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速。目前,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种形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有模式已呈现出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直接关系到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集多媒体与通信技术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作为新型的信息交流平台,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宝贵特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利于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问题,促进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变革。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1、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几年前我们发动一些热心于该项事业的学生组成了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其中网络部的成员由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他们在计算机老师的指导下,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家园网站。网站设有活动中心、心理测试、走进小家、相伴学习四大栏目。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采用BBS类互动平台,创办了心语轩论坛。相对心理家园网站的稳重,心语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灵活、快捷、持续的互动交流。为更好地发挥论坛的互动作用,我们还设有许多小专题,主要有人际交往(如青春期交往、家庭交往、倾听与诉说)、学习能力培养(如学习方法、应试技巧)、团队建设(如团队游戏、建立团队)、自我认知(如趣味心理、走出校园)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观点交流和问题探讨的平台。
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一直是很重要的问题。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协会会员,特别是网络部的同学是网站更新和维护的主力军。具体来说:(1)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点搜集或下载相关资料,经版主筛选后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供大家浏览和学习;(2)学生成长的感悟和经验,通过散文、图画、采访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为更多学生提供榜样;(3)资料筛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由管理员审核后,才可在相关栏目呈现,以保障内容的健康性和科学性。心理家园网站的建立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利用这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我们开展了如下一系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运用网络资源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以心理家园网站为主要窗口,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布学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及相关资料,方便大家随时查阅。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某频道的心理咖啡屋栏目曾有一系列涉及中学生的心理案例及专家访谈,节目很有意义,我们认真倾听并将相关信息编辑整理,放在心理家园网站的“相伴学习”栏目中,以便大家查阅浏览。又如,我们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近年来的主要活动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放到心理家园网站上,生动、丰富的历史画面,从学生、家长、老师的视角记录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起步、发展到成熟的光辉历程。通过网站小小的视频播放窗口,大家看到的是同学们一年一年地长大,身心健康成长,逐步走向成熟。总的来说,运用网络资源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省时省力,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拓展了一条新途径,并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的效率。
3、发挥网络互动交流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专题讨论
网络交流具有较强的隐秘性和安全性,相对来说更能获得真实的信息,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例如,对于我校推行学生必须佩戴校徽的要求,有些学生存在不同的想法,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于是,我们在网站上开设了“佩戴校徽,我的观点……”小调查,了解学生面对新事物的态度,以及遇到挫折时的应对方式。随后,心理辅导老师组织心理协会的学生针对调查结果在论坛中开设专题,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调控等。通过这次网络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与合理宣泄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同伴间的积极影响,并且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以及心理协会成员的协助下,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团体心理辅导。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在个别心理咨询方面,我们不但有传统的面对面咨询,同时为适应部分学生不愿面询的特点,开设了十一心理家园咨询邮箱。在与同学电子邮件的交流中,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召集全体心理辅导老师共同分析、思考,从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出发,精心措辞,与之共情,及时对来信进行回复。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对于解决人际交往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异性交往问题,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网上心理咨询已经成为我校个别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论坛互动,大家不曾见面,但都能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沟通心理困惑,把一些面对面不便谈论的话题通过网络的交流平台释放出来。有了沟通,有了理解,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4、利用网络资源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实践表明,45分钟的课堂教学确实能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体验的平台,但也存在一些很难克服的弊端。例如,活动体验后不能做到充分的分享和交流;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即使有一些同学交流,也很难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信息的交流仅限于一个班级或一个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等。
为了避免这些弊端,我们努力发挥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技术引入心理健康的常规课堂教学中。例如,就学习心理辅导问题,我们设计了三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习问题征集,通过网络小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第二课时,学习技巧的探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同伴交流:第三课时,学习心理辅导,针对网络小调查的结果探讨有关学习的心理素质问题。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在主题网站上分类提供有关学习心理的丰富资料,并就相关问题开展网络小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浏览相关的网络资料,同时借助网络进行热烈的互 动交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经验或建议。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这一专题的教学活动对广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学活动并没有因课堂结束而停止,课后讨论依然可以在网络上继续。我们也会不时地整理同学们的讨论,将有价值的内容放到论坛的精华部分。
三、效果与反思
网络信息技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能够对传统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一次心理讲座同样的时间,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上获取的知识要丰富得多,并且是主动地吸取,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网络的知识传播功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网络的互动交流功能,网络给了每个学生参与、发言的机会,并且在课后还可以继续互动交流。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时空,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习心理主题探讨”活动中,心理辅导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在网络上探讨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是一个凝聚的团队在进步。我们共同分享学习过程的快乐,感受收获知识的愉悦!大家的帖子里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学习方法,我们不是期望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而是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我们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探索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首先,要处理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关系。网络信息技术只是提供了一个知识传播和互动交流的手段和平台,它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并不能完全相互取代,有时候还需多种方式相配合。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最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加强对网络传播信息和交流内容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健康性,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网络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就是通过恰如其分的“导”,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让网络成为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
