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1-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有一句话始终未变,那就是让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目标都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不断地变更,只有这一条始终存在。这足以说明朗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所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之法,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赏析、朗读、背诵,从而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案例背景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使“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描写了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这些地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案例描述:干巴巴的朗读
《慈母情深》:“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请大家读课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生1:一个伟大的母亲。
生2:这是一个慈祥的母亲。
生3:这是一个无私的母亲。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伟大、慈祥、无私。并问大家:你们理解课文了吗?
生:(声音参差不齐)懂了。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朗读,但干巴巴,缺乏感染力。
《慈母情深》洋溢着深深的母爱。有感情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目标,课堂中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期望引导学生找感动的句子然后读出感受。可学生在朗读时为什么总是差一点儿,总是达不到我所期望的感情?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程序是:找感动的句子——给母爱贴标签——读相关段落。现在想来,有感情朗读为什么要把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母爱的伟大分开呢?母爱从哪里看到?从一些重点的词语上看到。如文中的“瘦弱”“挨”“烤”这些都能表现母亲的贫穷、辛劳。教学完这一课,给我留下了“如何使学生真正地读出感受?”这一问题。
重点语句品味读
案例背景
《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课文先讲“我”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见渴望之极。但一元多的书价,贫困的家境,使“我”的愿望难以实现。接着,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这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描写了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在角落工作的妈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瘦弱的母亲!“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贫苦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劳的母亲!然而正是这位母亲,当同事认为我是要钱买闲书,劝阻她给我钱时,母亲却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通情达理的母亲。这些地方突出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最后,讲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学习这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案例描述:干巴巴的朗读
《慈母情深》:“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师:请大家读课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母亲?
生1:一个伟大的母亲。
生2:这是一个慈祥的母亲。
生3:这是一个无私的母亲。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伟大、慈祥、无私。并问大家:你们理解课文了吗?
生:(声音参差不齐)懂了。
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朗读,但干巴巴,缺乏感染力。
《慈母情深》洋溢着深深的母爱。有感情朗读课文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一个目标,课堂中我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期望引导学生找感动的句子然后读出感受。可学生在朗读时为什么总是差一点儿,总是达不到我所期望的感情?
案例反思
整个教学程序是:找感动的句子——给母爱贴标签——读相关段落。现在想来,有感情朗读为什么要把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母爱的伟大分开呢?母爱从哪里看到?从一些重点的词语上看到。如文中的“瘦弱”“挨”“烤”这些都能表现母亲的贫穷、辛劳。教学完这一课,给我留下了“如何使学生真正地读出感受?”这一问题。
重点语句品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