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汉民族绿色文化词语通过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蕴含着“卑贱”、“高贵”、“美好”、“年轻”、“和平”和“小量”等多种语义。这是多重文化观照的结果,也是传统绿色文化的映射。
关键词:绿色 文化词语 隐含义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顾名思义,含有“青、绿、苍、翠、碧”等含有绿色义的词语,就是绿色词语。含有文化义的就是文化词语,反之则是通义词语。如:《汉语大词典》:(绿衫)①绿色短上衣。北周庾信《王昭君》:“绿衫承马污,红袖拂秋霜。”②唐代下级官员的朝服为绿色,因以“绿衫”表示官位卑微。唐元稹《寄刘颇》:“无限公卿因战得,与君依旧绿衫行。”这是一个通义和文化义兼有的词语。①是通义,也就是字面义;②是文化义,也就是词汇义。
那么,什么是文化义?“文化义是反映、承载文化在词义上的集中体现,凡是显性或隐性反映语言之外的某种文化背景、事物、现象、因素的词义就是文化义,没有这种反映的就是语言义。”“这是一种与概念义、语法义以及修辞义等都密切相关却又并不相同的新的词义种类。”绿色文化词语既包括含有文化义的表绿色词语,也包括含有文化义的表物语素的绿色词语。绿色文化词语的隐含义是表绿色词语中的文化义,包括固定义和动态义,是含绿色的名物词的系列文化义的聚集,但它不包括以生态观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绿色文化词语中的语义。
本文利用历代文献中的绿色文化词语作为研究的语料,运用枚举、归纳、分析等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试图从横向方面探索下绿色文化词语中较为系统的、相互勾联的语义内涵。
一 表示卑贱
古人的心目中,颜色是有主次、尊卑之分的。自周代以来的历代封建王朝,始终严格地区分正色与间色。正色象征纯正、正统,象征着人品德端正;间色象征不纯正、非正统,象征品行不正、偏邪。简单地说,正色就是颜料拼配上的原色,间色则是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每两种相邻的正色,都可以混合成为一种间色。统治阶级“把正色与间色的关系说成是跟君与民、上与下的关系一样,不可颠倒、不可混淆。于是,颜色就成了维护封建礼教的工具。”由此,“绿衣”也衍生出2个义点:(1)“绿衣”(汉扬雄《法言·吾子》),表示非正色的下等服色,这是实指。(2)“绿衣”是婢妾等下人的代称,这是借指。
“绿衣”为唐代的六品、七品的官服。徐颂列通过对全唐诗研究后认为,“绿+衣/衫”衍生了2个义点:(1)“绿衣”是唐制六七品、明制八九品的官服,这是实指。(2)“绿衫、绿衣、绿衣郎”表示卑微的官位,这是虚指。
从汉代起,婢女、僮仆等卑贱者著青衣。《晋书·孝怀帝纪》载,晋怀帝被俘以后,刘聪在宴会上叫他“著青衣行酒”,以此来侮辱他。唐以后,绿色头巾由卑贱者的服饰逐渐演化为一种带有侮辱性的头衣,其意义在青衣→绿帻→碧头巾→绿头巾/绿帽子→(绿毛)龟→淫行→侮辱中,运用“援物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得以衍生。这一说法沿用至今。如:
不像你……作成老公带了绿帽儿,羞也不羞!(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你还要等甚么显证!若等得显证出来,你绿头巾已经戴破,又好换新的了!(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丁永森现出很不好的脸色,冷笑着说:“这样说说就不得了,人家戴顶绿帽子倒不要紧。(艾芜,《回家》)
因为绿色文化词语中含有淫行义,所以衍生出“妓院”之义,在“翠馆、翠红乡、青楼”等绿色文化词语中表现出来。由“妓院”衍生出“妓女”这个“卑贱的人物”的语义,在“青楼”中得以体现。绿色文化词语还指卑贱的职业,这是借服色指代人物,元代“青巾、绿头巾”指娼家专用服饰。
二 表示高贵
绿色文化词语在传统文化观念中,也成为一种高贵的之色。“绿 、绿绨”表示高贵的饰物。“青楼、青宫、青阳”表示高贵的住所。“品色衣”没有出现之前,“从衣着上区别官员级别高下的依据,主要看绶的采色”,“相国、天子、诸侯贵人”等三公以上的高官都带“绿绶、绿 绶”。由此,这些绿色文化词语衍生出高贵的官位的语义。如:
