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下的德育建设工作中,家校合作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家庭的教育理念、方法和能力之间的差异,使其难以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雁文化”折射的“目标”“分担”“互助”“鼓励”群体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作用于家长团队的管理。级组和班主任可以依托“雁文化”,与班级家长不断沟通与磨合,从而营建一支目标明确、理念一致、互帮互助的家长团队,构建高效的家校合作,最终协助班级管理,促进班级建设。
关键词:雁文化;班级管理;班级建设;家校合作;德育工作
一、孤雁难飞,组建目标一致的家长团队
在迁徙的过程中,为了成功抵达目的地,大雁始终保持以群队的形式,呈“V”字形飞行,每只大雁都会拍动翅膀为紧随的大雁制造向上的气流,这种飞行模式比孤雁单飞节省71%的力气,相对也就提高71%的飞行速度。由此可见,“雁文化”首先聚焦于团队意识,个体成员在确立同一个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组建队伍,为实现目标共同奋斗。
“雁文化”的团队意识给予了班级管理工作者需要开展家长团队组建工作的启示。现行的学校管理实践,侧重于对教师队伍和学生进行管理,尤其重视管理教学,却对建设班级内部的家长关系欠缺重视和研究,以致德育工作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无法得到家长的协助和支持,甚至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背离的情况。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是班级管理的目标、理念与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方向不一,以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只有结成“雁群”,组建家长团队,把班级里的家庭个体整合成团队,才能把分散的家长力量扭成一股合力,更好地配合班级管理。
家长团队并不意味着对班级里家长成员进行简单的集中联合,它与家长群体的主要区别:一是家长团队必须具备共同的目标与理念;二是家长团队需要具备强凝聚力的团队精神。前者决定了团队方向的一致性,后者决定了团队内部的协助性。在初中阶段,组建班级家长团队,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业技能、良好习惯为共同目标,信任互助,团结合作,为班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明确责任,优化强凝聚力的家长团队
雁阵前端总有一位引飞者,当它累了,会自动落入队伍,另一只大雁就会随即替补。假如有大雁受伤,则会有两只大雁陪伴下落,负责帮扶。雁队的大雁会不断鸣叫,彼此激励并保持速度。由此可见,雁群之间彼此分担责任,互相鼓舞,队伍充满了凝聚力。同样,在“雁文化”理论建立起来的班级家长团队,在团队成员之间也应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明确责任,彼此分担,互相帮助,和谐共处。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逐步实现团队的组建与优化。
(一)构建平台,组建团队
德育工作者需要转变固有观念,关注家长团队形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合适的平台,让班级部分家长无意识的自发行为变得正式规范,目标明确,最终发展成整个班级全体家长的集体行为。例如在入学之初,班主任可以创建一个家长交流的网络平台(如微信群、QQ群),让家长和科任老师加入。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群里发放班级的学习、生活信息,传播班级管理理念。家长在了解子女所在新集体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彼此认识,了解同学家庭的教育观点和理念,为团队下一步的优化做好铺垫。在团队建立初期,班主任就是团队的领头雁,需要为团队的舆论导向、发展方向提供引导。
(二)明确分工,建立架构
团队需要有固定的架构和负责相关工作的核心人物,才有可能独立运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后,班主任可以帮助团队组建架构,明确分工,把领头雁的职责转交给部分家长,让他们引领团队,凝聚众人。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家长以自荐结合民主推选的方式,组建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推选核心领导人物,确定各职位职责,各尽所能,家长团队的凝聚力开始呈现。组建后,家委会成员可以推选家长成员参与年级家委会、学校家委会,继续完善层级架构。班主任也从初期建立家长团队的领头雁位置回归到班级管理,实现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线并行的管理体系。
(三)多元形式,家校沟通
家长团队的创建和运作,与班级教育形成了合力,家长和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承担教育职责。网络平台、家委会会议、家长代表与教师定时会晤、全体家长会议、家委会组织的班级活动,提供多种平台以反映家长们的声音,反映家长对某些共性问题的思考和困惑,彼此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同关注点在成员之间得到充分的讨论交流。一方面,班主任能够通过家长团队的意见改变沟通方式,关注家长共同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成员的关注、引发讨论,获取建议,引起共鸣,并最终得到学校的重视和解决,成员也会对所在的团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最终形成家长团队的凝集力。
三、振翅高飞,实现和谐高效的家校合作
(一)家长进课堂,开展主题班会
班会课是进行班级德育教育的专门课程,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各阶段的品德渗透教育。在实践中,班主任和学生对常规班会课的固定模式都产生了审美疲劳。德育教育的另一关键力量是家庭教育,家长对学校管理、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家长团队由不同的成员组成,其背后有着远超班主任的社会资源。班主任可以根据初中不同阶段的德育工作重点,与家长团队进行沟通合作,由家委会牵头,邀请家长进课堂,开展专业高效的主题班会。例如邀请家委会成员(国企人事科主任)开展“新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主题班会;邀请世界游泳冠军焦刘洋为体育特长班开展主题班会等。
