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根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目标、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评价四个关键环节进行设计与实施。主要介绍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
设计。
[关 键 词] 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0-0028-02
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是指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因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是首先。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目的某种学习效果或行为的预期设想。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来进行和展开的,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3]。根据学习单元和知识点的分析,编制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
二、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设计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4]。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教室上理论课、机房上机操作、课外讨论,以网络教学平台协作学习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整合课程资源、依据学习者特征,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进程中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计划,以指导学习活动顺利实施而进行策划的方案。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活动采用课堂讲授、机房操作、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协作学习等。
(一)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教学活动形式。传统的课堂讲授一般是在教室中进行,随着目前教学媒体的不断丰富,教师也可以使用摄像机、手机将自己的讲授过程制作下来,通过相应的软件制作成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二)机房演示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校机房安装了E-Learning class,通过这个软件教师操作可全屏展示给学生,同时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互动。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向学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作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通常是把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作为教学的案例。例如,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时,通过三个典型的案例,讲述了校园简报制作、个人简历制作和论文的编辑。
(四)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突出的是让学生动脑去“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点拨”下,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Excel中条件格式时,先提出问题,怎样快速使成绩表中不及格的分数突出显示,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法。
(五)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中,对于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技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每组4~5人的原则分组,分组时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并在其中选取一名小组长负责协调、分配任务。参与小组协作活动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四、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作为保障机制,着力于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等功能[6]。混合式学习的活动评价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在线测试、活动记录(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时间、次数等)、电子文档(如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等),以及批阅学生提交的作业等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程,为了适应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运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组织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
[2]高东怀,裴立研.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1):80-83.
[3]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3.
[4]郑开涛.浅谈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单元设计[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6):23-24.
[5]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设计。
[关 键 词] 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0-0028-02
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是指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2]。因此,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是首先。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目的某种学习效果或行为的预期设想。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设定来进行和展开的,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必须正确处理的首要问题[3]。根据学习单元和知识点的分析,编制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
二、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单元设计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4]。教学组织形式上采用教室上理论课、机房上机操作、课外讨论,以网络教学平台协作学习为辅的混合式教学方式。
三、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是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整合课程资源、依据学习者特征,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进程中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制定合适的教学活动计划,以指导学习活动顺利实施而进行策划的方案。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活动采用课堂讲授、机房操作、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协作学习等。
(一)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以教师言语传授为主的教学活动形式。传统的课堂讲授一般是在教室中进行,随着目前教学媒体的不断丰富,教师也可以使用摄像机、手机将自己的讲授过程制作下来,通过相应的软件制作成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二)机房演示
《大学计算机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校机房安装了E-Learning class,通过这个软件教师操作可全屏展示给学生,同时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很好地互动。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向学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学生阅读分析给定的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作出决策,或作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通常是把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作为教学的案例。例如,在讲授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时,通过三个典型的案例,讲述了校园简报制作、个人简历制作和论文的编辑。
(四)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突出的是让学生动脑去“悟”。在教师的“激发、诱导、点拨”下,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Excel中条件格式时,先提出问题,怎样快速使成绩表中不及格的分数突出显示,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解决的方法。
(五)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中,对于改善课堂内的学习氛围,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技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5]。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按照每组4~5人的原则分组,分组时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并在其中选取一名小组长负责协调、分配任务。参与小组协作活动学生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甚至可以同其他组或全班同学共享。
四、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制度作为保障机制,着力于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诊断、改进”等功能[6]。混合式学习的活动评价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在线测试、活动记录(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时间、次数等)、电子文档(如总结报告、案例分析报等),以及批阅学生提交的作业等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一年级学生的一门公共课程,为了适应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运用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组织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
[2]高东怀,裴立研.基于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1):80-83.
[3]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3.
[4]郑开涛.浅谈高职教育中的教学单元设计[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6):23-24.
[5]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