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农广校全力以赴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在管理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培训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培训成效。经验总结如下:
一、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浦东新区农广校在开展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2013年开设西甜瓜、蔬菜、水稻、水蜜桃和奶牛共5个专业,遴选282名学员,培训对象69%来自农民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31%来自专业大户。2014年开设理事长(经理)班,遴选209名学员,培训对象为规模型合作社或农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开设村级动物防疫员班、村级农产品安全监管员班,分别遴选80名学员,培训对象为村级相关在岗人员。
两年来,共计培训655名学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627名,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604名,其中,生产经营型328名,专业技能型125名,社会服务型151名;同时,有133名就读农业专业大专,有40名就读农业专业本科。
二、教育培训工作的做法和特点
1. 明确一个主体。按照农业部要求,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培育主体,即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由区农广校全面负责,区农委下属事业单位配合实施。
2. 开展二类培育。一是开展系统性培训:有专业理论课、公共理论课、参观考察和实训指导。理论课内容涵盖产前产中产后、三农形势、支农政策、创业理念、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等,实践课安排了到区内区外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参观考察和教师入户指导等活动;二是开展学历提升性教育:对年龄相对较轻、有意参加大专或本科农业专业学历教育的学员,采取本地学员学费全免,外地学员学费减半的优惠政策。开展为期两年半的系统教育,把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 建设三个资源。在课件建设方面,一是由主讲教师和专家小组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二是与上海开放大学新农村建设学院合作,制作图文、声像俱全的远程教育课件。在教材建设方面,一是挑选往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部分自编教材;二是经专家推荐,为每个学员精选2本实用性教材;三是组织专家编写符合本地实际和新型职业农民特点的教材。在培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建设了田间教室26个,实训基地4个,分布于全区农业比重较大的镇、村和示范带头作用较好的合作社,方便农民就近培训和参观实训。
4. 灵活四种方法。一是调节课堂气氛:理论课,采取抢答有奖的办法,对重要的知识点设计抢答题目,活跃气氛,提高培训效果。二是拓宽学员视野:组织学员参观本市典型的合作社或示范基地,听取成功企业介绍经验,学员现场观摩并交流提问,提升创业信心。开办新型职业农民论坛,邀请行业精英与学员对话,激发开拓的灵感。三是师生结对:组建农技专家服务团,以1︰10的比例与学员结对子,要求教师结合农时农事特点按计划开展入户指导,公开联系方式,随时解决学员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四是灵活考核方法:为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培训质量,将出勤率计入平时成绩,同时设置理论和操作考试,综合考核学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5. 建立五支队伍。一是建立工作小组队伍:由农广校校长为组长,农广校农培工作相关人员和区农委下属相关单位培训管理人员为组员,共7人组成,负责培训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管理和协调。二是建立专家小组队伍:各专业选拔3位技术骨干,组成专家小组,负责制定专业培训计划、选定培训内容、选聘培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和制定考核方案。三是建立教师队伍:每专业选聘6~8名高级农艺师担任理论和指导教师,选聘4~5名行业专家、教师或企业家担任公共课教师,教师的组成涵括市、区农业政府部门和农技推广科研部门,市、区农业院校和农业企业。四是建立班主任队伍:每班确定1名农广校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负责本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五是建立班组长队伍:每班选举1名班长、4名组长,班长配合班主任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组长负责培训期间的学员组织、沟通和学员需求等信息的反馈,增进了学员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
6. 出台六项制度。一是例会制度: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培训工作相关事宜和研究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月报和季报制度:每月25日统计培训进度,拟写培训简报,每季度进行详细总结,把培训情况按时报送部、市、区农委和各参与实施单位。三是计划执行制度:为确保培训结合农时,方便学员及早安排时间参加培训,规定专家小组精心策划的教学计划原则上不得改变,除非生产上遇突发事件可增加课次。四是考勤制度: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和请假制度,规定学员每次上课要签到,出勤少于规定次数取消培训资格,有事必须向班主任提前请假,以规范班级管理。五是队伍管理制度:按五支队伍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做到管理网络完善,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到位,工作运行高效。六是档案管理制度:按班级建立完整、详细、规范的培训档案。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体会和成效
