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底蕴厚重,传承至今仍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保留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心,探讨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传统儒家德育的原则、方法以及"知行合一"、"修己"等理念中获得改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众多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传统儒家德育思想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积累,早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且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下,这种德育思想依然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和思想观念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结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传统儒家思想能够传承至今而不衰败,说明这种德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人们去学习和坚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规律的。因此,笔者通过探索和分析传统儒家德育思想,来获得提高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启示。
一、传统儒家德育的原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傳统儒家德育思想是以"仁"、"礼"为核心,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人伦和礼义的关系,秉持"仁"的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仁"的思想最早是由孔子所提出来的,且普遍存在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之中。在这里"仁"的含义比较多,其中常用的一点就是指要"爱人",即关心爱护他人。这种"爱人"的思想在孔子以及其继承者身上都有十分明确的表现,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这些都表示出一种为他们着想,关爱他们的思想。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儒家的"仁爱"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以及理解他人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大学生是高校德育教学的主要受教育对象,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逐渐趋于成熟,因此在高校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要保持平等的态度去教育每一个学生,用"理"来说服学生,用"爱"来打动学生;用自身的行为来带动学生;而不是以端着高人一等的架势,用权力和利益来强迫学生和诱惑学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本身出发还要从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角度思考,要清楚的认识到教育不是任务,更不是简单的敷衍了事就行的,而是一种使命和责任,需要切实的给予受教育者帮助、关心和爱护,指导和教育他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二、传统儒家德育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传统儒家的德育思想是由孔子创立的,其中诸多的德育方法都是孔子通过数十年的教育实践累积而成的,且在实际的运用中也的确发挥出很大的效用。其中有关立志、内省、诚信等内容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促使其主动修身立志。"立志"教育是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中十分看重的一点,尤其是教育学生确立和坚守自己的人生志向以及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对学生的意志锻炼,即要求学生能够持之以恒、不畏困难、拒绝诱惑,始终坚守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充分展示了儒家德育对"立志"的重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自学生踏入校门的那一天就开始,要求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生活要求等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和影响,培养过硬和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自爱、自尊的优良品质。同时借鉴传统儒家"内省"的教学方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律教育来引导学生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指每个人要多反省自己的过错,少埋怨别人,这样才能减少与别人的矛盾。此外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学,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衡量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传统儒家德育教学在这方面提出"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示要求学习者能够言行统一,言行相顾,同时为了防止言行不一的产生,"慎言"也是儒家德育诚信教学的一种方法。因此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要注重对学生诚信的培养,要求学生讲信用,重承诺。
三、传统儒家德育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多采用灌输式的纯理论教学,在道德实践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少,学生对道德标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并没有能够真正的将其内化至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致使学生的道德效率难以提高。传统的儒家德育思想讲究"知行合一",注重道德的实践性,即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在认识的层面上清楚道德的标准,更要在行为上身体力行,从而真正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传统儒家德育思想认为受教育者只有将道德规范内化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才能利用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来规范、约束和调节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通过这样儿产生的行为和思想才能说是有道德的。因此对于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应该主要划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教"和"育"。前者是要求学习道德,后者则倾向于道德的培育和养成。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要注重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理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多从实践中获取真知,摆脱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稳定的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道德的理解,使之逐渐成为自己能力架构中的一部分。
四、传统儒家德育的"修己"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中十分注重自身的修养,强调受教育者能够"克己内省"、"学思结合",即希望受教育者能够从内心认可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一直比较侧重于他律,将教育学生和改变学生的希望寄托在外界的力量上,而相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当前的大学生多数属于青年阶段,因此他们具备相对成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但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会被忽略到,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受到了限制,不利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挖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教育者也应该努力构建起其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善友爱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使学生逐渐产生较强的进取意识和自我克制意识,能够自己向自己提出提高道德素养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自觉的学习知识,进行转化和自我控制。通过这样的一个"修己"的过程来帮助学生从内而外的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最终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树人"、"育人"的教育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重大影响,而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传承已久,对我国的文化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将传统儒德育思想中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其"知行合一"、"修己"的理念运用到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改善当前德育教学中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沈韬.儒家道德教育与人格塑造[J].教育评论,2013,(4).
[2]杨静.论儒家道德在当代的传承[J].人民论坛,2013,(23).