及杨骏诛,以 银 尚书事,加绿 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晋书·卫 传》)
其进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加玺冠、远游冠、绿 绶,位在诸侯王上。(《陈书·高祖纪上》)
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后汉书·舆服志下》)
天子以双绶,六采,玄黄赤白缥绿……皇太子,朱双绶,四采,赤白缥绀……三公,绿 绶,四采,绿黄缥紫……(《隋书·志第七·礼仪七》)
绿绶象征一种高官,因此,帝王授予高官同时也赠赐“绿帻、绿绶、绿衣”等绿色服物,受赐者也觉得高贵、受到宠幸,在这个语境中又衍生出高贵的官员之义。“绿车、翠华、翠盖、翠辂、翠 ”等表示高贵的车子。由此,指代高贵的人物:“翠华、翠盖”等指代帝王,“翠葆、翠凤、青宫、青阳”等指代天子。
此外,它还表示高贵的品质:“碧血、青肝碧血”指为国牺牲的精神;“青松”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三 表示美好
绿色是草木茂盛时的颜色,绿色往往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来临,因此绿色象征美好的事物,成为美好之色。因而,表绿色词多成为同义词,如《全唐诗》中:绿柳=翠柳=碧柳=青柳、青嶂=绿嶂、青苹=绿苹、翠柏=绿柏=青柏、碧山=青山、碧溪=青溪、苍苔=青苔、苍虬=青虬、苍龙=青龙。据分析,绿色文化词语表示美好之色有多个义点:
(1)美好的景物。“绿窗、翠馆”指美女的住所,“碧宇”指华美的建筑物,“绿酒、绿醅、绿醑、绿醪、绿蚁、绿 、翠涛、青春”等绿色文化词语指代美酒,“绿骥、绿螭骢、翠黄、翠青、翠麟”等绿色文化词语指骏马,“翠鬟、翠云鬟”等绿色文化词语指美丽的山峦。
(2)美好的眉发。“绿云、绿发、绿云鬟、翠鬓、翠发、翠髻、翠云、翠云鬟”等绿色文化词语多喻指女子乌黑光亮的头发,“绿蛾、绿黛、翠眉、翠黛、翠蛾、青娥”等文化词语喻指女子的眉毛。
(3)美貌、美女。“绿鬓、绿鬓朱颜、青阳”等绿色文化词语指年轻貌美。“绿蛾、翠袖、绿鬓朱颜、翠眉、翠娥、翠蛾、翠鬟、青娥、绿云、翠袖红裙、碧玉、小家碧玉”等绿色文化词语借指美女。
(4)美好的人。这个隐含义与“高贵、美好、年轻”之义都有关联,但是从情感范畴来看,更适合归结于此。“青衿、青衫、青袍”借指学子,“绿衣郎、绿云衣”借指新科进士,“翠麟”借喻杰出的人物,“碧梧”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从传统文化来看,“美好的人”多为男性。
(5)美好的时光。“青阳、青春”指代春天,“青春”指珍贵的年华,“青春、青年”指年龄、年岁。
此外,“绿衣使者、绿色天使、绿衣人、绿衣”指邮递员。
四 象征年轻
绿色是草木茂盛时之色,也象征着年轻之色。由此,绿色文化词语蕴含着“年轻”之义。在语料中表现有5个义点:“青年、青春”指年纪轻;“绿云、绿鬓朱颜”指年轻的女子;“绿发、青年”借指年轻人;“青衿、青童”借指少年;“青梅竹马”指天真无邪。
由于年轻,绿色文化词语还隐含着“轻率”之义。这是一种语境义,其“幼稚、鲁莽”的语义在“绿帻、愣头青、青皮”中得到凸现。由此,在方言中,“青皮”还衍生出了一个义位:无赖的俗称。如:
这里头不但全是考童,很有些青皮、光棍附和在内。(《文明小史》第三回)
这里的有一种文学家,其实就是天津之所谓青皮,他们就专用造谣,恫吓,播弄手段张网,以罗致不知底细的文学青年,给自己造地位。(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
五 象征和平
绿色表示“和平”的象征意义,源于《圣经》里的传说。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希望、平安的象征。绿色作为和平的象征在世界上具有普遍意义,如联合国国旗使用的颜色就是绿色,许多国家的军服都是以绿色为主要颜色。我国军服主色调也采用绿色,被称为“国防绿、军绿”,代表为维护和平与稳定的人民军队。如:
“这位55岁的维吾尔大叔,用卖掉羊羔的钱,买了一身草绿色军装,头戴准军帽,胳膊上别着写有红卫兵字样的红袖标……”(王蒙,《买买提处长轶事》)
六 表示小量
