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运用学具教学浅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由于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要教学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数学,就需要我们想方设法把抽象的数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可感可观可用的现实情境中学数学、做数学,这需要学具来辅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具运用操作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对生活的抽象概括。而小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和理解数学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我们应想方设法,把抽象的数学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可感可观可用的现实情境中学数学、做数学,这需要学具来辅助。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但个别教师由于使用不当,不但不能促使课堂教学有效性快速提升,反而成为课堂顺利开展的“绊脚石”,掣肘着师生的交流互动。下面,我谈谈在小学数学中运用学具教学的一些体会和看法。
  一、运用学具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源动力,就没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往往是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的,他总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处于学习的“愤悱”状态,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之感。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是很少的,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去促使、去激发、去调动,其中运用学具就是一种良好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具、好动的天性,让学生在“玩学具”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正方形、长方形”时,上课伊始就让学生四人合作“玩积木”,用积木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这一活动对学生来说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因为爱玩、好动是一年级学生的天性,玩积木又是他们喜爱的活动之一,但在课堂上玩积木又是学生意想不到的,所以学生对这一活动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每个人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活动中。这样就为后面探索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
  二、运用学具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儿童的思维在指尖上。在数学课上,我们要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运用学具动起来,在活动是学数学、做数学。我们知道小学生富有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正是探究科学、发明创造的源动力。也就是说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只是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和安排。例如教学“6的认识”时,教师不要急于切入正题,可利用学生天性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先用手中的6根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学生兴趣高涨,很快摆出了如正六边形、电视机模型、大“众”的众字、篱笆等形状。教师趁机启发学生思考:6是由几和几合起来的?用小棒摆一摆、比一比,看谁摆法最多?这里教师巧妙地利用孩子们争强好胜的性格,把学生由直观操作引入抽象分析,无形当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学生的兴致更高了,个个聚精会神地寻找合成6的几组数。紧接着让学生小组交流摆的方法,学生很快发现规律并找出组成6的几组数。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互相讨论认识了组成6的两个数,三个数……甚至6个1组成6。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集中练习两个数组成6的几组数,为计算加减法打好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由饶有兴趣的直观操作,到后来的急于求得奥秘,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令孩子们兴奋不已,充分尝试到了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仅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而且还提出了课本上没有的独到见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达到了“让思维的火花在指尖上碰撞”的目的。
  三、运用学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运用学具学数学,发展的不仅是思维,最直接受益者就是学生双手的操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在摸、摆、测、画、分、拼等动手操作实践中,由开始的模仿到后来的自主创作,无不是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身边的事物就是学具,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文具盒、课本、课桌等的周长,再让他们量出四条边的总长。让学生自制长方形活动框架,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算一算,得出图形的周长;提供一个长方形(如一张纸),要求一刀剪开,学生剪成的图形有三角形(含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梯形、长方形、五边形等),再进行拼图……这样学生人人有“学具”,个个自己动手操作,在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互相联系的知识得到 巩固深化。
  四、运用学具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直观演示、学具操作等活动,为学生形成抽象的概念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在直观操作之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定的表象,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直观操作的过程进行整理和复述,通过口头语言训练进行表象加工,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例如我们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通过摆小白兔图片,直接感知數量之间的关系:(1)小白兔多还是黑兔多?(2)白兔可以分成哪两部分?(3)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应该怎么办?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有条理的分析过程,学生经过语言组织就能说出:白兔与黑兔比,白兔多黑兔少,白兔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比黑兔多的,从12只白兔当中拿出与黑兔同样多的7只,得数就是白兔比黑兔多的只数,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学生就会把分析过程用一段连贯而完整的话表达出来。可见操作学具强化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促进了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说理能力,为分析复合应用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教学不能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只能与学生思维发展相联系或适度超前。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要求我们,必须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因此可以说,小学数学特别是低段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玩玩具”,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习得数学素养。学具就是充当了这样一个学习介质,在抽象与具象中作了桥梁。而这种桥梁应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渐减少,让学生慢慢在脱离具象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冉龙彬,《浅谈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教学通讯》2003.1。
  [2]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其他文献
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亲身感受、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主动构建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践。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主体的姿态带着科学研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
期刊
【摘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先教后学—以教导学,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营造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特点,及时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育人质
期刊
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成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评价。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样是评价自己及同学学习活动的主体。而由于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影响力也很重要。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建立一种多元的评价机制——以教师、家长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依靠这些评价的主体力量,使评价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
期刊
近年来,探索规律的题目成为中考数学的热点之一,目的是考查学生观察、分析、探索、类比、归纳、总结、创新实践的能力。规律探索型问题是根据已知条件或题目中所提供的若干个特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出来题目所给信息中所蕴含的本质规律或特征。  1、 图案变化 规律探究型  【例1】(2012 ?偊b 贵州毕节)在下图中,每个图案均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按一定的规律堆叠而成,照此规律,第10个图案中共有个
期刊
一、渗透转化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转化思想”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转化思想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数学思想,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常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一系列转化的过程,转化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的有力手段,是解决问
期刊
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他几乎贯穿中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对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此,我利用对正误对比的方法说明函数的几个概念,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定义域与值域的问题  例1 函数f(2x-1)的定义域是[0,1],求f(1-3x)的定义域。  错误 因为函数f(2x-1)的定义域是[0,1]所以0≦2x-1≦1,得12≦x≦1,  求得-
期刊
【摘要】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一切以学生为根本,有效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是学生的课堂,真正是“常识”的课堂。  【关键词】常识常态数学味  郑毓信教授说过:数学教学不应停留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更不能以“生活味”去取代数学课所应具有的“数学味”;学生学习主要是一个文化继承的过程,更必然地有一个优化的过程;教学活动不应满足于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应更加重视实质的效果。  如何把四张桌子或者两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已知O、A、B是不共线的三点,且存在实数x,v使得OP=xOA yOB,则A、B、P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 y=1。  这是三点共线的一个充要条件,主要以向量形式表述,用其来解决一些与三点共线有关的问题,显得非常简便和巧妙。举例如下:  一、解决与三点共线有关的求值问题  如图中△ABC,AN=13AC,P是BN上的一点,若AP=mAB 211AC,则m的值为.  解:∵A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