[3]宋伟.儒家德育思想对学校德育的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作者简介:邱国婷(1984.9-),女,陕西富平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初级,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生活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如何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众多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传统儒家德育思想是我国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和积累,早已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且在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下,这种德育思想依然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和思想观念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结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传统儒家思想能够传承至今而不衰败,说明这种德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值得人们去学习和坚持的,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规律的。因此,笔者通过探索和分析传统儒家德育思想,来获得提高和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启示。
一、传统儒家德育的原则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傳统儒家德育思想是以"仁"、"礼"为核心,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人伦和礼义的关系,秉持"仁"的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仁"的思想最早是由孔子所提出来的,且普遍存在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之中。在这里"仁"的含义比较多,其中常用的一点就是指要"爱人",即关心爱护他人。这种"爱人"的思想在孔子以及其继承者身上都有十分明确的表现,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这些都表示出一种为他们着想,关爱他们的思想。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传统儒家的"仁爱"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将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以及理解他人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则。大学生是高校德育教学的主要受教育对象,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以及逐渐趋于成熟,因此在高校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教师要保持平等的态度去教育每一个学生,用"理"来说服学生,用"爱"来打动学生;用自身的行为来带动学生;而不是以端着高人一等的架势,用权力和利益来强迫学生和诱惑学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施教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本身出发还要从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的角度思考,要清楚的认识到教育不是任务,更不是简单的敷衍了事就行的,而是一种使命和责任,需要切实的给予受教育者帮助、关心和爱护,指导和教育他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二、传统儒家德育的方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传统儒家的德育思想是由孔子创立的,其中诸多的德育方法都是孔子通过数十年的教育实践累积而成的,且在实际的运用中也的确发挥出很大的效用。其中有关立志、内省、诚信等内容的教学方法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学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促使其主动修身立志。"立志"教育是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中十分看重的一点,尤其是教育学生确立和坚守自己的人生志向以及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对学生的意志锻炼,即要求学生能够持之以恒、不畏困难、拒绝诱惑,始终坚守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充分展示了儒家德育对"立志"的重视。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自学生踏入校门的那一天就开始,要求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学习生活要求等方面,鼓励和引导学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和影响,培养过硬和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自立、自爱、自尊的优良品质。同时借鉴传统儒家"内省"的教学方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克制能力的培养,通过自律教育来引导学生自觉的遵守法律法规、校纪校规。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指每个人要多反省自己的过错,少埋怨别人,这样才能减少与别人的矛盾。此外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诚信教学,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衡量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准。传统儒家德育教学在这方面提出"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示要求学习者能够言行统一,言行相顾,同时为了防止言行不一的产生,"慎言"也是儒家德育诚信教学的一种方法。因此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要注重对学生诚信的培养,要求学生讲信用,重承诺。
三、传统儒家德育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多采用灌输式的纯理论教学,在道德实践方面涉及的内容较少,学生对道德标准的理解只能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并没有能够真正的将其内化至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致使学生的道德效率难以提高。传统的儒家德育思想讲究"知行合一",注重道德的实践性,即要求受教育者不仅在认识的层面上清楚道德的标准,更要在行为上身体力行,从而真正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传统儒家德育思想认为受教育者只有将道德规范内化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才能利用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来规范、约束和调节自己的想法和行为,通过这样儿产生的行为和思想才能说是有道德的。因此对于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应该主要划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教"和"育"。前者是要求学习道德,后者则倾向于道德的培育和养成。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要注重学生的自身修养和理解,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多从实践中获取真知,摆脱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闭门造车的学习方式,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稳定的交流平台,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增强对道德的理解,使之逐渐成为自己能力架构中的一部分。
四、传统儒家德育的"修己"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中十分注重自身的修养,强调受教育者能够"克己内省"、"学思结合",即希望受教育者能够从内心认可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规范。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一直比较侧重于他律,将教育学生和改变学生的希望寄托在外界的力量上,而相对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当前的大学生多数属于青年阶段,因此他们具备相对成熟的思考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但在实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会被忽略到,同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受到了限制,不利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因此,在当前的情况下,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应当重视对学生自我教育的挖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教育者也应该努力构建起其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亲善友爱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使学生逐渐产生较强的进取意识和自我克制意识,能够自己向自己提出提高道德素养的目标和任务,并且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自觉的学习知识,进行转化和自我控制。通过这样的一个"修己"的过程来帮助学生从内而外的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最终实现高效思想政治教育"树人"、"育人"的教育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重大影响,而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传承已久,对我国的文化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将传统儒德育思想中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和其"知行合一"、"修己"的理念运用到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提高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改善当前德育教学中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沈韬.儒家道德教育与人格塑造[J].教育评论,2013,(4).
[2]杨静.论儒家道德在当代的传承[J].人民论坛,2013,(23).
[3]宋伟.儒家德育思想对学校德育的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3).
作者简介:邱国婷(1984.9-),女,陕西富平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职称:初级,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