绿色文化词语中同样存在量范畴。这种认知范畴投射到语言中,即通过语言化形成语言世界的量范畴。“人们在对量进行表述时……带有主观评价的量是‘主观量’,不带有主观评价的量是‘客观量’。”从语境上看,上述5个语义都包含有量的范畴,如“卑贱”义含有级次的小量或主观小量,“高贵”义含有主观高量或规约高量。在此,仅就前文没有讨论的一些语料,概括为2个义点:
第一,小量。“青、绿”表示年青或年轻,或者年青的时候。当它表示年青或年轻,就是时点词;当它表示年青的时候就是时量词。时点词表示时间的位置、时间的早晚,时量词表示时间的长短。“年青”就是客观评价年龄小,即客观小量;“年轻”就是主观认为年龄小,即主观小量。
(1)客观小量。下列三例中的“青春、青年”都是时点词,回答时间的位置,表示客观小量。
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宋苏轼,《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亮青年立志,白首奋身。(宋陈亮,《谢留丞相启》)
怎当的狂风怒波掀翻爱河,便是青春少年,少年也愁难过。(清李渔,《巧团圆·伤离》)
(2)主观小量。下列句中的“青春”都是表示主观小量,前四例表示时点,后二例表示时量。
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唐刘长卿,《戏题赠二小男》)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唐李白,《古风》)
当年曾是青春客,今日重来白头翁。(宋邵雍,《再到洛阳》)
白日屡分手,青春不再来。(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我恐怕和在师范学校时大不相同,你是还和当年一样青春。(柔石,《二月》)
第二,减量。这是一种相对的客观小量。在现代证券交易所的电子显示屏幕上,证券价格上升用红色表示,下跌用绿色表示,这是中国社会规约,与国际的相反。这种红绿色表示一种物量,绿色就是表示一种规约的减量。《现汉》(2005)就收录3个相关词语:“绿盘、飘绿、收绿”,都表示减量。
七 结语
上述六种隐含义主要与汉民族的本土文化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化包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卑贱之义和高贵之义,是两种对立的语义,都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紧密相联;美好之义和年轻之义,是与心理文化相关,美好之义衍生年轻之义,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和平之义是种外来文化,是美好之义的语义的演化,同时也融入了民族的心理文化;小量之义是心理文化、制度文化影响产生的语义,也是卑贱之义、年轻之义的语义嬗变。汉语绿色文化词语的隐含义是多重文化观照的结果,通过义类和义象凸现出来,也是汉民族传统绿色文化的映射。人的感觉具有游离性、发散性、多边性的一面,同时又具有趋同性、一致性的另一面。汉语社团能将客体、色彩、主体的反应表述出来,使之成为一种共识,其要法之一便是“援物比类”、“托义于色”,即通过联想或想象,借助于特定的某物某色,寄寓某种事理、精神、品质、心态,从而将发散多边的文化义进行整化、简化、固化以及约定俗成,形成独特而又丰富的绿色文化内涵,或以义项形式存在于辞书中,或以认知方式存在于人们心中。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Y342。
参考文献:
[1]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语考论》(序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周一农:《词汇的文化蕴涵》,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3] 姚小平:《古代汉民族的颜色观念》,《百科知识》,1985年第6期。
[4] 徐颂列:《唐诗中的绿色和青色系列上衣词》,《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5] 孙机:《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