1. 领导重视、宣传有力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区农委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重点工作,在组织、资金、政策上给予全力支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办公室,设立专项培训资金,以文件形式出台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配套政策。同时通过宣传海报、科技周活动、各级农网、浦东电视台、浦东时报、东方城乡报等多渠道大力宣传,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知晓度逐步扩大,广大参训学员对农民由身份转为职业有较好的认识。
2. 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推进的根本保障。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管理专业、熟悉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等优势;而区农委下属事业单位作为辅助实施单位,拥有熟悉一线生产经营现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人员;市级农广校和农业技术部门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的农技知识;示范合作社和实训基地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经验,以及新技术的示范和展示功能。因此,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农广校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各个渠道的优势资源,齐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3. 加强资源和队伍建设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效性的关键所在。课件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知识点的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关键技术的及时指导,成功企业家的经验教训,对培训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较高水平和兢兢业业的态度、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是增强培训吸引力的关键;班主任和班组长的认真负责,对于培训服务管理和出勤率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4. 灵活培训方法和建立培训制度是保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农民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学习意愿差异较大,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如何利用10多天的培训,让他们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需要实施严格的制度管理,摸清农民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把培训内容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率,增强培训的效果。
5. 坚持以学员为本的工作思路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顺利推进的客观要求。区农广校从始至终以学员为本,高度尊重学员意愿。在培训开始之前,开展广泛调研,根据实际设置培训报名条件,以海报形式张贴到村委会进行宣传,确保农民广泛知晓、自愿参加到培训中来。制定培训计划时把学员的需求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在培训过程中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充分倾听学员的声音,及时改进存在的不足。在培训管理中建立班组长制度,引导学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一、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浦东新区农广校在开展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求,2013年开设西甜瓜、蔬菜、水稻、水蜜桃和奶牛共5个专业,遴选282名学员,培训对象69%来自农民合作社或农业龙头企业,31%来自专业大户。2014年开设理事长(经理)班,遴选209名学员,培训对象为规模型合作社或农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开设村级动物防疫员班、村级农产品安全监管员班,分别遴选80名学员,培训对象为村级相关在岗人员。
两年来,共计培训655名学员,取得培训合格证书627名,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证书604名,其中,生产经营型328名,专业技能型125名,社会服务型151名;同时,有133名就读农业专业大专,有40名就读农业专业本科。
二、教育培训工作的做法和特点
1. 明确一个主体。按照农业部要求,浦东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培育主体,即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由区农广校全面负责,区农委下属事业单位配合实施。
2. 开展二类培育。一是开展系统性培训:有专业理论课、公共理论课、参观考察和实训指导。理论课内容涵盖产前产中产后、三农形势、支农政策、创业理念、安全生产、社会责任等,实践课安排了到区内区外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参观考察和教师入户指导等活动;二是开展学历提升性教育:对年龄相对较轻、有意参加大专或本科农业专业学历教育的学员,采取本地学员学费全免,外地学员学费减半的优惠政策。开展为期两年半的系统教育,把新型职业农民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 建设三个资源。在课件建设方面,一是由主讲教师和专家小组制作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二是与上海开放大学新农村建设学院合作,制作图文、声像俱全的远程教育课件。在教材建设方面,一是挑选往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部分自编教材;二是经专家推荐,为每个学员精选2本实用性教材;三是组织专家编写符合本地实际和新型职业农民特点的教材。在培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建设了田间教室26个,实训基地4个,分布于全区农业比重较大的镇、村和示范带头作用较好的合作社,方便农民就近培训和参观实训。
