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综合活动:摸一摸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ivan0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能用手感知物体软与硬、冷与热、光滑与粗糙等特征,并尝试用语言表述。
  2.能按教师的指令摸出相应物体。
  3.有用手触摸感知物体的兴趣,发展触摸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
  布口袋若干;绒毛玩具、积木、丝瓜筋、糖果盒、热水袋、盒装冰牛奶数量各一;网球、乒乓球、橡皮泥、竹板、核桃等,人手一份;糖果、点心、冷果汁、热豆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摸猜游戏,感知不同物体的特征
  1.出示口袋一(内装丝瓜筋和糖果盒),感知粗糙和光滑。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藏着什么吗?老师不给你们看,请你们用手来摸一摸。摸后要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评析:教师运用“神奇的口袋”设置悬念,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
  (2)教师邀请幼儿上来摸一摸、说一说、猜一猜,帮助幼儿准确表达触摸的感觉。
  (评析:让幼儿感知、猜想、判断、表达,凸显了幼儿的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
  (3)取出物品集体验证猜测,并将物品拿给其他幼儿触摸,说说感觉,再请幼儿找找、说说活动室里其他粗糙和光滑的东西。
  (评析:找找、说说给幼儿提供了迁移、拓展感知经验的机会)
  2.出示口袋二(内装冰牛奶和热水袋),感知冷与热。
  师:神奇的口袋里面会装着什么呢?悄悄告诉你们哦,是冷冷的和热热的东西。
  幼儿按教师指令分别摸出冷冷的和热热的东西,再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热的,哪些东西是冷的。
  (评析:材料的不同呈现方式,使得教学互动富有变化。说说生活中冷与热的东西,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
  3.出示口袋三(内装绒毛玩具和积木),感知软与硬。
  师:这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藏着什么呢?
  幼儿摸出一个物体后,说出软或硬的特征,并在身上找一找具有相应特特征的东西,如软软的皮肤、硬硬的牙齿。
  (评析:幼儿在自己的身上探究、感知,既方便又有趣,体验也充分)
  小结:刚刚我们摸到了软软的玩具,硬硬的积木;热的热水袋,冷的牛奶;光滑的盒子,粗糙的丝瓜筋,小朋友的感觉真灵敏。
  (评析:对三对操作材料的特性进行总结,便于幼儿准确获得事物特征的关键经验)
  二、集体操作,巩固已有的感知经验
  1.听指令摸物体。
  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神奇的口袋,就藏在你的椅子底下,把它找出来吧。
  幼儿按教师指令取出相应物体,如:请小朋友摸出和老师手上一样的东西(网球),说一说网球摸上去是什么感觉。
  请一位幼儿从袋中取出一物,发出指令,要求同伴摸出和他手上一样的东西。
  (评析:听指令摸、说,是对前面经验的巩固运用,同伴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2.听语言描述摸物体。
  师:请把这些东西都藏到神奇的口袋里,我们玩个更难的游戏。老师说,你们摸,看谁摸得又对又快。神奇口袋东西多,伸出小手摸一摸,摸出一个光滑的、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呢?(是一块竹板,听语言描述继续游戏)
  (评析:该环节难度加深了,适度的挑战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小结:小朋友从神奇的口袋里摸出了硬硬的、光滑的竹板,硬硬的、粗糙的核桃,软软的、毛毛的、粗糙的网球,你们真厉害。
  (评析:总结是对幼儿经验的再一次提升,利于幼儿的准确表达,同时也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与成功体验)
  三、自选食物,体验生活中的美味与快乐
  师: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很棒,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美味的食物,每人上来选一样,告诉老师和旁边的小朋友,你选的食物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是冷冷的,还是热热的。
  幼儿享用美食,体验生活的快乐。
  (评析:该环节回归到生活化的真实情境,不仅让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也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本次活动中获得的感知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盒”玩具六:手影小屋(大班)庄燕华设计  设计意图  考虑到手影游戏需要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内进行,而幼儿白天在幼儿园,一直处于明亮的环境,于是就想到用大纸箱制作一间封闭的小屋,让幼儿能够在小黑屋这样一个真实的黑暗空间内玩手影游戏,增强游戏效果。  制作材料  大纸箱,黑色即时贴,内置灯,夜光贴,手影图示。  外形尺寸:70cm×90cm×120cm。  制作要点  1.黑色封闭环境:用大纸箱制作一