[6] 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潘峰,男,1966—,湖北罗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词汇语义,工作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关键词:绿色 文化词语 隐含义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顾名思义,含有“青、绿、苍、翠、碧”等含有绿色义的词语,就是绿色词语。含有文化义的就是文化词语,反之则是通义词语。如:《汉语大词典》:(绿衫)①绿色短上衣。北周庾信《王昭君》:“绿衫承马污,红袖拂秋霜。”②唐代下级官员的朝服为绿色,因以“绿衫”表示官位卑微。唐元稹《寄刘颇》:“无限公卿因战得,与君依旧绿衫行。”这是一个通义和文化义兼有的词语。①是通义,也就是字面义;②是文化义,也就是词汇义。
那么,什么是文化义?“文化义是反映、承载文化在词义上的集中体现,凡是显性或隐性反映语言之外的某种文化背景、事物、现象、因素的词义就是文化义,没有这种反映的就是语言义。”“这是一种与概念义、语法义以及修辞义等都密切相关却又并不相同的新的词义种类。”绿色文化词语既包括含有文化义的表绿色词语,也包括含有文化义的表物语素的绿色词语。绿色文化词语的隐含义是表绿色词语中的文化义,包括固定义和动态义,是含绿色的名物词的系列文化义的聚集,但它不包括以生态观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绿色文化词语中的语义。
本文利用历代文献中的绿色文化词语作为研究的语料,运用枚举、归纳、分析等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试图从横向方面探索下绿色文化词语中较为系统的、相互勾联的语义内涵。
一 表示卑贱
古人的心目中,颜色是有主次、尊卑之分的。自周代以来的历代封建王朝,始终严格地区分正色与间色。正色象征纯正、正统,象征着人品德端正;间色象征不纯正、非正统,象征品行不正、偏邪。简单地说,正色就是颜料拼配上的原色,间色则是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颜色,每两种相邻的正色,都可以混合成为一种间色。统治阶级“把正色与间色的关系说成是跟君与民、上与下的关系一样,不可颠倒、不可混淆。于是,颜色就成了维护封建礼教的工具。”由此,“绿衣”也衍生出2个义点:(1)“绿衣”(汉扬雄《法言·吾子》),表示非正色的下等服色,这是实指。(2)“绿衣”是婢妾等下人的代称,这是借指。
“绿衣”为唐代的六品、七品的官服。徐颂列通过对全唐诗研究后认为,“绿+衣/衫”衍生了2个义点:(1)“绿衣”是唐制六七品、明制八九品的官服,这是实指。(2)“绿衫、绿衣、绿衣郎”表示卑微的官位,这是虚指。
从汉代起,婢女、僮仆等卑贱者著青衣。《晋书·孝怀帝纪》载,晋怀帝被俘以后,刘聪在宴会上叫他“著青衣行酒”,以此来侮辱他。唐以后,绿色头巾由卑贱者的服饰逐渐演化为一种带有侮辱性的头衣,其意义在青衣→绿帻→碧头巾→绿头巾/绿帽子→(绿毛)龟→淫行→侮辱中,运用“援物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得以衍生。这一说法沿用至今。如:
不像你……作成老公带了绿帽儿,羞也不羞!(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你还要等甚么显证!若等得显证出来,你绿头巾已经戴破,又好换新的了!(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丁永森现出很不好的脸色,冷笑着说:“这样说说就不得了,人家戴顶绿帽子倒不要紧。(艾芜,《回家》)
因为绿色文化词语中含有淫行义,所以衍生出“妓院”之义,在“翠馆、翠红乡、青楼”等绿色文化词语中表现出来。由“妓院”衍生出“妓女”这个“卑贱的人物”的语义,在“青楼”中得以体现。绿色文化词语还指卑贱的职业,这是借服色指代人物,元代“青巾、绿头巾”指娼家专用服饰。
二 表示高贵
绿色文化词语在传统文化观念中,也成为一种高贵的之色。“绿 、绿绨”表示高贵的饰物。“青楼、青宫、青阳”表示高贵的住所。“品色衣”没有出现之前,“从衣着上区别官员级别高下的依据,主要看绶的采色”,“相国、天子、诸侯贵人”等三公以上的高官都带“绿绶、绿 绶”。由此,这些绿色文化词语衍生出高贵的官位的语义。如:
