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作文实践活动。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实践中,意愿和自主人格受到尊重,凸显创新思维和亲历体验,使学生获取作文的知识,提高作文的能力。笔者尝试了如下活动:
一、参与学校活动
“实践性”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直接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深刻的感受与体验,积累丰富的实践认识与经验,拨动心弦、活跃思维、产生真挚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位快乐。基于此目的,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应聘“校长助理”,体验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首先自己搜集资料,了解竞聘的要求,随后自己撰写演讲稿,制作PPT,展示自己最优秀的方面。随后,参加学生投票,竞聘上岗。这样的活动,既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又给学生积累了新鲜的作文素材,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给学生带来写作的冲动。
二、享受家庭乐趣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可见,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才会体验到写作之快乐、写作之情趣。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在事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我将烤箱带到了学校,并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香气扑鼻的蛋糕。当学生看见我端着蛋糕进教室时,感到十分的吃惊。我先让一位学生品尝了一下蛋糕,让他告诉大家品尝的体会。所有的同学都被蛋糕吸引了过来,纷纷品尝了它的美味。于是,我乘机引导: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烤个蛋糕尝尝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想!”借此契机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蛋糕,边观察边实践,然后要请大家讲讲感受。这样的过程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事先不布置习作要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欢畅,尽情活动,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又继续开展了“粽子飘香”活动、“水果拼盘”活动、“美味佳肴我来做”活动……这种感官作文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表达欲望,尤其那些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也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三、融入社区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
当那么多的生活感受在学生心里积淀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如暑假里我们组织学生去社区参加義务卖报的活动。学生们的体验完全不同,有些学生任他喊破了喉咙就是无人问津,任他费劲口舌介绍报上的新闻和重大事件,人家还是不买。有些同学体验到卖报的辛苦,他以为区区一张报纸,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掉的,没想到“偶尔有个顾客买一份,好几个同学一拥而上,顾客被他们拉走了,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今天我只卖了十份报,我对自己失望极了……这就是学生对活动亲身体验的事情深切感悟,这时,我们应该是倾听者,是帮助者,让学生说出最有个性的语言,并指导他记录下来。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社区活动,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
四、体验生命价值
《课程标准》赋予作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使学生痛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泄对生命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所谓“生命化”,就是要还作文以生命活动的本来面目,使之与主体的生命存在本身合一,重视生命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主体性存在和表现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作文活动作为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命的律动,既是生命整体活动的结果,又作用于生命的整体。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欲望,体验生命的价值,并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做人原则、是非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品格和审美意趣等多种因素,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我开展了“护鸟行动”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观看了鸟的影片,了解了鸟的作用后,给小鸟设计漂亮的小屋,将他们挂在小区或公园的树上,给小鸟安家。然后组织学生写倡议书,并组织大家去公园向游玩的人倡议护鸟。让大家体验到保护鸟的重要性,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在“5·12”地震之后,我组织学生观看了抗震救灾小英雄的先进事迹录像,并让每位同学选择一位作为心目中的小英雄,体会他们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并撰写了颁奖词。
如果说教育是渗透人生命体验的活动,那么作文便是生命在发展过程中书面的自由表达,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外化,所谓“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文与健康的生命相联接,让学生写他自己想写的事,真实而自由地表达他生命的感受和体验。
五、欣赏自然变化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
我带学生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欣赏美丽的风景,观察四季的变化,让学生心感身受,让美直接撩拨感情的琴弦,再不矢时机地从旁暗示美之感悟点、闪光点,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帮助学生有所“感觉”领受其美。在开展“我给种子安个家”活动中,设计让学生在花盘里,种上花种子。指导学生按时给种子,浇水、施肥,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并适时拍下种子的生长状态的照片,然后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写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学生参与了活动的整个过程,写作过程中写出了他们自己独特的体验。