借助家长团队,适当把家庭和社会力量引进校园德育课堂,既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也实现了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理念,为班级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家长促活动,配合学校教育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班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功的活动在组织开展上需要细致的策划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家长团队作为班级团队以外的力量,能够让活动的效果更加显著。例如开展校运会时,班主任与家委会举行专题会议,沟通本次活动的理念和内容,家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后勤配合计划(如药疗药品、饮用水及奖品配备)。家委会对全体家长进行宣传,以自愿形式招募若干家长志愿者,明确各成员职责,负责落实后勤工作。
家长团队配合并适当地参与学校活动,对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教育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子女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进行深入交流,尤其是过程中的感情交流,彼此之间产生强有力的向心力。家长对学校教育、班级活动、学生活动产生认同感、参与感、自豪感,消除了以往活动中家长游离在外的距离感。
(三)家长办活动,开展家校教育
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团队,除了对学校安排的活动进行配合外,还可以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角度,在节假日举办家长团队主持的活动。例如笔者所在的年级,班级家委会曾成功地组织了一次中秋节班级珠江夜游的集体活动。筹备活动时,部分家长提出活动建议,家委会商量讨论;家委会制定计划,向成员发动宣传;明确职责(与游輪公司接洽、家长学生报名、邀请教师、活动所需后勤保障),分工合作。
家长团队的高效,就在于每个成员对团队都有往上的助力,互相鼓舞,分担责任。成员因为各自的文化背景、工作经历、专业优势,能够给团队提供多方位的支持,让团队向最终目标迈进。成员在学校活动和家委会活动举行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共同协办,能够让活动事半功倍。成员在参与的过程中,自己的子女在活动中有收获,家长本人也获得团队同伴的信任与尊重,获得满足感与自豪感,最终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向心力。在人人尽责任、人人有分工的状态下,实现家庭教育与班级教育的双赢。
教育全面化,社会多元化,呼唤着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教育的并行支持,需要打破班级教师与个体家庭单向交流的固有模式。在“雁文化”启发与指导下,班主任引导协助,组建目标一致、高效团结的家长团队,实现家长教育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教育家长、教师和家长教育学生的三元循环教育理论。最终真正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协助班级建设,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雁文化;班级管理;班级建设;家校合作;德育工作
一、孤雁难飞,组建目标一致的家长团队
在迁徙的过程中,为了成功抵达目的地,大雁始终保持以群队的形式,呈“V”字形飞行,每只大雁都会拍动翅膀为紧随的大雁制造向上的气流,这种飞行模式比孤雁单飞节省71%的力气,相对也就提高71%的飞行速度。由此可见,“雁文化”首先聚焦于团队意识,个体成员在确立同一个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组建队伍,为实现目标共同奋斗。
“雁文化”的团队意识给予了班级管理工作者需要开展家长团队组建工作的启示。现行的学校管理实践,侧重于对教师队伍和学生进行管理,尤其重视管理教学,却对建设班级内部的家长关系欠缺重视和研究,以致德育工作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时无法得到家长的协助和支持,甚至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背离的情况。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是班级管理的目标、理念与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不一致,方向不一,以致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只有结成“雁群”,组建家长团队,把班级里的家庭个体整合成团队,才能把分散的家长力量扭成一股合力,更好地配合班级管理。
家长团队并不意味着对班级里家长成员进行简单的集中联合,它与家长群体的主要区别:一是家长团队必须具备共同的目标与理念;二是家长团队需要具备强凝聚力的团队精神。前者决定了团队方向的一致性,后者决定了团队内部的协助性。在初中阶段,组建班级家长团队,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业技能、良好习惯为共同目标,信任互助,团结合作,为班级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明确责任,优化强凝聚力的家长团队
雁阵前端总有一位引飞者,当它累了,会自动落入队伍,另一只大雁就会随即替补。假如有大雁受伤,则会有两只大雁陪伴下落,负责帮扶。雁队的大雁会不断鸣叫,彼此激励并保持速度。由此可见,雁群之间彼此分担责任,互相鼓舞,队伍充满了凝聚力。同样,在“雁文化”理论建立起来的班级家长团队,在团队成员之间也应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明确责任,彼此分担,互相帮助,和谐共处。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班主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逐步实现团队的组建与优化。
(一)构建平台,组建团队