及杨骏诛,以 银 尚书事,加绿 绶,剑履上殿,入朝不趋。(《晋书·卫 传》)
其进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加玺冠、远游冠、绿 绶,位在诸侯王上。(《陈书·高祖纪上》)
诸国贵人、相国皆绿绶,三采,绿紫绀,淳绿圭……(《后汉书·舆服志下》)
天子以双绶,六采,玄黄赤白缥绿……皇太子,朱双绶,四采,赤白缥绀……三公,绿 绶,四采,绿黄缥紫……(《隋书·志第七·礼仪七》)
绿绶象征一种高官,因此,帝王授予高官同时也赠赐“绿帻、绿绶、绿衣”等绿色服物,受赐者也觉得高贵、受到宠幸,在这个语境中又衍生出高贵的官员之义。“绿车、翠华、翠盖、翠辂、翠 ”等表示高贵的车子。由此,指代高贵的人物:“翠华、翠盖”等指代帝王,“翠葆、翠凤、青宫、青阳”等指代天子。
此外,它还表示高贵的品质:“碧血、青肝碧血”指为国牺牲的精神;“青松”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三 表示美好
绿色是草木茂盛时的颜色,绿色往往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来临,因此绿色象征美好的事物,成为美好之色。因而,表绿色词多成为同义词,如《全唐诗》中:绿柳=翠柳=碧柳=青柳、青嶂=绿嶂、青苹=绿苹、翠柏=绿柏=青柏、碧山=青山、碧溪=青溪、苍苔=青苔、苍虬=青虬、苍龙=青龙。据分析,绿色文化词语表示美好之色有多个义点:
(1)美好的景物。“绿窗、翠馆”指美女的住所,“碧宇”指华美的建筑物,“绿酒、绿醅、绿醑、绿醪、绿蚁、绿 、翠涛、青春”等绿色文化词语指代美酒,“绿骥、绿螭骢、翠黄、翠青、翠麟”等绿色文化词语指骏马,“翠鬟、翠云鬟”等绿色文化词语指美丽的山峦。
(2)美好的眉发。“绿云、绿发、绿云鬟、翠鬓、翠发、翠髻、翠云、翠云鬟”等绿色文化词语多喻指女子乌黑光亮的头发,“绿蛾、绿黛、翠眉、翠黛、翠蛾、青娥”等文化词语喻指女子的眉毛。
(3)美貌、美女。“绿鬓、绿鬓朱颜、青阳”等绿色文化词语指年轻貌美。“绿蛾、翠袖、绿鬓朱颜、翠眉、翠娥、翠蛾、翠鬟、青娥、绿云、翠袖红裙、碧玉、小家碧玉”等绿色文化词语借指美女。
(4)美好的人。这个隐含义与“高贵、美好、年轻”之义都有关联,但是从情感范畴来看,更适合归结于此。“青衿、青衫、青袍”借指学子,“绿衣郎、绿云衣”借指新科进士,“翠麟”借喻杰出的人物,“碧梧”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仪态。从传统文化来看,“美好的人”多为男性。
(5)美好的时光。“青阳、青春”指代春天,“青春”指珍贵的年华,“青春、青年”指年龄、年岁。
此外,“绿衣使者、绿色天使、绿衣人、绿衣”指邮递员。
四 象征年轻
绿色是草木茂盛时之色,也象征着年轻之色。由此,绿色文化词语蕴含着“年轻”之义。在语料中表现有5个义点:“青年、青春”指年纪轻;“绿云、绿鬓朱颜”指年轻的女子;“绿发、青年”借指年轻人;“青衿、青童”借指少年;“青梅竹马”指天真无邪。
由于年轻,绿色文化词语还隐含着“轻率”之义。这是一种语境义,其“幼稚、鲁莽”的语义在“绿帻、愣头青、青皮”中得到凸现。由此,在方言中,“青皮”还衍生出了一个义位:无赖的俗称。如:
这里头不但全是考童,很有些青皮、光棍附和在内。(《文明小史》第三回)
这里的有一种文学家,其实就是天津之所谓青皮,他们就专用造谣,恫吓,播弄手段张网,以罗致不知底细的文学青年,给自己造地位。(鲁迅,《书信集·致王冶秋》)
五 象征和平
绿色表示“和平”的象征意义,源于《圣经》里的传说。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希望、平安的象征。绿色作为和平的象征在世界上具有普遍意义,如联合国国旗使用的颜色就是绿色,许多国家的军服都是以绿色为主要颜色。我国军服主色调也采用绿色,被称为“国防绿、军绿”,代表为维护和平与稳定的人民军队。如:
“这位55岁的维吾尔大叔,用卖掉羊羔的钱,买了一身草绿色军装,头戴准军帽,胳膊上别着写有红卫兵字样的红袖标……”(王蒙,《买买提处长轶事》)
六 表示小量
绿色文化词语中同样存在量范畴。这种认知范畴投射到语言中,即通过语言化形成语言世界的量范畴。“人们在对量进行表述时……带有主观评价的量是‘主观量’,不带有主观评价的量是‘客观量’。”从语境上看,上述5个语义都包含有量的范畴,如“卑贱”义含有级次的小量或主观小量,“高贵”义含有主观高量或规约高量。在此,仅就前文没有讨论的一些语料,概括为2个义点:
第一,小量。“青、绿”表示年青或年轻,或者年青的时候。当它表示年青或年轻,就是时点词;当它表示年青的时候就是时量词。时点词表示时间的位置、时间的早晚,时量词表示时间的长短。“年青”就是客观评价年龄小,即客观小量;“年轻”就是主观认为年龄小,即主观小量。
(1)客观小量。下列三例中的“青春、青年”都是时点词,回答时间的位置,表示客观小量。
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宋苏轼,《曾元恕游龙山吕穆仲不至》)
亮青年立志,白首奋身。(宋陈亮,《谢留丞相启》)
怎当的狂风怒波掀翻爱河,便是青春少年,少年也愁难过。(清李渔,《巧团圆·伤离》)
(2)主观小量。下列句中的“青春”都是表示主观小量,前四例表示时点,后二例表示时量。
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唐刘长卿,《戏题赠二小男》)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唐李白,《古风》)
当年曾是青春客,今日重来白头翁。(宋邵雍,《再到洛阳》)
白日屡分手,青春不再来。(唐高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
我恐怕和在师范学校时大不相同,你是还和当年一样青春。(柔石,《二月》)
第二,减量。这是一种相对的客观小量。在现代证券交易所的电子显示屏幕上,证券价格上升用红色表示,下跌用绿色表示,这是中国社会规约,与国际的相反。这种红绿色表示一种物量,绿色就是表示一种规约的减量。《现汉》(2005)就收录3个相关词语:“绿盘、飘绿、收绿”,都表示减量。
七 结语
上述六种隐含义主要与汉民族的本土文化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本土文化包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卑贱之义和高贵之义,是两种对立的语义,都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紧密相联;美好之义和年轻之义,是与心理文化相关,美好之义衍生年轻之义,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和平之义是种外来文化,是美好之义的语义的演化,同时也融入了民族的心理文化;小量之义是心理文化、制度文化影响产生的语义,也是卑贱之义、年轻之义的语义嬗变。汉语绿色文化词语的隐含义是多重文化观照的结果,通过义类和义象凸现出来,也是汉民族传统绿色文化的映射。人的感觉具有游离性、发散性、多边性的一面,同时又具有趋同性、一致性的另一面。汉语社团能将客体、色彩、主体的反应表述出来,使之成为一种共识,其要法之一便是“援物比类”、“托义于色”,即通过联想或想象,借助于特定的某物某色,寄寓某种事理、精神、品质、心态,从而将发散多边的文化义进行整化、简化、固化以及约定俗成,形成独特而又丰富的绿色文化内涵,或以义项形式存在于辞书中,或以认知方式存在于人们心中。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8Y342。
参考文献:
[1] 黄金贵:《古代文化词语考论》(序言),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周一农:《词汇的文化蕴涵》,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3] 姚小平:《古代汉民族的颜色观念》,《百科知识》,1985年第6期。
[4] 徐颂列:《唐诗中的绿色和青色系列上衣词》,《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5] 孙机:《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1993年版。
[6] 李宇明:《汉语量范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作者简介:潘峰,男,1966—,湖北罗田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词汇语义,工作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