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加强语文教学设计的探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ao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该从关注自身的“教”逐步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化,从而在摸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之后,以学生的“学”为起点,参与到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感知、升华提炼、迁移训练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契合需要;创设活动;言语历练;方法习得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36-01
  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自己如何教学,而对学生如何学习却关注甚少。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是衡量阅读教学效益重要标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新课标颁布之后,教师应该从关注自身的“教”逐步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化,从而在摸准学生的认知起点之后,以学生的“学”为起点,参与到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感知、升华提炼、迁移训练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在考量起点契合学生认知需要
  学生在进入阅读课堂、感知文本的那一刻,由于生活经历和自身悦纳的原因,他们都已经对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定的思考,并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学生的认知体验效果还不尽相同,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认知起点进行准确洞察,教学的设计就无法真正作用于学生的思考与关注,难以真正契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小学语文教材是一个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编排体系,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的内容中彼此连接,在起承转合中不断丰富知识表象,引领学生朝着知识点不断迈进。而如果教师无视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性知识,很多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对学生而言都将是无功而返,作用不大。例如,低年级学生就需要掌握“有的……有的……”这一句式,我们常常发现不管在什么学段,教师对这一句式的教学要求都会是惊人的相似,这种简单无效的重复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而从学生的“学”的视角出发,教师则可以定位两个阶段:(1)链接句式形式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借助生活中的活动练习说话;(2)淡化结构模式,引导学生说得丰满细腻,形成运用句式丰富表达内容的载体。
  二、在置换角度中创设学生自主活动
  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习惯性地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对话,走进文本感受器内在价值与思考。诚然,高效的提问是激活学生思维活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重要策略。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的提问过于琐碎,导致课堂教学呈现出一问一答的机械僵硬的模式中而不能自拔。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文本特色,设置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活力,提升活动效果。例如,在教学《烟台的海》一文中,教师依据文本按照四季呈现烟台的海的特色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以导游带团旅游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撰写导游词为核心环节,引领学生对烟台的海的特点进行感知,对文本语言的魅力进行体验,从而在最后导游词的创作中让学生得心应手。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避免了重复机械提问引发的种种问题,对于他们的认知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而在活动中,学生依然高效地感知了文本、品味文本,促进了他们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在串联整合中推进学生言语历练
  在课程改革的初期,阅读教学异常流行感悟式教学。的确,感悟式教学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对于突进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多元化感悟课文提供了有效的保障空间。但同时也呈现出教学指向不明、教师点拨缺位的问题。因此,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所倡导的“语用”理念已经逐渐成为了阅读教学的主宰。每教一篇课文,教师总要从文本特点出发,探寻出适切学生的言语训练价值点,并在创设相应平台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莫高窟》一文中,教师就采用了“感悟教学”与“语用教学”相结合的策略,让学生从文本语言入手,感受彩塑的惟妙惟肖和壁画的精妙绝伦。而后,教师并没有过多的在文本内容上纠缠,而是迅速调整教学的指向,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文本语言上来,引领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积累,并创设了言语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结合文本的语言,描写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彩塑、壁画,实现了阅读感知与积累运用的双重感知。
  四、在实践过程中促进学生方法习得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其中值得学生品味探究的方面很多很多。教师总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解读的全部成果都直接灌输给学生,表面上看学生学习的东西非常之多,学习成果斐然,但细加考量不难发现,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都是蜻蜓点水般地接触,并没有能够深入进去,真正习得而成为自己的东西却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文本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最好在保障学生“学”的基础上选择核心的教学内容,通过对课堂教学的逐步深化、聚焦,实现“一厘米宽,一公里深”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文时,教师就紧紧把握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先从表层入手,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感受到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特点,感受其香气十足、还能拒虫的特性。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及时补充了宋庆龄的生平资料,帮助学生从寻找樟树与宋庆龄之间的共性存在,从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樟树就是宋庆龄的代表与想象。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貌似在写樟树,其实每一言每一字都指向了对宋庆龄的描写。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删繁就简,凸显了课文最为核心的创作方法,引领学生从感知到深入,将教学内容深深镌刻在学生的生命意识中,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关注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才有了明确的意义,才会有明确的方向,阅读教学才能扎实而有效。
  参考文献:
  [1]吴红耘,皮连生.试论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目标分类及其教学含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3).
  [2]王小明,等.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个性化中文字库构造是个性化中文信息打印显示输出实现的核心,目前标准化字库构造的常规方案不适合个性化字库的构造。一种基于点阵技术的以新型点阵扫描识别仪研究开发为核心
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因此,要学好数学,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Students’ intrinsic interest in mathematics is a powerful motivati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化学习题的教学既能加深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能力培养;练习整合;特征分析;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8-0041-01   化学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
具体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出音乐教学的具体应对措施,以便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为了找出终端区平均到达率和飞机流结构与优化排序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选取平均到达率和飞机流结构的不同组合,再使用循环排序找出最优结果。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和分析了平均到
胶州湾地区的工程观测资料表明,现有规范对胶州湾地区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地基的沉降估算修正系数适用性较差。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先分析了胶州湾地区主要软土层(淤泥质亚黏土层)的
在减压条件下,以三氯氧磷、一缩二乙二醇和正十二醇为原料,在碱性环境中成功地合成了一鲡二乙二醇撑双十二烷基磷酸酯(DGDP)双生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压力对产物的影响。
采用乳化沥青作为结合料,将回收水泥路面碎石化后破碎的粒料再生成冷拌沥青混合料。首先,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劈裂强度试验确定再生混合料的最佳乳化沥青用量;然后,分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