德育工作者需要转变固有观念,关注家长团队形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供合适的平台,让班级部分家长无意识的自发行为变得正式规范,目标明确,最终发展成整个班级全体家长的集体行为。例如在入学之初,班主任可以创建一个家长交流的网络平台(如微信群、QQ群),让家长和科任老师加入。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群里发放班级的学习、生活信息,传播班级管理理念。家长在了解子女所在新集体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彼此认识,了解同学家庭的教育观点和理念,为团队下一步的优化做好铺垫。在团队建立初期,班主任就是团队的领头雁,需要为团队的舆论导向、发展方向提供引导。
(二)明确分工,建立架构
团队需要有固定的架构和负责相关工作的核心人物,才有可能独立运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后,班主任可以帮助团队组建架构,明确分工,把领头雁的职责转交给部分家长,让他们引领团队,凝聚众人。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家长以自荐结合民主推选的方式,组建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推选核心领导人物,确定各职位职责,各尽所能,家长团队的凝聚力开始呈现。组建后,家委会成员可以推选家长成员参与年级家委会、学校家委会,继续完善层级架构。班主任也从初期建立家长团队的领头雁位置回归到班级管理,实现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线并行的管理体系。
(三)多元形式,家校沟通
家长团队的创建和运作,与班级教育形成了合力,家长和教师相互合作,共同承担教育职责。网络平台、家委会会议、家长代表与教师定时会晤、全体家长会议、家委会组织的班级活动,提供多种平台以反映家长们的声音,反映家长对某些共性问题的思考和困惑,彼此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家长对子女教育的不同关注点在成员之间得到充分的讨论交流。一方面,班主任能够通过家长团队的意见改变沟通方式,关注家长共同重视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成员的意见能够得到成员的关注、引发讨论,获取建议,引起共鸣,并最终得到学校的重视和解决,成员也会对所在的团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最终形成家长团队的凝集力。
三、振翅高飞,实现和谐高效的家校合作
(一)家长进课堂,开展主题班会
班会课是进行班级德育教育的专门课程,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各阶段的品德渗透教育。在实践中,班主任和学生对常规班会课的固定模式都产生了审美疲劳。德育教育的另一关键力量是家庭教育,家长对学校管理、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强烈的参与欲望。家长团队由不同的成员组成,其背后有着远超班主任的社会资源。班主任可以根据初中不同阶段的德育工作重点,与家长团队进行沟通合作,由家委会牵头,邀请家长进课堂,开展专业高效的主题班会。例如邀请家委会成员(国企人事科主任)开展“新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主题班会;邀请世界游泳冠军焦刘洋为体育特长班开展主题班会等。
借助家长团队,适当把家庭和社会力量引进校园德育课堂,既开阔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也实现了让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的理念,为班级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家长促活动,配合学校教育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班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成功的活动在组织开展上需要细致的策划和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家长团队作为班级团队以外的力量,能够让活动的效果更加显著。例如开展校运会时,班主任与家委会举行专题会议,沟通本次活动的理念和内容,家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后勤配合计划(如药疗药品、饮用水及奖品配备)。家委会对全体家长进行宣传,以自愿形式招募若干家长志愿者,明确各成员职责,负责落实后勤工作。
家长团队配合并适当地参与学校活动,对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教育能起到促进作用。在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与学校、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子女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进行深入交流,尤其是过程中的感情交流,彼此之间产生强有力的向心力。家长对学校教育、班级活动、学生活动产生认同感、参与感、自豪感,消除了以往活动中家长游离在外的距离感。
(三)家长办活动,开展家校教育
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团队,除了对学校安排的活动进行配合外,还可以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角度,在节假日举办家长团队主持的活动。例如笔者所在的年级,班级家委会曾成功地组织了一次中秋节班级珠江夜游的集体活动。筹备活动时,部分家长提出活动建议,家委会商量讨论;家委会制定计划,向成员发动宣传;明确职责(与游輪公司接洽、家长学生报名、邀请教师、活动所需后勤保障),分工合作。
家长团队的高效,就在于每个成员对团队都有往上的助力,互相鼓舞,分担责任。成员因为各自的文化背景、工作经历、专业优势,能够给团队提供多方位的支持,让团队向最终目标迈进。成员在学校活动和家委会活动举行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共同协办,能够让活动事半功倍。成员在参与的过程中,自己的子女在活动中有收获,家长本人也获得团队同伴的信任与尊重,获得满足感与自豪感,最终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向心力。在人人尽责任、人人有分工的状态下,实现家庭教育与班级教育的双赢。
教育全面化,社会多元化,呼唤着学校教育需要得到家庭教育的并行支持,需要打破班级教师与个体家庭单向交流的固有模式。在“雁文化”启发与指导下,班主任引导协助,组建目标一致、高效团结的家长团队,实现家长教育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教育家长、教师和家长教育学生的三元循环教育理论。最终真正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协助班级建设,促进学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