一、丛书的出发点——让理论变为教师的行动  《让理论看得见》丛书由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虞永平教授主编,2011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一直困扰着学前教育的研究者与实践者。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理论的主要践行者,是联结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纽带。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以及学习行为对教育理论的践行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掌握幼教理论。只有领会、掌握理论,才能将理论运用
一个富有支持性的环境应该能够很好地引发、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与学习。可在区域环境创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区域布局不合理,区域墙饰过满,区域材料过少、过多或过乱等问题,很难引发幼儿相应的学习与探究。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区域环境的支持性,2018年11月16日,宿迁市中心城区幼教科研共同体在宿城区隆城颐和幼儿园以“幼儿园支持性区域环境建设”为专题开展了研讨活动。以下笔者将本次活动的主要操作流程与思考加以梳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的确如此,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常常产生各种疑问,越是不知
梅雨季节,又一次大雨后,幼儿园里的一棵柳树倒了下来。树干在离地面约30厘米处折断,树冠静静地躺在地上。  幼儿园里有20来棵柳树,这棵倒了的柳树与众不同。倒了的柳树可以引发孩子的哪些学习?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看到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一、发现与观察  (一)小班幼儿观察实录  幼儿:树倒啦,树倒啦。  幼儿:老师,树为什么会倒掉?  幼儿:生病了,它老了,死掉了就倒掉了……  幼儿:这么多
本着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和吸收观念,我们立足本地、本园实际,开展了“巴渝民间音乐素材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系列研究,以此作为幼儿园音乐课程资源的拓展和补充。实现课程的创生取向。在此研究中,我们在音乐教研组内尝试开展了“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研究模式,针对相同音乐素材,通过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师的课例展示,用“比较”的方法来看待同中之“异”,比较不同教师教学中的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
在“活教育”的理论体系中,陈鹤琴先生非常强调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与重要性。他大力提倡教师应重视审美环境的创设,要让幼儿在充满美的环境中,培养幼儿的情感,陶冶幼儿的性情。当下,鼓楼幼教人在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课程游戲化的新理念、新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和利用环境,支持儿童在感知、欣赏、发现、探索中进行艺术性表达,从而体现“活”的环境所具有的本真、生
案例研讨是立足于教育实践的一种教研模式,它是以真实的教育教学实例为素材,进行实践反思的研讨式活动。案例研讨的目的是使教师在研讨过程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养成反思的习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促进其专业发展。我园在开展案例研讨的过程中,帮助教师整理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在对问题的深入探究中,将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真正实现教、学、研的一体化,促使教师在研讨中得以反思成长。一
近几年,我园绿色教育课程方案文本不断完善,可我们却发现课程建设仿佛进入了“高原期”,教师们的热情开始下降,实施课程的创造性开始减弱,积极主动的课程建设开始演化为任务式的程式化实践。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课程实施的推动机制出了问题。幼儿园课程从文本方案到现实实践并不是一个扁平化的简单复制过程,而是一个立体化的创造性再建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课程管理的支撑。因此,我园从保障实施、激活创造、拓展资源三
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常常会遇到这样棘手的状况:一个新游戏刚开展几天幼儿就了无兴趣,缺失兴趣后的幼儿无视游戏规则,出现捣乱的现象。如何让幼儿在较长时间内对一个游戏保持浓厚的兴趣?我觉得只要教师指导合理,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那教师如何在保证发挥儿童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指导呢?结合我班的“服装店”游戏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引导幼儿自主创设游戏主题  情景一:一天“,娃娃家”的娃娃衣服破了,我一边看着坏了的