结构 游戏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的教育来源于生活。低结构材料是我们生活中随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迈入信息科技化时代,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教师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信息技术合理地利用到课堂中,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还能使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传统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教师们应不停地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整合策略。 
期刊
摘要: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根本问题是人的管理问题。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立足点是公平的基础,以人为本的立足公平的管理,有利于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有利于师生良好心理的发展。公平的评价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保证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 有利于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有利于学校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公平评价 资源共享 家校共育 传承发展     濉溪县城关中心学校1971年建校,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