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垃圾分类在北京市通州区已开展4个年头有余,按制定目标,今年垃圾分类将实现城区全覆盖。他们在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出现了管理滞后进而导致分类投放正确率低、分类物品利用率不高的现象。怎样实现推广与分类投放双赢,是摆在所有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通州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结合区域特点,探索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并在部分社区进行试点。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通过招募垃圾分类小教员、采取垃圾评级与积分兑换制度、安装智能分类垃圾桶,企业与社会力量的加入,奖励与硬件设施的推动,通州区垃圾分类工作得以有效推进。目前,我们虽不能过早为其新模式下结论,但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工作思路却值得肯定。
■ 招募垃圾分类小教员
伴随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覆盖率逐渐扩大,垃圾分类工作出现了管理人员不足、监管不到位,甚至出现分类效果反弹的情况。通州区根据各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情况向社会招募12名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热心垃圾分类事业的“小教员”,委托中华环保基金会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后,“小教员”们持证上岗,参与到了所在辖区垃圾分类全面管理工作中。垃圾分类小教员填补了监督与指导链条的空白。
■ 企业化管理模式
过去通州区采用由上至下的垂直管理模式。由区市政市容委督促各街道办事处、乡镇责任部门落实,各街道、乡镇督促居委会、物业具体执行。由于管理主体不突出、积极性不强、工作落实周期长,懈怠现象时有发生。今年,通州区尝试引进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公开招标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日常管理。中标企业负责招募管理“绿袖标”指导员,按照企业化管理保证“绿袖标”指导员按时上岗率、正确分拣率、保障厨余垃圾就地消纳处理设施正常工作,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等。
■ 垃圾分类积分兑换
家住小街社区的张大妈是一位特别支持垃圾分类的居民,每天她都会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装袋分类投放。可是,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有些居民乱投垃圾,而且,每次领垃圾桶和垃圾袋的时候还抢着要,其实在许多社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纵容不好的习惯就是对积极分类的市民的最大不公。为此,通州区市政市容委在老旧小区开展积分兑换有偿收购厨余垃圾的活动,在部分老旧小区建设积分兑换点,免费发放“垃圾分类积分卡”。
■ 会“说话”的垃圾桶
在北京ONE小区采访时,记者正赶上一位居民投放垃圾……“我是其它垃圾,请按提示投放垃圾”,正在投放垃圾的一位女士,听到提示后,笑着将正准备丢下去的垃圾又拎了上来,看到垃圾桶上的提示语后,又踩开了另一只垃圾桶,将垃圾正确地放了进去。
会“说话”的垃圾桶,是通州区市政市容委针对部分高档小区量身打造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新型设备。三个分类垃圾桶内侧安装语音提示装置,每当居民掀起垃圾盖的时候,装置在桶盖上的小喇叭就会自动播放“我是其它(厨余、可回收物)垃圾桶,请您分类投放”的语音提示,及时提醒市民分类投放垃圾。别看这个小小的提示音,它发挥的作用可不小。记者随机在这个小区采访了几位居民,他们表示这个小提示非常棒,由于平时工作忙,时常忘记分类投放垃圾,有了这个提示,他们基本上都会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投放垃圾。
■ 垃圾分类评级制度
此外,通州区还对完成垃圾分类达标建设的居住小区维护巩固情况进行评级,划分A级优秀、B级良好、C级一般、D级较差四个等级进行分级考核。对A级优秀小区实行生活垃圾清运费用减免政策;B级可参与日常评优、补贴奖励及年底优秀小区挂牌评选等争优活动;C级小区仅可享受年末优秀个人评选;D级小区下发通告限期要求整改,逾期不改,采取退出机制,非企业管理小区交由企业接管,企业管理小区扣发运行资金,同时次年取消其中标资格。
■ 声音
通州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任 薄立军:“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作为城市管理者,要有勇气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知难而上,勇于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将垃圾分类工作踏踏实实做下去”。
北京市天一绿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谢付正:“用企业化管理模式提高效率,保障‘绿袖标’指导员按时上岗,根据考核对其给予奖惩”。
玉桥办事处环卫科 王立成:“制定各项指标,包括垃圾正确投放率和垃圾分类设施的利用率等考核内容,用经济杠杆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再管理,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务实高效”。
市民:“积分兑换挺好的,兑换出的垃圾袋,既结实又能分解,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好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
