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调查贫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及心理普查分析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从性别、年级、城乡分布和文理专业这四个角度对贫困生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状况 症状量表 影响因素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高校贫困生也日益增多。通常而言,人们大多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贫困”,而许多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更需要的可能是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特别是在初入大学第一年就开始凸显出这一方面的症状,需要特别关注。本研究选取江苏某工科院校四个年级五个学院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末期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测试,分类对比研究,从性别、年级、城乡分布、文理专业这四个方面分析其心理方面的存在的差异及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工科院校在校学生为总体,选取四个年级五个学院学生在大一同期进行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问卷数据,总人数有5810人,其中贫困生1398人,非贫困生4412人。在贫困生中,女生339人,男生1059人;城镇283人,乡村1003人;理科专业1220人,文科专业178人;13级282人14级434人,15级389人,16级293人。根据问卷统计结果,从性别、年级、城乡分布和文理专业这几个角度来研究贫困生心理状况。
2.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调查的方法,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含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性病(F9)和其他(F10)。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从1到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经检验,问卷各因子α系数(置信度)分别为0.861、0831、0.836、0.882、0.839、0.777、0.750、0.736、0.800、0.725,问卷总信度α系数为0.974,因此,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二、数据处理分析研究
1.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对比分析。
1.1阳性项目数(单项因子分≥2的项目数)统计发现,贫困生在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7(恐怖)、F9(精神性病)这几个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非贫困生,而且在这10项因子中,F2(强迫症状)和F3(人际关系敏感)所占比例很高,其中贫困生比重更大。
1.2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各项因子分差异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贫困生在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7(恐怖)、F9(精神性病)和F10(其他)这7个方面的平均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并且在这10项因子中,贫困生F2(强迫症状)和F3(人际关系敏感)这两项因子得分很高,结合表1阳性项目数检出率分析可知,贫困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两个方面尤为明显。
2.从性别角度分析贫困生心理状况。本研究对1398名贫困生进行了性别差异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女生在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9(精神性病)和F10(其他)这9个方面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并且在F1(躯体化)、F4(抑郁)、F5(焦虑)和F7(恐怖)这4个方面男生和女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在性别上的差异非常明显,男生心理状况要比女生心理状况较为稳定,这可能和女生性别特征有关。
3.从年级角度分析贫困生心理状况。本研究从四个年级中选取了两个年级进行差异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13级在各项均分上都高于15级,并且在F2(强迫症状)、F4(抑郁)、F7(恐怖)、F8(偏执)这4个方面有统计学差异,F5(焦虑)、F9(精神性病)這2个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笔者也做了15级和16级学生信息的对比,特征相似。说明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高的趋势。
4.从城乡分布角度分析贫困生心理状况。通过对比分析,乡村贫困生在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9(精神性病)和F10(其他)这9个方面的平均分均高于城镇贫困生,而F8(偏执)分值差距不大。其中,F3(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城镇贫困生相对于乡村贫困生,心理状况较为稳定,乡村贫困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这可能和贫困生的教育、环境、家庭、经济等因素有关。
5.从文理专业角度分析贫困生心理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理科生在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8(偏执)、F9(精神性病)和F10(其他)这8项上的平均分均高于文科生,而在F1(躯体化)、F7(恐怖)这2项上的平均分要低于文科生,在F9(精神性病)这1项上,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理科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相对于文科生较多,这可能和学科性质、性别构成比例、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结语
整体而言,贫困生的心理状况相对于非贫困生较差,其中贫困生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交往这两个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抑郁和精神病性也比较突出,这与曾朝晖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也就是说,贫困新生更具有一些强迫性的思维与强迫性的行为,容易有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冲动、行为和思想无法摆脱。在与人交往中,人际关系更为敏感,具有强烈的自卑感,易心神不安、不自在,交往中具有的消极的期待和自我意识。这和贫困生的经济条件、从小所受教育教养、成长的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
从贫困生来看,年级、性别、城乡分布、文理专业不同,贫困生心理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年级和性别的影响因素较为明显。年级看,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性别角度来说,男女生心理主要受到先天性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影响,这造成了男女生心理状况差异较大的情况,女生更易表现为主观的身体不适,易悲观失望,不喜社交,易神经过敏等。学校需要尤其要加强对贫困女生的心理关注。
从城乡分布角度来说,由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很大,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上尤为明显,同时家庭环境也起着一定的影响,所处的大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相对而言,乡村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为明显,他们的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更存在自卑情绪,存在更多的消极期待,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校园活动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给予他们团队的归属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从文理专业角度来说,不同学科的性质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文科偏向感性,而理科偏向理性,并且其学科环境也不同,这对贫困生的心理同样造成了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曾朝晖.地方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与心理疏导对策——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D].湖南:中南大学,2012:20-26.
[2]朱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8):12-14.
[3]陈雯,陈新,王国平,廖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31-633.
