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体育文化的异质性与互补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西体育文化的不同内涵以及相异的价值追求谈起,在分析由于其哲学基础、宗教背景以及文化期待的不同,所造成的两种文化的异质性。但是,这种差异正好具有一种互补性的特征。笔者从这两个角度来对此予以论述,最后指出两者的相辅相成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异质性 互补性 体育文化
  中图分类号:J4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民本思想、和平思想与西方体育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民族体育文化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到它的影响形成了和谐统一的精神。这一点与国际奥林匹克的宗旨是完全契合的。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观是建立在经络学说和直觉外推与思辨的基础上,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反映在具体方法上,既不是孤立的锻炼身体,而是从整体着眼,将健身强心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心为本,从整体着眼,与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极有必要从西方体育文化当中吸收营养,而西方体育文化也有其局限性,如重外轻内,重形轻神,重局部而轻整体等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健身的需要。而且在东方大多数民族的体育中,卫生保健术占有重要的地位,这是由于大河流域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息在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已经习惯了和谐、宁静及相对稳定的生活方式,素来以个人的修身养性为主。
  西方体育文化的健身观是建立在根深蒂固的生物体育观和实证主义基础之上的,显然西方健身方法由于整体性不足,在改变人的生活方式方面不如中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实际上中西体育文化是沿着两个不同的逻辑方向发展的。西方体育文化是源于古希腊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产生于欧洲,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产物,其形成哲学的基础是新教伦理的“天人有别”,他强调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与环境和自身的竞争,崇尚不断达到目标而又不断地超越过去。
  西方体育文化注重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技术,战术和训练方法的研究,强调体格和肌肉的强健。东方体育文化强调的是在运动中修身养性,把体育赋予的伦理道德视为重点,强调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重文轻武,崇拜圣人,而在西方,宗教传统直到现代仍保留着强大的势力,并渗透到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使西方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强调竞争,好战健斗,崇拜英雄。从中西文化对体育的影响,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理论型体育文化的文化本质是和谐,而西方传统法理型体育文化的文化本质是竞争,这是两种不同的体育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以及互补性。
  东西方体育组织的差异在古代体育发展中最为明显:其一是目的性不同。西方为军事与宗教所需,东方以医学理论和哲学伦理为需要。其二是体育的直接差异。西方以“它”性,即为达到练习者自身以外的社会目的放在首位,在社会群体争“强”“取胜”,而东方则是为己性的目的放在首位,即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其三表现在体育手段的差异性,西方强调“练”,训练满足市场需要,追求惊险性,冒险性和刺激性,而东方以“练”和“养”为主,对竞争与胜负不是过于计较。
  东西方古代以来形成的体育模式差异,形成了各自体育文化的差异,但是,它们的关系绝非是互相否定或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可以各取其长,互相裨益的。我们也看到,东西方体育文化也是在不断地融合之中。西方体育文化正在吸收东方体育文化的精华,同时东方体育文化也在不断融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
  西方体育发展到今天,追求功利的必然结果是,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竞技场内外的铜臭改变了体育以发展完善个体“人”为目标的理想。随之而来的许多社会问题冲击着西方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基础。许多有识之士倡导追求东方的道德伦理观念,发扬东方文化的精神,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与淡泊名利的养身之道中寻求解脱的方法。渐渐地东方的传统养生之道思想为西方所接受。西方的传统体育文化特别能满足经济停滞、文化落后而急需要振兴,崛起的社会重塑民族精神的需要。
  民族体育的“和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不仅要求我们对体育文化的精髓有深刻的认识,而且要求对西方体育文化有全面的了解,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这样才能走出有我们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的新路来。“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诸多形象,无形象的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诸多形象、无形象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只有在协调现代西方体育文化所面对的冲突和危机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巨大魅力和价值,才能获得世人的认同,才能真正走向现代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文化经济的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东方传统体育的发展加快了体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对外交流,提升民族传统体育的科技含量,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娱乐、健身以及竞技功能,跻身世界各国,如我国的太极拳受到了一些国家人们的喜爱。
  纵观中西体育文化发展历程,其价值观、行为观都是同一历史时期社会文化观念的大环境要求使然,并与其政治、军事、宗教要求相适应,体育价值在人的主体层面上,推动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在社会主体层面上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在国际交往主体层面上推动了其在实现国家政治目的的价值,社会的理想本身是以人们自由全面幸福发展的目的,即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社会发展理想。当今社会,“和平发展”是主旋律,多级文化价值并存,不同文化形式互补、共同协作发展是国际社会大环境的要求,和谐带来和平,竞争促进发展,分别代表“和谐”与“竞争”的中西体育文化协调发展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 凌桂兰:《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差异研究》,《赤峰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作者简介:黄建,男,1962—,宜宾市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理论研究,工作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其他文献
本文依托《红楼梦》原著的基础,从影视风格及演员表演层面上对比了1987年拍摄的电视剧《红楼梦》与2010年电视剧《红楼梦》。找出新版较旧版所取得的成功和不足,试分析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