通州区环卫服务中心主任 张卫东:“垃圾分类一是注重宣传,培养市民良好的习惯。二是注重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让市民分类投放出的垃圾,得到科学处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辛向阳:“通州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结合区域特点探索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的做法有很多亮点:有各负其责的模式,区市政市容委督促各街道办事处、乡镇责任部门落实,各街道、乡镇督促居委会、物业具体执行;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划分A级优秀、B级良好、C级一般、D级较差四个等级进行分级考核;有激励机制,在老旧小区开展积分兑换有偿收购厨余垃圾活动,激励市民参与活动;有垃圾分类小教员,根据各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情况向社会招募12名热心垃圾分类事业的“小教员”对具体工作的分担和监督。这些从一线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工作经验很值得研讨”。
(摄影:付文辉 王博文)
(责任编辑:李利)
■ 招募垃圾分类小教员
伴随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覆盖率逐渐扩大,垃圾分类工作出现了管理人员不足、监管不到位,甚至出现分类效果反弹的情况。通州区根据各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情况向社会招募12名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热心垃圾分类事业的“小教员”,委托中华环保基金会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后,“小教员”们持证上岗,参与到了所在辖区垃圾分类全面管理工作中。垃圾分类小教员填补了监督与指导链条的空白。
■ 企业化管理模式
过去通州区采用由上至下的垂直管理模式。由区市政市容委督促各街道办事处、乡镇责任部门落实,各街道、乡镇督促居委会、物业具体执行。由于管理主体不突出、积极性不强、工作落实周期长,懈怠现象时有发生。今年,通州区尝试引进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公开招标企业参与垃圾分类日常管理。中标企业负责招募管理“绿袖标”指导员,按照企业化管理保证“绿袖标”指导员按时上岗率、正确分拣率、保障厨余垃圾就地消纳处理设施正常工作,生活垃圾分类运输等。
■ 垃圾分类积分兑换
家住小街社区的张大妈是一位特别支持垃圾分类的居民,每天她都会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别装袋分类投放。可是,让她不能接受的是,有些居民乱投垃圾,而且,每次领垃圾桶和垃圾袋的时候还抢着要,其实在许多社区都存在这样的情况。纵容不好的习惯就是对积极分类的市民的最大不公。为此,通州区市政市容委在老旧小区开展积分兑换有偿收购厨余垃圾的活动,在部分老旧小区建设积分兑换点,免费发放“垃圾分类积分卡”。
■ 会“说话”的垃圾桶
在北京ONE小区采访时,记者正赶上一位居民投放垃圾……“我是其它垃圾,请按提示投放垃圾”,正在投放垃圾的一位女士,听到提示后,笑着将正准备丢下去的垃圾又拎了上来,看到垃圾桶上的提示语后,又踩开了另一只垃圾桶,将垃圾正确地放了进去。
会“说话”的垃圾桶,是通州区市政市容委针对部分高档小区量身打造的智能垃圾分类投放新型设备。三个分类垃圾桶内侧安装语音提示装置,每当居民掀起垃圾盖的时候,装置在桶盖上的小喇叭就会自动播放“我是其它(厨余、可回收物)垃圾桶,请您分类投放”的语音提示,及时提醒市民分类投放垃圾。别看这个小小的提示音,它发挥的作用可不小。记者随机在这个小区采访了几位居民,他们表示这个小提示非常棒,由于平时工作忙,时常忘记分类投放垃圾,有了这个提示,他们基本上都会按照语音提示进行投放垃圾。
■ 垃圾分类评级制度
此外,通州区还对完成垃圾分类达标建设的居住小区维护巩固情况进行评级,划分A级优秀、B级良好、C级一般、D级较差四个等级进行分级考核。对A级优秀小区实行生活垃圾清运费用减免政策;B级可参与日常评优、补贴奖励及年底优秀小区挂牌评选等争优活动;C级小区仅可享受年末优秀个人评选;D级小区下发通告限期要求整改,逾期不改,采取退出机制,非企业管理小区交由企业接管,企业管理小区扣发运行资金,同时次年取消其中标资格。
■ 声音
通州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主任 薄立军:“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作为城市管理者,要有勇气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知难而上,勇于探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将垃圾分类工作踏踏实实做下去”。
北京市天一绿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谢付正:“用企业化管理模式提高效率,保障‘绿袖标’指导员按时上岗,根据考核对其给予奖惩”。
玉桥办事处环卫科 王立成:“制定各项指标,包括垃圾正确投放率和垃圾分类设施的利用率等考核内容,用经济杠杆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再管理,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务实高效”。
市民:“积分兑换挺好的,兑换出的垃圾袋,既结实又能分解,时间长了,就会养成好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
通州区环卫服务中心主任 张卫东:“垃圾分类一是注重宣传,培养市民良好的习惯。二是注重垃圾分类末端处理能力,让市民分类投放出的垃圾,得到科学处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辛向阳:“通州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结合区域特点探索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的做法有很多亮点:有各负其责的模式,区市政市容委督促各街道办事处、乡镇责任部门落实,各街道、乡镇督促居委会、物业具体执行;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划分A级优秀、B级良好、C级一般、D级较差四个等级进行分级考核;有激励机制,在老旧小区开展积分兑换有偿收购厨余垃圾活动,激励市民参与活动;有垃圾分类小教员,根据各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情况向社会招募12名热心垃圾分类事业的“小教员”对具体工作的分担和监督。这些从一线工作中探索出来的工作经验很值得研讨”。
(摄影:付文辉 王博文)
(责任编辑: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