作者简介:闵珍(1977—)女。苏州太仓人。硕士。副教授。国家心理咨询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辅导。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心理状况 症状量表 影响因素
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高校贫困生也日益增多。通常而言,人们大多关注贫困生的“经济贫困”,而许多研究表明,高校贫困生更需要的可能是关注他们的“心理贫困”,特别是在初入大学第一年就开始凸显出这一方面的症状,需要特别关注。本研究选取江苏某工科院校四个年级五个学院的学生在大一第一学期末期进行SCL-90症状自评量测试,分类对比研究,从性别、年级、城乡分布、文理专业这四个方面分析其心理方面的存在的差异及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某工科院校在校学生为总体,选取四个年级五个学院学生在大一同期进行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问卷数据,总人数有5810人,其中贫困生1398人,非贫困生4412人。在贫困生中,女生339人,男生1059人;城镇283人,乡村1003人;理科专业1220人,文科专业178人;13级282人14级434人,15级389人,16级293人。根据问卷统计结果,从性别、年级、城乡分布和文理专业这几个角度来研究贫困生心理状况。
2.研究方法。本调查采用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问卷调查的方法,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含10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F1)、强迫症状(F2)、人际关系敏感(F3)、抑郁(F4)、焦虑(F5)、敌对(F6)、恐怖(F7)、偏执(F8)、精神性病(F9)和其他(F10)。量表采用5级评分制,从1到5级:1=没有,2=很轻,3=中等,4=偏重,5=严重。经检验,问卷各因子α系数(置信度)分别为0.861、0831、0.836、0.882、0.839、0.777、0.750、0.736、0.800、0.725,问卷总信度α系数为0.974,因此,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
二、数据处理分析研究
1.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对比分析。
1.1阳性项目数(单项因子分≥2的项目数)统计发现,贫困生在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7(恐怖)、F9(精神性病)这几个方面的检出率均高于非贫困生,而且在这10项因子中,F2(强迫症状)和F3(人际关系敏感)所占比例很高,其中贫困生比重更大。
1.2贫困生与非贫困生SCL-90各项因子分差异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贫困生在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7(恐怖)、F9(精神性病)和F10(其他)这7个方面的平均分均高于非贫困生,并且在这10项因子中,贫困生F2(强迫症状)和F3(人际关系敏感)这两项因子得分很高,结合表1阳性项目数检出率分析可知,贫困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两个方面尤为明显。
2.从性别角度分析贫困生心理状况。本研究对1398名贫困生进行了性别差异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女生在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9(精神性病)和F10(其他)这9个方面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并且在F1(躯体化)、F4(抑郁)、F5(焦虑)和F7(恐怖)这4个方面男生和女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在性别上的差异非常明显,男生心理状况要比女生心理状况较为稳定,这可能和女生性别特征有关。
3.从年级角度分析贫困生心理状况。本研究从四个年级中选取了两个年级进行差异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13级在各项均分上都高于15级,并且在F2(强迫症状)、F4(抑郁)、F7(恐怖)、F8(偏执)这4个方面有统计学差异,F5(焦虑)、F9(精神性病)這2个方面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笔者也做了15级和16级学生信息的对比,特征相似。说明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逐年提高的趋势。
4.从城乡分布角度分析贫困生心理状况。通过对比分析,乡村贫困生在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9(精神性病)和F10(其他)这9个方面的平均分均高于城镇贫困生,而F8(偏执)分值差距不大。其中,F3(人际关系敏感)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城镇贫困生相对于乡村贫困生,心理状况较为稳定,乡村贫困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这可能和贫困生的教育、环境、家庭、经济等因素有关。
5.从文理专业角度分析贫困生心理状况。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理科生在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8(偏执)、F9(精神性病)和F10(其他)这8项上的平均分均高于文科生,而在F1(躯体化)、F7(恐怖)这2项上的平均分要低于文科生,在F9(精神性病)这1项上,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理科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相对于文科生较多,这可能和学科性质、性别构成比例、环境等因素有关。
三、结语
整体而言,贫困生的心理状况相对于非贫困生较差,其中贫困生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交往这两个方面问题尤为突出,抑郁和精神病性也比较突出,这与曾朝晖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也就是说,贫困新生更具有一些强迫性的思维与强迫性的行为,容易有一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冲动、行为和思想无法摆脱。在与人交往中,人际关系更为敏感,具有强烈的自卑感,易心神不安、不自在,交往中具有的消极的期待和自我意识。这和贫困生的经济条件、从小所受教育教养、成长的环境等有很大的关系。
从贫困生来看,年级、性别、城乡分布、文理专业不同,贫困生心理状况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年级和性别的影响因素较为明显。年级看,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性别角度来说,男女生心理主要受到先天性遗传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影响,这造成了男女生心理状况差异较大的情况,女生更易表现为主观的身体不适,易悲观失望,不喜社交,易神经过敏等。学校需要尤其要加强对贫困女生的心理关注。
从城乡分布角度来说,由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很大,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上尤为明显,同时家庭环境也起着一定的影响,所处的大环境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相对而言,乡村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更为明显,他们的人际关系更为敏感,更存在自卑情绪,存在更多的消极期待,学校可以通过一定的校园活动增强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给予他们团队的归属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从文理专业角度来说,不同学科的性质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也不同,文科偏向感性,而理科偏向理性,并且其学科环境也不同,这对贫困生的心理同样造成了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曾朝晖.地方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与心理疏导对策——以湖南城市学院为例[D].湖南:中南大学,2012:20-26.
[2]朱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8):12-14.
[3]陈雯,陈新,王国平,廖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631-633.
作者简介:闵珍(1977—)女。苏州太仓人。硕士。副教授。国家心理咨询师。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