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该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是“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基本理念和实践价值取向。新课标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 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关键词】 互相平等 共同参与 共同发展 激励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49-01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新课标(2011年版)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标要求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需要重新设计,课堂中师生的活动行为重新定位,对学生必须运用新的评价方法;教育理念由“知识为本”到“以育人为本”;课程目标由“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内容方法由“结果性”到“结果性加过程性”的转变;评价目标与方法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所有这些改革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只有深刻变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改革的期盼,才能将新课改落到实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走向趋:
1 课堂教学在走向平等的同时,还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前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和学的主体的参与活动。数学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教学,它是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多项交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交往获得动力,通过互动得到创新。数学教学最终实现的是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心里相溶,民主交往、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激活学生的潜能,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教学小数简便计算时,乘法分配律学生已经有基础了,学生出3.4×28,而我出3.4×72,或者我出6.6×28,两个算式合起来是3.4×28+3.4×72 或34×2.8+66×2.8。 这样师生共同参与练习,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又给给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2 课堂教学在走向体验的同时,还应当是认真听,积极想,动手做,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一节时,课前我问:“同学们,你们现在面向哪边?”这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喊“东面”!“西面”!“上面”……! 二年级学生因年龄太小,他们搞不清自然方向和书面方向,怎么办呢?我没有急于求成,按照太阳升起的方向,编顺口溜:“早晨起来面向太阳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边说边指方向边转动身体边指方向,经过几天的练习, 不但搞清了自然方向,还知道自然方向和书面方向的不同。这节课中,我从课的开始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自觉地进入了探索辨别方向的规律状态中,发现自然方向与太阳升起的关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发现者,参与者。而我这个“顾问”在引领学生探索知识走向深入。学生主动观察太阳的起落,验证了结论,体验探索的历程,体验问题解决的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体验中学会学习。
3 课堂教学走向合作的同时,还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高效教学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学生的智力结构也是多元的,有的习惯于形象思维,有的习惯于抽象思维,有的擅长计算,有的强于证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不同,其思维方式不一样,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所以新课标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数学学习过程的开放性、生动性和多样性。列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我的题目是:香蕉每千克2.8元,奶奶买了2.4千克要付多少元?在课前,我就用鼓励的口气问:“你能帮奶奶算价钱吗?”这时候有几个学生举手了,我和蔼可亲把举手的叫起来, 其中一个学生说,“我是用老太太算法算的(我一下笑了),先算2千克应付5.6元;0.1千克付0.28元,4个0.28元就是1.12;5.6+1.12=6.72(元)”“完全正确!”我对这个学生做出激励的评价之后,接着讲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同时验证结果。这时候其他学生在老师讲过计算方法后笔算,我走下讲台问那个学生,才知道妈妈是卖菜的。从这个题目计算过程看出,由于生活环境感染,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其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
4 课堂教学在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过程中,“逼”学生迈出创新的步子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动态生成”。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开始。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对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多样化的动态方式,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获得交流,积累经验。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情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课前让学生找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拆开观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让学生学着画长方体、正方体,学生根据老师交代的要领,虽然画的慢,但是把立体图形画出来后,都有成就感。 我又顺势让学生自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学生做出实物后,都非常自豪的拿着自己制作的盒子发出感叹:自己真是了不起!看着学生成功后,我又挑逗他们制作烟筒和烟筒的拐弯。就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描述、画图、操作、实验、计算、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让学生亲历如何学习数学和“做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
总之,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活动的天地。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顾问”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促使学生主动、活泼、自主地学习,激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是新课标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关键词】 互相平等 共同参与 共同发展 激励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49-01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新课标(2011年版)给我们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标要求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书写,课堂教学活动过程需要重新设计,课堂中师生的活动行为重新定位,对学生必须运用新的评价方法;教育理念由“知识为本”到“以育人为本”;课程目标由“双基”到“四基”的转变;内容方法由“结果性”到“结果性加过程性”的转变;评价目标与方法由“单一”到“多元”的转变……所有这些改革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课堂教学,只有深刻变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改革的期盼,才能将新课改落到实处。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走向趋:
1 课堂教学在走向平等的同时,还应该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以前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新课标下数学教学在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和学的主体的参与活动。数学教学不应该是教师单向、独白式的教学,它是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多项交互关联的活动,通过交往获得动力,通过互动得到创新。数学教学最终实现的是师生的共同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心里相溶,民主交往、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激活学生的潜能,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教学小数简便计算时,乘法分配律学生已经有基础了,学生出3.4×28,而我出3.4×72,或者我出6.6×28,两个算式合起来是3.4×28+3.4×72 或34×2.8+66×2.8。 这样师生共同参与练习,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又给给学生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
2 课堂教学在走向体验的同时,还应当是认真听,积极想,动手做,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一节时,课前我问:“同学们,你们现在面向哪边?”这时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喊“东面”!“西面”!“上面”……! 二年级学生因年龄太小,他们搞不清自然方向和书面方向,怎么办呢?我没有急于求成,按照太阳升起的方向,编顺口溜:“早晨起来面向太阳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边说边指方向边转动身体边指方向,经过几天的练习, 不但搞清了自然方向,还知道自然方向和书面方向的不同。这节课中,我从课的开始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学生自觉地进入了探索辨别方向的规律状态中,发现自然方向与太阳升起的关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的发现者,参与者。而我这个“顾问”在引领学生探索知识走向深入。学生主动观察太阳的起落,验证了结论,体验探索的历程,体验问题解决的策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在体验中学会学习。
3 课堂教学走向合作的同时,还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高效教学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学生的智力结构也是多元的,有的习惯于形象思维,有的习惯于抽象思维,有的擅长计算,有的强于证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和一定的文化感受不同,其思维方式不一样,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所以新课标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数学学习过程的开放性、生动性和多样性。列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我的题目是:香蕉每千克2.8元,奶奶买了2.4千克要付多少元?在课前,我就用鼓励的口气问:“你能帮奶奶算价钱吗?”这时候有几个学生举手了,我和蔼可亲把举手的叫起来, 其中一个学生说,“我是用老太太算法算的(我一下笑了),先算2千克应付5.6元;0.1千克付0.28元,4个0.28元就是1.12;5.6+1.12=6.72(元)”“完全正确!”我对这个学生做出激励的评价之后,接着讲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同时验证结果。这时候其他学生在老师讲过计算方法后笔算,我走下讲台问那个学生,才知道妈妈是卖菜的。从这个题目计算过程看出,由于生活环境感染,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其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不同。
4 课堂教学在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的过程中,“逼”学生迈出创新的步子
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动态生成”。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开始。教学中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对数学的学习应该是多样化的动态方式,突出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同时获得交流,积累经验。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情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我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课前让学生找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拆开观察。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后,让学生学着画长方体、正方体,学生根据老师交代的要领,虽然画的慢,但是把立体图形画出来后,都有成就感。 我又顺势让学生自制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学生做出实物后,都非常自豪的拿着自己制作的盒子发出感叹:自己真是了不起!看着学生成功后,我又挑逗他们制作烟筒和烟筒的拐弯。就这样学生经历了观察、描述、画图、操作、实验、计算、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让学生亲历如何学习数学和“做数学”,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
总之,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还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学生活动的天地。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顾问”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手、眼、脑齐动,促使学生主动、活泼、自主地学习,激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是新课标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