4. 灵活四种方法。一是调节课堂气氛:理论课,采取抢答有奖的办法,对重要的知识点设计抢答题目,活跃气氛,提高培训效果。二是拓宽学员视野:组织学员参观本市典型的合作社或示范基地,听取成功企业介绍经验,学员现场观摩并交流提问,提升创业信心。开办新型职业农民论坛,邀请行业精英与学员对话,激发开拓的灵感。三是师生结对:组建农技专家服务团,以1︰10的比例与学员结对子,要求教师结合农时农事特点按计划开展入户指导,公开联系方式,随时解决学员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四是灵活考核方法:为加强过程管理、提升培训质量,将出勤率计入平时成绩,同时设置理论和操作考试,综合考核学员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5. 建立五支队伍。一是建立工作小组队伍:由农广校校长为组长,农广校农培工作相关人员和区农委下属相关单位培训管理人员为组员,共7人组成,负责培训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管理和协调。二是建立专家小组队伍:各专业选拔3位技术骨干,组成专家小组,负责制定专业培训计划、选定培训内容、选聘培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和制定考核方案。三是建立教师队伍:每专业选聘6~8名高级农艺师担任理论和指导教师,选聘4~5名行业专家、教师或企业家担任公共课教师,教师的组成涵括市、区农业政府部门和农技推广科研部门,市、区农业院校和农业企业。四是建立班主任队伍:每班确定1名农广校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负责本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五是建立班组长队伍:每班选举1名班长、4名组长,班长配合班主任完成日常管理工作,组长负责培训期间的学员组织、沟通和学员需求等信息的反馈,增进了学员的参与意识和自我管理。
6. 出台六项制度。一是例会制度:工作小组和专家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培训工作相关事宜和研究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月报和季报制度:每月25日统计培训进度,拟写培训简报,每季度进行详细总结,把培训情况按时报送部、市、区农委和各参与实施单位。三是计划执行制度:为确保培训结合农时,方便学员及早安排时间参加培训,规定专家小组精心策划的教学计划原则上不得改变,除非生产上遇突发事件可增加课次。四是考勤制度:建立了严格的考勤和请假制度,规定学员每次上课要签到,出勤少于规定次数取消培训资格,有事必须向班主任提前请假,以规范班级管理。五是队伍管理制度:按五支队伍的职责分工,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做到管理网络完善,职责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到位,工作运行高效。六是档案管理制度:按班级建立完整、详细、规范的培训档案。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体会和成效
1. 领导重视、宣传有力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区农委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重点工作,在组织、资金、政策上给予全力支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办公室,设立专项培训资金,以文件形式出台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配套政策。同时通过宣传海报、科技周活动、各级农网、浦东电视台、浦东时报、东方城乡报等多渠道大力宣传,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知晓度逐步扩大,广大参训学员对农民由身份转为职业有较好的认识。
2. 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扎实推进的根本保障。农广校作为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管理专业、熟悉农业教育培训工作等优势;而区农委下属事业单位作为辅助实施单位,拥有熟悉一线生产经营现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科技人员;市级农广校和农业技术部门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的农技知识;示范合作社和实训基地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经验,以及新技术的示范和展示功能。因此,一主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有利于充分发挥农广校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作用,有利于充分利用各个渠道的优势资源,齐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3. 加强资源和队伍建设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实效性的关键所在。课件的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知识点的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关键技术的及时指导,成功企业家的经验教训,对培训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较高水平和兢兢业业的态度、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是增强培训吸引力的关键;班主任和班组长的认真负责,对于培训服务管理和出勤率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4. 灵活培训方法和建立培训制度是保证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措施。农民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学习意愿差异较大,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如何利用10多天的培训,让他们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需要实施严格的制度管理,摸清农民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方法,把培训内容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注重针对性和操作性,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效率,增强培训的效果。
5. 坚持以学员为本的工作思路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顺利推进的客观要求。区农广校从始至终以学员为本,高度尊重学员意愿。在培训开始之前,开展广泛调研,根据实际设置培训报名条件,以海报形式张贴到村委会进行宣传,确保农民广泛知晓、自愿参加到培训中来。制定培训计划时把学员的需求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在培训过程中开展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充分倾听学员的声音,及时改进存在的不足。在培训管理中建立班组长制度,引导学员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