一、参与学校活动
“实践性”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只有直接参与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才能有深刻的感受与体验,积累丰富的实践认识与经验,拨动心弦、活跃思维、产生真挚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位快乐。基于此目的,给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应聘“校长助理”,体验参与学校管理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首先自己搜集资料,了解竞聘的要求,随后自己撰写演讲稿,制作PPT,展示自己最优秀的方面。随后,参加学生投票,竞聘上岗。这样的活动,既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我挑战的舞台,又给学生积累了新鲜的作文素材,让学生觉得有话可写,给学生带来写作的冲动。
二、享受家庭乐趣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可见,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有感而发,才会体验到写作之快乐、写作之情趣。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在事先没有告知的情况下,我将烤箱带到了学校,并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了一个香气扑鼻的蛋糕。当学生看见我端着蛋糕进教室时,感到十分的吃惊。我先让一位学生品尝了一下蛋糕,让他告诉大家品尝的体会。所有的同学都被蛋糕吸引了过来,纷纷品尝了它的美味。于是,我乘机引导: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烤个蛋糕尝尝呢?”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想!”借此契机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蛋糕,边观察边实践,然后要请大家讲讲感受。这样的过程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探究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事先不布置习作要求,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欢畅,尽情活动,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又继续开展了“粽子飘香”活动、“水果拼盘”活动、“美味佳肴我来做”活动……这种感官作文确实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表达欲望,尤其那些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也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三、融入社区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段话充分说明了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有留心观察社会生活,才能获取写作的素材。
当那么多的生活感受在学生心里积淀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如暑假里我们组织学生去社区参加義务卖报的活动。学生们的体验完全不同,有些学生任他喊破了喉咙就是无人问津,任他费劲口舌介绍报上的新闻和重大事件,人家还是不买。有些同学体验到卖报的辛苦,他以为区区一张报纸,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掉的,没想到“偶尔有个顾客买一份,好几个同学一拥而上,顾客被他们拉走了,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今天我只卖了十份报,我对自己失望极了……这就是学生对活动亲身体验的事情深切感悟,这时,我们应该是倾听者,是帮助者,让学生说出最有个性的语言,并指导他记录下来。接下来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更多的社区活动,体验生活中的“苦”与“乐”。
四、体验生命价值
《课程标准》赋予作文教学一个重要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使学生痛快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发泄对生命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所谓“生命化”,就是要还作文以生命活动的本来面目,使之与主体的生命存在本身合一,重视生命的综合性和整体性。主体性存在和表现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作文活动作为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生命的律动,既是生命整体活动的结果,又作用于生命的整体。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欲望,体验生命的价值,并在表达中渗透自己的做人原则、是非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品格和审美意趣等多种因素,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我开展了“护鸟行动”的活动,首先让学生观看了鸟的影片,了解了鸟的作用后,给小鸟设计漂亮的小屋,将他们挂在小区或公园的树上,给小鸟安家。然后组织学生写倡议书,并组织大家去公园向游玩的人倡议护鸟。让大家体验到保护鸟的重要性,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在“5·12”地震之后,我组织学生观看了抗震救灾小英雄的先进事迹录像,并让每位同学选择一位作为心目中的小英雄,体会他们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并撰写了颁奖词。
如果说教育是渗透人生命体验的活动,那么作文便是生命在发展过程中书面的自由表达,是人的思想感情的外化,所谓“言为心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文与健康的生命相联接,让学生写他自己想写的事,真实而自由地表达他生命的感受和体验。
五、欣赏自然变化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但怎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注意呢?
我带学生去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欣赏美丽的风景,观察四季的变化,让学生心感身受,让美直接撩拨感情的琴弦,再不矢时机地从旁暗示美之感悟点、闪光点,引发学生的想象联想,帮助学生有所“感觉”领受其美。在开展“我给种子安个家”活动中,设计让学生在花盘里,种上花种子。指导学生按时给种子,浇水、施肥,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并适时拍下种子的生长状态的照片,然后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写上自己的感受,整理成文。学生参与了活动的整个过程,写作过程中写出了他们自己独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