(作者单位:北京市十一学校)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尤为迅速。目前,日益增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种形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有模式已呈现出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直接关系到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网络集多媒体与通信技术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作为新型的信息交流平台,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宝贵特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利于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问题,促进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变革。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1、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几年前我们发动一些热心于该项事业的学生组成了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其中网络部的成员由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他们在计算机老师的指导下,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家园网站。网站设有活动中心、心理测试、走进小家、相伴学习四大栏目。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采用BBS类互动平台,创办了心语轩论坛。相对心理家园网站的稳重,心语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灵活、快捷、持续的互动交流。为更好地发挥论坛的互动作用,我们还设有许多小专题,主要有人际交往(如青春期交往、家庭交往、倾听与诉说)、学习能力培养(如学习方法、应试技巧)、团队建设(如团队游戏、建立团队)、自我认知(如趣味心理、走出校园)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观点交流和问题探讨的平台。
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一直是很重要的问题。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协会会员,特别是网络部的同学是网站更新和维护的主力军。具体来说:(1)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点搜集或下载相关资料,经版主筛选后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供大家浏览和学习;(2)学生成长的感悟和经验,通过散文、图画、采访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为更多学生提供榜样;(3)资料筛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由管理员审核后,才可在相关栏目呈现,以保障内容的健康性和科学性。心理家园网站的建立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利用这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我们开展了如下一系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运用网络资源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以心理家园网站为主要窗口,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发布学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及相关资料,方便大家随时查阅。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某频道的心理咖啡屋栏目曾有一系列涉及中学生的心理案例及专家访谈,节目很有意义,我们认真倾听并将相关信息编辑整理,放在心理家园网站的“相伴学习”栏目中,以便大家查阅浏览。又如,我们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近年来的主要活动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放到心理家园网站上,生动、丰富的历史画面,从学生、家长、老师的视角记录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起步、发展到成熟的光辉历程。通过网站小小的视频播放窗口,大家看到的是同学们一年一年地长大,身心健康成长,逐步走向成熟。总的来说,运用网络资源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省时省力,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拓展了一条新途径,并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的效率。
3、发挥网络互动交流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专题讨论
网络交流具有较强的隐秘性和安全性,相对来说更能获得真实的信息,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例如,对于我校推行学生必须佩戴校徽的要求,有些学生存在不同的想法,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于是,我们在网站上开设了“佩戴校徽,我的观点……”小调查,了解学生面对新事物的态度,以及遇到挫折时的应对方式。随后,心理辅导老师组织心理协会的学生针对调查结果在论坛中开设专题,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调控等。通过这次网络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与合理宣泄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同伴间的积极影响,并且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以及心理协会成员的协助下,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团体心理辅导。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在个别心理咨询方面,我们不但有传统的面对面咨询,同时为适应部分学生不愿面询的特点,开设了十一心理家园咨询邮箱。在与同学电子邮件的交流中,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召集全体心理辅导老师共同分析、思考,从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出发,精心措辞,与之共情,及时对来信进行回复。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对于解决人际交往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异性交往问题,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网上心理咨询已经成为我校个别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论坛互动,大家不曾见面,但都能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沟通心理困惑,把一些面对面不便谈论的话题通过网络的交流平台释放出来。有了沟通,有了理解,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4、利用网络资源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实践表明,45分钟的课堂教学确实能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体验的平台,但也存在一些很难克服的弊端。例如,活动体验后不能做到充分的分享和交流;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即使有一些同学交流,也很难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信息的交流仅限于一个班级或一个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等。
为了避免这些弊端,我们努力发挥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技术引入心理健康的常规课堂教学中。例如,就学习心理辅导问题,我们设计了三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习问题征集,通过网络小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第二课时,学习技巧的探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同伴交流:第三课时,学习心理辅导,针对网络小调查的结果探讨有关学习的心理素质问题。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在主题网站上分类提供有关学习心理的丰富资料,并就相关问题开展网络小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浏览相关的网络资料,同时借助网络进行热烈的互 动交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经验或建议。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这一专题的教学活动对广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学活动并没有因课堂结束而停止,课后讨论依然可以在网络上继续。我们也会不时地整理同学们的讨论,将有价值的内容放到论坛的精华部分。
三、效果与反思
网络信息技术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一种新模式,基于网络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能够对传统的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具有明显的优势。以一次心理讲座同样的时间,学生在专题学习网站上获取的知识要丰富得多,并且是主动地吸取,而不是被动地灌输。网络的知识传播功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网络的互动交流功能,网络给了每个学生参与、发言的机会,并且在课后还可以继续互动交流。一个真实而又虚拟的时空,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在“学习心理主题探讨”活动中,心理辅导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在网络上探讨大家关注的问题,我们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是一个凝聚的团队在进步。我们共同分享学习过程的快乐,感受收获知识的愉悦!大家的帖子里有许多值得相互借鉴的学习方法,我们不是期望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而是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的,我们的实践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探索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首先,要处理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模式与传统模式的关系。网络信息技术只是提供了一个知识传播和互动交流的手段和平台,它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并不能完全相互取代,有时候还需多种方式相配合。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平台,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任务。最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加强对网络传播信息和交流内容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健康性,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网络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就是通过恰如其分的“导”,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让网络成为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
(作者单位:北京市十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